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工作就沒法陪伴孩子?將來會後悔?要不要放棄事業培養牛娃?

常常看到這樣的話:「在該陪伴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掙錢,今後一定會後悔」。

這句話很明顯是寫給那些整日忙於工作,無暇看管孩子的家長們看的。

但非此即彼的論調我並不支持,因為可能會讓另一些人走進誤區。

首先,不掙錢只陪伴還沒到今後你後悔的時候,你和孩子就已經餓暈了。

如果陪伴孩子就意味著不需要掙錢,那你光在孩子一邊傻坐著,跟孩子一起喝西北風嗎?

如果想不掙錢就能有吃有喝,那是要選擇啃老嗎?

如果不啃老又要全家有吃有喝還要不掙錢陪孩子,那至少夫妻倆得有一個去工作吧?那去工作的那位,是否也意味著沒法陪伴孩子?今後也一定會後悔?

所以把掙錢和陪伴對立,非此即彼的論調,太不現實。

努力工作就沒法陪伴孩子?將來會後悔?要不要放棄事業培養牛娃?

什麼是「該陪伴孩子的時候」?

你是否清楚「該陪伴孩子的時候」如何界定?

1.養育孩子的軌跡

當孩子在母體裡,也就是懷孕的時候,孩子的精神和身體都和媽媽是一體的。

隨著孩子出生,身體會獨立於母親,精神對母親依然有強烈依賴。

於是出現了下面的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生命養育軌跡:

0-3歲,孩子主要的生活環境是家庭,父母細緻的照顧,充分的陪伴,給足孩子安全感。

努力工作就沒法陪伴孩子?將來會後悔?要不要放棄事業培養牛娃?

3-7歲,孩子白天主要的生活環境是幼兒園,晚上是家庭,父母下班後早點回家陪伴,引導孩子各種生活習慣和樹立良好的規矩。

7-12歲,孩子主要的生活環境是小學校園。和同學的友誼,會讓孩子的重心開始傾向於和同齡人玩耍。父母開始需要給孩子空間。

努力工作就沒法陪伴孩子?將來會後悔?要不要放棄事業培養牛娃?

12-18歲,孩子更加獨立,身體更加強壯,對世界也越來越有自己的認知和感受。這時父母需要給孩子更大的空間,體驗生活,提升能力。孩子出現難題求助可以給孩子建議,但不干預孩子最後做出的決定。

18-25歲,孩子開始可以獨立生活。但經驗還不足,可能會遇到些困惑和難處。父母這時可以在孩子有需要時給予幫助和經驗供孩子參考。此時家長的定位就像孩子最可靠的朋友。這個階段,孩子忙於求學,工作,家長和孩子的生活交集明顯比之前少了。

25歲以後,孩子工作步入正軌,結婚成家生子,父母就需要把孩子的手,交給另一個和他同齡的人手中。目送孩子進入自己的小家庭,給予祝福。

努力工作就沒法陪伴孩子?將來會後悔?要不要放棄事業培養牛娃?

通過這個養育軌跡,你是否發現,父母對孩子的愛,實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孩子從母體出來的那一刻,就已經預示了這樣的生命規律。

父母子女一場,是由生命孕育生命,由生命傳承生命,父母見證新生命的成長,慢慢放手,逐漸給他越來越大的空間探索世界。直到新生命成長到可以獨當一面,甚至有能力開啟新的生命……

這個過程如此神聖,雖然這中間有極大的不捨,和不斷的調整和適應。

2.孩子對你的陪伴的需求,沒有你想的那麼多,更沒必要以不工作掙錢為代價。

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已經逐漸有獨立空間,開始面對他小小的生活。

而作為父母,實際孩子真正需要你儘量多陪的時間,只有0-3歲這三年。

對於產假,我一直認為可以再長一些,也該給爸爸休產假,保護新晉父母們工作的權利,也保護初入人生的孩子和父母相處,培養安全感最重要的時期。

三歲之後,孩子會越來越獨立,對無時無刻的陪伴越來越不需求。

如果你為了陪伴就放棄了工作掙錢,等孩子上了幼兒園,你的陪伴在白天就完全沒有用武之地了。難道你白天就在家待著,唯一做的事就是等待孩子放學?

