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人怎麼過小年,有哪些風俗?是不是隻有北方人才過小年?

河北承德,是歷史悠久的紅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遺產、有名的清王朝皇室行宮“承德避暑山莊”的所在地,是我國重要的歷史文化名城。在悠長的歲月中,承德人努力保護著老祖宗傳下來的民俗文化,那麼就讓

老黃曆為你介紹,河北承德人怎麼過小年,有哪些風俗。


河北承德人怎麼過小年,有哪些風俗?是不是隻有北方人才過小年?


在承德人的年俗文化中,進了臘月以後過的每一天似乎都和年有了關係。承德人大約都知道這首民諺:“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大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貼灶友,三十晚間靠一宿,初一初二走一走”。那咱們就先說說這二十三“糖瓜粘”是怎麼一回事。

河北承德人怎麼過小年,有哪些風俗?是不是隻有北方人才過小年?

河北承德人怎麼過小年,有哪些風俗?是不是隻有北方人才過小年?

河北承德人怎麼過小年,有哪些風俗?是不是隻有北方人才過小年?

河北承德人怎麼過小年,有哪些風俗?是不是隻有北方人才過小年?

農曆臘月二十三,俗稱過小年。舊時,承德民間有“過小年祭灶王”的習俗。灶是指灶神,灶神是人們虛幻出來的一個神靈,他的司職是監管民間百姓吃喝。傳說這天灶神要和所有的家堂神上天,到玉皇大帝那裡去彙報工作,所以民間都要給灶神上供。

過去,承德多數人家的鍋臺後都供奉灶王的神位。小年晚上首先要供上一盤麥芽糖,又叫糖瓜,甜甜的,粘粘的,目的是把灶神的嘴粘住,免得他上天亂說;再有一碗草一碗料,是給灶神餵馬的;還要把掛了一年的灶王爺畫像的碼子燒了換新的;在灶王爺畫像的兩側,通常要貼上一幅“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的對聯,和“一家之主”的橫批。

因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要做飯,誰家能避免拋米撒面之錯呢?於是主人升上香就要跪下禱告了:“灶神老爺您要上天了,一年鍋前灶後的對您若有得罪,千萬要好話多說,壞話少言,向玉帝禱求保我一家平安……”禱告完畢,鞭炮齊鳴,就算把灶神送走了。

祭灶後,要把糖瓜分給孩子們吃。承德還曾流傳一首辭灶歌:

灶王老爺上西天,好話多說賴話少言。

今年不濟已過去,明年千萬平平安安。

臘月二十三,粘糕、糖瓜粘一粘。

盤費齊備,草料俱全,早去早回好過年。

除了祭灶神,人們為了表示對灶神的尊崇,還規定了一些禁忌:不得用灶火燒香;不得擊灶;不得將刀斧置於灶上;不得在灶前說怪話、發牢騷、哭泣;不得在灶前小便、吐唾沫;不得將髒汙穢物送入灶內燃燒等等。

豐寧滿族人把二十三過小年看作是過大年的一次演習,他們這一天最主要的活動也是祭灶神。豐寧滿族人的灶神像一般供在外屋伙房門口相對的北牆上,且在祭灶這天還要同時祭天地爺,一般都是在東屋外牆垛這塊貼一張天地爺像或擺個小佛龕,進行祭拜。

過去,孩子們都喜歡過小年,因為祭祀完了,這些供奉的東西就可以吃了。比如說肉,祭祀的時候,由薩滿拉下來那麼一點點切碎了,用筷子挑一挑,揚一揚,扔到錫鬥裡,象徵性地給神了,大部分還是人吃了,所以祭祀一方面也有人們自己解饞的成分。

不過,豐寧滿族人祭灶與漢族人不同的是,他們在臘月二十三把灶神送走,三十那天還要有一個相同的儀式再把灶神請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