請問一下,為什麼052D及大部分軍艦上只有一個近防炮在艦首,為什麼不安兩門?

StarkXiu78


現代大中型主戰艦艇普遍裝備有近防武器系統,主要包括兩種形式,即多管近防炮和近防導彈,我國052D/055驅逐艦的近防系統的採用前730/1130近防炮+後HHQ-10近防導彈的佈置方式,這種“混搭”的方式也是閒現代艦艇近防武器的典型配置,之所採用1座近防炮+1座近程防空導彈而不採用2座近防炮,有多方面的考慮,但目的只有一條那就是在平臺承載能力範圍內獲得最好的防護效果。

052D驅逐艦艦艏裝備1門730近防炮
055大驅則在艦艏裝備了1門1130近防炮

現代海上對抗方式早已有火炮對射發展為各型導彈(包括艦射型或者空射型)的遠程攻擊形式,而且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反艦導彈的打擊範圍和打擊速度越來越大,一些重型超音速導彈的末端打擊速度可達3馬赫左右,對艦載防空系統的壓力越來越大。除了依靠艦載中遠程防空系統攔截外,近防系統也是艦艇確保自身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而隨著近防系統性能的提升,其整備質量和配套系統對於安裝要求也相對較高,如052D驅逐艦上的1130近防炮系統,射速超過10000發/分鐘,可以攔截飛行速度2馬赫以上的目標,性能優良,但是整備質量和結構尺寸也只能在前甲板位置裝備1門。現代驅逐艦雖然裝備中遠程防空導彈,但是近防系統仍是不可或缺的最後保障手段

國產H/PJ-12 730型近迫武器系統

除了結構和重量的限制外,1門近防炮和1座HHQ-10近防導彈的組合也有系統組成多樣性和多重攔截範圍的考慮。近防炮的作用距離一般在3-5公里,而HHQ-10近防導彈的射程可達約10公里,也就是說即便是近程防禦系統也可以分批次對目標實施攔截,提升攔截效率;此外,近防炮和近程導彈的系統組成和攔截方式也不相同,在特殊情況下由於受到對方干擾或者打擊受損導致喪失全部近程攔截能力的概率也相對較小,提升艦艇近防系統的可靠性。052D驅逐艦上的24聯裝HHQ-10近程防空導彈


另外,近防炮由於射速高、耗彈量大,火力持續性相對較低,如1130近防炮備彈量約1280發,即便按照1秒攔截1個目標的成功率計算,也就只能攔截8個目標(約170發/秒),而052D驅逐艦裝備的是1座24聯裝HHQ-10導彈,按照2發攔截一個目標的話,也可以攔截12批目標,火力持續性上要比近防炮大幅提升。“怒火中燒”的1130近防炮“遼寧號”航母試射HHQ-10近防導彈,可見其彈體結構

當然,艦艇近防系統的組成與艦艇本身的結構和各國的裝備水平息息相關,如054A護衛艦就在兩舷各裝備了1門730/1130近防炮,而德國F124“薩克森級”大型護衛艦則在艦艏和艦艉分別裝備了1座21聯裝“海拉姆”近防導彈。後續隨著技術的發展,還會出現其他形式的近防系統,如激光武器、電磁炮等,可能留給傳統近防速射炮的時間也不會太多了哪?!德國海軍F124型護衛艦前後各裝備了1座21聯裝“海拉姆”近防導彈美國海軍宣佈近期將在“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上部署激光攔截系統


威吶解析


的確,到了052D開始以及後續的055萬噸大驅都只安裝了一套1130近防系統,並沒有安裝兩套近防系統,這沒什麼可奇怪的,近程防空反導能力的提升是近防系統數量縮減的主要原因。

通常,海軍作戰艦艇的近防系統由多用途火箭發射器、近防炮和近程艦空導彈三大部分構成,其中多用途火箭發射器屬於電子軟防禦系統。在052D之前的國產艦艇上,我國一直缺乏一款類似於美國拉姆的近程艦空導彈系統,不得已的情況下只能前後安裝兩套或者類似054A左右安裝兩套近防系統來彌補末端攔截能力不足的缺陷。

