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诗既有奇险的一面,也有雄厚博大的一面

险奇怪诞,谓之险怪。险怪一格,先秦就有,何独唐诗?庄子散文,即以险怪著称。不过在险怪之中时时露出豪放的光芒而已。刘照载在《艺概·文概》中说:“

庄子寓真于诞,寓实于玄。”又云:“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庄子之文,可以是评之。”可见庄子的怪诞,绝非故弄玄虚,而是寄托着真实的。它富于极其深刻的含义,但这种意义并不都显现在实处,而是超凡脱俗、虚无缥缈、难以捉摸的。中唐贞元、元和年间,在诗坛上有两大潮流。一是以白居易、元模、刘禹锡、张籍、王建为代表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崇实崇俗,而不尚奇尚怪,用白居易的话来说就是“不务文字奇”( 《寄唐生》)。另一派则是以韩愈、孟郊、李贺、卢全、刘叉、马异为代表的诗人。他们的诗,追求险奇怪诞。其中,韩、孟交谊甚笃,且均尚险怪,故历代诗家都把他们看成是一个诗派。其实,孟郊之诗,虽有险奇之处,但他还以酸寒枯槁著称于世这个特点,倒和贾岛相同,故历代诗家也把孟、贾看成是一个诗派。

韩愈的诗既有奇险的一面,也有雄厚博大的一面

韩愈绘图

韩愈是具有险奇怪诞之美的俊杰,其次则推卢仝,至于刘叉、马异,则影响较小。后来,异军突起、独树一帜的李贺,则是怪中之怪,其诗风以奇诡冷艳彪炳千秋。笔者在分析险怪时,将以韩愈、李贺诗为主。至于孟、贾诗风,除涉及险奇者外,则另文论述。韩愈(768~824)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他提倡文以载道、务去陈言。他站在李、杜两位伟大诗人的肩上,继往开来,另辟蹊径,崇险奇,尚怪诞,成为中唐诗坛的一面旗帜,并影响着贾岛、卢仝、李贺等一批诗人。韩愈在《调张籍》中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中唐时,在诗坛上出现了扬杜抑李的倾向,韩愈针锋相对,李杜并尊他极其推崇李杜“巨刃磨(一作摩)天扬,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的艺术风格,因此,他继承了李白的浪漫主义传统,故其诗时时闪烁着豪放雄奇的光芒;他又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故其诗亦常常显示出浑涵浩瀚的气势。

韩愈的诗既有奇险的一面,也有雄厚博大的一面

韩愈绘图

但韩愈并不想亦步亦趋蹈袭前人,而是千方百计,进行新的开拓。然而,李、杜这两座奇峰,令人叹为观止,谁能超过呢?韩愈并不气馁,而是披荆斩棘,奋勇向前,探索新的道路,追求新的风格。他说:“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这里,诗人运用形象的比喻,表述自己是在探求险奇雄怪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或上天入地,或呼风唤雨,或翻江倒海,或山崩地裂,或精灵鬼怪,或魑魅魍魉,或险岩危壁,或仙山琼阁……夸张出格,造境险谲,立意奇崛,出语奇特,叙事奇怪,形状奇异,光怪陆离,危言耸听。司空图在评价韩愈诗风时指出:“韩吏部歌诗数百首,其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撑抉于天地之间,物状奇怪,不得不鼓舞而徇其呼吸也。”《题柳柳州集后》这就准确地揭示出韩愈诗歌风格的特点。

韩愈的诗既有奇险的一面,也有雄厚博大的一面

韩愈雕像

《全唐诗》卷三百三十六说韩愈“为诗豪放,不避粗险。格之变亦自愈始焉。”这种概括也是对的。韩愈的《南山诗》,历来被称为险怪风格的代表作全诗一百零二韵,一韵到底,为了凑数,诗人刻意搜求,制造了不少险韵,且以文入诗,用了五十一个“”字:“或连若相从,或蹙若相斗,或妥若弭伏,或竦若惊雊,或散若瓦解,或赴若辐凑,或翩若船游,或决若马骤。”这便是其中的句子。这种诗句,已经散文化了,因而削弱了诗的艺术魅力。全诗雄奇诡异,险峻危耸纷纭挥霍,不一而足。横亘在人们面前的南山,层峦叠翠,奇态万千,时而“横云时平凝,点点露数岫”;时而“天空浮修眉,浓绿画新就”。其四季风景,各不相同:“春阳潜沮洳”,“夏炎百木盛”,“秋霜喜刻轹

”,“冰雪工琢镂”。其山势有的癯瘦,有的参差,有的巍峨,有的崎岖。

韩愈的诗既有奇险的一面,也有雄厚博大的一面

险峻的山峰

其形状奇奇怪怪,目不暇接:如曝鳖、寝兽、藏龙、搏鹫、舞袖、战阵。其动态则或行、或奔、或飞、或驰。此情此景,连韩愈本人也大为惊异,高呼:“吁嗟信奇怪,峙质能化贸。”可见,韩愈是一个自觉地突出表现险怪的诗人。韩愈喜欢用奇禽怪兽张牙舞爪的动态美来比喻自然景物的静态美,这种化静为动的夸张描写,是险怪的重要特色。《南山诗》就体现了这个特点。不仅如此,他还善于用飞禽走兽的动态来比喻运动着的事物,使动者愈动。这种描写,是变化莫测的。《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一诗,就是如此。“

