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E619
悟空問答,有問有答,且聽大獅來答題。
在20世紀之前,人們對於宇宙的認識僅僅止步於太陽系,認為太陽系就是一切,根本不相信在太陽系之外還有其他的星球或者星系。
到了1900年,人們認識了銀河系,認為銀河系就是整個宇宙。而對於銀河系的大小,當時最大膽的估計也不過是2萬光年的寬度,其中包括大概20到30億顆像太陽一樣的恆星。
到了1920年,天文學家哈洛.沙普利等人利用當時測量恆星距離的新方法,測算出了銀河系的真實寬度是10萬光年,其中包含的恆星數量達到2000到3000億顆。這一認識和20年前相比,銀河系擴大了100倍。不僅如此,人們在當時還知道了銀河系並非宇宙的全部,宇宙與之相比要浩瀚得多。
與此同時,天文學家們還發現,宇宙是由無數個類似銀河系一樣的星系組成的,每一個星系大約由幾十億到幾萬億顆星體組成。並且證明了宇宙並非完全靜止的,而是動態的。不僅如此,科學家們還發現星系之間的距離是在不斷擴大的。也就是說,宇宙是不斷膨脹的。
1929年的時候,美國天文學家愛德溫.P.哈勃等人設計出了多種用來確定星系距離的方法,以此瞭解到哪怕是距離我們比較近的星系(如仙女星系),與我們的距離也有230萬光年。
根據宇宙誕生之後就急速擴張的宇宙模型假設,科學家們計算出宇宙的年齡大概是130億光年。當然,運用不同的方法測算出的結果也相差甚遠,最大的數據在300億光年之上。雖然人類還不能測算出宇宙準確的年齡,但是從現有的測算方法來看,宇宙的尺寸至少也在100億光年以上。
至於宇宙的真正尺度到底有多大,它的盡頭又是什麼,雖然科學家做過各種猜測,但是真相對於現代人類來說,還是一個謎。
大獅
原創思想,這個可能到宇宙膨脹到沒有膨脹的地方就是宇宙的盡頭了,以及沒有物質運動的出現就是宇宙的盡頭了。因為有物質運動的出現就有著宇宙的膨脹了,有著物質的出現而宇宙就沒有盡頭可言的了。這因為宇宙空間是彎曲的緣故,而使到物質性的運動就是循環性的遷回性的運動了。以及有些物質性的運動是瞬間性的量子性的,就算宇宙是有邊緣的是有盡頭的,而對於客觀性存在出來的宇宙而言,永遠都是客觀性而存在出來的,所以我們是無法可以看到宇宙盡頭的樣子了,而宇宙應該是有盡頭的,只不過這個盡頭是不會顯示出來的,或是被屏蔽住了,或是被客觀性出現的物質而覆蓋住了,而就顯示不出宇宙的盡頭出來了。但我覺得宇宙是二面性的,或是多面性的多維度性的,雖有盡頭但只有相對性的盡頭,質量性的盡頭,臨界值等等變化性的盡頭了,而就沒有終極性終止性的盡頭了,況且,能量性是運動性的不是靜止性的,而就不會出現宇宙的盡頭出來了。如果宇宙是有盡頭的,哪宇宙盡頭的另一邊又是什麼呢?另一個的宇宙?又或是什麼也沒有的空間?如果是這樣的,這亦是宇宙的了,亦是量子性的宇宙了,無處不在的宇宙了,而宇宙有盡頭亦是有著宇宙,沒有盡頭亦是有著宇宙了,所以說,宇宙只有相對性的盡頭,而沒有絕對性的盡頭了,或有著瞬間性的盡頭而又有著瞬間性的源頭了。但不知是不是這樣的認為,而下面就交給磚家們繼續的討論吧!