我們都知道,1130屬於我國第二代近防系統,最早和新銳海紅旗-10近程艦空導彈系統出現在遼寧號航母上,此前的052C和054A早期批次都採用的是第一代的730近防系統,我國還在022導彈艇和071型兩棲船塢登陸艦上安裝了630型近防系統。相較第一代的730和630近防系統,1130近防系統在射速和光電設備上大幅升級,其中最大射速超過一萬發,故而有了“萬發炮”的雅稱,末端綜合攔截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這也就是說明了第一個提升,即1130型近防系統相較此前型號本身綜合作戰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對掠海飛行目標攔截能力更強。對比052B/C/D以及055型萬噸大驅的艦載武器配置,艦載多功能火箭發射器基本上都是採取4套配置,發射彈種也大相徑庭,故而另一個提升就在於新銳近程艦空導彈的出現。

在人民海軍裝備序列中比較成熟的近防艦空導彈也只有海紅旗-7型,是我國第二代驅護艦的標配對空武器;海紅旗-7技術源於法國的海響尾蛇,屬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技術水平,後來雖進過改進升級,對空攔截能力還不錯,但對掠海飛行目標的攔截能力略顯不足;其次其整個系統尺寸較大,單元基數也只有8聯裝一種,基本不適合作為新一代驅護艦的近程防禦裝備。


海紅旗-10 近程艦空導彈系統是我國新一代點防禦導彈,具有反應速度快、對抗目標多樣化等特點。海紅旗-10最大的特點在於其對於其他導彈系統難以攔截的低空導彈的反應速度尤為快,能在10秒內鎖定並摧毀海面1.5-10米高度的高速目標,同時具備發射後不管的能力。該型導彈的優異性能指標主要來源於其所使用的雙體制制導,兼具紅外和雷達兩種制導模式,能夠快速有效的探測、鎖定掠海飛行的高速目標,從而做到全艦對空防禦無死角防禦。

海紅旗-10的出現有效的解決了海軍最早使用的海紅旗-9遠程艦空導彈最低射高較高的問題,完善了海軍對空防禦體系,尤其是體現在一坑四彈技術還沒有得到實際運用的背景下,安裝一套發射單元數量介於8-24聯裝的海紅旗-10,有效的完善單艦對空防禦體系,在打擊目標多樣化、射高等核心指標上實現無死角覆蓋。

其實,近防系統優劣並存,其最大的劣勢主要體現在火力持續性上,例如1130型近防系統射速高達每分鐘11000發,兩個彈倉共攜帶彈藥基數為1280發,高射速情況下打不了幾輪就沒彈了,對於攔截飽和攻擊目標能力有限,海紅旗-10的出現彌補了這一點。

所以,在052D以及後續型號上普遍安裝了一套海紅旗-10近程艦空導彈系統,將原來的兩座近防系統削減為一座,也在情理之中。從整體來看,末端防禦能力沒降反而大幅提升,因此,此前以近防系統為主要末端攔截手段的做法純屬無奈之舉。


鷹鴿分析


別說裝兩門了,未來有可能一門都不裝,不管是730還是1130近防炮,性能再神勇也不過是射速、精度改良版的火炮,其攔截能力與導彈還是有一定差距。從當今世界艦載近防武器的發展潮流來看,暫時分成兩派:一是繼續提高、改進、挖掘近防炮的性能,典型代表就是,我們從730近防炮過度到1130近防炮;另一派是利用點防空導彈完全替代近防炮,典型代表就是美國,大概從阿利·伯克IIA型 DDG-85開始不再安裝“密集陣”,轉而完全依賴ESSM和海拉姆,實現防空攔截的全導彈化。

當然,武器裝備的發展的道路是螺旋上升的。嚴格來說有些時候難免走回頭路,美國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在DDG-90上又裝回了“密集陣”近防炮,但是並不是說“海拉姆”不夠用或是近防炮的防空效果有多好,而是為了應對諸如突擊小艇這樣的“低價值”迫近水面目標。(下圖,日本海自艦艇上的“密集陣”)

052D型驅逐艦為何只裝一門近防炮

052D型驅逐艦上安裝了1130近防炮,根據其供彈量、防空作戰目的和綜合效能,也就是攔截一下“多層次防控體系”下的漏網之魚,主要應對5公里距離內的末端突防目標,而許多反艦導彈的末端攻擊速度都能達到3馬赫的速度,實際給近防炮的反應攔截時間也就區區2-3秒鐘,這點時間用一座近防炮攔截一兩個漏網之魚就夠了;如果說是有多個方向、十條八條的反艦導彈都通過了你的各層防空系統,迫近軍艦本體5公里或者更近的距離之內,一則只能說明你的防控體系太爛、二則可能是人家導彈突防能力太強,但是無論如何這個時候,你就是滿身近防炮面對這樣的飽和攻擊也不頂用了。(下圖密集陣近防武器系統彈道調整測試):

