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困局

讓你在昨天成功的道路,也許會成為明天深陷其中的沼澤。

黃崢創立拼多多的時候,恐怕沒有想到,以“抱團取便宜”的模式讓這一個中國電商的黑馬異軍突起,撼動他人的城池。

但同時,成也蕭何敗蕭何,短短四年之後。

在今天,拼多多正在飽受自身殺手鐧所帶來的巨大危機和挑戰。

拼多多的困局

馬雲自稱,他身上一個永遠的標籤是“杭州佬”,他的糧油關係一直都在杭州。

這讓杭州在中國的互聯網江湖具有了非同尋常的底色。

1980年,一個可能會挑戰互聯網現有電商模式的新生命出生在杭州。

馬雲沒想到,這個小老鄉很快超越了京東,並且與老對手騰訊緊密合作,劍鋒直指阿里電商江湖的一哥地位。

拼多多的困局

與馬雲當年的學渣經歷不一樣,跟馬老師當年到處艱苦創業,到處忽悠也不一樣。

這個小杭州佬一路猶如神功護體,讀完最牛逼的中學讀最牛的大學,讀完牛逼的本科讀牛逼的研究生,再到最牛逼的國際大公司歷練一番。

加之後來幾位牛逼的業內大佬提攜加持,一路金光閃耀,打通任督二脈,成為當下中國最牛逼的新銳互聯網後起之秀。

1998 年,黃崢考上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就讀計算機專業。

浙大是中國首批七所 211 高校之一,竺可楨學院是其頂尖學院,錄取分數線比得上清華北大。

2001年,黃崢還在上學,一個叫丁磊的人突然加他的MSN,自稱為網易創始人。

“當時我還以為他是騙子。”黃崢後來回憶。據說丁磊當時是看到了黃崢的一篇文章,向他請教一個技術上的問題。

丁磊是浙江寧波人,與黃崢算是老鄉。

後來,丁磊給黃崢引薦了一個浙大的老學長,這位後來被黃崢認為對他幫助最大的學長,其當時在中國商業界的段位已經非比尋常,他就是段永平。

2006年,段永平以62萬美元的價格拍下了巴菲特的午餐,當時段還帶去了一位年僅26歲的年輕人,這個人就是黃崢。

浙大畢業後,黃崢去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讀計算機碩士。

碩士畢業後,黃錚拿到了微軟與谷歌的雙份Offer。黃錚選擇了谷歌。

在谷歌黃錚認識了李開復。三年後,李開復要回國組建谷歌中國辦公室,黃崢便和李一起回國。

那時候,谷歌發展迅速,股價高漲,黃崢擁有的谷歌股份的價值漲至幾百萬美元,一下子實現財務自由,賺到人生第一桶金。

離開谷歌之後,段永平將步步高的一塊電商業務交給他做,成立自營電商歐酷網。

黃錚發現,歐酷網做不過京東,轉手將歐酷賣掉。

2010年他創辦電商代運營公司“樂其”。2013年,樂其內部孵化出黃崢第三個創業項目尋夢遊戲。

尋夢遊戲為黃崢帶來了可觀的現金流,為後來孵化拼多多打下基礎。

2015年,黃崢開始他的第四次創業,推出生鮮電商“拼好貨”,同時投資尋夢遊戲內部孵化的平臺電商“拼多多”。

2016年9月,拼好貨和拼多多合併,黃崢擔任新拼多多的CEO。

拼多多的困局

拼多多,可以說是中國電商領域的一個怪客,它開創了一套與眾不同的新模式,正是這樣的新模式,讓他九州生氣恃風雷,讓他迅速崛起。

2018年7 月 26 日晚,拼多多在上海和紐約兩地同時敲鐘,以股票代碼“PDD”在納斯達克上市。

截至 2018上半年底,成立不過三年的拼多多連續 12 個月成交總額達到260多億,年度活躍買家 3.44 億人。

上市當日,拼多多股價很快上漲 40% 並維持一整天,以26.7美元/ADS收盤。單日即以 351 億美元的市值結束,相當於 2/3 個京東。

拼多多的崛起讓中國互聯網界一片譁然!

