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他是“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的鐵血硬漢,同樣也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柔情暖男。他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他是人中之傑,詞中之龍。

他是所有文人雅士心目中高山流水般的知音,是所有精兵強將心目中摧枯拉朽式的戰狼,是所有熱血男兒心目中頂天立地的蓋世英雄,是所有懷春少女心目中高大英俊的白馬王子,是所有小人惡徒心目中不寒而慄的剋星天敵……他有一個牛逼閃閃的名字——辛棄疾。

辛棄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少年立志

公元1140年,辛棄疾出生在山東濟南,此時齊魯大地被金國佔領,辛棄疾雖為宋人,卻從小在敵佔區長大,自幼親眼目睹了宋人在金國統治下的屈辱與不堪。

辛棄疾的爺爺辛贊在金國擔任縣令之類的小官,雖供職於金國,但辛贊身在曹營心在漢,內心無時無刻不在渴望著南宋收復故土,他經常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那種崇高的民族氣節和愛國情操在辛棄疾幼小的心靈上便刻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以至於辛棄疾早早便確立了終生奮鬥的目標——光復中原。

烈日秋霜,忠肝義膽,千載家譜。得姓何年,細參辛字,一笑君聽取。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搗殘堪吐。

世間應有,芳甘濃美,不到吾家門戶。比著兒曹,累累卻有,金印光垂組。付君此事,從今直上,休憶對床風雨。但贏得,靴紋縐面,記餘戲語。——《永遇樂戲賦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調》

這首詞說的就是辛家世代忠烈,倒不是辛棄疾虛誇,而是有史為證,威震匈奴的西漢名將辛慶忌就是辛棄疾的祖上,我甚至懷疑辛棄疾的名字就是根據辛慶忌的諧音而得來的。

辛棄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15歲到18歲,辛棄疾兩次赴京趕考,均未及第,可他一點也不在乎,本就沒打算在金國做官。他利用兩次應試的機會,探查金國的政治局勢和軍事動向,考察北方地區的山川地理形勢,早早的為日後反金做準備。

一鳴驚人

公元1161年,金海陵王完顏亮舉兵南侵,醞釀已久的辛棄疾認為時機已經成熟,於是他振臂一呼,聚集了兩千人馬,豎起了反金的大旗。

當時,反金的漢族起義軍遍地開花,耿京領導的起義軍就是其中最大的一支。為了把反金力量擰成一股繩,辛棄疾率部投靠了耿京,擔任掌書記一職,專管印信。

當時,部隊裡有個叫義端的和尚,偷了印信跑去向金人投降,辛棄疾得知後快馬加鞭趕上了義端。義端嚇得魂不附體,跪地求饒,辛棄疾毫不留情,手起刀落,結果了那廝的性命。

這就是辛棄疾,嫉惡如仇,乾淨利落,從不拖泥帶水,頗似水泊梁山的武松。

辛棄疾深知單單他們這點兵力難成氣候,若要光復中原,必須要與南宋政府裡應外合,於是他說服耿京歸附南宋。

公元1162年,辛棄疾作為義軍代表,南下與南宋聯絡,宋高宗喜出望外,對義軍各頭領大加封賞,誰知正當一切順風順水的時候,義軍後院起火了!

叛將張安國殺了義軍首領耿京,投奔了金人!此時的辛棄疾正在返程途中,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消息,其他代表面面相覷,全都傻眼了。

辛棄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怎麼辦?如何向南宋朝廷交代?辛棄疾做出了一個令許多不世名將都虎軀為之一震的舉動:率領50名勇士直搗50萬金兵駐守的大營,活捉叛將張安國,然後押解張安國馬不停蹄晝夜南奔,直抵臨安,交給南宋朝廷處斬。

赤手領五十騎,縛取於五萬眾中,如挾狡兔。束馬銜枚,間關西走淮,至通晝夜不粒食。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稼軒記》

辛棄疾一戰成名,朝野震動,這一年他才23歲。多年以後,當辛棄疾再度追憶這段令人熱血沸騰的往事之時,仍不免動情的寫到: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觮,漢箭朝飛金僕姑。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龍困淺灘

辛棄疾南歸宋廷後,被宋高宗任命為江淮籤判,這是一個主管地方司法的從八品小官,對於主戰派人士,高宗向來提防忌憚,不會委以重任。公元1162年,宋高宗禪讓太子趙昚,是為宋孝宗。

宋孝宗是南宋最有作為的一位皇帝,他上臺後銳意進取,一改宋高宗對金主和,偏安一隅的政策,任命張浚為樞密使,決定北伐。

這讓辛棄疾興奮不已,在北伐前夕,他冒昧求見張浚,當面陳述了自己的北伐戰略計劃。然而對辛棄疾人微言輕,即使他的戰略計劃乾貨十足,也沒有被張浚採納。

由於隆興北伐在思想和軍事上準備嚴重不足,很快便以失敗告終,張浚被貶職,宋孝宗也下了罪己詔,宋金兩國又回到了原來的對峙局面。面對如此形勢,辛棄疾只能將所有的憂愁痛苦傾注到筆墨之間。