此外,052D艦艏一座1130近防炮、艦尾一座HHQ-10“近防滾體導彈”足以覆蓋整艘軍艦前後半球的末端點防空需求。單論防空性能,HHQ-10或者美軍的“海拉姆”在對付末端高速目標時的精度和攔截成功率上都要遠高於近防炮,所以前文我們說到“美軍對海拉姆的性能足夠滿意而逐漸取消近防炮”。HHQ-10差不多10公里左右的射程,能夠有效彌補1130近防炮和HHQ-16的射程覆蓋空白,技術特徵與拉姆近似。

能不能取消近防炮?

那麼HHQ-10性能那麼好,為何不取消近防炮,徹底實現防空系統的全導彈化呢?其實這個思路並沒有錯誤,美軍也是這麼做的,但是除了美國之外的大多數海軍,不願意徹底放棄在攔截5公里以內低價值目標的“經濟手段”,說白了主要原因是實惠省錢、對個別近距目標“近防炮也能掃一圈”,多用途性能更好。比如說,應對伊朗那一堆武裝小艇,你拿反艦彈既貴又效果不好,近防炮掃一圈豈不是乾乾淨淨?應對空中目標也一樣,一些“低價值、低威脅”的來襲飛航目標,還是打近防炮省錢。強如美帝,不也是走了一段全導彈化防空以後,又把密集陣給裝回來了麼?(下圖,海拉姆近程防空導彈系統)

總而言之,近防炮也好,近距滾體防空導彈也罷,都已經算是軍艦的最後一道防線了,突破到這裡的反艦導彈太多,基本已經沒什麼救了,外層中層防空都被刺穿了,想靠著近防炮求生,那也就只能是撞大運了;實際上對於軍艦點防空來說,更為關鍵的是發展類似美軍ESSM“改進型海麻雀”那樣一坑四彈的防空武器,射程50公里左右,帶個三四十枚還不佔多少地方,就算攔截其帶核彈頭的反艦導彈也能保證足夠的安全距離。至於近防武器系統嘛,本身就是個“查漏補缺”的東西,不能說不重要,但是帶多了也著實沒啥用,國外早期的軍艦裝個2-4座近防炮常見的很,那時候只能說是整個艦載多層防空導彈系統和電子戰系統比較爛,不得不為之而已。


裝備空間


4月23日,101號南昌艦在人民海軍成立70週年國際閱艦式上公開亮相以後,已正式服役北海艦隊,海軍迎來了自建軍以來戰鬥力最為強悍的驅逐艦。

隨著055型萬噸大驅正式成軍,原先人民海軍最強驅逐艦052D型,只能退而求次之了,是軍工數十年來不懈努力的必然結果,曾經的052D型驅逐艦也非常強大。

052D型驅逐艦滿載排水量將近7000噸,艦長155米,艦寬19米,採用2燃2柴交替動力,航速超過30節。

艦載武器有1門單管130毫米艦炮、1門730或1130近防炮系統、1座24聯裝海紅旗-10近程防空導彈、2座3聯裝324毫米魚雷發射管、4座18聯裝多功能火箭發射器、1架直-9C或卡-28反潛直升機等。

此外,有8座8聯裝共64單元垂直髮射裝置,由於是海軍標準的垂髮,直徑850毫米,型射7米和9米兩種規格可供載艦選擇,根據052D型體量判斷,裝備的應是7米深的垂髮井。

海軍所有的反艦導彈、防空導彈、反潛導彈、對陸攻擊巡航導彈,都能納入此型全球最大的垂直髮射坑,且對近程防空導彈具備了“1坑4彈”佈置能力,提高了載艦在戰時的攜彈數量。

對現代化水面艦艇危脅最大的就是各種類型的反艦導彈,各國海軍對來襲反艦導彈,除了欺騙等軟殺傷手段以外,更注重的是硬攔截手段,主要就是防空導彈主動攔截,以及近防炮系統的終端攔截,方法和手段多種多樣,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載艦的生存能力。