拼多多的困局

圖:黃崢

黃崢說:“拼多多隻是一個3歲的孩子,上市只是起點。”

這個“孩子”身上有很多顯而易見的問題,眼前充斥著可見的危險與挑戰。

截止到今年上半年,拼多多的市值達到了近400億,超過了百度成為中國第五大互聯網上市公司。

國內身價超過黃錚的80後僅有兩位。

一為地產巨頭碧桂園接班人楊惠妍,目前身價1600億元;一為基建巨頭蘇太華系的嚴昊,身價1150億元。

拼多多為什麼如此強悍,崛起如此迅猛?

2018年,得到APP有一篇文章廣為流傳叫《拼多多為什麼崛起?這是目前解讀最深刻的一篇》,作者是梁寧老師。

文中說四個大的紅利版塊撐起了拼多多;

第一個是,淘寶商家外溢。第二個是聚划算劃歸天貓,第三是3到6線城市的上網人群。第四是微信紅利。

所謂的“淘寶商家外溢”,就是指“不管是因為淘寶的流量見頂,還是因為它的打假行動,商家外溢。

原來在淘寶做生意的這批人,現在沒地兒去了,成建制地接收這批人的是拼多多。

說白了很簡單,拼多多如此迅速擴張的流量吸引來自於兩點:

第一點,便宜貨;第二點,利用微信的入口,直接打通了大量的社交人群。

對標京東,淘寶一直是低價的典範,但是拼多多比淘寶還要便宜。

9塊9包郵我們以為它是網購價格底限,但拼多多上有更多的3塊5塊包郵,還時不時的有1元秒殺、1分錢秒殺等,不斷刷新著電商便宜的下限。

這無疑為其圈了一波又一波的用戶,特別是“三線到五線”這類被電商巨頭有所忽視的“長尾用戶”,不斷湧入拼多多,造成了拼多多“農村包圍城市”的勝利。

除了便宜的商品之外,在傳播策略上,拼多多利用微信平臺,瘋狂地將“病毒式傳播”發揮到極致。

“iPhoneX 免費領”、“某某用戶成功砍價到0元”、“現金紅包待領取”、“幫好友拼團”這樣的字眼不斷充斥眼球,總有點擊的時候,也總有參與的時候。

而這就為拼多多帶來了龐大的流量,成就了其“社交電商”的商業模式。

但是,“便宜沒好貨”,這是最最簡單的真理。

任何商業模式當中,便宜策略猶如飲鴆止渴,一瞬間(兩三年內)會有大量的人群湧入,帶來極其可觀的日活用戶和龐大的交易金額。

但是,當商品的品質遠遠低於預期,而高質量的商品卻又無法繼續支撐嚴重不正常的便宜策略的時候,拼多多的口碑和品牌形象開始嚴重受損。

拼多多的困局

當淘寶拼命打假,拼命掃除山寨、低端商品,拼命向高品質零售平臺邁進的時候,拼多多卻不亦樂乎地承接了當初淘寶拼命甩掉的低端市場和客源。

上市一年多多來,拼多多推出“新品牌計劃”,走農村包圍城市之路,嗆阿里壓京東,“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拼多多的困局

但是,“假貨平臺”的質疑從未消失,用戶數量、GMV、營業收入增速下滑,虧損面不斷擴大,2018年超過100億元,做空不斷、股價4次破發……

上市後,拼多多不得不面對一連串的棘手問題:

規模的高速增長不可持續,如何長期獲得穩定的盈利?假貨“原罪”如何消除,進一步獲得消費者的認可,繼續改造需求端?


在接下來持久的苦戰中,如何應對阿里巴巴、京東、蘇寧的圍攻?

2019年7月,摩根大通、瑞士信貸分別將拼多多股票評級下調到“減持”和“中性”。

摩根大通給出的目標價為17美元,瑞士信貸則將目標價降低21.4%。

國際大行仍然進一步下調對拼多多的評級,說明投資者已經失去耐心。

移動互聯網時代流行的To VC模式逐步被擯棄,投資人希望迎來的不是一場擊鼓傳花的遊戲,而是一個實實在在長期穩定盈利的商業奇蹟。

拼多多從市場上拿了超過80億美元,換來的卻是一個並不穩固的消費群體,一個喜憂參半的品牌形象,以及一群虎視眈眈的兇猛敵人。

11月28日,拼多多今年Q3季度財報發佈,數據顯示拼多多Q3季度收入75.1億元,運營費用高達84.7億元,淨虧損23.4億元,同比擴大113%。

但與此同時,拼多多股價在開市前最大下跌24%,開盤後下跌22.89%,市值縮水365億美元。

一夜之間市值蒸發超過10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59億元。

在盈利這件事情上,拼多多顯得毫不關心,但在用戶增長這件事情上,它卻拼盡了全力。

今年三季度財報會議上,拼多多稱會繼續“百億補貼”戰略,為了確保此戰略能夠順利實施,拼多多曾在今年2月增發了10億美元融資,今年9月,拼多多又發行了10億美元的可轉債。

