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節”期間豬肉供應或好於預期​

學習養殖技術、瞭解最新行情,在線諮詢養殖難題和老師零距離交流,請點擊右上角

關注↗豬大夫在線。

央廣網北京12月15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在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生豬被“點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恢復生豬生產,做到保供穩價。“保供穩價”是近幾個月來生豬產業的高頻詞,隨著中央和地方恢復生豬生產的政策效果逐漸顯現,生豬生產出現轉折性積極變化。據農業農村部監測,11月份,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雙雙止降回升,其中,生豬存欄是自去年11月份以來首次回升。

“雙節”期間豬肉供應或好於預期​

農業農村部同時指出,儘管豬肉市場供應仍然偏緊,但元旦、春節期間豬肉供應將有所增加,加上價格高位運行對消費也有所抑制,整體供需形勢可能好於預期。不過,從長遠來看,生豬價格降到合理水平,生豬生產恢復“元氣”還需一定時日。那麼,我國生豬生產該如何修煉“內功”?還需爬哪些坡、過哪些坎?

據農業農村部監測,11月份,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雙雙止降回升,其中,生豬存欄是自去年11月份以來首次回升。

據農業農村部對全國400個縣定點監測,11月份生豬存欄環比增長2%,自去年11月份以來首次回升;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增長4%,已連續兩個月回升。從不同區域看,有18個省份生豬存欄環比增長,比上月多6個;有22個省份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增長,比上月多5個。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畜牧處處長王健表示,在此輪生產恢復中,規模養殖場戶表現突出。他說:“據我們監測,規模養殖場戶恢復發展的勢頭更加強勁一些,全國年出欄50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戶11月份生豬存欄月環比增長1.9%,能繁母豬存欄月環比增長6.1%,已經連續3個月環比增長。”

生產是保障供應的源頭和基礎,隨著生豬生產加快恢復,出欄生豬會逐步增加,漲價預期回調,11月份活豬和豬肉價格明顯回落。據監測,11月第4周,全國集貿市場活豬價格每公斤32.26元,豬肉價格每公斤51.22元,連續4週迴落,比價格高峰分別回落16.7%和12.6%。

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元旦、春節豬肉消費高峰期,12月10日,華商儲備商品管理中心官網發佈通知:公司將組織實施中央儲備凍豬肉投放工作,出庫投放競價交易4萬噸。這次投放的中央儲備凍豬肉超過前三次總和。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日前已透露,除了繼續投放儲備肉,還會繼續鼓勵進口。“做好元旦、春節期間儲備肉投放準備工作,繼續投放中央儲備肉,增加節日市場的供應,保障消費的需求。繼續鼓勵進口企業拓展多元化進口來源,積極增加優質肉類的進口,預計全年肉類進口量將超過600萬噸,其中進口豬肉及其副產品將超過300萬噸。”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楊振海表示,豬肉進口增加且基本在庫待售、前期壓欄大豬逐步上市、政府儲備和商業庫存的凍肉適時投放等因素的疊加,元旦、春節期間豬肉供應將有所增加,加上價格高位運行對消費也有所抑制,整體供需形勢可能好於預期。

應對完“雙節”這一特殊時期,還需清醒地看到,豬肉市場供應偏緊的整體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善。農業農村部指出,雖然當前全國總體上生豬存欄和母豬存欄雙雙探底回升,但受生豬自然生長規律限制,從存欄增加到形成上市供應能力還需半年左右時間。

剖析此輪生豬產能出現較大程度下滑的原因,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二級巡視員辛國昌總結出,“不想養”“不敢養”和“不讓養”三碰頭:“這一輪生豬產能下降受三個方面因素影響。第一是豬週期的影響,去年3到7月份養豬虧損,養殖場戶自己開始調減生產;第二,非洲豬瘟疫情出現以後,又形成了新的衝擊;第三,長期以來,一些地方不合理的禁養限養規定,拆除了很多規模場,這樣對產能是個長期的影響。總結這次產能下降,它是‘三碰頭’,一是豬週期下行導致的不想養,二是非洲豬瘟疫情出現以後導致的不敢養,三是地方沒有養豬積極性,排斥養豬業造成的不讓養。”

目前來看,在豬價上漲、疫情控制良好、養豬政策寬鬆的情況下,這三個影響因素正在逐步緩解。但我國生豬養殖結構性問題仍然存在,而結構性問題的關鍵在哪裡?農業農村部副部長於康震在日前召開的大型生豬養殖企業幫帶中小養殖場戶發展座談會上直指要害:“中小養殖場戶養殖的生豬,還是佔到了一半以上,所以中小養殖場戶的生產恢復情況直接關係到全國豬肉市場的有效供給,如果解決不好中小養殖場戶生產發展問題,那麼完成全國穩產保供任務也就無從談起。”

從我國生豬國內供應數量而言,規模場戶和中小場戶各佔一半,但從生豬養殖場數量來看,規模場戶佔比不到百分之一,中小養殖場戶佔比超過99%。中小規模的養殖場戶生產方式相對落後,生產效率低,質量安全、生物安全水平不高,因此,成為推進生豬產業轉型升級的最大短板。對此,農業農村部結合各地實踐經驗給出了“藥方”——大場幫小戶。“採取‘一場幫一村’、‘一場幫多村’、包片幫扶等辦法“結對子”,通過‘公司+農戶’、託管租賃、入股加盟等方式,指導幫助有意願、有能力的中小養殖場戶升級改造防疫設施,健全防疫制度,提升防疫水平,實現企業自身和中小養殖場戶互促互進的雙贏局面。”于康震表示。

如何“大幫小”?各地都有不同的探索。江西贛州某小型養殖戶說:“公司加農戶這種模式,公司出豬苗、藥物、飼料,我們就負責養,不用操什麼心。”

通過實施“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不僅充分發揮了公司市場、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優勢,還可以將農村閒散土地和剩餘勞動力充分利用起來,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優勢互補。

如何進行結構性調整,實現轉型升級,穩定市場是我國生豬產業面臨的重要課題。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與價格研究所研究員郭麗巖認為:“豬週期在農產品中週期比較長,但是可以採取規模化養殖,建設現代生產供給體系,使得它的週期更加平滑,對整個產業的衝擊下降。針對小生產和大市場的矛盾,通過暢通生產流通的整個現代市場體系,更好地實現‘菜籃子’工程的制度體系建設去解決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