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力”修煉No.46丨什麼樣的課是一堂好課?基於核心素養聽課、評課,教師可以這樣做

“教師力”修煉No.46丨什麼樣的課是一堂好課?基於核心素養聽課、評課,教師可以這樣做

本文約3500字 預計閱讀時間3分鐘

“教师力”修炼No.46丨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基于核心素养听课、评课,教师可以这样做

聽課、評課是教研工作的重要一環。隨著我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體系的發佈和高中課程標準的修訂,核心素養成為深化高中課程改革的關鍵詞,教材和教學都應當以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綱。圍繞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改進聽評課活動,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本文作者趙佔良老師是中國教育學會生物學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有過多年聽、評課經驗,他是如何看待一堂好課的呢?一起來學習。

“教师力”修炼No.46丨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基于核心素养听课、评课,教师可以这样做

基於核心素養的聽評課

有學者指出,目前學校的聽評課活動存在的問題有散漫化、表面化、作秀化、一刀切、無準備、少對話、欠精細、效率低等。

為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可以從核心素養中尋找答案,以實現以下幾個方面的轉變。

>>目標預設和達成:聽評課要從關注三維目標轉變到關注核心素養。

關注核心素養,不僅要關注具體學科核心素養(當然這是最主要的),還要關注更上位的學生髮展核心素養,要更加關注育人價值。聽每一節課,都要想一想,這節課這麼上有沒有育人價值?有什麼育人價值?

>>教學內容:選擇什麼樣的內容來達成目標,我認為要實現從

關注學科概念到關注核心概念和跨學科概念的轉變。

有些老師確實關注了學科概念,但一節課下來,往往重點不突出。核心素養是綜合性的,跨學科概念對於學生形成核心素養非常重要。聽評課活動中,要關注執教教師是否重視了學科核心概念和跨學科核心概念的教學。

>>教學活動:通過什麼樣的教學活動來完成教學內容?聽評課時應該從關注探究轉變為關注探究與實踐,既關注探究又關注實踐。

探究主要是要解決“是什麼”和“為什麼”的問題,是關於自然界現象的一種解釋;而實踐是要解決生產、生活中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科學教育在重視探究的同時也要重視實踐。這也是國際科學教育的一個趨勢,現在流行的STEM,其中有一個就是工程實踐。

>>教學方式:在情境創設方面,要關注作為導入環節的情境設計到作為問題解決型學習任務的真實情境的轉變。過去我們評價一堂課的情境創設怎麼樣,往往看導入環節是不是設計得巧妙、生動,是不是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但按照核心素養的要求,作為情境創設要儘量真實。所謂真實,就是指在現實生活、科學研究中真實存在的情境。

過去,我們關注教師的釋疑解惑,但按照核心素養的要求,我們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批判性思維,僅釋疑解惑是不夠的,必須要讓學生產生疑問、提出問題,然後去分析解決問題。怎麼去激疑生惑?目前還做得很不夠。一節課下來,往往是教師滿堂問,學生只是被動地應付。在高中,齊問齊答的狀況非常普遍,但這不符合核心素養的要求。能不能讓學生在更多思考的基礎上提出問題,應該是聽評課重點關注的部分。

“教师力”修炼No.46丨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基于核心素养听课、评课,教师可以这样做

>>教學評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怎樣評價學生的?有哪些手段、做得怎麼樣?在這方面,聽評課要實現從關注評價的促學功能,到關注評價的育人功能的轉變。按照核心素養的要求,應該更加關注評價的育人功能,通過評價去育人,老師在評價的時候不能僅僅關注學生對知識掌握得怎麼樣,還要關注學生在情感方面、觀念方面、思維方面的表現。

聽課到課堂觀察:觀察什麼、怎麼觀察

關於聽評課,比較專業的說法叫課堂觀察。我們要把聽課活動變得更專業,就要實現從“聽課”到“課堂觀察”的轉變。需要明確,觀察什麼?怎麼觀察?

觀察什麼呢?崔允漷教授曾指出課堂觀察的四個維度:學生的學、教師的教、課程實施、課堂文化。

怎麼觀察?包括課前的準備、課上觀察和課後交流三個方面。聽課者在課前的準備非常重要,如果不準備,往往收穫很有限。比如。如果觀察的主題是提問,要把提問解構成若干個觀察點:提問的數量、類型、層次,提問的目的指向,提問的方式,學生回答的方式、類型,教師候答的時間,教師理答的方式……

評課:科學民主+人文關懷

評課包括評課的內容和評課的方法。有的人從教學目標、處理教材、教學程序、教學方法手段、教學個性、教學思想、教學基本功、教學效果等八個方面對老師進行綜合評議。這裡不詳細展開,我們重點探討如何在評課時做到科學、民主,有人文關懷。要做到這一點,應注意以下問題。