052D型驅逐艦,對來襲反艦導彈攔截這塊也非常重視,在艦艏C炮位有1座730近防炮系統(前期服役)或1130近防炮系統,有超過180度的攻擊範圍,對艦艏以及左右舷方向來襲的反艦導彈,至少有3-5個波次的攔截能力(屬於對遠中近三種防空導彈攔截失敗的反艦導彈終端攔截),其實這已經足夠用了。

能逃脫人民海軍海紅旗-9、紅旗-16以及海紅旗-10三種防空導彈攔截失效的反艦導彈,估計還不太多吧,戰時需要動用730或1130近防炮攔截,說明海戰態勢已經非常高危了,一定是大規模的海戰,而絕非中低烈度的衝突。

052C型驅逐艦,安裝了2座730近防炮系統,在艦上海紅旗-9遠程防空導彈作戰範圍內,由於艦上缺乏紅旗-16中程防空導彈,以及海紅旗-10近程防空導彈,因此對來襲空中目標的攔截,是有巨大缺陷或者說短板的。

有鑑於此,作為052C型驅逐艦的升級版本,052D型驅逐艦就在直升機庫位置上將原先的那座730近防炮系統換成了24聯裝的海紅旗-10近程防空導彈系統,對來襲的反艦導彈具備10公里範圍的有效攔截,一單漏網進入3公里範圍,則有艦艏的那座730或1130近防炮予以終端攔截。

綜上,052D型驅逐艦裝備1座730或1130近防炮系統,再加1座24聯裝海紅旗-10近程防空系統,對來襲的反艦導彈的攔截效果,要遠高於2座730或1130近防炮系統。


國平軍史


052D的近防系統包括前甲板一門H/PJ12型730近防炮和直升機機庫上方一座24聯裝的海紅旗-10近程導彈發射裝置,從反導防禦來說,海紅旗-10最大射程10公里以上,具有雷達紅外雙模製導,對掠海反艦導彈單發攔截率達95%,通常發射兩枚海紅旗-10攔截一枚敵方反艦導彈,以保證攔截成功率。H/PJ12型七管30mm近防炮最大射程5000米,最佳攔截距離在2500米左右,射速達每分鐘4000發,其穿甲彈能有效毀傷敵方反艦導彈。這門近防炮的安裝位置,從射界來說,可以覆蓋艦船前半球和左右兩側大部分方向,這個位置也是美國海軍“伯克”級等很多戰艦近防炮的安裝位置,在近程反導防空導彈海紅旗-10或美軍“海拉姆”成熟之前,通常在後部也安裝一部近防炮,但現在大多都使用這種反導能力強的導彈替代近防炮,美軍不少“伯克”級驅逐艦甚至取消了前部“密集陣”近防炮,炮位空著,等待安裝更有效的反導系統。

之所以不多安裝近防炮,甚至乾脆不要近防炮,是因為兩點,一是隨著防空導彈性能的提升,遠中近多重攔截比以前有很大提升,比如,我軍的海紅旗-9,美軍的標準-2這些遠程防空導彈射程都到了150-200公里,對敵機及反艦導彈等目標都可以實施遠程攔截,而紅旗-16或ESSM等中程防空導彈和海紅旗-10、“海拉姆”等近程防空導彈又可以對漏網導彈補射兩三輪,這樣,到近防炮射程之內的敵反艦導彈非常少,儘量不能讓它到這樣的距離內,因為即使近防炮射中,反艦導彈殘餘部分仍可能傷及戰艦。

從實際使用效果來看,美軍20mm的“密集陣”反導效果並不好,別看射速高,什麼打出一片彈幕,每分鐘好幾千發,實際上備彈只有幾百發,打不了幾輪射擊。

我軍戰艦的近防炮是30mm速射炮,最新的是11管的1130炮,反導效果要好一些,一門730近防炮加上後甲板24枚“海紅旗-10”比兩門近防炮效果要好得多,而且導彈攔截距離遠3-4倍,近防炮只起到補漏的作用,所以不用增加近防炮數量。L


聯合防務


因為一個就夠解決近防問題了,理由是:

第一所裝的近防炮是1130:

查百度百科:1130炮裝有11個炮管,2個彈艙。1130近防炮射速大約是730型的2.62倍。一次能夠鎖定48或更多個目標。最大火力為每分鐘11000發,即每秒約166發。這種自動化武器受雷達控制,在軟件的控制下,可以自動向來襲目標射擊。

第二,節約空間

單純就近防炮的防空效果而言,考慮到供彈量、遞次的防禦,其實際有效防禦半徑也就在5km甚至更低,其針對的對象也是在其他防空手段下的漏網之魚,而這些漏網之魚往往是2~3馬赫的超高速目標,也就是實際打擊時間一般不會超過3秒。這麼短的時間內,又只針對一兩條漏網之魚,裝一個真的就夠了。

第三,講求經濟效益

中國海軍和眾多其他國家海軍都願意在1-3公里距離上攔截其他低威脅目標時採用更為經濟的手段。

希望我的回答能滿足大家,如果喜歡,可添加關注、或點評、順手點個贊。


浩瀚北斗星


現在的驅護艦,開始重點關注防空火力的重要性,因此誕生了近防炮,代表有中國的1130,美國的密集陣。但為什麼一艘艦艇只有一門近防炮呢?

只要你觀察仔細,就會發現,052D的艦尾,有一個長方體的物體。那個是海紅旗10導彈發射平臺。

海紅旗10是一種近程防空導彈,它的作用是配合近防炮攔截突防的反艦導彈,並且獲得了不錯的效果。





TZY學霸


這個問題屬於一個選擇上的必然吧,主要是裝兩門的必要性不足,主要原因就在於近防炮的任務是隨機性質,不可能保證目標出現在某個固定的區域,故而近防炮的位置要擁有儘可能的射擊範圍,稱為:射界。

如果在同一個位置安裝兩門火炮的話,他們之間會形成相互干擾,限制射界了,這不是一個小問題。原本一門炮費負責的區域就要有兩門炮分擔,不僅相互干擾,更會降低費用比,這樣的影響弊大利於。

也因此,各國在設置近防炮時,通常是在一個位置上只安裝一門,通常安裝的位置,為艦艏方向,即艦橋前,後方的機庫上,如果這兩個位置不合適的話,那麼就會在艦體兩側各安裝一門,這個屬於需求決定,主要看一個炮位能付出多大的區域居然儘可能大,不是近防炮越多越好。


麥田軍事觀察



這張052D的武器裝備分佈圖出現的比較早,7艦橋前面的七管30毫米近防炮是不對的,應該是十一管30 毫米近防炮,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1130炮。

052D大型防空驅逐艦的末端防禦武器有兩種,一個是1130 近防炮,另一個是在艦艉直升機庫上面24聯“紅旗-10”近程防空導彈發射架。之所以這樣的“前炮後彈”佈置,是因為日益嚴峻的防禦反艦導彈的需要!
隨著科技的進步,現代的超音速反艦導彈已經成為主流,並且末端30公里飛行速度在2.5馬赫,採用難以攔截的“蛇形機動”
!這種情況下必須要使用射速更高的近防炮去攔截,也就是在2秒鐘內向導彈發射高達350發以上的小口徑炮彈才能將其打爛,起到防禦的目的。


1130 近防炮佈置在艦艏,可以保證戰艦的“前半球”
抗擊來襲的反艦導彈,但是由於橫向射界的限制它只能是180度轉動(估算角度,可能是200度左右),如果橫向射擊不受限制可能要擊中艦橋,並且1130炮備彈量在800~1000發左右,火力持續性不高,至多可以連續攔截3枚來襲的超音速反艦導彈,這在複雜的戰場上對於全艦各角度(方向)防禦顯然是不夠用的,但是它的主要作戰區域在“前半球”,持續攔截三枚導彈已經夠用了。
24聯“紅旗-10”近程防空導彈才是052D的最主要末端防禦系統!紅旗-10導彈採用紅外和雷達雙模式制導,飛行速度超過3馬赫,即可單枚反導,也可以兩枚共同攔截,增加攔截概率。

