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是怎麼實現中央集權的?

英國崛起,是一個很傳奇的故事。你想,它原本只是歐洲邊緣一個不起眼的小島國,後來居然一躍成為世界頂級強國。那這個崛起過程,什麼才是最重要的關鍵呢?

有人說是工業革命。不,工業革命之前,英國就已經很強大了,甚至可以說工業革命本身就是英國強大的結果。

還有人會說是《大憲章》和光榮革命。這兩件事把國王的權力約束起來了嘛。因為國王權力被有效限制,人民才願意相信政府,政府因此有了強大的借款能力,能夠大規模發行國債,也就有了強大的軍事能力,才能從歐洲列強殘酷的生存競爭中勝出。這是我們今天非常熟悉的英國故事。英國強大因為君主立憲制。

但是,如果回到起點,你跟一箇中世紀的英國人說:“你們英國人將來成功地約束了國王的權力,打開了現代化的大門,了不起!”他會覺得莫名其妙。什麼?約束國王的權力?這算啥成就啊?在我們這個時代,這是常態。

英國是怎麼實現中央集權的?


對啊,在中世紀的歐洲,國王權力一直都是被約束的。被誰約束?手下的封建領主。同時代的法國國王的權力,一度被限制到只在巴黎周邊地區還有權威。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也就是個名字好聽,沒有什麼實權。中世紀的英國,其實也類似,是由國王和封建領主共同掌管國家。領主有大片土地和莊園,還有私人軍隊。領主的這些權利,是他們的祖先用軍功換來的,世代相傳,是一種政治契約。國王理應遵守這些契約。在契約之外的,他們完全可以不買國王的賬。這是一個被鎖死的狀態,其他國家很難掙脫。

但是在大航海時代開啟之後,英國突然變成了另外一副模樣。哈佛大學經濟史學家斯文·貝克特,就是《棉花帝國》那本書的作者,他就講:“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國家政權,使其有能力在經濟、法律、行政管理、基礎設施和軍事方面所向披靡,穿透它所想波及的領地,那麼,英國的工業化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他還說:“當年的大英帝國,不是一個後來人們所描繪的自由、開明和廉政的國家。相反,它是一個軍事開銷龐大的、總是處於戰爭狀態的、奉行干涉政策的、高稅收的、債臺高築的、極端貿易保護主義的官僚集團和強權國家。”

和當時的其他歐洲國家相比,英國人的成就不是約束國王,而是國王成功將權力從其它封建領主收回來,打造成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這才是英國崛起的關鍵一步。

那請問,英國當年是怎麼做到的呢?這其實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英國是怎麼實現中央集權的?


最開始要追溯到15世紀中期,英國先是打了30年的“玫瑰戰爭”。貴族之間殺得血流成河,男爵以上的貴族陣亡了65個,中小封建主陣亡了上千個。英國貴族本身被殺得差不多。這本身就是封建領主之間的內耗。30年內耗完了。封建領主還沒喘過氣,英國又來了一系列狠角色,亨利七世、亨利八世、伊麗莎白一世,發動了一連串對封建領主的打擊,整個過程持續了一兩百年。

最終的結果是啥呢?就是很多領主的土地被非法剝奪,因為國王破壞了原來和封建領主的契約。這些土地國王留著也沒用,就在市場上零敲碎打地賣掉了。你別小看這個賣賣賣,它無意中啟動了一個歷史進程。

你想,原來歐洲中世紀的封建制度,經濟上主要是自給自足。沒有這種土地的大規模買賣。土地、農產品等交易市場幾乎沒有。各個領主家裡的土地打下了糧食,吃不完怎麼辦?沒有什麼別的用處,也賣不掉,沒有市場,那就用來供養私人軍隊。讓自己更安全。而且,只要有人養軍隊,其他人就不敢不養,這就是軍備競賽了。領主的軍隊越多,國王的力量就相對比較弱。權力就集中不起來。

但是這個時候,亨利七世、八世一連串君主開始破壞政治契約,沒收和分割出售領主土地,事情就起變化了。

首先,土地和糧食市場開始出現,多餘的糧食可以變成錢了。那領主們的心思就變了。把糧食拿到市場上去賣,換來錢,買這買那。比起打打殺殺的,買買買的生活可舒適多了。賣錢的糧食多了,養私人軍隊的糧食可不就少了嗎?

