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答汗為什麼要將蒙古人的宗教信仰由薩滿教改為佛教?

十三世紀初,蒙古人在傳奇領袖成吉思汗的帶領下異軍突起,橫掃了整個北方地區。在當時蒙古人的思維模式中,至高無上的權力由天神“長生天”(草原遊牧民族的主神)授予人世間的一位首領,成吉思汗就是大家所公認的那位天選之人,所以他的軍事行動在“長生天”的庇佑下將會永遠取得成功。當時蒙古人這種比較原始的宗教信仰是薩滿教中的一種表現形式。

俺答汗為什麼要將蒙古人的宗教信仰由薩滿教改為佛教?

到了蒙古帝國第四位大汗蒙哥執政時期,佛教開始傳入蒙古。蒙哥死後,他的弟弟忽必烈自立為汗,並拜藏傳佛教高僧八思巴為國師。直到這時,佛教才在蒙古人心目中佔有一席之地。不過對於大部分普通蒙古民眾來說,他們還是更加信奉薩滿教,佛教雖然得到了少數蒙古貴族的支持,但並沒有獲得普及。

到了十六世紀中期,當年盛極一時的蒙古帝國早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四分五裂的蒙古各部落。這些部落之間相互攻伐,內鬥不斷,雖然蒙古人以驍勇善戰聞名於世,但誰也無法解決這種一盤散沙的狀況。

俺答汗為什麼要將蒙古人的宗教信仰由薩滿教改為佛教?

1542年,一位名叫包·阿勒坦的年輕蒙古貴族成為了蒙古右翼土默特萬戶的首領,他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俺答汗(別稱“阿拉坦汗”)。

俺答汗是成吉思汗的十七世孫,苗紅根正的“黃金家族”後裔。他生平最大的夢想就是重新統一蒙古各部,重現昔日蒙古帝國的輝煌。不過在他掌權初期,他面臨的最大問題卻是部族內各種商品都嚴重短缺的現實。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俺答汗請求與明朝開通互市貿易。當他的請求被明朝皇帝拒絕後,俺答汗就不斷率軍襲擾明朝邊境,令大明王朝頭疼不已。持續的邊境拉鋸戰耗費了明朝的大筆國防開支,也令蒙古人感到疲憊不堪。1571年,在雙方的妥協下,一項開放邊境市場的協議終於達成,史稱“隆慶和議”。

俺答汗為什麼要將蒙古人的宗教信仰由薩滿教改為佛教?

在完成了經濟上的目標後,俺答汗開始著手計劃統一蒙古各部。不過當時蒙古各部之間的軍事實力相差並不懸殊,所以想靠武力來實現統一目標顯然不現實。因此,俺答汗便想到藉助宗教的力量來實現統一意識形態,進而完成統一蒙古的大業。蒙古人普遍信仰的薩滿教太過原始,沒有組織,缺乏豐富多彩的文化形式。所以俺答汗就尋求佛教的幫助,因為佛教禮儀盛大、組織複雜,佛經中浩瀚的經典又能起到感化眾生的目的,非常有利於傳播和凝聚人心。

1578年,俺答汗在青海會見了藏傳佛教中的黃教格魯派領袖,並當場皈依佛教。在以俺答汗為首的蒙古貴族階層大力推廣下,藏傳佛教在蒙古各地逐漸普及,替代了原來蒙古人所信仰的薩滿教。

俺答汗為什麼要將蒙古人的宗教信仰由薩滿教改為佛教?

蒙古人大規模皈依佛教令明朝和後來的清朝統治者感到擔心,因為宗教統一往往可以轉化為政治的統一和中央集權。而且蒙古和西藏信奉同一宗教,這就意味著這兩個地方有潛在聯合的可能。然而後來的現實情況卻證明,大家的想法全都錯了。

蒙古人雖然接受了藏傳佛教,但他們並不希望受外人的精神控制。於是他們從蒙古人中挑選了一位宗教領袖,主動割斷了與西藏的精神聯繫。另一方面,成為僧人可以不用交稅,於是大量蒙古成年男子皈依佛門。結果,蒙古人最擅長的軍事戰鬥能力被荒廢,佛教中的和平主義思想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蒙古人傳統的尚武精神。所以後來清朝對蒙古的治理比歷史上任何一個王朝都要更加成功。

參考文獻:《蒙古近代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