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益-信託經理參考(下):證券投資信託何時迎轉機?

一週重點關注:

● 信託業第三次風險排查啟動 100%業務全覆蓋

● 信託環比回暖:基礎產業有萬億級資金缺口

2019信託業罰單知多少?已有三成信託公司被罰

●【觀察】信託資產風險主要集中在哪?

●【觀察】證券投資信託何時迎轉機?

一、信託動態

■ 信託業第三次風險排查啟動 100%業務全覆蓋

繼4月份及8月份的兩次風險排查之後,信託公司以2019年11月30日為基準日再一次開始全面風險排查工作。本次風險排查分為機構自查與監管複核兩大環節,必須在2020年1月12日之前完成。本次風險排查的重點包括主動管理類信託、事務管理類信託及固有業務等多個方面。據悉,此次風險排查對信託業務的排查比例為100%,之後的監管複核覆蓋面要求亦是100%。為提高工作效率,機構自查、監管複核可以同步進行。

點評:監管部門的監管思路其實具有相當的連續性,此前一直強調的“治亂象、去嵌套、防風險”思路不變。此次排查內容與前兩次相似,不過業務排查覆蓋範圍更廣,執法尺度可以用“零容忍”來形容。

■ 融資類信託佔比過大 信託貸款嚴監管或加碼?

近日,有媒體記者從業內獲悉,有監管層人士表示,融資類信託規模過大、佔比過高,下一步將加強融資類信託規模和比例的監管控制。某信託業內人士表示,2018年監管方面就開啟了對貸款比例的檢查和窗口指導。某信託公司高管亦向記者透露,監管層在不同場合也表達過要限制融資類信託業務發展的觀點。

點評:此前集合信託貸款額度緊張的現象在業內並不鮮見,但信託公司可以通過明股實債、收益權轉讓、借道其他信託公司等方式來繞過監管限制,如果監管進一步收緊融資類信託業務的話,信託公司將面臨較大轉型壓力。

■ 信託環比回暖:基礎產業有萬億級資金缺口

用益信託網相關統計數據顯示,11月份62家信託公司共計發行1876款集合信託產品,發行規模為2270.95億元,與10月份同時點相比,環比增加18.91%。今年以來,房地產信託業務受限,通道業務持續壓降,除了家族信託、資產證券化等創新業務外,部分信託公司重點發力基礎產業類信託。與去年同期相比,房地產和工商企業類信託均接近“腰斬”,僅基礎產業類信託實現正增長,同比增加了20.50%。

點評:由於現有模式可操作空間有限和地方融資平臺流動性緊張等原因,目前基礎設施信託或難以保持快速發展的態勢。

■ 2019信託業罰單知多少?已有三成信託公司被罰

據媒體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21家信託公司陸續領罰,佔全部信託公司數量的三分之一,罰單數量也已超過去年總量,增至32張,金額合計1700多萬元。除業務違規外,罰單內容還涵蓋公司治理、股東變更、關聯交易等方面。在罰單主體上,以往甚少被罰的頭部信託公司也被相繼點名。針對具體的被罰內容,除涉房業務外,今年信保合作、信託項目資金來源不合規也多次被監管點名,比如違規為銀行規避監管提供通道服務、違規接受保險資金投資事務管理類及單一信託、未對同業業務資金來源與運用加強期限錯配管理等,多家信託公司因此被監管處以不同程度罰款。

二、市場觀察

證券投資信託何時迎轉機?

證券投資信託曾是信託資金主投方向之一,但近4年來規模不斷縮水。中國信託業協會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證券投資信託規模為2.04萬億元,相比2015年二季度的3.02萬億元,減少了近1萬億元。資管新規頒佈後,信託公司相繼發力主動管理業務,向淨值化管理轉型,證券投資成了繞不過去的業務,但如何實現突圍,仍是信託業急需破解的轉型難題。

主要觀點:

王道遠:信託行業的證券投資業務打動個人客戶需要時間。在投資者的印象中,信託更擅長非標產品的運作,所以投資者想要把錢投到二級市場,基本不會選擇信託計劃。機構投資者在選擇過程中,不僅要考量信託公司的過往業績,還要看策略、運作情況等,要求較高。

用益:在資產管理能力上,信託公司與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乃至銀行相比,部分領域短板效應明顯,如主動投資能力、研究能力、產品銷售能力等。信託的固有標籤造成了證券投資信託資金端的困境,人才匱乏更是信託公司的“心病”。

某信託公司董事長:除了人才匱乏,國有信託公司的考核機制也與證券市場實際情況格格不入。國有企業考核以年為時間單位,但證券市場的價值投資需要以長期的視角來考量,這與考核機制難以吻合。證券投資類信託產品是行業探路淨值化的‘重頭戲’,信託業急需提高專業投研能力,尋找適合信託的證券投資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