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農村人很少串門了?

竹籬茆舍墨客


謝謝!這個問題很複雜,不好回答,既有一些時代發展背景的因素,也有人自身的一些因素,我們來分開討論一下。

首先來說時代發展。第一,在以前,農村裡外出務工人員特別少大家都在村子裡,附近打打短工,都採用最原始,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因此,相對來說,留下的人燉,外出的人少,隨之社會活動就多;第二,村子裡農戶之間差距並沒有太大,壓力也較小,節奏也慢,所以更有時間串門;第三,因為基於大同小異的生產生活方式,大多人都有共同話題,也會促進感情聯絡,相互串門,聊天吃飯;第四,因為那個年代的競爭壓力沒有那麼大,大多人都相對沒有那麼奔忙,也有時間放鬆社交;第五,以前的農村,電視,社交網絡沒有那麼發達,所以大家更願意聚到一起看電視,聊天,現在反而,社交網絡拉開了人與人的距離;

人的因素,由於當下村裡的青年人都選擇外出打工與學習等等,一方面造成了在各行各業有自己的生活工作方式,有自己的社交和朋友圈,於是村裡青年人很難有共同話題,還有一方面就是大家都在努力,都在競爭,很容易形成一些攀比心理;老人也會因為子女在外打拼而形成一些攀比,說大話,慢慢那種原先的質樸純樸就被隔閡了,大家都暗自埋頭苦幹去了






桑農百姓


身為農村人的我來說,我覺得還好啊,我每次回家都會去鄰居家串門聊天的,直到現在我們村上的人都會在沒事的時候聚在一起聊天,打牌之類的。在我們農村家裡有紅白喜事都是在家過,村裡人都會過來幫忙,看著特別熱鬧。還比如說,有時候家裡沒有人,正好有些東西曬在外面,遇到下雨天或者天氣不好的時候,鄰居都會幫忙將東西拿到安全的地方,俗話說的好“遠親不如近鄰”嘛。\r

農村人沒事就會出去到村裡轉轉,互相串門,聊聊家常。有時候你家或他家炒菜做飯的時候缺什麼調味料之類的(沒時間去買),就會到鄰居家借點,等買回來就趕緊還給對方,有什麼好吃的也會分享,一起約著去逛街買衣服,相當融洽就和自己親戚朋友一樣。\r

在農村的娛樂少,可玩的東西也少,一到農閒或者下雨天的時候,大家都會不約而同的聚在一起,說說自己所見所聞的趣事、相互調侃對方、或是分享自己一些種地心得之類的,大家一起有說有笑的熱鬧極了。\r

我覺得在農村串門是一個特色,現在有些人覺得串門少可能是因為在外的時間長,回家的時間短,沒有時間去鄰居家串門,有時間都去找朋友他們去聚聚了,所以我不認為農村的串門少了,是大家的心態不一樣了。




小嬌的生活日記


這個問題我試試。早先農村沒電視人們在休息時無聊,到處閒逛藉以消磨時光。那時候物價穩定人心不浮。到處是閒聊之人,本人每天晚上十二點前不回家。

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還有那高科技電視手機到處是新鮮事,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理。

現在年青人為了生活,為了家庭夜日繼日地努力掙錢來養活上有老下有小的親人,只恨錢不夠花,恨不得一個人頂幾個人用,那有什麼時間去閒聊消磨時光。

再說我們上年紀的老人,為了減輕兒女的負擔每天三響下地勞動,到了晚上累的渾身疼痛,藉以電視手機來消磨時間。

總而言之,是人類的進步把人們的步伐緊緊提速,慢就要受窮,落後就要捱打。

我是農民我在農村,我關心我們農民的美好生活。




王銀令


記得小時候農村人家互相竄門拉家常,我們東邊的一老頭端著飯碗就來了。西頭誰買了件新衣服穿著真洋氣;前頭誰誰下地幹活閃了腰;後面那家又生了個丫頭,兩個丫頭了;東頭誰家要蓋新房子了;誰誰什麼事情做的不好……。那時候的農村人在農忙之餘閒的沒事幹,趕集也沒有什麼東西好買,不是什麼都不缺,是沒有多餘的錢能隨便買東西。大家沒事聚在一起拉家常,我家在村子的中間靠前的位置,於是就成了大家聚集的場所。這時候爸爸總讓我去搬板凳,其實家裡也沒有幾個板凳,大多都是靠牆或蹲或找一塊斷磚頭坐的。說著說著吵的臉紅脖子粗是常有的事,可誰也不會計較,馬上又好了,從沒有記仇的。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們開始各自奔忙,竄門拉家常的人漸漸少了。打工潮的影響下更多的人都是各奔東西,見面的機會也少了,偶爾見面打個招呼,顯得那麼匆忙。各家各戶都拉起了圍牆,吃飯都在桌子上了,再也看不到端著碗竄門的了。

鄰居們好想和你們再一次端著碗飯一起拉家常,我們抬槓、爭吵然後和好,還和以前一樣。只怕這樣的日子不會再有了。






被褐懷玉6


小時候整個村裡的人都一輩子生活在一起,大家的世界很小,相互串門成了一種常態。

現在,要麼外地上學,要麼出門打工,連很多老年人也跟著兒女離開家鄉。過年回來那幾天,忙著打掃,準備年夜飯。

一個沒有時間精力去串門,一個大家也沒有那種親密感。甚至很多人,都不認識了。加上有些人有了攀比心態,更是讓鄰里之間再也找不到曾經的“遠親不如近鄰”的感覺。

想來,有點悲哀。


藜嫄與藍色的海


農村人現在串門還是很普遍的,為什麼感覺會越來越少,主要原因還是聚在一起的時間短了。

由於城市化,有些村民出去打工了,過年才回來,有些父母給子女照顧小孩了,還有的就到城裡去買房了,也離開了這個村子。

因此,不是串門少了,而是農村的人口少了,只要過年的時候,大家都從外面回來,沒這麼忙碌了,就又開始以前農村那種串門聊天的模式了。



盧說鄉情


城鎮化步伐快速推進,伴隨著農村人口倒流到城市中去,人們生活壓力加大,生活節奏加快,農村人中的勞動力已大部分融入到這種快節奏中,成為新的產業工人,有的出國、跨省、進城,即使同村的人一年到頭都碰上面,交流見面的機會少了,彼此之間無形中就拉開了人與人之間距離,就是見一次面也是廖廖幾句,那像以前的農村人整日相互廝守,曰久生情嗎!所以農村的人情隨著時代的發展也趨向城鎮化,串門也越來越少了,這是我個人的一點認知。


荷鄉陳哥179236988


社會經濟,科技,環境變化造成的結果。

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競爭激烈,生活節奏快,閒時間少了。

經濟大發展,生活富裕了,物資豐富了。鄰里親戚間互相幫助,互相接濟,生產生活工具的相互借用減少了。平常互相不需要了。

農業生產機械化,需要多人協作的工作少了。生活科技化,智能手機的普及,情感思想交流,娛樂消遣。互相不見面就能滿足,缺少了互相走動的動力。

環境變了,交通便利,交往圈不限於一村一鄉擴大了,現在都是深宅大院了:有的住到了城裡。一別三秋常態化了。


富平柿餅王子


忙得沒時間,電視、手機等著他。


清平150352152


原來的串門是大家一種融洽的象徵,還是大家在一起家長裡短的一種交流,現在的人們就算是親密如夫妻,每天都在手機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樂趣,也能找到對遠在千里之外之人評頭論足,滿足了好奇之心,所以現在就算有人在串門也是一種敷衍,沒有原來那樣熱熱鬧鬧的畫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