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東林:中國共產黨在杭縣的早期領導人

馬東林:中國共產黨在杭縣的早期領導人

馬東林(1906—1928)

馬東林,字旭初,曾化名施仁。1906年出生於浙江峽縣一個農民家庭,原姓施,未滿週歲時,父母因病雙亡,由家住杭州東山弄的表伯馬阿興收為養子,改姓馬。馬阿興夫婦待他猶如親生,十分愛護。東林10歲入西湖小學讀書,好學上進、助人為樂,還十分熱愛勞動,深受同學敬愛。

“五四”運動的風暴和“六三”大罷工的怒潮,衝擊著杭州各個階層。馬東林接受了運動的洗禮,在一批進步教師、書刊的影響下,迅速成為一名反帝反封建運動的積極分子。中學未畢業,養父母相繼亡故,他不得不輟學,做了一個有知識的農民。1922年香港海員大罷工和1923年漢口鐵路工人“二七”大罷工,馬東林都以積極參加宣傳、募捐等實際行動,支援工人運動,作為一個農民,當時能有這樣的覺悟,是少有的。

馬東林:中國共產黨在杭縣的早期領導人

1923年2月7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京漢鐵路工人為爭取成立總工會的自由和工人階級的政治權利,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舉行了震驚中外的二七大罷工。

1924年,馬東林參加了改組後的國民黨,擔任西湖區直屬黨部委員、杭縣縣黨部農運主任。在國共合作的形勢下,深入西鎮、泗鄉等地農村,瞭解民情,積極組織農民協會,宣傳“二五”減租和廢除苛捐雜稅;召開西湖區農民抗租減息大會,批鬥土豪劣紳,勒令他們按照農會規定減免租息,並交錢納款,充作農會經費。打得土豪劣紳威風掃地,把當地農民運動搞得轟轟烈烈、熱火朝天。

經過一段時間的農運工作,馬東林感到“二五”減租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的問題,國民黨“耕者有其田”的主張,具體實行起來遙遙無期,於是轉而信仰馬列主義,由卓蘭芳、酈鹹明介紹,於1926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7年初,北伐軍勢如破竹,逼近杭城。盤踞在浙江的軍閥孫傳芳部企圖負隅頑抗,四處抓丁,充當炮灰。馬東林聞訊,連夜動員青壯年避走山區,挫敗了其拉夫徵丁的計劃。他還一面發起組織西湖區農民武裝,成立“別動隊”,制止孫傳芳殘部散兵遊勇的搗亂,加強維持社會治安,保護居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免遭劫難;一面派人前往桐廬縣為北伐軍帶路,使之順利進軍杭州,並親自率人到六和塔附近迎接。

北伐軍克復杭州後,正當杭州人民歡慶北伐勝利、新成立的國民政府工作千頭萬緒之際,國民黨右派則加緊策劃叛變陰謀,反對共產黨和工農運動。中共杭州地委緊密團結國民黨左派,組織革命群眾,與右派分子展開了激烈的鬥爭。在幾次重大的群眾鬥爭中,馬東林總是一馬當先,衝在鬥爭的最前列。1927年3月30日,國民黨反動當局勒令解散黨領導下的杭州總工會,消息傳出後,激起了全市人民的極大憤慨。次日,杭州總工會根據黨的指示,組織工人、農民和各界代表在湖濱公眾運動場集會抗議。馬東林帶領一支400多名手持農具為武器的農民隊伍,列隊於會場正中。會議正在進行中,公安局長章烈率軍警氣勢洶洶地衝入會場,驅趕群眾,強行解散大會。人們被激怒了,馬東林帶頭高呼“打倒章烈”的口號,全場齊聲響應,農民們舉起了各色“武器”,章烈見眾怒難犯,只好灰溜溜地走了。會後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前往省府請願。在馬東林帶著隊伍途經太平坊公安局門口時,突遭軍警開槍鎮壓,當場打死3人,重傷9人,輕傷達50餘人,被捕400餘人。馬東林負傷突圍,在群眾掩護下脫險。事後,他忍著傷痛,四處奔走,努力籌款,甚至變賣妻子的陪嫁首飾,以救助傷者、撫卹死者。

