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命懸一線?中國遊客擠爆,花30萬去南極凍成狗得到了什麼?

南極最近可能抖了一下。

這個抖,並不是因為寒冷,而是因為他們要來了。

​南極命懸一線?中國遊客擠爆,花30萬去南極凍成狗得到了什麼?

△遊客們到南極遊玩 / Unsplash

最近,自然資源部發布了一則消息,南極長城站開放旅遊申請了,而幾乎同一時間,我國第一艘極地探險郵輪“1號船”也落水了,宣佈今年10月份就要開啟第一趟南極處女航。

這意味著,南極不再是過去那個只能在風光片上解解饞的地方,如今正變成現實,走到家家戶戶未來的旅行清單上。

​南極命懸一線?中國遊客擠爆,花30萬去南極凍成狗得到了什麼?

△中國長城站歡迎語 / 圖蟲

別以為你荷包空空,不去就完事了。自打南極大陸被發現以來,就逃不過被人類各種慾望支配的恐懼,每年數以萬計的遊客湧向南極,而造成的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可能又繞了一圈,影響著正在電視機前吃瓜的你。

我們一直認為,南極是世界上最乾淨的地方,但當剝開“地球最後一片處女地”這種文藝包裝紙,裡面裝著的,恐怕只是被人類咀嚼過後,剩下的渣滓。

炫富/標榜

21新世紀的南極

我們離南極大約有20000公里。

這個數字看起來很浪漫吧,但變成現實卻是這樣的:從北京出發,先到達拉斯或者迪拜轉機,飛往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再轉機到烏斯懷亞,再選擇郵輪/小型飛機+郵輪/直飛到達南極。

光是前三段飛機,就花去了將近30個小時,還很貴。

前面的飛機票加起來最低也要小1萬,再參加目的地跟團,郵輪巡遊要5-20萬,小型飛機+郵輪要12-16萬,飛機直達最貴,要50萬以上。

​南極命懸一線?中國遊客擠爆,花30萬去南極凍成狗得到了什麼?

△飛機抵達南極 / pixabay

儘管路程遙遠、價格高昂,要跨越這2萬公里的人,還是很多。

據國際南極旅遊組織行業協會(IAATO)最數據顯示,2017-2018年南極旅遊季,全球共計有51707名遊客到訪南極,中國遊客人數達到8273人,佔比達16%,僅次於美國。

有數據顯示,在2022年,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南極的第一大客源國。

​南極命懸一線?中國遊客擠爆,花30萬去南極凍成狗得到了什麼?

△在南極徒步登山的遊客 / 圖蟲

老藝術家一直想不明白,為什麼有人願意大老遠跑到南極?

如果是自然景觀,那麼除了企鵝看不到,在阿拉斯加、冰島上看到的也差不多;如果是冒險精神,那說實話,除了那幾趟轉機辛苦點,德雷克海峽浪一點,其餘的郵輪或飛機服務都已經可以做到很舒服,甚至說得上有點享受。

當你問去過南極的人,他們一定會給你各種高大上的理由:那裡最純淨/感受地球的另一端/想更深層次地認識世界,但不管是來自哪個國家的遊客,他們的潛臺詞可能是,“只有南極才配得上我。”

​南極命懸一線?中國遊客擠爆,花30萬去南極凍成狗得到了什麼?

△南極上的企鵝 / Unsplash

除了一般的旅遊觀光和洗滌心靈外,南極遊還自帶一種精神文化層面上的認同效果,而這種效果,恰好是他們所追求的。

最近有個熱詞叫“社交貨幣”,按照最流行的解釋就是某種能讓你精神實力大增的東西,通過別人的點贊/轉發/評論而得到量化。

老藝術家一沉思,南極遊不正是2019最新型的“社交貨幣”麼?

當人們踏上南極的那一刻,要找的不是廁所,而是在南極洲上是否覆蓋網絡,要第一時間把這最激動人心的一刻po上社交賬號,向全世界宣佈:老子終於登上南極了(你們快來羨慕妒忌恨我吧)。

而擁有一條定位在南極的朋友圈,則是他們畢生的追求。

​南極命懸一線?中國遊客擠爆,花30萬去南極凍成狗得到了什麼?

△某位遊客在ins上po的南極旅遊照,嚴重違反了不得靠近企鵝5米內的規定。/ Instagram

當昂貴的LV、法拉利不能再刺激人們的神經,提到南極遊時,確認過眼神,是同樣富貴並有品味的人。

不過,隨著南極旅遊開放和交通工具的發展,這種“社交貨幣”也在通貨膨脹下不斷貶值,最便宜的南極遊目前5萬也有,普通工薪階層和年輕人稍微存幾年錢也去得起,按照這個邏輯,看來富豪們下一站要去月球,才能實現自我價值了。

人類的天性其實並沒錯,但影響了極地環境就是你不對了。

儘管有《南極條約》約束,儘管有經驗豐富的導遊盯梢,儘管登陸南極需要遵循數十條世界上最嚴厲的旅遊行為準則,但是越來越多的遊客,對於消解一塊香蕉皮也要180年的南極來說,還是太“南”了。

​南極命懸一線?中國遊客擠爆,花30萬去南極凍成狗得到了什麼?