但是,百億級的補貼,似乎並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拼工廠大多是一些國內外知名企業的代工廠轉變而來,截至2019上半年底也只合作了60多家。


在阿里巴巴高壓之下,很少有知名品牌入駐拼多多,在拼多多買到假貨的消息也從未停止。

如今,拼多多的用戶規模已經超過了京東,GMV也超過了京東(黃崢說)。

但是,這種通過便宜、假貨或者是大量補貼堆積起來的用戶規模,它的可持續價值在哪裡?燒錢補貼能燒到什麼時候?

拼多多畢竟是一家企業,企業光靠講故事,吹大泡沫,搞來融資,但是就是不盈利,那是在耍流氓,是一場終將破滅的謊言。

京東已經走向了成熟,而拼多多還在成長,對於拼多多來說,京東的路是它必須要經歷的路。

拼多多的困局

拼多多顯然早已經意識到自身的問題,開始啟動一系列的戰略調整舉措。

拼多多正在極力向“正品”這條路上進行戰略大轉彎。但是正品就無法做到便宜,怎麼辦?

燒錢補貼維持拼多多品牌既有的認知印象是不得已為之的唯一出路。

但是,這些招術,好像是拎著自己的頭髮想把自己抬離地面一樣不可持續,無能無力。

首先,致力於擺脫低端市場,山寨假貨的品牌形象,向高品質流量產品看齊。

商品升級,拼多多開始走出自己的核心市場“五環外”,主動進攻一二線城市市場,打入天貓和京東的地盤。

拼多多的困局

6月份,拼多多計劃將旗下對於DAU貢獻最大的“限時秒殺”頻道獨立出來,成立“秒拼”事業群。

獨立後的秒拼將主力進軍一二線城市市場,直接對標聚划算。

在品牌形象上,也在極力消除“9塊9包郵”、“拼得多省得多”、“消費降級”的刻板印象。

11月27日晚,拼多多平臺內的第一次直播賣貨正式開啟。

在首屏“百億補貼”的入口內,母嬰垂直類目達人、小小包麻麻的創始人之一“包媽”成為第一個在拼多多平臺進行直播的主播。

拼多多的首次直播用了相對較“輕”的方式:只搭建框架,內容與貨物供給都由合作伙伴小小包麻麻來完成。

到目前為止,拼多多官方並未對直播業務有過更進一步的信息披露,僅僅回覆為“一次嘗試”。

首次直播的數據也並未對外公開。接下來玩法將怎麼變化,變數可能還有很多。

雙十一之後,亞馬遜表示將在拼多多開設一家“快閃”店,該商店將在12月底前運營,提供來自海外的約1000種商品。

與亞馬遜合作是拼多多“全球購”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亞馬遜的海外站商品在拼多多APP裡有專門的售賣頁面。

此外,拼多多“全球購海外站”還與包括亞馬遜在內的眾多供應商展開合作。

對於亞馬遜來說,拼多多成為了自己重返中國市場的一扇窗。

對拼多多來說,跟亞馬遜的合作,一方面,想以此為契機,強化市場前景看好的電商海外購業務。

另一方面,跨境和全球購業務,也有望幫助拼多多持續滿足消費者更多元的需求,同時吸納更多來自一、二線城市的用戶。

但是,問題是,如果考量拼多多自身的基因特質,與亞馬遜的合作開展海外購業務,同樣疑竇叢生:

第一,對拼多多來說,海外購有價格優勢嗎?

如果沒有價格優勢,拼多多就放棄了其起家的“拼團便宜”的基因特徵,擠進了與天貓和京東的同一賽道,在這個賽道上,拼多多與競爭對手的優勢何在?

第二,拼多多的最大目標受眾是五六線市場的用戶,請問一二線城市的人群又有多少會安裝有拼多多的APP。

即使一二線城市的潛在用戶計劃安裝拼多多,吸引點在哪裡?