虎熊麋猪逮猴猿,水龙鼍龟鱼与鼋,鸦鸱鵰鹰雉鹄鹍,炰煨爊孰飞奔。”这些动物,虽然奇怪,但也逃不了火神爷的手掌心,都要被烤焦煮死动的禽兽,被动的火势吞噬,岂非动者愈动么?这正是韩诗险怪的又一显著特色。

韩愈的诗既有奇险的一面,也有雄厚博大的一面

韩愈作诗的风格

不仅如此,韩诗还喜欢描写光和力来强化险怪的状态:“山狂谷狠相吐吞,风怒不休何轩轩,摆磨出火以自燔,有声夜中惊莫原。天跳地踔颠乾坤,赫赫上照穷崖垠,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逃门,三光弛隳不复暾。由于光的炫耀、力的跳动,更助长了火势,再加上奇禽怪兽和神仙鬼魅的骚动,织成了一幅光怪陆离的火焰图,突出地显现出一种狰狞美不仅如此,韩诗还善于描绘各种各样的色彩,来渲染狰狞美的氛围:“

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谒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这是在烘托寺庙的阴森恐怖;“岣嵝山尖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模奇”(《岣嵝山》),这是在形容山的神秘。以上种种都暗示着一种恐怖感。从审美效果说,它可以使人流露出某种惊骇之情,从而在惊骇中集中全副注意力,去观照审美客体的美,以强化、深化审美主体的美感。

韩愈的诗既有奇险的一面,也有雄厚博大的一面

韩愈作诗的风格

韩愈之友皇甫湜云:韩诗“纸怪发,鲸铿春丽,惊耀天下”(转引自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七)。这既是指韩诗本身险怪特质而言,又是指韩诗客观的审美效果而言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在其《文字论》中,形容书法艺术“忽若电飞,或疑星坠。气势生乎流便,精魄出于锋芒。观之欲其骇目惊心,肃然凛然,殊可畏也”这里用来形容韩愈险怪诗风的骇目惊心的美感,也是适宜的。韩愈险怪诗风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拗中取奇,出奇制胜,因难见巧,愈险愈奇。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称赞其《病中赠张十八》就具有“因难见巧,愈险愈奇”的特色“譬如善驭良马者,通衢广陌,纵横驰逐,惟意所之”。的确如此“文章自娱戏,金石日击撞”,这里,赋予文章以巨大的声响;“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这里,赋予文笔以巨大的体积和力量“谈舌久不掉,非君亮谁双”,这里,是竭力危言自己的善言辞而只有对方能匹敌。

韩愈的诗既有奇险的一面,也有雄厚博大的一面

韩愈险怪诗风

总之,这些描绘,正如苏轼所说,是“字字觅奇险,节节累枝叶”(转引自《一瓢诗话》)。再如《贞女峡》一诗:“江盘峡束春湍豪,风雷战斗鱼龙逃。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百里翻云涛。漂船摆石万瓦裂,咫尺性命轻鸿毛。”水流湍急、漂船难渡、性命难保,已经危险了,再加上风啸雷鸣,就更险更奇了。特别是,韩愈喜以长短句人诗,更助长了散文化的气势,更显现出意境的奇崛险拗。且看《忽忽》诗:“

忽忽乎余未知生之为乐也,愿脱去而无因,安得长大翼如云生我身,乘风振奋出六合,绝浮尘,死生乐两相弃,是非得失付闲人。”这类忽长忽短的句式,在韩诗中是常见的,它可以造成韩诗的奇崛美和参差美。险怪诗风的另一个特点是硬语盘空,结构奇特,以怪为美,化丑为美。韩愈在《荐士》诗中推崇孟郊的诗风“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算。敷柔肆纡余,奋猛卷海潦”。

韩愈的诗既有奇险的一面,也有雄厚博大的一面

水流湍急诗风

其实,韩愈的诗风又何独不然?硬语盘空,最易表现山势的奇崛、体积的巨大、景物的怪异、力量的非凡、空间的缥缈、时间的无限、宇宙的运动、事态的变幻。因此,它仿佛是险怪风格大厦的支柱,没有它,不能使险怪一格站立起来,并昭昭然显现在人们眼前。当然,盘空硬语绝非生拉硬扯、一味猎奇。清代赵翼说得好:

韩愈的诗既有奇险的一面,也有雄厚博大的一面

山势的奇崛

盘空硬语,须有精思结撰。若徒寻摭奇字,诘曲其词,务为不可读,以骇人耳目,此非真警策也。昌黎诗如《题炭谷湫》云:“巨灵高其棒,保此一掬悭。”谓湫不在平地,而在山上也。“吁无吹毛刃,血此牛蹄殷。”谓时俗祭赛此湫龙神,而未具牲牢也。《送无本师》诗云:“鲲鹏相摩窣,两举快一。”形容其诗力之豪健也。《月蚀诗》:“帝箸下腹尝其皤”,谓烹此食月之虾蟆以享天帝也。思语俱奇,真未经人道。(《瓯北诗话》卷三)