努力工作就沒法陪伴孩子?將來會後悔?要不要放棄事業培養牛娃?

3.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給孩子力所能及的陪伴,也讓孩子看到父母努力奮鬥的樣子。

你希望孩子長大之後,是辭職在家天天帶孩子,還是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

生命的真諦不是犧牲一個生命的價值從而換取一個生命的價值。

因為往往這樣換取到的生命,也會延續這樣的犧牲與放棄的邏輯,自發為了換取新生命的價值,再一次放棄了自己生命的價值。

生命的延展性和無限可能,就這樣被遏制了。卻沒有意識到這其實才是生命最大的魅力。

激發生命尋找自身價值和使命,延續這樣的探索和追求,才會讓生命越來越開放,隨著時代變遷,創造出更多美好。

努力工作就沒法陪伴孩子?將來會後悔?要不要放棄事業培養牛娃?

你要讓孩子看到的,是你作為一個生命,對人生的探索和追求,以及你實現人生價值的願望。

錢,只是你在這個探尋的過程中,得到的收益。同時,還是你養育孩子的剛需。

拉著孩子的手,給他展示你的人生,照顧他,養育他,做他的榜樣,比收縮自己的生命延展性,侷限於為了養孩子放棄自我的狀態,來的更具生命力。

關於掙錢陪伴兩不誤的實操方法

孩子出生的前三年,對於父母最為艱難。

這時的最佳方案是:

首先,多申請產假,把能休的假都給休了。比如年假和陪產假等等。

產假之後,選擇白天上班掙錢,晚上回家帶娃。

具體來說,可以白天把孩子讓老人幫忙,或者用工資請個靠譜的保姆,也可二者結合,白天保姆帶娃為主,老人搭把手。

接著,孩子兩歲多之後,如果能獨立吃飯,有意願和小朋友玩耍時,可以逐步帶孩子去體驗專業的託管班,根據孩子的性格選擇適合他的教育理念的機構。比如蒙氏理念等等。

而一到三歲這個過程中,切記每天晚上,再忙都要堅持陪伴孩子入睡。

努力工作就沒法陪伴孩子?將來會後悔?要不要放棄事業培養牛娃?

三歲以內的孩子,入睡時還有夜裡是他最缺乏安全感的時候,爸爸媽媽的陪伴,尤其媽媽的陪伴,會讓孩子特別安心。對建立安全感有很大的作用。

曾聽過一句話,寶寶晚上跟誰睡覺,就是誰的孩子。

也許這麼說有些絕對,但也在說著類似的觀點,陪孩子入睡,在三歲以前對孩子意義非凡。

三歲之後,孩子一旦開始上幼兒園,關於陪伴和掙錢的抉擇,最艱難的時候就已經過去了。

至於有些家長選擇去外地工作,長時間不見孩子,這一點我不鼓勵,但也不一概而論。

畢竟每個家庭情況不同,對經濟上的需求和壓力也不同。

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儘量陪伴。

努力工作就沒法陪伴孩子?將來會後悔?要不要放棄事業培養牛娃?

掙錢和陪伴,彼此成就,形成更飽和的生命狀態。

掙錢和陪伴,從來都不是對立的,而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相輔相成,彼此成就,且必不可少的兩個方面。

隨著年齡、閱歷和能力的增長,這種平衡也是動態變化的。

比如當你靠自己的努力實現了財務自由,進入多元化管理資產,專注於投資的人生階段,可能你開啟了新的人生價值探索模式。

努力工作就沒法陪伴孩子?將來會後悔?要不要放棄事業培養牛娃?

而這種模式,掙錢的同時,時間還更加自由,對孩子的陪伴不減反增。

這個階段,掙錢和陪伴不但沒有彼此擠壓時間,反而共同提升,生命狀態更加飽和。

所以比起選擇掙錢和陪伴,不如逐漸體會生命更替的循環規律。

在於探索,在於體驗,在於開放,在於傳承。

努力工作就沒法陪伴孩子?將來會後悔?要不要放棄事業培養牛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