家住江南,又過了、清明寒食。花徑裡、一番風雨,一番狼籍。紅粉暗隨流水去,園林漸覺清陰密。算年年、落盡刺桐花,寒無力。庭院靜,空相憶。無說處,閒愁極。怕流鶯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始今何處也,彩雲依舊無蹤跡。謾教人、羞去上層樓,平蕪碧。——《滿江紅·暮春》

雖然連連受挫,但辛棄疾光復中原的願望始終不渝,他在廣德軍通判的任上,直接向宋孝宗上書了著名的《美芹十論》,詳細闡述了敵我雙方的多種戰爭因素,包括中原民心背金向宋、用兵制勝以糧為先、用將用相用人政策、集中優勢兵力防禦江淮、對金用兵的策略等無一不是鞭辟入裡的精論,堪稱一部系統性的軍事著作。

辛棄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此後,辛棄疾再次編著《九議》長文上奏朝廷,對《美芹十論》作了更為詳細的論述和補充,甚至連間諜戰都加進去了,這兩篇奏章無疑是辛棄疾全部智慧的結晶。可惜的是,朝廷選擇了束之高閣,再一次無視辛棄疾。

當時滿朝官員偏安一隅,得過且過,縱然宋孝宗有北伐之心,也無北伐之力,更何況辛棄疾只是一個在敵佔區歸附南宋的歸正人,他說就是再有道理,也無濟於事。

全面人才

既然對外不能光復中原,那對內總要做一些對朝廷和百姓有用的事,以辛棄疾的才華,放到哪裡都會熠熠生輝。

公元1172年,辛棄疾出任滁州一把手,這個地方遭到戰爭的破壞很大,人丁稀少,土地荒蕪,一片蕭索落寞的景象。這可難不倒辛棄疾,首先他上奏朝廷,減免滁州百姓的賦稅,增加滁州官吏的工資。

其次凡是到滁州做生意的商旅,稅收通通減半。最後大力招納散民開墾荒地,借錢給百姓,讓他們修繕房屋,用政府多餘資金重建家園。短短半年時間,滁州煥然一新,百姓安居樂業。

辛棄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茶商賴文政起兵作亂,流竄到江西,辛棄疾奉命到江西平叛,對茶商軍進行圍追堵截,使其其疲於奔命,要派人去誘降。賴文政只撐不住,被迫投降,後被辛棄疾斬殺,起義軍迅速土崩瓦解。

在湖南安撫使任上,辛棄疾創建了飛虎軍,建軍營所需二十萬瓦片,難倒了手下,他卻輕輕鬆鬆不到兩天就籌集到了。飛虎軍建成之後,雄鎮一方,為江上諸軍之冠,金兵見了,都要避其鋒芒。

歸隱田園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辛棄疾這樣的人,自然受到很多人的彈劾,逃不脫被罷官的命運。索性歸隱田園吧,取名“稼軒居士”,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這一時期,讓我見識了辛棄疾鐵漢柔情的一面,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呵呵,也不知道自嘲還是自戀?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清平樂·村居》

遠離金戈鐵馬,卸下思想重擔,一家人幹活,溫暖而踏實,這正是辛棄疾心中最真實最簡單的快樂。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初讀幽默詼諧,然結合辛棄疾的生平經歷,不覺心情沉重,嗟嘆不已。當年鮮衣怒馬,春風得意,如今壯志未酬,沉悶憂鬱,卻道天涼好個秋,真是自嘲的高手。

連雲松竹。萬事從今足。拄杖東家分社肉。白酒床頭初熟。

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閒看。——《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

好一句老夫靜處閒看,能把人笑死,偷看一群小孩子偷吃,天真無邪的樂趣,惟真名士自風流。

田園風光再好,每當夢中,辛棄疾心中又燃起了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熊熊烈火。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無論現實多麼不堪,辛棄疾依舊對理想忠貞不渝,臨終之際,他還用最後一口力氣喊著:殺賊!殺賊!在歷史的長河當中蕩氣迴腸。

辛棄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

因此後世並稱二人為“蘇辛”,我個人覺得,若論豪放,辛棄疾還要更勝一籌。辛棄疾的詞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英雄壯志、第二心靈拾貝、第三田園風光。

所以他的詞,有大氣磅礴,也有小資情調,有雄奇剛健,也有婉約嫵媚。以文為詞又兼用興比,語言上既用古用雅又用今用俗,結構和音律上似無章可循又可感脈動,既有下里巴人又有陽春白雪,古今雅俗共賞,是辛詞最大的藝術特徵。

辛棄疾以他博大精深的思想和審美情趣,以及卓越不凡的創作才華,使辛詞達到了後人難以企及的高度,無數後人對辛詞高山仰止,頂禮膜拜,精心鑽研,推崇備至。我個人認為,無論質量還是數量,辛棄疾的詞居南宋之冠。

參考資料:《宋史·辛棄疾傳》、《辛棄疾評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