踏浪而來37326050
宇宙的盡頭,說起來應該是宇宙的最荒涼之地,然而實際觀測的話,會發現那裡實際是宇宙最初時期的情景。
這是因為宇宙的盡頭距離我們十分遙遠,哈勃望遠鏡能看到距離我們100多億光年外的事物,然而那裡的事物產生的光線傳播到我們地球上也已經過去了100多億年,所以我們看到的實際上是100多億年前的事物,而我們的宇宙一共才137億年的歷史,因此那裡看上去雖然是宇宙的邊緣,然而卻是宇宙誕生之初的情景。
所以,我們每一次用望遠鏡遙望宇宙邊緣,都等於回顧“時間長廊”,我們看到的都是過去,而且是向外看到的越遠,離宇宙誕生的那一刻就越近。
近日,美國NASA的天文學家將哈勃望遠鏡16年來拍攝的宇宙邊緣的7500張照片組合到了一起,生成了一張哈勃遺產場(HLF)照片,這張巨大的照片包含大約265,000個星系,其波長範圍幾乎囊括了整個光譜,從紫外光直到近紅外光,只有人眼可觀測亮度10億分之一的遙遠星系都被羅列其上。
這張照片上的星系之所以如此密集,是由於那個時候距離宇宙誕生只有5億年,宇宙空間還沒有如今這麼大,星系的規模也不大,而且那個時候有很多不規則星系,它們大都是正在形成中的原始星系,碰撞融合現象非常普遍。
實際上我們還無法看到這個時候的宇宙邊緣的真實情景,也正是因為那裡的光傳過來需要經過很長很長的時間,所以我們並不知道宇宙的邊緣正在發生著什麼。而更讓人鬱悶的是,實際上我們無法真正觀測到宇宙的邊緣。
這是因為宇宙一直在膨脹中,在距離我們足夠遙遠的地方,宇宙膨脹的速度超過了光速,那麼超過光速的部分,其產生的光線將永遠無法傳到地球上,因此但對於地球來說,宇宙向外膨脹的速度超過光速的部分,在地球上基本是永遠不可見的。
因此,無論從時間觀念上來說,還是從宇宙尺度上來說,宇宙的盡頭都是我們無法看到的,那裡正在發生著什麼?我們對其還一無所知。
人類的方向
先用哲學的思想去回答這個問題,宇宙的盡頭在我們心中,你想它什麼樣它就什麼樣!
而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思考問題的一瞬間,就意味著已經走進了死衚衕,因為由於某種不可避免的侷限性,很多問題本身就是“錯誤”的!
就如同“宇宙的盡頭是什麼樣子?”這樣的問題一樣,幾千年前人類也會問“地球的盡頭是什麼樣子?”如今在我們看來這個有些“愚蠢”的問題,但如果你出生在幾千年前的古代,你不會覺得這樣的問題很“愚蠢”!
有人說因為如今的人類能夠逃出地球,所以我們跟清楚地球是圓形的。事實上不用逃出地球也能夠知道地球日圓的,不是平的!
很簡單,當我們觀察遠處駛來的船隻是,我們不會一下子看到船的整體,而是先看到桅杆,然後才是船身,這說明海水並不是平的,意味著地球也不是平的!
那麼對於更加浩瀚的宇宙來說,我們不可能飛出宇宙來觀察宇宙的盡頭在哪裡,但同樣地我們可以利用智慧去間接觀察宇宙的性質!
宇宙大爆炸理論告訴我們宇宙並不是無限大,而是有限的,但有限的宇宙並不意味著一定有盡頭,準確地說宇宙是“有界無邊”的,這也符合廣義相對論對宇宙彎曲時空的描述!
簡單來說,如果你朝著一個方向一直以光速飛行(假設你可以做到),你永遠也到不了宇宙的盡頭,最終你只會回到你出發的原點!
