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遠箬笠塬上的“請寶”習俗,你知道嗎?

塬上的村子大多交通不便,一個村子多則一百來戶人家,少則二三十戶,每個村子有一到兩家小賣鋪,賣點日用百貨,蔬菜和肉是沒有人賣也沒有人買的。解決吃菜、吃肉的問題只能自己家裡種菜、養豬。現在市場上的豬肉基本上都是在飼養場集中養殖,有飼料配方,有嚴格的操作流程,六個月左右出欄,肥瘦“恰當”。但農戶家裡養自己吃的豬基本不喂合成飼料,就喂玉米、麩皮,長的慢,需要一年左右才能出欄。開春兒捉個豬娃子,到臘月裡才能養成大肥豬,一頭豬也能有兩三百斤肉,全家人一整年改善生活就靠這些豬肉了。

靖遠箬笠塬上的“請寶”習俗,你知道嗎?

如何處理保存這些肉是塬上女人的基本技能。得留一些瘦肉出來,凍在南牆根兒下,正月裡來了親戚,做小炒肉。得留一些排骨出來,年夜飯上讓全家好好吃一頓,然後等到正月裡孩子舅舅家來人了,排骨才上桌。下水都洗乾淨備著,孩子喊著要吃肉的時候,小腸炒豆腐,大腸燉酸菜,都是葷菜。豬頭、豬蹄子也得留出來,也凍在陰涼處,這兩樣兒一直要放到二月二龍抬頭的時候,煮個豬頭豬蹄子應節。那時候要種地了,農忙回來吃豬頭肉也是很不錯的期待。正面上的更多的豬肉豬油都得在殺豬的這一兩天煉好醃起來,先切成大塊,煮熟,然後切成小丁,放在大鐵鍋裡煉,把大量的水分煉出去,加上鹽、花椒、辣椒麵兒,晾涼裝在大大小小的缸裡、罈子裡,這就是臊子了,由於水分少,又加了鹽,放在陰涼的屋子裡,能保存一整年,以後一整年裡吃肉其實就是吃臊子。

靖遠箬笠塬上的“請寶”習俗,你知道嗎?

這些年,有些人家每年養兩頭豬,肉多了,過年的時候選擇也就多了。手巧的女人們慢慢做出了肉丸子、切刀酥等各種東西,這些都是專門學廚的大師傅們在紅白事上露點手藝,女人們偷學來,再根據自己家裡的口味摸索研究出來的。

肉丸子在有些地方叫獅子頭,我們那兒給肉丸子取了個很特殊的名字,叫“寶”。這寶和其他地方的獅子頭肉丸子都不同——我們在丸子的外面裹了一層大米粒兒。西北的山上,肉上,米也少,這肉丸子上裹上大米粒兒,估計大家夥兒覺得太奢侈了就給它起個名字叫寶。寶不難做,但是做好了不容易。女人們既要做出丸子又不想太費肉,所以肉丸子裡面其實混入了很多面粉和澱粉,和現在賣的火腿腸有點像。

靖遠箬笠塬上的“請寶”習俗,你知道嗎?

這寶不僅是年夜飯桌上的重頭菜,也是喜宴上的重頭菜。這菜和其他菜不同——是有數的,每盤8到10個,和每桌的人數對應,一般在宴席進行到一半的時候上菜。菜上來,桌上最年長的得說聲:“來來來,請寶,請寶。”中年的得客氣地和一聲:“好好好,請請請。”等年長的客人剛一動筷,小娃娃早就把瞄好的最大的那個夾走了,家長肯定得呵斥一聲:“就你手快!”年長的照例得回一句:“娃娃愛吃肉,讓吃,讓吃。”

另一個規矩是,這盤菜每人一個,不能多吃。據說,早些年吃食更緊張的時候,席上有不懂事的小娃娃手快,吃了兩個丸子,桌上沒夾到丸子的老人家動了怒,搞出點小插曲,不過想必這怒氣應該不會太大吧。

現在這寶已經不稀奇了,很多宴席的桌上已經不上它了,取而代之的是更時髦的吃飯。我去年參加同學的婚禮,桌上有很多新菜:釀皮、麻辣燙、還有很辣很辣的水煮牛肉。小時候,我們連牛都沒見過,更別說吃牛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