  • 評課之前要跟授課教師交流,避免先入為主

聽完課之後馬上評課,這是有風險的。我舉個例子,某次聽課的時候發現,上課老師面面俱到,把教材中的旁欄思考題、拓展題都讓學生在課上思考。我覺得這沒必要。本來想在評課的時候批評這種做法,幸好在批評之前跟老師交流了一下。

他解釋,現在考試內容多元,別說旁欄思考題了,連小資料都需要關注,教師不該放過。這雖然不符合我的理念,但他有他的道理,於是我就作了正面評論。這側面說明來聽完課跟老師交流的必要性。

  • 評課時應倡導並建設平等、民主、真誠、探討的教研文化

教研員都是各地的專家,老師們非常重視教研員的看法。在評課的時候,第一,不要總以專家自居;第二,要發動所在區域的其他老師來評。我在北京市聽過好幾次課,參加過他們的區教研活動。評議時,區教研員往往不先發言,而是作為組織者,讓聽課的老師先說。老師們評議得非常好,哪些地方不足、可以怎樣改進等,都說得都非常到位,最後教研員再總結一下。

  • 聽課小組根據分工各有側重地評議

各小組要根據分工有側重地評議,不要都是綜合評議,教研員最後做總結的時候可以綜合評議,其他聽課老師事先可以分好工。

  • 拿證據說話,以理服人

實現比較專業的課堂觀察,就要拿證據說話,以理服人。

  • 挖掘事實(行為)背後的理論(理念)支撐,上升到理論高度

要挖掘事實背後的理論,或行為背後的理念,把它上升到理論高度來評課。上升到理論之後就可以影響教師以後的課堂教學,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教师力”修炼No.46丨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基于核心素养听课、评课,教师可以这样做
  • 關注育人價值、生命教育

關注生物學科,以其為例,往往更強調課程中的生命教育,特別要關注學生的生命體驗。學生在上每一節課的時候都是一種生命體驗,都是他的經歷,這個體驗是愉悅的還是痛苦的,是興奮的、激動的還是沉悶的、無趣的,那是不一樣的。我們要把生命教育、育人價值貫穿在他的生命體驗裡邊。

  • 根據場合,尊重授課教師

不同的場合,評課的方式也不一樣,評課不是目的。教研員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有些在會上講,有些內容會下單獨跟老師交流。

  • 既要規範,又要靈活,突出重點

評課不要八股化、模式化。關於模式化的專家評課,有一種說法是,有些專家在聽課時睡覺,一打下課鈴醒來就評:三條優點兩條缺點一條建議。這就是套路。

關於一堂好課的標準

什麼是一堂好課的標準?什麼樣的課是一堂好課?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從應試的角度、從育人的角度,答案肯定不同。不同的學校也會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人、不同的角色,答案也各不相同。雖然好課沒有標準答案,但有共同要求,那就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旨歸。

以生物課為例,我個人認為能體現“活”就是好課。生物都是活物,一定要講活。怎麼體現這個“活”字呢?

第一,知識要學活。概念教學要重在理解概念的實質,不去摳字眼。

如果僅僅是摳字眼而對概念的實質理解不了,那你就沒法活起來,會越學越死。

第二,思維要活躍。

能不能調動學生的思維、激活學生的思維是非常關鍵的,學生如果只是被動地聽老師講,那肯定活不起來。

第三,思維要靈活。思維光活躍了還不行,還得靈活。

如果思維總是鑽牛角尖,不會換角度來思考,沒有發散性,那種思維再活躍也不行。

生物界的多樣性、複雜性決定了我們學生物學需要思維上的靈活性。

第四,要有有效的學生活動。學生活動既要包括探究活動,又要包括實踐活動。

第五,要聯繫現實生活。即使學習非常微觀的內容,也要聯繫現實生活。

第六,啟迪人生,引導學生創造未來生活,這是最高的要求。學生物課,能夠做到啟迪人生嗎?

比如我們講細胞,會講到細胞凋亡,細胞凋亡是細胞自動結束自己生命的過程,這是為個體做貢獻、為整體做貢獻,當然也是由基因決定的。

我們聯繫一下每個人在社會里生活,有時候也需要一些犧牲精神,犧牲個體、犧牲局部是為了整體。

如果將細胞學講到這個程度,是不是對人生有啟迪呢?

關於一堂好課的標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說的這些都不是標準答案,我希望各位老師一起來思考,去補充一堂好課的標準。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辦:北京師範大學

承辦: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

郵發代號:82-113

國內總髮行:北京報刊發行局

國內統一刊號:CN 11-4801/Z

國際標準刊號:ISSN 1672-2051

▌合作數據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