私人軍隊變少,這是個逆向的軍備競賽。你減少軍隊,對我的武力威脅變小了,我也就沒必要養活那麼多軍隊了。大家都裁軍,國王的力量就相對變得越來越強。一箇中央集權的過程就開始了。

你看,英國的中央集權過程,不是中央靠武力,打滅地方勢力的過程,而是意外啟動了一個市場發育的過程,就像把封建領主的土地像冰塊泡在熱水裡那樣,讓它自己一點點地溶解掉的。這個過程中市場起了作用。

英國是怎麼實現中央集權的?


但是,下一個問題又來了,英國完成了中央集權,但是為什麼緊接著又能完成對王權的限制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還是要到市場裡面去找。

剛才我們說,英國封建領主的土地被國王奪過去,零敲碎打地賣掉了。那買主是誰呢?是原來那些租種土地的人,通常是種田能手。他們一算賬,與其每年交租子,不如攢一筆錢,從領主手中把土地買下來,就有了自己的土地,可以勤勞致富了。

就這樣,領主的土地,漸漸轉移到了這些鄉村平民手裡,他們也漸漸形成了一個新的階層——鄉紳。可是那個時代英國獨一無二的現象。你發現沒有?鄉紳和原來的貴族領主不同。他們的缺點是,沒有高貴的血統,沒有政治地位。但優點是,他們都是種田小能手,鄉村創業家,特別會賺錢。

沒有政治地位,怎麼辦呢?他們就聚集到議會里去。英國議會起源很早,地方上也有議會,但一直沒多大權力。他們天天聚在裡面聊啊,越聊越投機,越聊越融合,互相壯膽,就形成了一股新的政治勢力。於是,議會開始和國王叫板:隨意徵稅可不行,動不動就剝奪財產可不行。

到了詹姆斯一世時期,議會已經開始頻繁否決國王的議案。詹姆斯一世就警告說,你們別太過分,我脾氣不好,小心我動刀。

但是這個時候,國王的威脅已經沒有用了。如果國王和議會打仗,國王肯定輸。為啥?因為議會有錢。當時各方打仗主要靠僱傭軍。“金錢就是力量”。前面不是說了嗎?組成議會的鄉紳,不是以前的封建領主,他們是種田小能手,鄉村創業家,特色就是有錢。

英國是怎麼實現中央集權的?


後來雙方果然翻臉,不管是查理一世被砍頭,還是光榮革命國王被奪權,後來的故事都是順理成章的。在錢上國王就已經輸了。

你看,英國憲政發展的過程,其實是分成三步的。第一步,國王不守規矩,打破和貴族的契約,過程中意外按下了一個按鈕,啟動了土地市場;第二步,市場像一盆溫水一樣,把傳統的封建領主像冰塊一樣溶解了,形成了一個空前強大的中央政府;第三步緊接著來了,溶解掉的冰,變成了越來越多的水,水位越來越高,最後把國王像孤島一樣,圍在了水中央。君主立憲制完成。

你看,在英國的這段歷史過程中,市場和政府是一種多麼複雜的關係,既有互相剋制,也有互相成就,國王可以把市場從瓶子裡放出來,市場又可以反手把國王關到瓶子裡。這是一個眼花繚亂的過程。但是有一個趨勢是在穩定向前發展。就是英國變得越來越強,甚至國王的權力被制約,本身就是國家變得越來越強的一部分。

國家越來越強大,就能製造越來越多的公共品。這既包括堅船利炮皇家海軍,也包括全民共識國家認同,還包括法治規則金融體系。所有這些,都在成就後來的強大的日不落帝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