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上我否定了領導,卻意外升職加薪:真正優秀的人從不盲從

週末的時候,和朋友老劉痛痛快快的吃了頓大餐,為了慶祝老劉抓住了2019年年末的小尾巴,成功升職了。

說起老劉的升職也是非常的驚險,真的可以說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老劉所在的策劃部,在三個月前接了一個大項目,大家都沒日沒夜的加班,終於在年底完成了整體策劃,就差細節的修改。

領導最後一次在會議敲定了方案後,很形式化的向大家提問:“你們看看對方案還有什麼建議可以大膽提出來。”

其他同事們都表示沒有,領導說沒問題就沒問題。

可是這時候老劉卻舉手說:“我有問題。”

其他同事們都面面相覷,旁邊的同時還拉著老劉的衣角輕聲地說:“你膽肥了,方案領導都通過了,你還有啥問題,否定領導小心沒好果子吃。”

可是老劉就是個眼裡容不得沙子的人,領導點頭示意他繼續往下說。

老劉有理有據的說明:“昨天我加班重新比對了方案中的數據,發現有一處數據漏洞,如果按照這方案,我們一定是虧損的,所以我做了一份心的數據表單,請您過目。”

領導看完之後,沉默了好久,最後拍拍老劉的肩膀說:“很好,你的細心和專業為公司挽救了極大的損失,希望各位同事也能向老劉學習,敢於提建議,畢竟我也有出錯的時候。”

沒想到這位領導如此開明,老劉也正因為這次“強出頭”的舉動位置獲得了晉升的機會。

有時候,決定你升職的可能就是你敢於和領導說不。


會議上我否定了領導,卻意外升職加薪:真正優秀的人從不盲從


1、你是職場的跟隨者還是破局者

其實,在工作中,我們很多時候都像是老劉的那些同事一樣,只是個跟隨者。

沒有自己的主見,跟著領導走隨其他同事的大流總不會錯,可結果你永遠是公司裡不起眼不被重視的小透明。

往往那些有主見有想法敢和領導“作對”,不和同事拉幫結派的人最後能成大事,成為走在前面的人。

如果老劉也和其他同事一樣明知有問題也不敢提,那麼結果就是方案出現問題,公司出現虧損,連帶著自己一起倒黴。

這就是心理學中的“毛毛蟲效應”。

法國心理學家約翰·法布爾做了一個實驗:

把許多毛毛蟲放在一個花盆的邊緣上,使其首尾相接,圍成一圈,並在花盆的不遠處,同時放置了毛毛蟲最喜歡的食物。

毛毛蟲們開始圍著花盆轉起圈來,一連走了七天七夜,誰也沒脫離隊伍,最終因為飢餓和精疲力盡餓死在明明距離自己很近的松葉旁邊。

心理學家把這種喜歡跟著前面路線走的習慣稱之為“跟隨者”習慣,把因跟隨而導致失敗的現象稱為“毛毛蟲效應”。

我們何嘗不是毛毛蟲呢?

看見別人投資賺錢了,你也借錢炒股票,結果虧得血本無歸;

看見別人戀愛、結婚生子,你也想著到了年齡就結婚,隨便找個人就嫁了;

看見別人工作插科打諢,你也開始偷懶,想著反正大家都這樣……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習慣了做一個“跟隨者”,穿自己的鞋,走別人的路,卻往往路越走越窄,最後反而困住了自己。


會議上我否定了領導,卻意外升職加薪:真正優秀的人從不盲從


2、毛毛蟲效應的三種表現,你是否中招?

如果你也是個毛毛蟲,那麼無論你有多努力,其實都是在原地打轉,毫無長進。

在生活中,我們改如何檢驗自己是否成了“毛毛蟲”呢,可以問自己這3個問題,看看是否中招毛毛蟲的表現。

(1)當人有我無時,我會焦慮嗎?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陷入“別人都這樣,我也要這樣”的想法,然後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舉動

例如:身邊的人都結婚了,而自己還沒有伴侶,就會急著給自己找個伴。這時候出現的對象就算自己不是很合意,自己也會更容易答應。

又比如現在流行偽精緻,別人用大牌口紅,你即使沒錢也會刷信用卡買,就因為別人也有,我也得有。

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說:我們的煩惱和痛苦都不是因為事情的本身,而是因為我們加在這些事情上的觀念。

當人有我無時,我們就會陷入焦慮,這就是毛毛蟲的第一種表現。

(2)我是否相信,埋頭苦幹總能成功?