韩愈的诗既有奇险的一面,也有雄厚博大的一面

韩愈诗的意境

此外,赵翼也批评了韩愈《南山》《和郑相樊员外》诗中的“聱牙舌”的词句。对险怪的语言得失,评价很有分寸。此外,险怪的风格也是奇特的、异乎寻常的。以韩诗而论,在造型上表现出种种奇姿怪态。有的是四言,如《元和圣德诗》有的是起句六言,其他为四言,如《越裳操》有的是五言、七言相夹杂,如《利剑》;有的七言、四言、三言相夹杂,如《东方半明》有的九言、七言、五言相夹杂,如《醉留东野》。就五言诗而言,一般是上二下三,而韩诗常作上一下四,如“日吾儿可憎”(《读东方朔杂事》)、“乃一龙一猪”(《符读书城南》)便是。有时则作上三下二的拗句,如“有穷者孟郊”。就七言诗而言一般是上四下三而韩诗却常作上三下四,如“子去矣时若发机”(《送区弘南归》)。

韩愈的诗既有奇险的一面,也有雄厚博大的一面

韩愈险怪的风格

这些独特的结构方式,给人造成了一种奇异的印象从而加强了韩诗险怪的气势。当然,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排除韩诗其他句式的险怪特征。此外,韩诗不仅以怪为美,还以丑为美。以怪丑为美者,何独诗家?画家亦如此。刘熙载云:“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艺概·书概》)又说:“昌黎诗往往以丑为美。”(《艺概·诗概》)自然中的丑并不完全是令人厌恶的有的丑,并不丑,它只是客观事物的变态。怪石之美,就是如此它在画家的笔下愈怪愈美,越丑越美。这种美,既表现出怪石的奇特、异常,又显示出作者卓绝的描绘技巧,因而能给人以永久的艺术魅力和强烈的审美享受。当然,也毋庸讳言,在生活中的确也存在着另一种丑,它是令人作呕的。但是,只要经过艺术家的改造制作,它就可改变原来的丑态,而构成艺术美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叫化丑为美。例如,拉肚子,这本是令人讨厌的,但韩愈却叫它人诗:“中虚得暴下,避冷卧北窗。”(《病中赠张十八》)

韩愈的诗既有奇险的一面,也有雄厚博大的一面

怪石意境

这虽够不上美到极处,但却是以丑为美。因为诗歌是以语言为材料来塑造形象、表现生活的艺术样式,它并不直接诉诸视觉,而是诉诸思维,来唤起人们对生活现象的印象,因此,它的形象是间接的。这就避免了生活丑的直观性,而撷取了它的象征性,并美的语言把它表现出来。人们在阅读时,不会联想它原有的具体的丑恶性,而是着眼于探求它那美的艺术外衣的奇异性,因而它就失去了生活中原来的丑。这种以丑为美、化丑为美的做法,是韩愈的拿手好戏。当然,由于韩愈刻意追求险拗古怪,这就给他的一些诗带来不可避免的缺点,就是艰生晦涩、斧凿伤神。陆游说:“

琢雕自是文章病,奇险尤伤气骨多。”(《读近人诗》)这里指出了过分地执著于奇险的弊病,但不意味着说奇险本身是不可取的。为奇险而奇险,就会斫伤奇险。险由危岩出,怪从诡云生。

韩愈的诗既有奇险的一面,也有雄厚博大的一面

韩愈刻意追求险拗古怪风格

这种自然而然、信手拈来的奇险,哪里还有什么斧凿的痕迹呢?韩诗之险怪,不少是出乎自然的,有的则有斧凿的痕迹。但总的说来,它表现出诗人大胆改革诗风的创新精神。

赵翼说得好:

至昌黎时,李、杜已在前,纵极力变化,终不能再辟一径。惟少陵奇险处,尚有可推扩,故一眼觑定,欲从此辟山开道,自成一家:此昌黎注意所在也。然奇险处亦自有得失。盖少陵才思所到,偶然得之,而昌黎则专以此求胜,故时见斧凿痕迹,有心与无心异也。其实昌黎自有本色,仍在文从字顺中自然雄厚博大,不可捉摸,不专以奇险见长。恐昌黎亦不自知,后人平日读之自见。若徒以奇险求昌黎,则失之矣。(《瓯北诗话》卷三)

韩愈的诗既有奇险的一面,也有雄厚博大的一面

韩诗奇险的风格

​这里,既指出了韩诗奇险的一面,又指出了韩诗雄厚博大的一面,是很公允、全面的。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摘韩诗“若使乘酣骋雄怪”(《酬卢云夫望秋作》)句,并以“雄怪”目之,且认为韩诗“有正有奇”。这都是正确的评论。当然,韩诗中也有著名的篇什如《山石》就不能全用“险怪”二字去概括。刘熙载云:“昌黎诗陈言务去,故有倚天拔地之意。《山石》一作,辞奇意幽”(《艺概·诗概》),是说极中肯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