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壽險為什麼突然那麼火?

這是一個信號,一個趨勢確立的信號!這意味著,保險消費市場逐步走向成熟的拐點,到了!

定期壽險為什麼突然那麼火?

在成熟市場,定壽的市場份額可以達到20%甚至更多,在中國內地則遠遠不到。但是,我們仔細觀察的話,你會看到,<strong>定壽保險產品,往往是保險公司產品庫裡真正的常青樹,一來長期銷售,二來少有更新。其利潤率、內含價值、佣金率,並不低,只是保費貢獻佔比不高。

這裡有兩個事兒,可以探討一下:

定壽為何是今天這個樣子?

定壽為何看上去“突然那麼火”?

先說1,原因:

其實很簡單,因為定壽,可以看成是壽險最原始、最基本的形態,其形態簡單,幾個字就說清楚了“<strong>某段時間內,死了全賠,不死白扔”,能用這麼少的字數,準確說清楚、理解沒有奇異的保險產品寥寥可數。

壽險最初級的形態,也就是這個樣子,可以說是人身險的“基石”,沒那麼多“賠付條件”、“賠付多少”的延伸,一旦延伸出來種種條件,那麼形態也就變得複雜。

這種“簡單”,也就意味著可以變化、延伸的空間很狹小,變不出太多的花樣,也就只能這樣了。而定壽的死亡責任,意味著其費率可以很低,彈性的毛利空間比較大。所以,其內含價值、佣金率等也比較客觀。

同時,因為其賠付成本實在不怎麼高,所以即便加上了銷售成本,其總體價格(保費)也高不到哪兒去,再高的佣金率,淨佣金額也不會可觀到令人心動,銷售積極性自然不會很高。

但是,畢竟是“基石”,其作用就是每頓飯必須得有的主食,不吃是不行的,是“標配”,因此,必須得有,卻不是特別賺錢的那種。沒見那個飯館的利潤是來自於米飯饅頭的,都是“菜”。

所以,不就只能是這個樣子的了!

定期壽險為什麼突然那麼火?

再說2,“火”。

輿論上,得先火起來,銷售、購買才能跟著火起來。確實,定壽,不是保費貢獻大戶,但行業發展趨勢到了今時今日,定壽,就會自然而然水漲船高。

至少有7個原因,會逐步讓定壽“火”起來:

<strong>消費意識增長、消費觀念的成熟,消費者越來越專業。

這個不用多解釋,在zhihuers的幫助下,消費者越來越知道怎麼買保險才是對的,保障型這個(中國內地保險業獨創的)產品類目,自然而然成為首選,定壽也就會跟著收益。

<strong>消費人群年輕化,消費能力趨向於高槓杆。

這個最簡單,年輕的時候沒錢,又要有保障,還是首選沒有返還領取的,仍然只能是“保障型”,那第一份給自己的保單,就......定壽唄。

<strong>互聯網催熟。

形態簡單,一句話能說清楚,還準確不易誤導,才有利於在互聯網上傳播,複雜就得人工介入。定壽恰好符合這個條件。

<strong>保險姓保政策導向。

這個也不必多解釋,監管能看到結構失衡,也知道“保障類”產品盛行,才能讓整個行業的基礎更穩固,所以,主動吹風,定壽也自然借得到東風。

<strong>保險公司追逐利潤,開始成熟。

保險公司的成熟,表現在利潤導向逐步替代規模、市佔率導向。畢竟,光有規模沒有利潤,拿什麼留住員工、投入創新研發、提升客戶滿意度呢?而定壽的較高的毛利和內含價值,恰好符合這一導向,成為部分站穩腳跟的險企的主動選擇之一。

<strong>保險企業的差異化市場策略所致。

市場宣傳方面,要麼標榜“我們優先滿足客戶訴求”,要麼突出“我們提供保障優先”,不管選擇何種市場標籤來彰顯自己與競爭者的差異和優勢,定壽這一類產品,都是繞不開的產品選擇。何況,還有上成天意、下達民意,利潤率還不錯......

<strong>新勢力興起。

在品牌和知名度弱勢的態勢下,某些新型的市場力量,需要有一些實際標籤,來突出與險企直屬代理人的差異,除了拿“客戶導向”來說事兒,“高槓杆”的方案組合也會成為中介自認為的、吸引網上消費者的“優勢”之一,那麼怎麼會少得了定壽呢?!無形中,提高了定壽的曝光率。

小結:

定壽“火起來”,其實還只是個苗頭。之所以看上去“火”,是因為行家們看到了市場機會,以及結合險企自身的訴求,<strong>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所致在輿論和媒體方面,定壽逐步升溫。


定期壽險為什麼突然那麼火?

定壽購買建議:

既然是保險套餐裡的主食,那麼你怎麼買米,就怎麼買定壽。有銀子的,就買五常的,銀子少的,就隨便吧。各有各的好。有了就比沒有強。

呃,那個最新的養生專家們又說了:少吃米麵,多吃菜肉,才健康長瘦......


定期壽險為什麼突然那麼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