△去南極遊玩時,遊客需嚴格遵循的規則林林總總有30多條,包括:登陸下船、遊玩返船都要先消毒鞋子、對衣服進行吸附保證沒有外來的種子、觀賞企鵝不能靠近5米範圍內、除了腳印不能留下任何東西,也不準帶走南極任何東西包括一顆石子等等......

總會有人太忘乎所以,不遵守南極上的規則:

一對新婚夫婦在南極旅行並拍婚紗照,攝影師為了出效果,不惜去追逐企鵝,使企鵝群受驚四散奔逃。

還有人不守時,不在規定範圍內行走,喜歡大聲喧譁,甚至在極地郵輪上徹夜賭博等等......

當“身份象徵”的生意做完後,留給南極的,只剩下一地雞毛。

殺戮/掠奪

半個世紀的南極

世上的海大多相同,可世上再沒有另一片南極。

這片面積1400萬平方千米的淨土,差不多是中國面積的1.5倍,但至少98%的陸地面積被常年累月的冰雪覆蓋,形成獨特的生態系統。

​南極命懸一線?中國遊客擠爆,花30萬去南極凍成狗得到了什麼?

△利用衛星技術拍攝的南極/NASA

在南極,我們可以觀賞到各種憨態可掬的企鵝,可以看到在浮冰上慵懶曬太陽的海豹,還有躍水而出令人震撼的巨型鯨魚,再加上經過億萬年風力作用而形成凌厲而雄偉的雪峰......

在南極,偉大和渺小都可以同時形容在人類的身上。

千百年來,它一直戴著副神秘冷峻的面孔,彷彿是獨立於地球之外的外太空。

​南極命懸一線?中國遊客擠爆,花30萬去南極凍成狗得到了什麼?

在沒有船之前,我們對南極的想象是無窮的。

我們只知道,在遙遠的南方,在一座“未知的南方大陸”,與北極遙相呼應,這一觀點,最早是在公元前4世紀,就被我們歷史課本的老朋友亞里士多德提出。

在那裡,有沒有人居住,有著什麼生物,有著怎樣的自然景觀,我們一無所知,卻也從來沒有放棄過尋找。

​南極命懸一線?中國遊客擠爆,花30萬去南極凍成狗得到了什麼?

△1570年,亞伯拉罕·奧特柳斯繪製的世界同時有北方大陸和南方大陸 / wikipedia

南極發現史撲簌迷離,又帶著點殘酷色彩。

當時,法國、英國、俄國、美國都認為是自己的人先發現了南極,但唯獨美國的說法值得拿出來捋一捋。

在1792年,在英國還為打開中國市場而頭痛欲裂的時候,美國已經找到最好的傾銷產品——海獺皮。他們發現把海獺皮賣到中國,利潤非常可觀,在他們眼中,一塊上好的海獺皮,無疑就是純正的金子。

當殺光了他們自己附近,還有遠一點海域的海獺後,還是不夠,怎麼辦?這時一個美國船長就偶爾發現了南極洲這片海獺天堂,還因此捕殺了32萬隻海獺。

​南極命懸一線?中國遊客擠爆,花30萬去南極凍成狗得到了什麼?

△美國貨運商船“中國皇后號”停泊廣州黃埔港的場景

不管歷史的真相如何,既然發現了南極,人類又怎麼捨得停止腳步。

大家紛紛想在南極上劃分領土,把南極據為已有:1908年,英國政府第一個提出對南極洲擁有主權。隨後,新西蘭、澳大利亞、法國、挪威、智利、阿根廷也緊隨其後提出對南極的主權要求。

最後,這場主權爭奪的鬧劇,在1959年,12個國家簽訂《南極條約》,宣佈“凍結南極領土主權”,才稍稍落下帷幕。

​南極命懸一線?中國遊客擠爆,花30萬去南極凍成狗得到了什麼?

不甘在南極毫無存在感的人類,在簽訂條約的同時期,把科學考察和極地旅遊也提上了日程。

當1956年,阿根廷那艘載有40名遊客的船向南極駛去的時候,就如同打開了潘多拉的魔法盒。

可觀的利潤,像當年的爭奪戰一樣,使智利、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迅速跟上,打造一系列的南極旅遊。只不過在當時,對於旅遊的管理極其缺乏,遊客登上南極並沒有什麼需要遵守的規則,他們甚至可以隨意地抓起一隻企鵝拍照。

​南極命懸一線?中國遊客擠爆,花30萬去南極凍成狗得到了什麼?

△過去的南極遊客拍照。/ wayfinders

慾望/汙染

南極還能撐多久

人類對南極的慾望從未停止。

遊客到南極的旅行目的地,總是繞不開科考站。

​南極命懸一線?中國遊客擠爆,花30萬去南極凍成狗得到了什麼?

