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簡介(二)

二戰後的日本工業基礎設施滿目瘡痍、百廢待興,在其後20年間,日本的經濟年均增長率達8%,第一個從戰後的“發展中國家”一躍跨入“發達國家”的行列。1968年,日本經濟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60年代,日本工業競爭力穩步提高,年均出口增長率高達18.4%。 在60年代中期之後,除1973年石油危機後的2年,日本的經常項目每年均為順差。在1985年的“廣場協議”之後,日元迅速升值,由此引發的出口產品的價格增長削弱了日本出口產品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1998年的日本經濟出現負增長 。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日本經濟再次遭遇重創,除2010年外,其餘年份名義GDP 增長率都小於1%,並且GDP增長率多年出現負增長。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後,日本出現近20年來最嚴重的衰退,名義GDP增長率為-4.6%.

日本經濟高度發達,國民擁有很高的生活水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9731美元,是世界第17位。若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3位(僅次於美國和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世界第23位。

日本國簡介(二)

農業:

日本平均每一農戶的耕地面積為1.24公頃,兼業農戶數佔經營性農戶總數的79.6%。只有12%日本土地是可耕地,為了彌補此缺點日本使用系統化耕作零碎地。農業在日本是高補助與保護產業,鼓勵小規模耕作。農產品自給率只有40%,其餘農產品依靠大量進口來滿足國內消費需求。豆類、油脂類、砂糖類、水果類、水海類和肉類產品的自給率分別只有6%、13%、35%、44%、50%和54%,日本是歐盟最大的糧食出口對象。

日本是世界第二大漁業國,於1989年創下1190萬噸漁獲,淺海魚佔50%總量養殖魚則佔33%以上,最受歡迎的有沙丁魚、金槍魚、螃蟹、牡蠣、秋刀魚、鮪魚和日本鰤魚。日本有世界最大漁船船隊和全球15%的漁獲量佔有率。

日本國簡介(二)

工業:

日本工業高度發達,工業結構向技術密集型和節能節材方向發展。主要部門有電子、家用電器、汽車、精密機械、造船、鋼鐵、化工和醫藥等,工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主要工業區大都集中在太平洋沿岸,主要形成了京濱、阪神、中京、北九州4個主要的工業區。 機械工業一直處於重化學工業的中心地位。

製造:

日本工業集中於幾個工業區的方式發展,例如關東地方和東海地方,東京和福岡之間。一個狹長型的工業地帶擁有亞洲最悠久的工業史。許多產業在日本高度發展,包含消費性電子、汽車、半導體、光纖、光電、多媒體、影印機、高級食品。

自二次大戰後,日本的製造業得到迅速發展,尤其電子電氣產業和汽車製造業。日本三菱是世界上僅次於美國通用的超級企業財團。日本的電子電氣產業和高科技著名製造商包括索尼、松下、佳能、夏普、東芝、日立等公司。汽車製造業方面,日本公司的汽車生產量超越美國和德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其中豐田、馬自達、本田和日產等製造商,均有汽車產品暢銷全球。

日本在電子、手機通訊、低耗能環保車、機械、工業機器人、光學、化學、半導體和金屬等多項領域具世界領先技術且屢獲殊榮。日本的工業用機器人產量佔世界一半以上。

日本國簡介(二)

礦業:

因日本屬於火山活動多發地域,所以埋藏的礦物資源種類豐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礦業比較發達。但到了戰後,對礦業危害的環境對策,以及從業人員的安全對策造成生產成本大幅增加,導致了行業衰退。仍在出產的有:成本較低的可以露天挖掘的石英、石灰石,以及純度高,有國際競爭力的金、銀、石油、天然氣等。

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費中,日本的消費比例約合3.8%,90%以上的能源礦產依賴進口。鐵、銅、鋁、錫、鉛、鋅等主要金屬礦產的對外依存度分別高達99%、96%、100%、98%、82%、69%,礦產資源消費極度依賴進口。

科技:

20世紀80年代日本確立了“技術立國”戰略,日本的科學研發能力位居世界前列,應用科學、機械、及醫學等領域尤為突出,日本政府把電子技術、生物技術和新材料技術列為國家的3大支柱產業技術,並把3大支柱產業的關鍵技術細分為16項。 每年的科研經費達1300億美元,高居全球第二。

日本國簡介(二)

服務業:

日本的服務業,特別是銀行業、金融業、航運業、保險業以及商業服務業佔GDP的最大比重,且處於世界領導地位,首都東京是全國第一大城市和經濟中心,世界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之一。日本有世界資產最龐大的銀行郵儲銀行,三菱UFJ金融集團、瑞穗金融集團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在世界金融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東京證券交易所是僅次於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世界第二大證券交易所。