第三,如果拼多多繼續以百億補貼的形式吸引一二線城市的用戶,這樣的吸引又能持續多久?

拼多多的困局

今年,拜拼多多快速崛起的強大誘惑力所賜,下沉市場似乎成為中國電商領域另一片巨大的新想象空間,是一片未來的藍海,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三線以下城市、縣鎮與農村地區的市場,範圍大而分散,且服務成本更高是這個市場的基本特徵。

三到五線城市的潛在人群是龐大的,小鎮青年們的消費慾望也是旺盛的,是一片“長尾”,但是,這個長尾的消費能力卻是有限的。

當下沉市場的龐大長尾被拼多多“便宜”的銷售主張所迅速吸引的時候,這樣的流量質量不高,屬於高度的價格敏感性人群。

被便宜吸引來的客群,他們的品牌忠誠度很低,粘性不夠,重複購買的意願很差。

再從品牌價值的角度來考量,當下,拼多多身上的標籤是什麼?

便宜貨,山寨貨,低端貨,高度的價格敏感性人群(潛臺詞即是不追求品質的沒錢人)應用的電商平臺。

拼多多的困局

網上流傳一句話:

看一個人有沒有向生活妥協,就看他有沒有給你發拼多多的砍價鏈接。


足以說明,拼多多多處於怎樣的生存狀態,處於鄙視鏈的底端。

為什麼拼多多一開始能夠爆紅,三四年之後開始出現頹勢?

這是在於品牌認知價值的滯後效應。

超級便宜的吸引點,一開始能夠迅速吸引人群並且迅速放大。

但是當商品質量遠遠低於消費者的預期的時候,壞口碑會在兩三年之後被潛移默化地認知。

品牌印象也會在消費者的心智當中慢慢建立,原來的新鮮感和好奇心不再具有吸引力,消費者已經充分認識到品牌對用戶的身份象徵。(低端還是有保障的品質)

與拼多多類似的案例是小米手機。

小米手機誕生之初同樣代表著“便宜和低端”,雖然說小米主打“高性價比”的品牌價值訴求,但是潛在的低端認知讓小米在2017年的時候陷入低迷狀態。

當華為定位於“商務”這一賣點的時候,小米很快被華為超越。

今年年初,雷軍意識到低品牌定位對小米發展的制約,宣佈將低端機型“紅米”從小米品牌當中分離出來。

並且在後期的一系列市場動作當中,小米不斷努力向上走,至少希望消除掉“低端手機”的品牌印象。

而當下的拼多多,恰恰與小米手機的崛起與困局一模一樣。

所以,縱觀來看,所謂下沉市場,是一個低質量,低能量,難以持續開發的市場。

拼多多的困局

經過長期虧損,京東終於在2016年實現了財務盈利,按照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京東的年度淨利潤達10億元人民幣。

從1998年到2016年,京東實現盈利用來8年的時間。

11月15日,京東集團發佈了2019年第三季度業績,主要核心業績指標遠超市場預期,實現連續15個季度盈利,淨收入加速增長。

拼多多的困局

2019年9月京東移動端月度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36%,京東再次回到加速增長軌道。

對於任何一家企業來說,能否盈利是衡量商業模式是否優越的唯一標準。

商業模式再具有開創新,但是無法盈利,就是沒有價值,或者說是自欺欺人的。

比如說共享模式既是類似,共享單車模式雖然很好,但是就是無法實現盈利。

拼多多是社交電商模式的開創者,但是它的問題從誕生起就與生俱來,而且看上去無解:其日活用戶和交易量只會越來越萎靡。

價格便宜這個賣點,對於正品行貨來說,各大平臺都一樣,基本上沒有誰有特別明顯的優勢,除非你不斷地燒錢補貼。

如果繼續做低端貨,山寨貨,維持便宜的賣點,只會讓口碑越來越差。

如果往高品質走,就會跟京東、天貓、蘇寧易購等等擠進同一個賽道,到那時候,拼多多既有的優勢就會蕩然無存。

所以,阿里迫不及待地從淘寶要切換到天貓,因為它早已經意識到,假貨和低端無法長期生存。

當互聯網電商的流量紅利越來越達到瓶頸的時候,大家只能拼實力,拼服務。

電商的終極形態模式,一定是類似於京東這樣的商城模式,做好商品的品質,既有保障,又很快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