宇宙探索
宇宙的盡頭是什麼?宇宙的盡頭是上帝的花園,一個白鬍子老頭正笑眯眯的喝茶,手上拿著一份報紙《宇宙日報》,上面寫著一行標題:懷疑探索者因為說實話,又被罵了。
哈哈,這是開玩笑的。區區地球上的事情,怎麼可能驚動上帝他老人家呢?地球上雖然也有很多的醜陋,比如反轉人士汙衊科學愛好者為了錢云云,但是上帝是不會在意這些汙衊的。在他看來,人類還沒有進化好,要是人人都有道德,那就不是人類了。
言歸正傳,宇宙的盡頭是什麼?按照主流的科學理論,宇宙是沒有盡頭的。有一種理論,認為宇宙是有限無邊界的。有限,指的是宇宙不是無限大的,而是有限信息的集合。雖然之前也有一些說法,說“宇宙無限大”,那是一種哲學上的猜測,也是一種形容,意思是宇宙的信息大到人類窮極一生都無法探索完畢。無邊界,指的是宇宙(可能)是一個超圓體,無論你向哪一個方向走,只要時間足夠,你最終還會回到原來的出發點。所以,宇宙是沒有盡頭的,盡頭即等於你的出發點。
懷疑探索者
人類利用現有功能最強大的天文望遠鏡觀測到了四百六十億光年遠的星團星系(現有的可信報導,也曾報導過八百億光年遠),那裡是不是宇宙的盡頭呢?肯定不是!如果人類生產製造出強大於現有天文望遠鏡一千倍的望遠鏡會看到什麼呢?可以肯定的說,還是星團和星系!所以說,人類能觀測多遠多遠就是人類定義的宇宙盡頭!那它是什麼樣子的呢?它應該和我們現有能力觀測到的景象是大同小異的!(因為沒有星團星系的虛空的距離人類是觀測不出來的)宇宙的盡頭只存在人類的想象裡,實際上永遠也找不到。
昊田2
我們中國文化裡宇宙就是時空的總稱,現代科學的宇宙定義也是時空的含義。而這個含義就是針對人的認知來說的。
空間是有極限的也就是邊界,最小的空間單位在量子學說中,空間並不能無限細分下去。空間和時間都是能量的表現形式。時間是能量態的描述,空間是能量體的描述。時空在極限狀態下可以轉換。在最微觀的情況下。空間變成了時間而時間變成了空間。在廣義上來說空間的臨界將轉化為時間。
宇宙或者宙宇本來就是一個整體,相互轉化關聯。作為一個存在的系統。將存在著極限能量形勢。那種能量的形勢將以無序波動的狀態包裹著我們這個相對靜合的宇宙時空。
而區別我們現在這個宇宙的另外的能量波體的邊界即是我們宇宙的邊。
在那裡沒有物質,沒有光,只有無序列的能量。
星星之火202763136
宇宙沒有盡頭,若說有盡頭,那就是以人的有限思維來衡量無限宇宙了,這個界限只存在於人的心中,不存在於客觀世界。宇宙是由時間和空間組成的無窮無盡的,不斷在進化,演化的時空整體,其狀態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其內在包含了有形物質存在和無形能量存在以及宇宙意識。在宇宙中,存在一切可能,有無限的,人類難以想象的各種存在,包括人類在內的各種有形和無形的生命形態,在宇宙中因各自獨特的生態環境而形成不同的宇宙文明。
對於宇宙的認識,佛教認為,宇宙中存在著無量無數、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天體。這些天體都在經歷著成、住、壞、空的過程,進度不一。有的有光,有的無光,有的有生物,有的無生物。不光只是粗重的物質世界,還有如欲界天、色界天那些精微的物質世界,甚至如無色界天純粹的精神次元的世界等等,絕大部份用最尖端的高科技根本無法探測到(如離我們最近的月球,人類登上月球,並不能看到其中的天子及其宮殿,只能看到一片荒涼而已。連就我們身邊的鬼身、中陰身等其他維次的生命,用科學儀器也無法看到)。1000個太陽系為一個小千世界,1000個小千世界為一箇中千世界,1000箇中千世界為一個大千世界。這樣,因為其中重複了三個“千”數,故又稱為三“千”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大約有10億個太陽系。經中說,一佛教化的區域為一個、二個,乃至無數個大千世界。我們所處的大千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化身教化的地方,名叫娑婆世界。如此大千世界無量無邊,一時生,一時滅。
