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为何要弃医从文?

姚锦涛说教育


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呢?我认为主要原因如下。

鲁迅先生目标远大,有理想,一直抱着救国的志向,不管是学医,还是弃医从文,都是希望以此救国救民。

小时候,鲁迅因为父亲长期生病得不到有效救治,又加上一些不良中医的误诊,父亲生病的痛苦不堪,令鲁迅萌生了学医的打算。

长大后,鲁迅认为中国医疗技术落后,特别是中医庸医太多,必须学习西医,才能救国救民,所以去日本学习西医。

鲁迅到日本仙台后,慢慢思想又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当他看到一个幻灯片,播放一群中国人被日本人杀害,围观的中国人冷漠麻木地观看,甚至还有人叫好,严重动摇了鲁迅以医救国的想法。

鲁迅意识到,如果不能从思想上、教育上彻底改变中国人的落后观念,再先进的医术,也只能医治身体,却无法在精神上唤醒一个人。学医并不能救国救民,弃医从文,从精神上入手,才能真正救中国。

鲁迅弃医从文,是他思想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巨大的进步。从此,他开始拿起手中的笔,以笔为匕首,无情地解剖中国人人性中的丑陋和劣根性,创作了《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孔乙己》《祝福》等一大批文学经典作品,促使进步青年思考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反省检讨自身的不足,从精神上治病救人。

鲁迅弃医从文,即使今天看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文化教育是强国之本,我们要振兴中华,必须先从精神上站起来,保持文化自信,取长补短,与时俱进,既要大胆改革开放,努力吸收西方文化精华,也要坚决去其糟粕,把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发扬光大。

一个民族,只有精神上强大了,才是真正的强大。

鲁迅先生救国救民的精神,我们今天仍然要继承和发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拼搏。



桃源清溪


不管鲁迅是学医也好还是从文也好,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希望可以唤醒当时的国人。当然,除此之外,很有很多客观因素,那么,我们就先从他从医来说,再说他为何弃医从文。

【从医四因】

第一、受日本明治维新时废止汉医思潮影响。

第二、受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影响。

第三、受近代医界否定中医五行说思潮及新文化革命运动中批判封建文化思潮影响。

第四、试图以新的医学来疗救病苦并促进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鲁迅是因为早年中医庸医没有救下他父亲的病,所以,立志学西医。准备学成后“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就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于是他便到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

【弃医从文】

鲁迅弃医从文的事情,大家可能了解的较多,我们以前学过其相关的课文,就是鲁迅在日本学习医学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让他很生气。就是其细菌课老师在课间放幻灯片时,旁人对中国人的议论,激怒了鲁迅的内心。看到日俄战争中日本人杀充任俄国间谍的中国人,而被杀和围观的中国人却全然麻木不仁当时,鲁迅浑身像火烧一样,再也坐不住了,他猛地站起来,夹起书本愤然走出教室。那时,他见到的“清国留学生”,令他十分失望。

【从文思想】

用什么办法才能改变人们的精神,唤醒民众呢?鲁迅认为,当时的海外留学生中,有学医的,学法律的,学工程制造的等等,这些只能在某一领域有所作为,而不能改变人们的精神,要改变人们的精神,首推文艺。文艺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能够把沉睡、麻木状态的人们唤醒,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这样,人们觉醒了,中国就有改变的希望了。