世界貿易組織報告顯示,日本在世界服務貿易出口國家中排第六位,在亞洲地區排第二位。在世界服務貿易進口國家中排第四位,在亞洲地區排第一位。

文化業:

日本的文化產業在音樂、電影業、動漫產業、 出版業、廣告業、體育用品產業、旅遊業、教育培訓業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日本為全球第二大音樂市場,每年能創造出近30億美元的產值。

動漫產業若計算其他相關衍生產品,已經成為了日本的第二大盈利性支柱產 業。日本的文化消費佔家庭消費的30%左右,是世界上報紙發行量和個人訂報最多的國家。根據調查,日本年市場規模為12.641萬億日元,佔全球市場份額的10%。文化產業作為21世紀的主打產業。

日本國簡介(二)

外貿:

外貿在國民經濟中佔重要地位。日本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確立了貿易立國的發展方針。“入關”後,日本開始取得和其他締約方同樣的平等地位。按照關貿總協定中的最惠國待遇的基本原則,同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進行自由貿易,為日本對外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創造了有利的國際市場條件。此後,日本對外貿易迅速增長,主要貿易對象為美國、亞洲國家和歐盟國家。日本財政年度從當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主要進口商品有:原油、天然氣等一次能源、食品、原材料等;主要出口商品有:汽車、電器、一般機械、化學制品等。主要貿易對象是中國大陸、美國、東盟、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德國等。日本對華出口減少,是造成貿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日本國簡介(二)

日本的總人口為1億2695萬人。(總務省統計局)

民族:
日本的民族構成比較單一,但不能簡單地將其稱作“單一民族國家”。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日本列島上除了人們熟知的“大和人”以外,還生存和繁衍著別具民族特徵的阿依努人和琉球人。

大和人:
大和人亦稱“和人”,是日本民族的主體,約佔總人口的98%以上。大和人屬蒙古人種東亞類型,其系統特徵是頭較短,黃皮膚,黑頭髮,體毛和鬍鬚較少。耳垢為乾性。眼瞼中有被稱作“蒙古襞”的皺襞。血型以A型居多,其他依次為O型、B型、AB型。大和人原來身材較矮。近年來,大和人的平均身高已有明顯增加。據統計其男人的平均身高已達170釐米左右,在世界上屬於中上水平。 

阿依努人:

阿依努人舊稱“蝦夷人”,屬於千島人種類型。在體形上,阿依努人具有蒙古人種的基本特徵,略微兼有赤道人種的某些特徵:膚色黑黃。體毛濃密,腿長腰闊,頭大顴高。他們不僅擁有自己的語言——阿依努語,而且還具有獨特的文學和獨特的音樂和舞蹈。阿依努人信奉一種帶有濃厚的薩滿教色彩的宗教,經常舉行“熊祭”、“鯨祭”等宗教儀式——這與他們自古以來一直過著以漁獵、採集為主要生存手段的自給自足的生活有密切聯繫。到了現代,阿依努人的上述民族特徵已經所剩無幾,處於被和人逐漸同化的過程之中。

但是,同化現象的出現並不等於阿依努民族的消失。據統計,還約有2.5萬阿依努人集中生活在北海道的膽振、日高等地。

琉球人:
琉球人目前約有120萬人,絕大部分生活在日本沖繩縣所在地——琉球群島。琉球人雖然與大和人同屬蒙古人種,但與大和人相比,他們的身材略矮,眉毛較濃,顴骨稍高。古代琉球人以部落為單位群居,14世紀時建立了三個小國,1429年由尚巴志統一為琉球王國,與中國結成朝貢冊封關係。17世紀初遭日本薩摩藩侵略並開始受其控制,1879年,琉球被正式納入日本版圖。

日本憲法並未規定法定語言,所以日語並非官方語言。 但是實際上日語是廣泛使用的語言,是實際上的官方語言。

在日本,大部分日本人和在日外國人都通日語,現行的公用語言稱為標準語(ひょうじゅんご)或共通語(きょうつうご),以江戶山手地區(今東京中心一帶)的中流階層方言為基礎。在17世紀前,京都作為日本的政治和文化中心,當地的語言曾經是日本的標準語言。但是自從德川幕府統治日本後,江戶(今東京)的語言便成為日本的標準語。

日語的文字書寫系統來自漢語,公元5世紀或6世紀的某個時期,漢字引入到日本,隨後由漢語字符演變而來的兩種語音符號—平假名和片假名。大量的地方方言仍在使用。

稱呼:稱呼日本人時,可稱之為“先生”、“小姐”或“夫人”,也可以在其姓氏或名之後加上一個“君”字,將其尊稱為“某某君”。只有在很正式的情況下,稱呼日本人才使用全名。

