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戰爭:宋遼瓦橋關大戰,趙光義北上防禦,20萬遼軍無奈退兵

太平興國五年,十月。

遼國大軍曾出兵南下攻打滿城、雁門關,兩路大軍接連受損,苦戰無果。

兩次進攻受阻,讓遼帝耶律賢極為震動,為了能夠鼓舞士氣,這位遼帝決定御駕親征,殺一殺宋軍的銳氣。

遼軍進攻宋朝邊境城池往往只有兩個方向可以展開進攻:

  • 西京方向:進攻雁門關,南下侵逼太原
  • 南京方向:進攻雄州、定州、鎮州等邊境重鎮,南下侵逼汴京
宋朝戰爭:宋遼瓦橋關大戰,趙光義北上防禦,20萬遼軍無奈退兵

可遼軍的這兩路進軍方向,同時也是宋軍防守最為嚴密的戰略要地。


遼帝耶律賢等待大軍在幽州集結完畢後,整軍誓師祭旗,統領二十萬大軍揮軍南下,將大本營安置在固安,兵鋒直指瓦橋關

宋朝戰爭:宋遼瓦橋關大戰,趙光義北上防禦,20萬遼軍無奈退兵

瓦橋關此處地理位置極為特殊,背靠大湖白洋淀、易水,北有拒馬河,橫貫其中,水路交通極為便利。

從瓦橋關向西行進可進抵鎮州定州,向北則可以防禦遼軍南下,向南則可以通往汴京,而且此處居民稀少,在此處設防能夠很好的拱衛宋朝京都汴京。

宋朝戰爭:宋遼瓦橋關大戰,趙光義北上防禦,20萬遼軍無奈退兵

趙光義聽到遼帝耶律賢親自統兵南下的消息之後,急忙下令讓部將在邊境重鎮鎮州、定州兩地防守,同時派遣重兵把守瓦橋關、益津關、淤口關三關重地。

宋朝戰爭:宋遼瓦橋關大戰,趙光義北上防禦,20萬遼軍無奈退兵


可是,遼軍鐵騎進軍神速,宋軍還沒有做好防禦,遼軍前鋒軍隊已經突入到

瓦橋關南翼,將瓦橋關團團包圍起來。

宋朝戰爭:宋遼瓦橋關大戰,趙光義北上防禦,20萬遼軍無奈退兵

遼軍看著瓦橋關兵力薄弱,遂下令全面攻城,讓遼軍詫異的是這瓦橋關攻打兩天竟然巋然不動。一天深夜,在瓦橋關南翼易水河岸的宋軍偷偷渡河突襲遼軍,雙發廝殺一夜,互有勝負,宋軍無可奈何只能退回了瓦橋關南岸防守。

宋朝戰爭:宋遼瓦橋關大戰,趙光義北上防禦,20萬遼軍無奈退兵

也正是因為此次突襲無效,此後那些駐守在瓦橋關河岸對面的宋軍一直停駐不前,僅僅是在河岸盤旋,死活不肯主動進攻圍攻瓦橋關的遼軍。


遼軍北院大王耶律休哥眼看攻城良久,城內僅僅萬餘人,前鋒軍竟然不能順利拿下瓦橋關,遂親自統領大軍進攻瓦橋關東城門。

瓦橋關守將張師親自統兵出城迎戰,遼軍猛將耶律休哥抓住戰機帶領著幾百名的精銳奇兵突入張師軍中,順利斬殺了宋將張師

宋朝戰爭:宋遼瓦橋關大戰,趙光義北上防禦,20萬遼軍無奈退兵

瓦橋關守將張師被斬殺,剩餘的軍隊眼看主帥已亡,紛紛逃回城中駐守,不敢再出城迎戰。


耶律休哥想要全面進攻瓦橋關,但是又害怕瓦橋關南翼河岸的宋軍趁機突襲。

剛開始耶律休哥下令對瓦橋關只是圍而不攻,而他自己則親自統軍在瓦橋關東南一帶死死的盯著河岸的宋軍。

河岸宋軍原本以為耶律休哥的目標僅僅是瓦橋關,他定然不會渡河作戰,遂連基本的拒馬木柵也沒有設置,甚至連基本的作戰溝壕都沒有挖掘。

宋朝戰爭:宋遼瓦橋關大戰,趙光義北上防禦,20萬遼軍無奈退兵

這些河岸守軍而是將所有的大軍都屯集在了河岸,以求和耶律休哥進行對峙。


耶律休哥看著河岸對面的宋軍,徹底笑了。

因為他知道,此時是進攻河岸宋軍最好的機會,他帳下的遼兵皆為精銳騎兵,那些宋軍又沒有在河岸安置拒馬木柵,一旦自己引兵衝擊,那些毫無準備的宋軍如何抵擋?