四氪新媒体


这个问题苍茫大地来回答。

我以为这是鲁迅爱国所至,他由当初的学医救国到后来的文学救国,即用文字来拯救国人的灵魂。这可以从鲁迅的《呐喊自序》和《藤野先生》两篇文章找到答案。


鲁迅学医的最初动机是拯救像他父亲一样的病人。鲁迅小时候常常一边上学,一边奔走在柜台前,虔诚地去照中医开的处方去抓药,结果倾家荡产也没能治好父亲的病,父亲的病日重一日,最后还是亡故了。父亲去世这件事极大地震撼了鲁迅的心灵,从那时候起,中医里的庸医杀人定格在鲁迅的记忆里,鲁迅最初想医治像他父亲一样的病人,他认为中医是没什么指望了,那只有学西医了,于是他东渡日本,到仙台学医了。(相当于中专学校)但有一点要说明,鲁迅先生始终位卑不敢忘忧国,他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他曾专门去凭吊明朝灭亡仍至死不降清的浙江老乡朱舜水,他连对留学生的优待政策都感觉伤自尊,他在东京看到留学生们醉生梦死,天天“嘭嚓嚓",他大为反感。后来有大胸襟没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执教的一门功课,鲁迅只考到全班中等,勉强及格了,竟被日本同学认为是藤野先生泄漏了考题,更是强烈地刺激了鲁迅的敏感神经。最刺激他的还是看了幻灯片,日俄战争中日本、俄国两个强盗为了争夺东北,在中国地盘上大打出手,清政府居然保持中立,大清的健民居然成了贱民,给俄国人送情报,被日本人抓住了,要枪毙。这成了鲁迅弃医从文的直接诱因!他深刻地认识到:国人身体再强壮,如果没有灵魂,还是行尸走肉,他认为:第一要著是拯救国人的灵魂!于是他就想到拿起笔,用文字来替国人治病,说白了就是洗脑子,于是就有了《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等名篇,有了像投枪、像匕首的鲁迅杂文,鲁迅也和毛主席一样,成了上世纪最了解中国人的人,只不过他拿起了笔,主席拿起了枪。而不是学医学不下去,他学医学下去,混张曰本医学中专毕业文凭没任何问题,回来做个西医,过上较为滋润的“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幸福生活没任何悬念,但中国新文化运动因此少了一员主帅,革命青年少了位生活导师,中国现代文坛少了一位最伟大的文学家、中国现代少了一位可称作杰出思想家、革命家的世纪伟人,这个损失是无可估量的!没有鲁迅的现代文坛会寂寞得很哪!

鲁迅的弃医从文,既是他个人的幸运,更是中华民族的幸运。

望斧正!


苍茫大地顾炜斌


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曾描述,霉菌学课间放映枪毙中国人的片子,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叫好,在讲堂里的他,“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同时也感到痛心。

\n

鲁迅本以为用医术拯救国人的身体,可以让人们加入到革命中去,但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发现,国人的麻木和无知才是中国落后的根源。

\n



\n

他想弃医从文,拿起笔来唤醒国民的思想,利用文学改变中国的国民性。

\n



\n

一支笔,一颗火热的有责任感的心,成就了“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鲁迅,连毛主席都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n

乐活在陕西


1904年9月,23岁的鲁迅来到日本小城仙台,在仙台医专学习医学。在学校里,鲁迅结识了解剖学老师藤野严九郎,后来走上文坛的鲁迅写了一篇著名的散文《藤野先生》,回忆了当年在仙台的学习和生活。

藤野小时曾学过汉学,所以“很尊敬中国的先贤,同时也感到要爱惜来自这个国家的人们”。大概是因为这个缘故,藤野先生对来自中国的鲁迅特别照顾,不但邀请他到家中做客,还亲手为其修订讲义,把鲁迅漏记、记错的地方都添改过来,并用红笔细细地注明。

  当时中日甲午战争结束没几年,一败涂地的“大清帝国”理所当然地遭到日本人的鄙视,而中国“女人裙下的小脚,男人脑后的辫子”更是成为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在这种背景下,藤野先生对鲁迅的照料自然引起了一些日本学生的憎恨和不满,他们甚至认为藤野故意向鲁迅泄露考试的题目。对于此事,鲁迅在文章中愤怒地说:“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正在这时,又发生了那个著名的幻灯片事件,鲁迅在日本同学的欢呼声中看见自己的同胞被当作俄国间谍枪毙,而旁边却站满了麻木的中国围观者。

  这两件事促使鲁迅作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1906年初夏,鲁迅告别了藤野先生,离开了仙台。临行前,藤野赠给鲁迅一张半身照片,背后写着“惜别藤野谨呈周君”几个汉字。

  当然,也有研究者认为鲁迅当年之所弃医从文,是因为成绩太差的缘故,并且藤野后来也曾说过“在我的记忆中,(鲁迅)不是非常优秀的学生”。鲁迅在仙台医专的学习成绩究竟如何呢?