馬東林:中國共產黨在杭縣的早期領導人

2-3-20 杭州”四一一”反革命政變時,反動軍警闖入光華火柴廠抓捕工人時開槍留下的彈洞

杭州“四一一”反革命政變後,全城陷入了極其嚴重的白色恐怖中。革命機關、團體被封,大批共產黨員、國民黨左派人士和革命群眾被捕、被殺。1927年4月13日,馬東林和宣中華、胡公冕、楊賢江等63人被登報通緝,被迫轉入地下鬥爭。他來到杭縣農村,在西鎮鴨蘭村一帶活動,發展了馬九成、馬雲川等10名黨員,建立了杭縣農村第一個黨支部——中共鴨蘭村支部。

馬東林:中國共產黨在杭縣的早期領導人

位於餘杭崇賢的中共鴨蘭村支部舊址

同年6月,中共浙江省委成立。7月,省委決定撤銷杭州中心區委,分設6個直屬區委,馬東林任中共杭州西湖區委書記;8月,改杭州各直屬區建制,建立了省轄的杭州支部工作指導委員會,馬東林任委員;9月,省委決定建立中共杭州縣委,馬東林任委員兼西湖區委書記。這期間,除了在杭州從事工人、學生、農運工作外,經常奔波於湖州、金華、衢州一帶,整頓被破壞的基層黨組織,籌備武裝暴動事宜。

當時,馬東林身上的擔子日益加重,而面臨的鬥爭環境又越來越險惡。養父母病故後,養父的小妾和她的弟弟邵寶康勾結,為獨吞馬家財產,千方百計欲置馬東林於死地。防範他們,比防範敵人更難,以致於馬東林很難找到一處安全的棲身之地,有時一個晚上得轉移好幾次。同時,為了籌措革命經費,他又不得不一再變賣家產。儘管如此,他仍然為革命事業四處奔波,顧不上自身的安危。

馬東林膽大心細,很善於做思想宣傳工作,利用講演形式深入淺出地傳播黨的革命理論。1927年秋,他領導的杭縣西鎮秋收減租鬥爭取得了勝利。不久,他在桐廬境內被抓。桐廬縣長錢獨罕親自對他進行審訊。馬東林鎮定而機警地打量著眼前這位年輕的“縣太爺”,覺得此人有一股子正氣,便神態從容地侃侃而談:“我原來也是國民黨員,還是西湖區黨部委員,一向信仰孫中山先生平均地權、耕者有其田的主張,立志為農民做點好事,熱心推行‘二五減租’。可是在實際工作中我發覺這並不能真正解決農民的問題,而且國民黨內部對此也不很誠心,所以,我後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一番言辭懇切的自我剖白之後,他又坦率地宣講了共產黨的許多主張,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深深地打動了血氣方剛的錢獨罕。當天夜裡,錢獨罕就悄悄放了馬東林,與他同赴杭州,成為並肩戰鬥的親密戰友。後來,錢獨罕同志也為革命事業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1927年11月,中共浙江省委再次改組,同時決定重建中共杭州縣委,馬東林被選為省委候補委員,兼中共杭州縣委常委、武裝部長,並重建中共西湖區委,任書記。同年冬,省委軍事部組織紅色恐怖團,反擊國民黨反動派的白色恐怖,馬東林奉命組建西湖區“打狗隊”,執行處決浙江省特刑庭庭長兼反省院院長錢西樵,然而行動失敗,馬東林再次被懸賞通緝,暫時撤至湖州、嘉興一帶開展工作。

1928年1月20日(即農曆十二月廿八),馬東林秘密返杭,在家中與幾位同志一起等候上級指示。不料,被叛徒發覺,告密。除夕凌晨,百名偵緝隊員包圍馬家,四處搜索,馬東林本來可以開槍拒捕,但考慮到戰友的生命安全,便放棄這一念頭,趁亂毀掉黨的機密文件後,與妻兒一起從容就捕。

在監獄裡,敵人軟硬兼施、威逼利誘,施遍酷刑,耍盡花招,妄圖降服馬東林。但這個鐵骨錚錚的硬漢子卻始終英勇不屈,拒不低頭。在獄中,他還寫下一首小詩:“馬放東林,搖尾嚼草;人囚西牢,臥薪嚐膽”,充分體現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對黨的事業必勝的信念,表達了對敵人無比的蔑視和將鬥爭進行到底的決心。

1928年2月8日,敵人終於下了毒手。馬東林與張秋人、沈資田、葉天底、趙晉生四位同志一起,昂然走上了浙江陸軍監獄的刑場。高呼口號,慷慨就義,年僅23歲。

(鄔蓮平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