職場上,很多人堅信“一萬小時定律”,就是把一件事堅持做到一萬個小時,就能成為專家,一個人只要願意埋頭苦幹,總會有出頭之日。

但事實上,你只是用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就像雷軍所說的,這個世界上努力勤奮的人太多了,但是最後成功的,往往不是這種人。

當你和大多數人一樣只會埋頭苦幹,這就是毛毛蟲的第二種表現,不會思考如何獲得前方的食物只顧著跟著前面的人走。

(3)我是否盲目相信領導的決策?

這就像老劉的同事一樣,認為領導的決策都是正確的,領導讓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

他們缺乏深度思考,低質量勤奮的人永遠只能當個執行者,沒有向上管理的思維。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再精明的領導也有偶爾出錯的時候,員工不只是執行者更是幫領導解決問題的人。

如果你也只會一味聽從執行,這就是是“毛毛蟲效應”的第三種表現,永遠停滯不前,不利於個人發展。

以上三點,是每個都要自省的問題,你中招了嗎?


會議上我否定了領導,卻意外升職加薪:真正優秀的人從不盲從


3、不做職場毛毛蟲,做到三點成功破局

法國科學家約翰·法布爾曾說:“走別人走過的路,固守原有認知模式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死路。

我們該如何不做原地打圈的毛毛蟲,而是成為那個幹破局,改變路勁找到食物的那個智者呢?

(1)嘗試“豐田五問法”

“豐田五問法”,又叫“五個為什麼(5 Whys)”,簡單來說就是出現問題時可以通過連問自己五個為什麼,找出真正的問題所在。

就拿毛毛蟲舉例:

第一步,提問第一個“為什麼”挑選出一個問題症狀作為開端:“為什麼這件事情正在發生?”

把答案一次羅列出來:

為什麼不去找食物?因為沒找對方向;

為什麼沒找對方向?因為不知道方向。

為什麼不知道方向?因為不知道食物在哪邊。

為什麼找不到食物?因為總跟著前面的毛毛蟲走。

為什麼要跟隨前面的毛毛蟲?因為它在走,我以為它知道。

就這樣我們找到了問題的根源:“我在跟著前面的毛毛蟲走錯誤的路”。

通過“5 Whys”,可以找出問題的根源,從而你不會隨大流繼續原地打轉而是會重新找出路,高效解決問題。

愛因斯坦說:給我一小時解答一題,關於生死。我會用50分鐘去思考這題目到底在問什麼?剩下的不到10分鐘甚至壓縮到5分鐘就夠我去回答了。

“5 Whys”的關鍵所在:鼓勵解決問題的人要努力避開主觀的假設和邏輯陷阱,從結果著手,倒推因果,順藤摸瓜,直至找出原有問題的根本原因。

(2)不盲從權威,學會質疑

很多人在職場都是選擇明哲保身,從來不敢否定領導。但是我希望大家都能學做我朋友老劉。

不盲從權威,學會質疑。專注問題本身而不是自我後果。

在平時工作中我們就要培養自己的主動學習能力,主動發現問題,在下次領導問:“誰還有建議的時候。”

你能大膽舉手提出說:“我有不同意見”。

如果你的想法可行,明事理的領導一定會重視你,如果領導因為你質疑他就對你疏遠,那麼這樣的領導並不值得你跟隨。

記住,在這個時代不敢冒險才是最大的風險。

(3)逆向思考,避免從眾心理

歷史上司馬光砸缸就是典型的逆向思維,司馬光知道自己不能爬缸救人,就選擇了另一種把缸砸碎。

“逆向思維”的訓練,可以用三種辦法刻意培養。

反轉型逆向思維法這種方法是指從已知事物的功能、結構、因果等相反方向進行思考。

轉換型逆向思維法在研究問題時,由於一開始解決這一問題的手段受阻,而轉換思考角度,採取另一種手段,以使問題順利解決。

③.缺點逆向思維法並不以克服事物的缺點為目的,相反,要利用事物的缺點,將缺點變為可利用的東西,化被動為主動,化不利為有利,從而使事情得到更好地解決。

訓練逆向思維要注意兩點:

①必須深刻認識事物的本質

所謂逆向不是簡單的表面的逆向,不是別人說東,我偏說西,而是真正從逆向中做出獨到的、科學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超出正向效果的成果。

②堅持思維方法的辯證方法統一

正向和逆向本身就是對立統一,不可截然分開的,所以以正向思維為參照、為座標,進行分辨。才能顯示其突破性。

4、寫在最後

在職場上,如果你也是盲目追隨的現象,可能陷入了“毛毛蟲效應”。

不妨試一試上面的辦法,或許會讓你從豁然開朗。

林語堂說:“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膽量。”

希望我們都不是那可憐的毛毛蟲,而是做那個敢為人先的龍!

更多幹貨內容,請關注公眾號【我們這屆年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