  据周作人在《鲁迅的青年时代》中记述:“在小林博士那里又保留着1905年春季升级考试的分数单,列有鲁迅的各项分数。”小林博士即小林茂雄,是鲁迅在仙台医专的同班同学,后来成为医学博士。他保存的鲁迅成绩单内容如下:解剖学59.3分,组织学73.7分,生理学63.3分,伦理学83分,德语60分,物理60分,化学60分,平均65.5分。

  对于这份成绩单,在鲁迅同乡好友许寿裳所著的《亡友鲁迅印象记》中也有同样的记载,鲁迅班上当时共有142名同学,他是第68名,位列中游。作为一名外国留学生,鲁迅听课、记笔记、做题均须使用日语,并且“仙台医专没有教科书,参考书也很难见到,图书馆里的医学书籍和杂志也不可以轻易借阅”,在这种情况下,鲁迅能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

  离开仙台后,鲁迅与藤野先生一直没有联系。后来《藤野先生》发表后,日本《岩波文库》准备出版《鲁迅选集》,收入了鲁迅的这篇散文。当时藤野先生还健在,读到了当年学生回忆自己的文字,知道那位“周君”成了中国著名的文学大家,非常欣慰,但由于通讯不便,从而失去了与弟子联系的机会——这也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民国年间那些事


因为鲁迅学医不及格,必须转科,而且他上的医科,是专科学校,水平本来就不高。以及,鲁迅并没有完整学习文科,他也没有学历证明,鲁迅一生最高学历是福建水师学堂的专科毕业证。当然,这并不影响鲁迅先生的写作水平,但,事实毕竟就是事实,这一点,必须澄清。


达凡阿1


鲁迅在日本仙台留学,学的是医学,他最敬重和怀念的是滕野先生,而最后为什么改为文学创作,其实也是在留学期间的一件事使他荫发弃医从文的。

据他本人表述,他在日本留学期间,眼见当时很多中国留学生为逢迎日本师生,从言,行,举,止鄙夷,讽刺,侮辱自已的祖国。尤其是有一次和同学去看日本电影,镜头中演了日本浪人殴打,残杀手无寸铁的中国人时,中国留学生跟日本学生一样,热烈欢呼,拍手称快。

从此,鲁迅先生想,要振救中华民族,单以高明的医术为国人治病不是根本,要使中华民族强大,更重要的是要使国民觉醒,团结爱国。他说,医术只能为国人医病,有健壮的身体而没有爱国的民族主义精神,中国同样受列强欺辱。文学能唤醒国人。只有先为国人医愚(愚昧)才能使中华民族强大。这就是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目的。


zzw133849905


鲁迅觉得医术只能拯救人的身体,文学可以医治人的思想。而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思想。鲁迅先生就是想利用文学的力量改变中国的国民思想。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落水兰亭_


心中的疾病,胜过身体上的疾病。

身体上的疾病,好治,心中的疾病,难治。

中国人的劣根性的体现:好做奴隶,不喜抵抗,不人道,不认真,虚伪,阿Q精神……到现在不还是老样子吗?

几个日本兵,就能把一个村子几百人控制住,随意杀戮,而村民们却不知反抗。这心里的病不严重?

见了比自己强的人,就磕头,甘心做奴隶,从来不想做个人。这心里的病不得治?

医好了病人的病,而那人却还是去做奴隶,甚至是刽子手,这样的医的价值又有多大?唤醒沉睡的人,把心中的病疾驱除,使可以做个真正的人,功绩更大。


就是些常识


鲁迅自己最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