△夜色下的南極科考站。/ Unsplash

40多歲的尼古拉斯·約翰遜,曾經是美國麥克默多科考站的一員,他在那裡擔任洗碗工和垃圾清理員近10年。在他寫成的《大死地:深入陌生、險惡的南極世界》回憶錄中,曝光了科考站的諸多醜陋行為。

比如,在南極冬季的漫漫長夜,24小時都是黑夜,工作人員依靠性、酗酒、甚至吸食大麻來苦苦支撐自己的意志,在麥克默多科考站不到200人的情況下,每年要用掉的套套就有1.65萬個。

在2016年,這本回憶錄也被HBO拍成電影《死極之地》。

​南極命懸一線?中國遊客擠爆,花30萬去南極凍成狗得到了什麼?

△南極第一城——麥克默多科考站。/ 每日電訊報

作為南極第一城,麥克默多科考站擁有200多棟建築,可容納居民1258人,還有3個機場,4間酒吧,醫院、電影院、商場、通訊設備等一應俱全。

在夏季,上千名科學家和來自各地的遊客不遠萬里來到麥克默多科考站,難怪作為垃圾清理員的約翰遜決定不忍了。

當年,人類以食物鏈頂端的姿態登上南極,可南極的生態系統卻極其脆弱,由於溫度極低,南極並不能自行降解垃圾、石油或其他汙染物,哪怕是踩了一腳苔蘚,也需要10年以上才能恢復原狀。

但南極上,超40個國家建立的150餘個科考站,幾乎80%都是建在南極洲海岸線附近的無冰雪區域。

這樣,人類的補給和抵達是方便了,但南極的無冰雪區域本來就少得可憐,對人類活動也更為敏感,過多的科考站,南極恐怕“吃不消”了。

​南極命懸一線?中國遊客擠爆,花30萬去南極凍成狗得到了什麼?

△目前,科考站在南極的分佈情況。/ wikipedia

儘管我們有1959年簽訂的《南極條約》,還有1991年簽訂的《關於環境保護的南極條約協議書》,對登陸南極的船隻、人數、以及遊客在南極上的禁止行為都進行了規範。

甚至有很多相關的研究表明,極地旅遊對環境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但每年的遊客以倍速增長,日積月累的作用下,已經超過了這些條條框框。

不管是科考站的建築垃圾、遺留物,還是遊客帶來的入侵性物種和細菌、郵輪上廢水排放、漏油事件,都可能將改寫南極生態系統的歷史。

不過,南極正在面臨的頭號敵人是全球溫室效應和海洋垃圾。

2018年,南極最大的冰川之一,思韋茨冰川崩解,列出了一個大口子,科學們認為,這將會導致海平面整體上升3米。

​南極命懸一線?中國遊客擠爆,花30萬去南極凍成狗得到了什麼?

△思韋茨冰川崩解

南極是全球升溫最快的地區之一,過去28年,南極的冰雪覆蓋減少了四成,而企鵝面對冰雪融化也只能尋找新的棲息地。

除了冰川融化,海洋垃圾也開始漂到南極。

在2018年初,正在執行第34次南極考察的中國科學家在南極海域發現了微塑料的存在。

​南極命懸一線?中國遊客擠爆,花30萬去南極凍成狗得到了什麼?

△顯微鏡下的微塑料/央視新聞客戶端

微塑料難以降解,可在海洋裡存在數百年甚至上千年,堪稱“海洋裡的PM2.5”,如果被南極海域附近生活的海豹或者企鵝誤食,這些美麗生靈也將會消逝。

​南極命懸一線?中國遊客擠爆,花30萬去南極凍成狗得到了什麼?

不少旅行社打著“南極將要消失”的噱頭兜售南極遊產品,一旦冠上“要消失”的名銜,人們總是要去看“最後一眼”。

但這本身就是一個悖論,南極除了觀賞功能外,更重要的身份是全人類的空調。

它對全球氣候和海洋環流都影響深遠,在環保意識和相關南極保護法律還沒完善的前提下,過分鼓吹“南極遊”,最終導致的惡果還是要由人類自己承擔。

對於特殊的極地旅行,若然不懂敬畏,不帶上責任,那麼,我們又何必遠方呢?

參考文獻

1.南極從哪裡來 星球研究所

2.南極大陸:半部冒險史,半部爭奪史 中傳數新

3.攜程報告:中國赴南極遊客12年增100倍 今年有望破萬 Travel Weekly China

4.全球治理視域下的南極旅遊國際規制研究 陳志強

5.Polar life is anything but frigid 澳大利亞人報

【對此你們怎麼看呢,歡迎評論區告訴蒐羅君!】

文章轉載:九行 *some photos and quotes are from internet rights reserved to the original

歡迎朋友們來吐槽,小編真是不勝榮幸,動動手指給點意見吧,有什麼想說的都可以留言,好的壞的小編都會虛心接受,小編會努力改進,希望給你帶來很多的歡樂,老鐵們多多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前進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