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完全控股保險再下一城!銀保監會又給吃下定心丸

外資進入的大門在打開,北京歡迎“你”。近期,安聯、安達、安顧、安盛表現最為活躍。12月14日,法國安盛集團披露,完成收購安盛天平財險剩餘的50%股權,掌握安盛天平財險全部股權。就是幾天前,銀保監會給外資保險銀行再吃“定心丸”,內外一致、公開透明(詳情往下看)。

開放的時代,變化仍在繼續。從第一家外資險企友邦邁進中國壽險市場的大門,到合資險企崛地而起,再至今天的加速開放,外資洶湧而入,已27年載。期間,中國保險大門半掩半開,外資在中國保險市場時進時退。波折之中,外資保險在中國的戰略聚居地,依舊顯得弱小而單薄。中國保險迎來新時代,外資政策開始春暖花開。從入資到控股,再至完全獨有,一年有餘,外資早已迫不及待。近期,銀保監會進一步表態,下一步對外資保險銀行開放,還要這麼幹。

12月14日,法國安盛集團宣佈完成收購安盛天平剩餘的50%股權,掌握安盛天平財險全部股權。在此之前,安盛集團已公佈安盛天平的新品牌——安盛保險,隨著安盛收購案的最後落地,安盛保險也成為中國最大的外資獨資財險公司。

據悉

此次收購安盛天平財險剩餘50%股權,總對價為46億元,包括35億元即時現金對價和11億元延期付款。轉讓方股東為寧波益科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寧波華閣實業投資有限公司、天茂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寧波陸達聖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寧波日興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此次股權交易已獲得監管部門批准,安盛天平財險正式納入安盛集團合併財務報表範圍。此次收購事宜,也是安盛集團進入中國保險市場以來最大的動作。從安盛天平財險發佈公告宣佈變更股東信息,到全面落實股權轉讓,僅半年時間。速度與步調緊跟中國保險市場開放政策,或許是一眾外資險企的進入策略。而安盛,僅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外資開啟大步調

“51%”成第一步增持目標

自2018年年初,一場來自監管上層的吹風會吹開了中國金融市場的大門,加快對外開放成為近兩年來監管的主基調。從最高領導者的親自督導,到各級分管機構的逐步落實,中國此次的對外開放似乎更帶有時代性。

而作為“三駕馬車”之一的保險,一向在對外開放中走在前列,此次同樣不例外。

韋萊保險經紀、怡和保險經紀先後獲批,安聯(中國)保險控股獲批籌建及開業,工銀安盛資管、恆安標準養老等外資公司相繼獲批籌建、開業……一大波外資險企搭乘政策之風,正在湧入中國保險市場。

除此次安盛集團收購安盛天平財險股權獲批外,安達、安聯等外資巨頭險企也在不斷行動。

11月底,美國安達保險宣佈收購華泰保險集團15.3%的股份,且收購已獲得監管批准。如果此次收購案達成,安達保險將持有華泰保險集團46.2%的股權,將成為華泰保險的絕對控股股東。安達保險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埃文.格林伯格也表示,對中國及中國保險市場的長期巨大潛能滿懷信心,而這也促使著安達不斷增持華泰保險。

擁有一家自己能具有話語權的保險公司,似乎是眾多外資險企進入的目標之一。而根據最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實施細則》規定,“將外資人身險公司外方股比放寬至51%”的信號,也成為眾多外資險企奮鬥的目標之一。

如12月11日,中德安聯人壽發佈公告稱,公司大股東已由德國安聯保險集團變更為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股權變更後,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將持有公司51%股權,中信信託仍持有公司49%股權。

51%,當前合資人身險公司中外資持股比例的上限,這也正是激勵外資大步伐進入的重要因素。或許,安達保險增持的動作,也會朝著51%的方向前進。

隨著“2020年元旦起,正式取消經營人身保險業務的合資保險公司外資比例限制”的政策的落實,或有更多合資險企變外資控股險企。

搶佔內地市場

中國保險或迎變局

放寬外資人身險公司外方股比限制,將外資人身險公司外方股比放寬至51%,併為2020年適時全面取消外方股比限制預留制度空間。”這一監管承諾,使未來的中國保險市場格局充滿想象。

不再侷限於“經營年限30年”、“代表機構”的制約,外資險企彷彿丟掉了“沉重的包袱”,輕裝上陣。申請機構的隊伍不斷加長,加持資本壁壘的外資也不在少數。

有媒體統計

今年以來截至12月10日,共有27家險企增加註冊資本金總計326.01億元,其中有11家公司為外資險企,增加註冊資本金總計63.4億元。在外資險企的增資中,6家公司為壽險公司,4家為再保險公司在中國的分公司,1家為財產險公司。

請輸入標題 請輸入標題

回想1992年友邦作為第一家外資險企進入中國,且在以中資為主導的保險市場上,外資獨資或合資公司總在叫苦不迭,認為處處受限,難以大施拳腳,如今可謂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銀保監會承諾

對外資開放要這麼幹

在過去一週多,銀保監會接連發文

關於金融機構對外資開放

↓↓↓

先有12月6日

修訂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放寬外資人身險公司外方股比限制,將外資人身險公司外方股比放寬至51%,併為2020年適時全面取消外方股比限制預留制度空間。

再有12月9日

保監會積極推動對外開放措施實例落地成績單:

● 繼2018年宣佈15條銀行業保險業開放措施後,2019年銀保監會又陸續出臺兩輪共計19條開放措施;

● 2019年1-10月,銀保監會批准包括創興銀行上海分行、澳門國際杭州分行、韓國釜山南京分行、恆安標準養老保險有限責任公司在內的18項外資銀行和保險機構籌建申請,批准包括約旦阿拉伯銀行上海分行、工銀安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交銀康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在內的15項外資銀行和保險機構開業申請;

● 11月,銀保監會批准首家外資獨資保險控股公司德國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開業。此外,今年1-10月,還批准外資銀行和保險機構增加註冊資本或營運資金共計152.72億元。

銀保監會表示

希望現有在華外資銀行和保險公司能夠充分利用進一步開放帶來的新的發展空間,不斷提高外資機構的經營活力與管理能力。同時,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歡迎更多符合條件的外資金融機構來華設立機構、開展業務。繼續堅定不移地履行開放承諾,並努力創造有利於中外資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市場營商環境。

時隔一天,也就是12月10日

銀保監會召開外資銀行和保險機構座談會。會議強調,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銀保監會將把握規律、認清大勢,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銀行業保險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 加快完善法律法規和配套制度建設,確保開放舉措落地見效,為外資金融機構在華經營提供便利;

● 不斷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繼續縮減負面清單,推動中外資機構在更高水平上開展良性競爭與合作;

● 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構建與國際接軌、內外一致、公開透明、穩定可預期的政策環境,認真傾聽市場聲音,幫助外資金融機構解決合理訴求;

● 守住風險底線,適應金融雙向開放的新格局,推進金融監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化跨境監管合作,確保開放的大門打得開、風險控得住。

本文源自A智慧保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