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娃娃夜里流眼泪",家长只当孩子说胡话,一个月后慌忙就医

生活条件变好,家长们对孩子的投入,也是越来越舍得,越来越大。其中,就玩具,恐怕就已经多到孩子们都已经玩儿不过来,却依旧有新玩具源源不断地被买回来。

只是,有时候家长给孩子买玩具,却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或者大多数小朋友的角度,而没有考虑到自家孩子的独立性,从而适得其反,因为玩具伤害了孩子。

"妈妈,娃娃夜里流眼泪"家长只当孩子说胡话,一个月后慌忙就医

上个月,元元4岁生日,姑姑特地从国外给元元买了一个"洋娃娃"做为生日礼物。为了讨小侄女欢心,姑姑还特地挑了和"真娃娃"特别像的洋娃娃,大大的眼睛,眼角还有小钻,一副楚楚可怜的可爱模样。

只是,元元收到这份礼物并不是很喜欢,甚至都不愿意伸手接。元元妈只能解释:"孩子不好意思拿。"于是,妈妈便接过玩具,放到元元的床边的小柜子上。

当晚半夜,元元敲父母的房门,想和爸妈睡。问到原因,元元说:"娃娃夜里在流泪,我害怕。"妈妈觉得好笑,便安慰女儿:"你这么不喜欢娃娃,娃娃当然会哭,你去陪娃娃睡觉,她就不哭啦!"

元元很委屈地自己回房间睡觉去了,只是自此以后,元元经常半夜吓醒、噩梦。还不足一个月,元元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消瘦,嫩嫩的皮肤都有点憔悴了。这时候,家人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医生对孩子检查完后,又和家长、孩子进行了沟通,而后医生说:"孩子身体没问题,但是心理却出现了问题。回去之后,把孩子所说的那个娃娃扔掉吧!"

将信将疑的妈妈,晚上将玩具拿到自己房间。妈妈才发现,孩子所说的娃娃在流泪,其实是娃娃眼角的小钻,稍微有点亮光便闪闪发光,看着像在流泪。拿走了娃娃,孩子后来的睡眠,才慢慢得以恢复。

孩子年龄、爱好、接受能力有差异,这些玩具不建议购买

1、过于"真实"的人形玩具不要买

或许,有些大人喜欢看上去和真人一样的人形玩具,但是,孩子不一定喜欢。而且,即使孩子喜欢,开心果妈妈也不建议家长给孩子购买。

第一,"人形玩具"如果过于逼真,孩子容易对其产生一种厌恶的情绪。因为见惯了身边能跑会跳的真人,看到这个"不能动"的假人,会有些排斥。

第二,孩子的心智发育不成熟,在玩高相似的"人形玩具"时,可能会将其破坏。不成熟的心智,会让孩子觉得:假娃娃可以破坏,真娃娃破坏了也没事。一旦有这样的心理,孩子未来的心理发育,将会走上不健康的路。

2、比较"恐怖"的玩具不要买

有些大人觉得"吓孩子"比较好玩,只是,有些孩子一旦被吓到,便会终身留下阴影。因此,开心果妈妈并不建议家长给孩子买一些表情特别狰狞、会忽然弹出、发出恐怖声音等的玩具。大人都有可能会被吓到,更何况是孩子。

3、孩子"害怕"的玩具不要买

每个孩子的"害怕点"并不一样,比如,开心果之前就特别害怕大眼睛的玩具。即使是最爱的小猪佩奇,也只会要mini版,而不要有大眼睛的放大版。

孩子在害怕某种特定玩具的时候,家长无需"强迫"孩子喜欢,强迫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害怕。此时,家长只需给足孩子安全感,让这些玩具不要太靠近孩子,随着孩子心智的成熟,他会逐渐接受,从而变得不再害怕。

4、比较"危险"的玩具不要买

其实无论是女孩儿、男孩儿,还是婴儿,他们所喜欢的玩具里,都有比较危险的玩具。

比如对于婴儿,那些小颗粒的玩具就很是危险,万一被吞下去,后果不敢想;

比如女孩儿,喜欢厨房玩具,如果拿了一个真的水果刀,那么也很危险;

比如男孩儿,最爱舞刀弄枪,临近年关,还喜欢鞭炮等,也是极其危险的。

对于这些会对孩子生命造成威胁的玩具,开心果妈妈建议家人不要为了锻炼孩子的"胆量"而给孩子购买。

开心果妈妈寄语:

玩具,是孩子童年的玩伴,对于这个玩伴,在孩子心目中应该是美好的、安全的,长大后回忆起来,也是快乐的。只是,玩具一旦被附上危险、害怕等词汇,那么将失去玩具本身该有的意义。因此,开心果妈妈觉得,家长们还是应该对孩子的玩具,进行严格的把关,尊重孩子个体对玩具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