紅旗-10導彈攔截鷹擊83反艦導彈
的瞬間。

將紅旗-10佈置在直升機庫上方,遠離戰艦的上層建築,橫向射界所受的限制角要小一些,發射器橫向轉動可能要超過240度,這樣可以有更大的攔截角,對於防禦反艦導彈更加有力,如果敵反艦導彈從戰艦中部來襲,那麼艦艏的近防炮和艦艉的近程防空導彈可以形成梯次攔截,3~10公里由紅旗-10多彈攔截、3公里內有1130近防炮攔截…就大大的增加了攔截的概率!
總之,“前炮後彈”這樣的佈置是21世紀之後戰艦的主要攔截反艦導彈方式,有導彈、有近防炮更加提高戰艦戰時的安全。


皇家橡樹1972


730/1130近防炮只是052D近防的一部分,完整的近防系統是干擾+二十四聯裝HQ-10近程防空導彈+1130近防炮。之所以艦橋下方只安裝1門近防炮是因為有另外兩個的存在,否則1門近防炮根本無法應對來襲的目標,這是很關鍵的。下圖為052D機庫上方的二十四聯裝HQ-10近程防空導彈發射裝置和艦橋下方的近防炮,是“彈炮結合”的佈置方式

下圖為052D的前輩052C型驅逐艦,他就是採用前後各1門730近防炮,一共2門的佈置方式。中國的1130和730近防系統雖然有著非常強大的性能,然而他的本質還是艦炮,而且有效射程只有2公里左右。現代的超音速反艦導彈以1.5倍音速飛行2公里只需要4秒的時間,僅僅1發導彈1130還可以輕鬆攔截,如果出現2-3枚反艦導彈同時發起進攻那麼1130會開始吃力。因為這種無制導炮彈需要1130將炮口準確對準飛行中的導彈發射,攔截第一枚導彈之後需要將炮口轉到第二枚導彈的方向繼續攔截,再攔截第三枚,也就是說單次只能處理一個目標,不打掉前一個目標就不會處理下一個目標。如果導彈末端具備機動能力,那麼1130需要時刻轉動炮口進行機動攔截,這樣會大大增加攔截時間。所以面對日益增強的反艦導彈,近防炮這種近防武器的攔截效率會越來越低,每門1130近防炮備彈不過1200發,估計只能開火3-4次就要用光儲備彈藥。

所以052D在設計的時候將機庫位置的近防炮改為二十四聯裝HQ-10近程防空導彈,他的有效射程達到8-10公里,比1130的2公里要遠的多。這樣HQ-10就可以補充HQ-16和1130之間的防禦間隙,在10公里的距離上就可以實現攔截,這樣HQ-10對1.5倍音速飛行的目標就有大概20秒反應時間,遠遠超過1130的4秒鐘。而且HQ-10本身是帶有制導能力,發射裝置不需要像1130那樣轉來轉去單個精準定位,可以以2秒鐘間隔對多個目標同時發射導彈攔截。下圖為056型護衛艦裝備的HQ-10實彈攔截,攔截對象為YJ-83反艦導彈,這種帶有制導能力的防空導彈可以應對高速、低空和末端機動的反艦導彈,主動追蹤目標,攔截能力自然比無制導的炮彈要強的多

而且機庫上方由於較為空曠,發射裝置轉動角度可以達到270度,覆蓋整個艦艉、左舷和右舷方向,比艦橋下方的1130控制範圍要大。而HQ-10發射後具備離軸飛行能力,理論上講佈置在後方的HQ-10不僅可以控制全艦的後半球,還可以對前半球的威脅進行防禦。單枚HQ-10的攔截效率達到90%以上,2枚基本可以達到100%攔截,這樣052D的二十四聯裝發射裝置可以攔截至少12個目標,比1130攔截的目標更多也更精準。下圖為056型護衛艦發射HQ-10,056連近防炮都沒有,將防空任務直接押給艦艉的HQ-10,這就足以說明HQ-10的控制範圍和攔截能力

其實從目前世界近防系統發展來看,這種只使用單一近防炮攔截的形式已經開始落伍,近防炮逐步被邊緣化,現在各國新一代軍艦都開始使用“彈炮結合”甚至“全彈攔截”模式。美國最新的“伯克III”使用的是“海拉姆”+“密集陣”近防炮的組合。而下圖德國F125型護衛艦乾脆前後都是近程防空導彈。所以052D導彈驅逐艦也是考慮到近防系統的一些弊端,開始使用1130+HQ-10的組合近防方式,既彌補了2-10公里的防空空缺,也使攔截更為保險,1130還可以用來對付一些小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