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之死(一)吹牛要上稅,五年平遼,袁崇煥低估了崇禎的耐心

崇禎元年(1628)二月,薊遼總督王之臣以罪罷免。在朝廷大臣們的紛紛要求下,崇禎帝任命袁崇煥為兵部尚書,督師薊遼。

袁崇煥,廣東東莞人(一說祖籍東莞,至袁崇煥時已遷居廣西藤縣),萬曆四十七年(1619)進士,曾任福建邵武知縣。天啟二年(1622),袁崇煥被監察御史侯恂推薦到兵部,破格擔任職方主事。

袁崇煥能破格入兵部任職方主事,除侯恂的薦舉外,更是和他本人的條件有關。袁崇煥雖從小就習舉子業,卻同時對武略很有興趣,這在當時是很少見的。

袁崇煥之死(一)吹牛要上稅,五年平遼,袁崇煥低估了崇禎的耐心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習慣是重文輕武,武人在朝廷中,很難謀得與文官相等的地位,而社會的精英,也很少去走武人這一發展道路。話又說回來,即使是想在武略方面有發展,也必須先通過科舉謀得文官的資格。

在當時,像兵部尚書、經略、巡撫之類率兵帶將的高級職位,全由文官擔任。就是說,文官做到一定時候,有可能統率武將,而武將卻不太可能去統轄文官。事實證明明朝的這種體制有很大問題,因為文官去管軍事,雖能約束武將,但能精通兵書同時又武略超群的畢竟是少數,一旦選人不當,像萬曆末的楊鎬那樣,就會誤大事。

所以像袁崇煥這樣既長期熟習兵書韜略,又關注邊疆政治的文官,在當時的條件下能脫穎而出,也就不足為奇了。

袁崇煥的膽子很大。他曾在王化貞和後金的廣寧大敗之後,單人獨騎走遍山海關內外,考察邊情。所以當朝廷上下無不談遼事而色變時,袁崇煥卻敢在兵部揚言:"予我軍馬錢穀,我一人卒守此。"

袁崇煥之死(一)吹牛要上稅,五年平遼,袁崇煥低估了崇禎的耐心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隻要給我兵馬糧草,我一人就能守住山海關。朝廷正發愁沒有這樣的人呢,於是就再次破格,給他一個監軍僉事的官職,把他推上山海關前線。

袁崇煥赴山海關後,沒過多久便得了個"鐵膽"的稱號。遼東經略王在晉也較倚重他,奏請任他為寧前兵備僉事,正式負責防守寧遠(今遼寧興城)和前衛屯二地。這在當時就是明軍的最前線了。此地將是袁崇煥走向輝煌的起點,而讓他走向輝煌的事件就是史書上記載的"寧遠大捷"。

天啟五年(1625),袁崇煥已經被提拔為山東副使、山東右參政,他以寧遠為據點,向東開拓疆域2000餘里,分遣將領據守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淩河等,築城設防,一時形勢對明朝頗為有利。

袁崇煥之死(一)吹牛要上稅,五年平遼,袁崇煥低估了崇禎的耐心

天啟六年(1626)正月,努爾哈赤乘明軍全線撤退之際,率兵西渡遼河,直逼寧遠。袁崇煥得到諜報後,迅速召集將士,誓死守城;書寫血書,激勵士氣;傳檄山海關、前屯,凡自寧遠城逃出者,全部斬殺,以肅軍紀。全城人心始穩,誓死守城。

當時努爾哈赤所率軍隊,超過10萬,而袁崇煥在寧遠的守軍,僅萬人,雙方實力懸殊。袁崇煥在努爾哈赤圍城之初,就放棄外城,故意把敵軍放進來。後金軍隊不知是計,便蜂擁而入,攻打內城。袁崇煥立即下令用剛剛引進的西洋巨炮發射炮彈,再加上滾石矢木,後金軍隊吃了大虧,努爾哈赤本人也受了重傷,只得全線撤退。這就是"寧遠大捷"。

當時的朝廷上下,誰也沒想到袁崇煥能打這樣一個大勝仗。袁崇煥一下子名聲大震,先被提拔為右僉都御史,不久又被任命為遼東巡撫。

袁崇煥之死(一)吹牛要上稅,五年平遼,袁崇煥低估了崇禎的耐心

寧遠大捷之後,形勢一度對明朝有利。此年的八月,努爾哈赤因在寧遠被擊重傷,久治不愈而亡。努爾哈赤臨終前曾對諸貝勒說:“我自二十五歲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為何單單寧遠一城卻沒有攻下!"

天啟七年(1627)五月,為報父仇的皇太極,率兵向袁崇煥反撲。在其猛烈攻勢之下,大、小淩河守城之卒潰逃,皇太極乘勢圍住錦州。錦州守將趙率教、監軍太監紀用遣使請和。

袁崇煥急派祖大壽率精兵4000人,繞到敵後,又派水軍東出,試圖從背後發起攻擊。援兵才出發,而敵兵已至寧遠城下。袁崇煥還是使用老方法,就是用重炮打擊攻城之敵。滿桂雖然與袁崇煥不和,但是也率兵來增援,合擊敵軍。

此戰後金軍隊傷亡慘重,城外濠溝屍積如山,不得已而撤出寧遠,集中力量攻打錦州。錦州守城之兵奮力抵抗,外部援軍也紛紛趕到,後金軍隊便全面撤退,臨撤時,毀掉了大、小淩河兩座城池。這就是有名的"寧錦大捷"。