果不其然,當耶律休哥帶領自己帳下的精銳騎兵突然衝擊的時候,河岸的宋軍機會毫無招架之力,就倉皇逃亡莫州。瓦橋關到莫州這一路上到處是宋軍的屍體,耶律休哥追敵二十五里,眼看已經逼近魔咒沉下,遂才下令放棄追擊,引兵回到了瓦橋關。

宋朝戰爭:宋遼瓦橋關大戰,趙光義北上防禦,20萬遼軍無奈退兵

這些一路潰逃到莫州的宋兵冷靜下來之後,心想此次陣前畏敵不敢進,而全部屯集於瓦橋關河岸,河岸守軍又被耶律休哥大敗,潰逃到了莫州,這種消息傳到太宗趙光義的耳中,必定龍顏大怒。

就算這些守將不被斬殺,傳到其他將士的耳中,這是何等的恥辱?

這些潰逃的將士們在莫州整頓兵馬,又北上進抵瓦橋關南岸,準備伺機突襲遼軍。

耶律休哥看到宋軍再度引兵駐守在河岸,遂下令再度進攻河岸宋軍。這一次,宋軍拼死力戰,擊退遼軍。眼看遼軍漸漸向著河岸敗退,這些宋軍發瘋似的發起了反攻。

遼軍瞬間大吃一驚,他們想不明白為何前幾天的宋兵如喪家之犬似的倉皇而逃,僅僅幾天的時間,這些宋兵戰鬥力竟然變得如此的彪悍?

他們可能不會想到,人在絕境之中是能夠有著極強的爆發力。

這些宋兵趁勢渡河追擊遼軍,憤而斬殺三千多的遼兵,隨後才安然退回了河岸。


與此同時,在汴京的趙光義聽聞前方戰事吃緊的消息,親自統兵北上防禦遼兵。當趙匡胤挺兵進抵長垣的時候,聽到了前線捷報,急忙下令讓河陽三城使崔彥進作為前軍統帥,帶領大軍追擊遼軍。

耶律賢聽聞宋太宗趙光義親自前往督戰,遂下令在宋朝邊境大肆開始掠奪,然後撤兵回師幽州,結束了此次南下攻打宋王朝的計劃。

當時趙光義已經統兵進抵大名,聽聞遼軍已經退兵,他下令火速重新構造防禦戰線。

破虜、雄州、霸州、平戎、乾寧等地的城池全部被加固了一遍,構成了新的戰略防線,防止遼軍再次突然進犯。同時在雄州莫州兩城之間挖掘了一條縱向貫通的水渠,以此盡最大的可能能夠急速馳援各地據點。

宋朝戰爭:宋遼瓦橋關大戰,趙光義北上防禦,20萬遼軍無奈退兵

趙光義安排好這一切之後,引兵南下回到了京師汴京

此次遼軍南下入侵,宋軍在戰場上的表現可謂是讓人大失所望。對於鎮守在瓦橋關城內的守軍而言,河岸的宋軍完全可以配合瓦橋關內的守軍打一場雙方夾擊的圍殲戰。

可河岸的宋軍屢屢停駐不前,僅僅只是防止遼軍渡過河岸,轉而進入了短暫的對峙時間,貽誤了良好的戰機。

宋王朝,從太祖趙匡胤以後,真正能夠在軍事上挑大樑的帝王已經不復存在,縱使太宗皇帝趙光義經常身先士卒,御駕親征,可是他的軍事才能極其短視,在很大程度上不僅不能夠順利的統領三軍,還會成為擾亂戰場的罪魁禍首。

而宋遼之間的戰爭還未真正的結束。

這一切的一切僅僅是一個簡單的開始。


本文地圖繪製於“發現中國”——地圖分享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