打招呼:日本人的打招呼,基本上是以鞠躬來表示的,其來自於唐朝文化。站著的時候,雙腳合攏、直立,彎腰低頭。從一般性行禮到上身至90度的鞠躬。根據禮節輕重程度的不同,低頭的角度是各種各樣的。在鋪著“たたみ”(榻榻米)的房間裡,必須要坐著行禮。

日本國簡介(二)

茶道也作茶湯(品茗會),自古以來就作為一種美感儀式受到上流階層的無比喜愛。茶道是一種獨特的飲茶儀式和社會禮儀。日本的茶道最早是由中國唐朝貞觀年間傳到日本的。日本人民稱“中國是日本茶道的故鄉。現代,茶道被用作訓練集中精神,或者用於培養禮儀舉止,為一般民眾所廣泛地接受。日本國內有許多傳授茶道各流派技法的學校,不少賓館也設有茶室,可以輕鬆地欣賞到茶道的表演。

日本國簡介(二)

花道作為一種在茶室內再現野外盛開的鮮花的技法而誕生。因展示的規則和方法的有所不同,花道可分成20多種流派,日本國內也有許多傳授花道各流派技法的學校。另外,在賓館、百貨商店等各種場所,可以欣賞到裝飾優美的插花藝術。忌諱荷花,認為荷花是喪花。忌用山茶花,菊花是皇室家族的標誌。

日本國簡介(二)

書道,提起書法,相信不少人會認為它是中國獨有的一門藝術。其實,書法在日本不僅盛行,更是人們修行養性的方式之一。古代日本人稱書法叫“入木道”或“筆道”,直到江戶時代(17世紀),才出現“書道”這個名詞。在日本,用毛筆寫漢字而盛行書法,應當是在佛教傳入之後。僧侶和佛教徒模仿中國,用毛筆抄錄經書。

日本國簡介(二)

相撲來源於日本神道的宗教儀式,起源於中國。在奈良和平安時期,相撲是一種宮廷觀賞運動,而到了鎌倉戰國時期,相撲成為武士訓練的一部分。18世紀興起了職業相撲運動,它與相撲比賽極為相似。神道儀式強調相撲運動,比賽前的跺腳儀式(四顧)的目的是將場地中的惡鬼趨走,同時還起到放鬆肌肉的作用。場地上還要撒鹽以達到淨化的目的。相撲手一旦達到了橫綱,將擁有終身至高無上的榮耀。


日本國簡介(二)

和服是日本傳統民族服裝的稱呼,也稱“著物”。和服是仿照中國隋唐服式和吳服改制的,所以在日本被稱為“吳服”和“唐衣”,和服是西方人對吳服的稱謂,日本人已經接受了這個稱謂,但是很多賣和服的商店,還是寫著“吳服”。公元八至九世紀,日本一度盛行過“唐風”服裝。以後雖有改變形成日本獨特的風格,但仍含有中國漢服的很多特色。婦女和服的款式和花色的差別是區別年齡和結婚與否的標誌。


日本國簡介(二)

柔道在全世界有廣泛聲譽。柔道的基本原理不是攻擊、而是一種利用對方的力量的護身之術,柔道家的級別用腰帶的顏色(初級:白、高級:黑)來表示。柔道是中國拳術的發展,源出少林之門。明末,中國的一位武林高手陳元贊將中國的傳統武術傳到扶桑,成為現代風行世界的柔道之先河。

劍道是指從武士重要武藝劍術中派生而出的日本擊劍運動。比賽者按照嚴格的規則,身著專用防護具,用一把竹刀互刺對方的頭、軀體以及手指尖。

空手道是由距今五百年前的古老格鬥術和中國傳入日本的拳法揉合而成的。空手道不使用任何武器、僅使用拳和腳,與其它格鬥運動相比,是一種相當具有實戰意義的運動形式。

能劇是日本的傳統戲劇,也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古老的戲劇之一。能劇源於古代舞蹈戲劇形式和12世紀或13世紀在日本的神社和寺院舉行的各種節慶戲劇。“能”具有才能或技能的意義。演員通過面部表情和形體動作暗示故事的本質,而不是把它表現出來。這一劇種在日本仍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日本國簡介(二)

合氣道是日本一種以巧制勝的武術,是一種根源於日本大東流合氣柔術的近代武術。

一般西方人的觀念是日本食品只有牛肉火鍋或樣子古怪的壽司,而很多遊客到日本也懂得去品嚐新鮮的魚及肉質鮮嫩的炸蝦,日本的主菜是魚。“生魚片”、“壽司”則是唐代時由中國傳入日本,經過日本人改良,在日本很受歡迎的一種食物,生食也是非常健康的食用方式,比烹煮方式更能減少魚肉中營養物質的流失。日本人烹煮魚類的方法多為低溫煮熟、清蒸等,並且選用的魚類都是健康的海魚。