寧錦大捷,對皇太極是一個沉重的打擊。而對於明朝來說,卻是一個大勝利。但是不幸的是,朝廷內部的矛盾再次影響到了遼東局勢。寧錦大捷後,袁崇煥被魏忠賢手下的黨羽交章彈劾。他們說袁崇煥沒有及時救錦州,而毛文龍遭到後金襲擊,也是因為袁崇煥與後金議和引起的,等等。袁崇煥當然受不了這些的欲加之罪,於是憤然乞請致仕歸裡。朝廷順水推舟,同意袁崇煥之請,而讓王之臣復出,指揮遼東軍事。

袁崇煥之死(一)吹牛要上稅,五年平遼,袁崇煥低估了崇禎的耐心

崇禎皇帝剛剛登上帝位,就急著把王之臣給罷免了。他所想到的薊遼總督第一人選,就是袁崇煥。崇禎元年七月,袁崇煥至北京,崇禎帝在平臺(宮城右後門)召見袁崇煥及群臣。在一番君臣寒暄之後,他即問袁崇煥:"東兵跳梁,十載於茲,封疆淪沒,遼民塗炭。卿萬里召赴,忠勇可嘉。所有方略,具實奏聞。"袁崇煥一聽皇帝諮以方略,而且態度親切誠懇,一副禮賢下士的樣子,便頭腦一熱,說出了後來對他影響很深遠的話:"臣受陛下特眷,原假便宜,計五年,全遼可復。"

崇禎帝一聽,龍心大悅,連連許諾袁崇煥說,只要收復遼東失地,不要說你可封伯封侯,就連你的子孫也可同沐聖恩。邊上的群臣一聽皇帝這樣說,連忙異口同聲地誇袁崇煥道:"袁崇煥肝膽意氣,識見方略,種種可嘉,真奇男子也。"

大家這一誇,直把袁崇煥誇得心花怒放,似乎遼東之復,輕而易舉一樣。此時的崇禎帝已經累了,就先回便殿休息一會。皇帝一走,有位名叫許譽卿的給事中便向袁崇煥請教,問他憑什麼只要5年就可復全遼?袁崇煥被許譽卿這麼一問,也只得老實回答:"聖心焦勞,聊以是相慰也。"袁崇煥的意思,就是考慮到皇帝為這事日夜操心,我姑且說5年可以復遼,寬寬他的心。

袁崇煥之死(一)吹牛要上稅,五年平遼,袁崇煥低估了崇禎的耐心

許譽卿一聽,知道袁崇煥其實也是心中無底,只不過是隨便說說而已,因此他立即責怪袁崇煥道:"上英明,安可漫對!異日按期責效,奈何?"

許譽卿說得很有道理。崇禎皇帝在整個帝系之中,算是英明有為的君主,不是糊塗之輩,你袁崇煥隨口說5年就可以復遼,到時候皇帝真按5年之期來考核,你怎麼辦!

許譽卿的話一下子就提醒了袁崇煥,這時候袁崇煥的腦子也冷靜下來了。他想起以前治遼的經歷,以及朝中的複雜、遼東的艱苦,不由得後悔剛才的失言。

崇禎帝休息後重新出來的時候,袁崇煥的口氣就有了很大的改變,他說:"東事本不易竣,陛下既委臣,臣安敢辭難?但五年內,戶部轉軍餉,工部給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調兵遷將,須中外事事相應,方克有濟。"

這時的袁崇煥把價碼抬高了,不像開始時那樣輕率。但是他提的那些要求也是實情,如果沒有朝廷上下一致,同心協力,遼東的仗就沒有辦法打下去。崇禎帝覺得有道理,便對身邊的部臣說,要滿足袁的要求。

袁崇煥接著說:"以臣之力,制全遼有餘,調眾口不足。一出國門,便成萬里,忌能妒功,夫豈無人。即不以權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見亂臣謀。"

袁崇煥之死(一)吹牛要上稅,五年平遼,袁崇煥低估了崇禎的耐心

這些話很有分量,聽得崇禎帝不知不覺站了起來,當即表示:"卿勿疑慮,朕自主持!"劉鴻訓等閣部大臣見機,也向崇禎帝請賜尚方寶劍,假之便宜,崇禎帝立即同意。此時的崇禎帝,滿懷希望,只要袁崇煥提出來的,他都答應。在他看來,只要遼東一平,中興也就指日可待。

然而崇禎帝越是這樣的有求必應,袁崇煥越是擔心害怕。因此他在臨赴任時,又給皇帝上了一個奏疏,把他心中的想法和擔憂,寫的清清楚楚:"恢復之計,不外臣昔年以遼人守遼土,遼土養遼人,守為正著,戰為奇著,和為旁著之說。法在漸,不在驟;在實,不在虛。此臣與諸臣所能焉。"說完自己的用兵之策後,袁崇煥話鋒一轉,點出自己對朝廷在邊疆用人方面的擔憂。他接著說道:"至用人之人,與為人用之人,皆至尊司其鑰。何以任而勿貳,信而勿疑?蓋馭邊臣與廷臣異,軍中可驚可疑者殊多,但當論成敗之大局,不必摘一言一行之微瑕。事任既重,為怨實多。諸有利於封疆者,皆不利於此身者也。況圖敵之急,敵亦從而間之,是以為邊臣甚難。臣非過慮,但中有所危,不得不告。"

袁崇煥之死(一)吹牛要上稅,五年平遼,袁崇煥低估了崇禎的耐心

袁崇煥這段話,不幸而中。他所擔憂的,後來幾乎都變成了現實,他說五年平遼,只是一個寬慰崇禎的定心丸而已,而崇禎則是信以為真了,這是這番誇大其詞,才在崇禎心中種下了第一粒不信任的種子。而袁崇煥也會為這次的大話而付出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