大乘佛教所描述的世界則更不可思議。《華嚴經》說,10000億個三千大千世界組成一個“華藏世界”,而華藏世界也只是大雪海遍照佛手心的一個微塵團而己。《華嚴經》還指出,在無邊的世界中有世界名為“普照十方世界種”,上持二十重華藏世界,即有二十層結構,其中第十三層共包括十三個佛剎微塵數的世界在內,我們所處的娑婆世界以及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極樂世界與娑婆世界相距十萬億佛土)皆是這第十三層之中的一塵而已。如是在“普照十方世界種”周圍還有無垢世界種、因陀種、法界種、廣大種、善建種、恆出種等無邊無際的世界種,一一種上,各有二十重華藏世界次第安立。《華嚴經》又說:“一一微塵中,各現無邊剎海;剎海之中,復有微塵;彼諸微塵內,復有剎海;如是重重,不可窮盡”。 如因陀羅寶珠網,一珠現萬珠之影,萬珠含一珠之中,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現萬珠之影,互相輝映,重重無盡。
這種“一多相容、大小相即”的全息理念,也為現代科學所證實:現代物理學認為,物質世界並不存在初始的基本粒子,每一個粒子都包含著其他粒子的某些個性。若干粒子在一個自洽狀態中生成自己,並彼此關聯構成動態的有機網絡。每一個粒子都幫助產生其它粒子,其它粒子反過來又生成它。這種互滲相成的義理在量子物理學的一項著名實驗中得以體現。阿斯佩克特1982年的實驗證實,確有一種超光速的聯繫存在於遙遠的時空區域之間,兩個被分離到宇宙兩端的粒子部分,可以某種方式組成單一的有機整體,即時感應。這個令科學界感到困惑與震驚的實驗結果,以一法具一切法,全息互滲的理念來觀照,亦屬法爾自然之事……
現代數學分形理論表明,系統中每一個元素都反映和包含整個系統的性質和信息。分形概念由法國科學家曼德爾布羅特首先提出。1967年,他發表“英國的海岸線究竟有多長?”一文,指出海岸線的長度與測量工具有關,尺子愈小,測得的海岸線長度愈長,愈精細地觀察海岸線,便能發現愈來愈多的海灣和海岬,並且悉為“自相似結構”,事實上是無法測定海岸線的長度。又如:海馬的眼睛是由二十九條旋臂組成的,用顯微鏡觀察,發現每一條旋臂又是由一條小海馬組成,而這小海馬又由更小的海馬組成。分形理論啟發人們從部分認知整體,從有限把握無限,為探索宇宙人生奧秘提供了一把鑰匙……
這種一多相即的全息律體現在宇宙、人生的方方面面。例如,樹上任一樹條的結構均與大樹結構相似,包含著全樹的信息。人體的任一部位的經絡,諸如耳、鼻、手、腳、腹等的經絡即是全身經絡信息的濃縮。遺傳基因DNA(脫氧核糖核酸)中,含藏著種系與個體的全部遺傳密碼,其存儲、表達、複製、調控與傳遞的機制,構成了一個完整與自洽的環。任一細胞都是全能的,這就為克隆(Clon無性繁殖)技術提供了可能性(佛教中,佛菩薩示現的無量化身,就類似於克隆—編者)。在數學無窮大中,部分含攝全體的信息與力用。而“全息照像”則將互滲相即的理念技術化、感官化(以上摘自魏磊《淨宗玄門與現代前衛科學》),如將破碎照片之一角的圖形經過電腦多次放大,可重現整個原圖形,繼續放大,還可重複出現,而且重複無盡。
這些現象的存在,就是宇宙全息的具體體現,說明宇宙是一即多,多即一,是全息整體的。我們人類只不過是宇宙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一個小宇宙,我們人類生命本身也具有宇宙全息特性。所以,研究宇宙有兩條路,一條是通過現代科技向外看,從宏觀和微觀研究宇宙的現象,再透過現象尋根究源,探尋宇宙的本質規律和宇宙的真相。第二條路就是向內求,通過研究生命本身,了悟生命內在的本質實相,打通自身小宇宙和大宇宙之間的通道,達到人天合一的時候,我們就能夠了解宇宙,激發存在我們生命中的宇宙能量,成為真正的宇宙人。
心能醫者混元居士
宇宙的盡頭是空,佛陀說的。宇宙的盡頭是虛,老子/李耳說的。從另一個角度看,宇宙是圓的○,沒有盡頭。
幻清個人成長課
我認為是有邊界的,只是我們的認識還沒有到邊界我們往往就認為無窮大,就像以前人們認為大海無邊無際一樣,因為人往往會用眼睛來判斷是非,卻不知道用腦子,我們腦子可以裝下那些眼目看不到的地方啊。把一切都裝在“神”就有邊界了,在神裡就相當於集合裡的“全集”。這個邊界眼目看不到,但我們思想已經包住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