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2的華麗蛻變:從淘寶大促到拉新增長的生力軍

雙12的華麗蛻變:從淘寶大促到拉新增長的生力軍

這是雙12誕生以來的第9年,風向變了。


阿里官方披露的一組數據顯示:盒馬鮮生日前上線支付寶端,雙12期間在支付寶小程序內的交易用戶量較日常實現了超10倍增長。值得關注的是,盒馬支付寶小程序的新增交易用戶中,有70%為盒馬鮮生此前未觸達過的純新用戶。


此前歷年的雙12,阿里本地生活業務板塊雖然都參與大促,但一直延續著單兵作戰的思路,更重要的是,不侷限於大促造節,阿里在利用雙12跨端拉新,謀求增長。


從阿里公佈的陣型來看,線上的淘寶及阿里系支付寶、口碑、餓了麼、淘票票、飛豬等幾大本地生活板塊實現了跨端聯動,共創雙12“生活節”。


可見的效果是,多場景全域營銷的玩法增加了雙12對於商家的含金量和挖掘消費需求的能力。阿里本地生活相關負責人透露,餓了麼訂單量達到歷史新高,口碑平臺成交額同比去年雙12實現翻番已板上釘釘。


這也是個信號,阿里巴巴正通過經濟體能力的聯動,把增長點押注在對線下商業的滲透上。


01

變身線下雙11,雙12成增長生力軍


相比成立之初,阿里雙12近年來發生了不小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交易場景發生了變化,從單純的線上走向了更廣闊的線下場景,以及線上和線下的融合。


2011年雙12剛在淘寶上線的時候,形態還是一場名為 “全民瘋搶”的大型線上促銷活動。關鍵性出現在2014年,那一年雙12,以移動支付為切入口聚攏了線下心智的支付寶入局了,自此生活消費、餐飲外賣、休閒娛樂等各行各業的線下商家,逐漸成為雙12的主力。餓了麼、口碑、飛豬等本地生活業務板塊,也先後加入雙12大促的陣營。去年雙12,開展線上線下聯動的城市已達到269個,盒馬、大潤發、盒小馬、歐尚、新華都超市等660家線下商超參與大促營銷。


再者,雙12消費場景的變化直接導致觸達用戶、分發服務的陣地也發生了變化,雙12的流量來源也由單一地依賴淘寶,轉為同時通過口碑、餓了麼、支付寶、盒馬等多個本地生活板塊吸引流量。


其三,促銷的對象發生了變化,從原來的基本以商品為主變成了服務和商品並重。各行各業線下商家的加入,帶來更多的本地生活服務性商品。早在2017雙12當天,被下單預定的保潔阿姨就達到了2.4萬個,淘寶牙管家8小時內的訂單數就相當於線下一個月的量。


阿里雙12一路演變背後的原因是什麼?讓我們從馬雲和王健林7年前的賭約說起。2012年12月,馬雲與王健林約定,到2020年若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份額超過50%,王健林將送給馬雲一個小目標,反之,馬雲輸給王健林一億。


這場戲談式的賭約,正發生在中國電商的高速增長期,而後經年,市場意識到真正的大蛋糕並非是單一的線上電商或線下零售,而是兩者結合下的產物——本地生活服務的線上化。


2016年,馬雲在雲棲大會上首次提出了以結合線上、線下商業為核心的“新零售”戰略,“電子商務已經是阿里最傳統的一塊業務”。而數據顯示,2017年本地生活服務O2O交易額為9992億元,同比增長71.5%;2018年在線餐飲市場規模同比增長規模也超過了45%,增速均超過了純電商業務。


延展到今天,雙12就成了阿里每年對新零售業務的大考節點。


02

萬箭齊發終歸一

阿里借雙12整合本地生活體系


過去幾年,阿里在本地生活業務上的策略可以概括為“萬箭齊發”:全面放飛旗下的支付寶、口碑、餓了麼、飛豬、淘票票、盒馬、淘鮮達等業務版塊,讓它們各自在不同的領域打拼,搶佔生活消費、餐飲外賣、休閒娛樂、生鮮零售等不同領域的市場高地。雖然內部有一些協作,但基本上以各自獨立發展為主。“萬箭齊發”取得的成績非常不錯,如我們所見,各個業務大多做到了其垂直領域的頭部。


然而單一場景的增長最終會走向天花板,場景聯動卻能釋放出商業空間。


細拆阿里本地生活板塊來看:包括盒馬、淘鮮達在內的新零售業態,其特徵為服務優質但範圍垂直,外擴一層,它們被涵蓋到口碑、餓了麼、飛豬、淘票票這些細分行業屬性的服務平臺上,再外擴一層,這些細分行業又被支付寶、淘寶這類有聚合服務心智的超級App涵蓋。每一層外擴,都意味著場景、覆蓋商家和觸達用戶面的延展。


上述每個板塊都有增長訴求,那麼聯動的意義就在於以低成本去隔壁生態裡獲取新用戶,作為交換,反哺自己的服務來提升對方的用戶活躍。而由於每種商業場景對應的用戶消費心智不同,同一個商家在阿里系的不同場景內,可以激發並滿足不同的用戶需求。雙12發展到第九年,單純在某個端內的造節大促已經不能滿足商家的增長預期,阿里生態如果想保持住商家的粘性,必須想方設法為商家制造並放大增長空間。


今年1月,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曾對外給這套打法下了個定義——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簡單說,阿里的設想是通過經濟體聯動讓商家有能力做全域運營,隨時隨地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獲得增長。


效果在逐漸顯現,去年餓了麼CEO王磊曾在阿里投資者大會透露,來自阿里系(手淘和支付寶為主)的訂單量已經佔到餓了麼訂單總量的1/3。而支付寶App“每日必搶”欄目也已成為淘寶獲取下沉新用戶的核心入口。


就這屆雙12的打法來看,阿里本地生活戰略也由 “萬箭齊發”轉變為基於聯動的“萬箭歸一”,說白了,雙12是阿里商業操作系統的一場練兵。


雙12的華麗蛻變:從淘寶大促到拉新增長的生力軍

根據支付寶和口碑、餓了麼披露的數據,今年雙12期間,通過在口餓、支付寶、淘寶天貓跨端運營,漢堡王1小時銷量超越去年雙12同期逾250%,CoCo都可2天售罄11天庫存,胖哥倆肉蟹煲、和合谷成交額達到了平日的100多倍。通過餓了麼、口碑上線聚划算的脊立健康,上線1小時,成交額達到平日的80倍。莫莉幻想上線聚划算1小時,單品銷量約為20天銷售總和。


大促這類特殊節點會讓線上、線下結合的增長效果顯性化,終結了移動互聯網尾聲這些年雙12的平淡,不過線下商業的數字化不是朝夕之功,大促狂歡之後,滲透全鏈路的改造還有很多事待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