日本的冷麵是放在竹製盤上,用筷子夾起一口的數量放在冷湯裡進食。有些餐館沒有附上湯匙,日本人習慣拿起來喝湯。

啤酒:日本人最喜歡喝啤酒,無論是生啤酒或是瓶裝的都受歡迎。在夏天,部分百貨公司更設有露天啤酒館,吸引大量遊客。

日本清酒:清酒可以熱喝或冷喝,無論哪一種清酒,都是日本菜餚的最佳搭配。酒味可口甜美,容易喝過量而醉。

威士忌:日本人喜愛喝威士忌加冰。

餐酒:在西餐廳內都有日本自己進口的餐酒。在中國餐館裡,亦有紹興酒供應。

燒酒:這種酒是用番薯、大麥、蔗糖等材料製成,經過濾後的酒精,與伏特加有些類似。

日本興起了醫療旅行,而這一次興起也恰恰針對中國的旅遊人群,日本政策投資銀行預測,醫療旅行的潛在市場規模在2020年將達到5507億日元,訪問者達到42.5萬人。為搞活區域經濟,日本各地紛紛運用先進醫療技術,大力培育“醫療旅行”產業。

日本於1947年實行了教育基本法和學校教育法 。日本學校教育分為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個階段,學制為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學4年、其中小學到初中為9年義務教育。

年教育經費為6兆5798億日元,佔預算總額的8.1%。

大學分國立大學、公立大學和私立大學三種。著名的國立綜合大學有以東京大學為首的原帝國大學,著名的私立大學有早稻田大學、慶應義塾大學、法政大學等。

日本重視社會教育,函授、夜校、廣播、電視教育等較普遍。

日本交通運輸業發達,已形成以海運為主,海、陸、空密切結合的現代化交通運輸體系。國際航運中,貨運以海運為主;客運以航空為主。國內客運以鐵路和公路為主;貨運以公路和海運為主。日本擁有龐大的海洋船隊,與世界各地都有航線相通。著名的海港有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等。

首都的羽田機場和成田機場是日本的空中大動脈,在世界機場服務質量的排名中,東京羽田機場位列第一,函館、福岡、大阪、關西、北九州、那霸的機場都是日本的空中交通樞紐。日本航空、全日空、北海道國際航空、天馬航空(SKY)是日本四大航空公司,是日本空中交通的重要標誌。

日本的陸路交通大部分依賴地鐵、輕軌、鐵路等軌道交通,日本鐵路的客運服務始於1872年,包括JR和私鐵在內的鐵道的總運行距離為27929公里,新幹線是日本的高速鐵路客運專線系統,以“子彈列車”聞名。

日本國簡介(二)

富士山:富士山是日本第一高峰。

東京鐵塔:位於東京市內,於1958年建成。它是仿造法國巴黎的埃菲爾鐵塔建造而成的,高333米,塔身為稜錐體,有黃、白、紅三種顏色。

日本國簡介(二)

金閣寺:原為大臣西園寺恭經的別墅,修建於14世紀,後歸幕府將軍足利義滿所有,並進行了大規模的翻修和擴建。它高達三層,第二和第三層的外牆用金箔貼成,遠遠望去,金光閃閃,所以叫做“金閣寺”。第一層為平安時代的貴族風格,第二層為室町時代的武士風格,第三層仿照中國唐朝的“究竟頂”。寺前是以鏡湖池為中心的庭園,身影華麗的金閣倒映在鏡湖池中,堪稱京都的代表性景觀。

銀閣寺:銀閣寺位於京都東山山麓,1482年由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滿的孫子足利義政按金閣寺的造型修建,是一座精緻的兩層閣樓。

唐招提寺:位於日本奈良市西京五條街,759年為中國唐朝高僧鑑真所建。

日本國簡介(二)

大阪城天守閣:安土桃山時代的建築。天守閣內存放著有關天主教的珍貴史料,十分具有歷史價值。

阿蘇火山:東大寺、嚴島神社、平安神宮(祭奉桓武天皇和孝明天皇,京都必遊景點之一)、那智瀑布、清水寺、東尋坊、櫻島、姬路城。

日本國簡介(二)

臺場:或稱御臺場,位於東京都東南部東京灣的人造陸地上,是東京最新的娛樂場所集中地。

淺草寺:創建於628年,是東京都內最古老的寺院。江戶時代將軍德川家康把這裡指定為幕府的祈願所。

白山歷史鄉村:是將日本傳統完整保存的範例。村莊靠種植桑樹。為了減輕寒冷冬季的積雪壓力,居民們把屋頂傾斜度加大,建成獨特的雙層茅草陡坡頂木住宅。這種由於屋頂的形狀很像日本人拜神時雙手合掌的樣子,故稱“合掌屋”也稱“三角屋”。

日本國簡介(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