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中之龍——辛棄疾

在宋詞的詞壇上,有一位奇人辛棄疾。辛棄疾是我國南宋時著名的愛國志士。同時又是宋詞中偉大的作家。詞在他手中,衝破了樊籠,真正達到了無事不可入詞,只要能寫進文章的內容,都可以寫成詞,而且文字更優美,音調更加鏗鏘。他的作品,有著極高的藝術水平,所有這些,使他成為豪放詞派的領袖,辛棄疾在詞壇上的影響至為深遠。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 ,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著有《美芹十論》、《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後,相繼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

詞中之龍——辛棄疾

《鷓鴣天》 辛棄疾

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觮,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娖”,作整頓,準備的意思。“銀胡觮”為銀色的箭袋子,多半用皮革製成,除裝箭外,夜間還可用來探測遠處的聲音,方法是臥地頭枕空胡觮靜聽,可以聽到周圍三十里人馬踏地的聲音。“金僕姑”是春秋時魯國的名箭。

辛棄疾本人的經歷, ,很有傳奇色彩。這首《鷓鴣天》是他晚年時代的作品,詞中所寫內容,可以認為是對自己一生遭遇的簡略概括。

詞中之龍——辛棄疾

宋高宗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辛棄疾出生于山東濟南。這時,濟南已被金兵佔領了12年。辛的父親早逝,他在祖父辛讚的撫養下長大。辛贊在金國曾任縣令,知府等官職。當他在亳州(今安徽亳縣)的譙縣任時,將辛棄疾送到當地一位著名詩人劉瞻門下讀書,同學中有一位党懷英,與辛棄疾都是傑出的高材生。党懷英考中了金國的進士,後任翰林學士等官職,併成為金國著名的文學家。以辛棄疾的出身和環境,本來很可能和党懷英一樣在金國出仕,沒想到他走的卻是一條完全相反而且充滿崎嶇艱險的道路。

宋高宗紹興31年(公元1161年),金帝完顏亮率大軍南侵。這時,在金兵佔領的原北宋領土上,人民不堪壓迫,乘金人後方空虛無人之機,紛紛聚眾起義抗金。其中力量最強大的是擁有25萬人馬的耿京。年僅21歲的辛棄疾見抗金報國的機會到了,於是在濟南南面的山區中聚集了兩千人,投奔了耿京的義軍。在當時,像他這樣具有高等文化水平的知識分子,能與主要由農民組成的起義軍合作,是極其罕見的。不久,辛棄疾又說服一位名叫義端的和尚,帶領一千餘人參加了義軍。不料義端在不久後的一個晚上,偷了耿京的天平軍大印逃走,準備投奔金軍。辛棄疾親自追趕,在抓獲後,義端裝神弄鬼說,我認識你的真相,你是一隻青兕(傳說中一種類似犀牛的猛獸),力能殺人,請別殺我。辛棄疾不理會這些,立即將義端斬後回報耿京。

完顏亮在採石兵敗被殺,金兵北撤,並且專心對付後方的起義軍。耿京和辛棄疾等商議後,決定率軍迴歸南宋。紹興32年正月,耿京派辛棄疾等到南宋,商議迴歸之事,宋高宗在建康接見了辛棄疾等,歡迎他們迴歸,並封了官職。

誰知起義軍內,出了個叛徒張安國,他勾結另一個叛徒邵進,暗殺了起義軍領袖耿京,起義軍大部分逃散,少部分被張安國劫持,投降了金軍。

金人賞張安國做濟州(今山東鉅野縣)知州。由南宋歸來的辛棄疾到海州時,才知道這個消息。英勇而又膽略過人的辛棄疾,立即約請當地統治王世隆等,只率領50名騎兵直奔濟州。叛徒張安國正在金營中與金兵將領慶功飲酒,沒想到辛棄疾率領騎兵突然衝入有五萬兵馬的金兵大營,將張安國當場捉住,捆在馬上,同時又號召不願意投降金軍的義軍反正。當即有一萬多名士兵願意追隨辛棄疾歸順南宋。辛棄疾帶領他們向南疾馳,一路渴不暇飲,飢不擇食,終於擺脫了追趕的金兵,渡過淮河回到南宋。

叛徒張安國被押到南宋首都臨安處死。這次英勇的行動,使得辛棄疾名聲大振,當時是“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可是,南宋朝廷既不願驅逐金人恢復中原,對起義軍又持敵視態度。辛棄疾率領南歸的一萬多名起義軍,都被當作南下的難民而散置在淮南的各州縣中。立有大功的辛棄疾,則讓他去擔任一個無足輕重的江陰籤判(知州下屬協助處理政務的文官)。

詞中之龍——辛棄疾

辛棄疾晚年時,一次聽見客人慷慨激昂的談論為國立功,取得官職的事,回憶起自己青年時代這段英雄的往事,聯繫多年來抗金收復中原的壯志未酬,於是寫了前面那首《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

倚天萬里須長劍

宋孝宗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辛棄疾任湖北安撫使及江陵知府。他的一位姓李的友人被任命為漢中地區的官員,辛棄疾寫了一首《滿江紅》給他送行。

《滿江紅》 辛棄疾

漢水東流都洗盡、髭鬍膏血。人盡說、君家飛將,舊時英烈。破敵金城雷過耳,談兵玉帳冰生頰。想王郎、結髮賦從戎,傳遺業。

腰間劍,聊彈鋏。尊中酒,堪為別。況故人新擁,漢壇旌節。馬革裡屍當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說。但從今、記取楚樓風,裴臺月。

由詞中的“君家飛將”可以推測,辛棄疾送的這位友人與飛將軍李廣同姓,詞中的“彈鋏”即敲擊劍把。戰國時齊國孟嘗君門下的食客馮援因不受重視,於是彈鋏而歌表示不滿;“漢壇”指漢高祖劉邦拜韓信為大將的拜將臺,在今陝西南鄭縣近郊:“馬革裹屍”指東漢名將馬援在晚年時,要求率軍抗擊入侵的匈奴,皇帝說他年齡太大,他說:“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詞中的“楚樓”和“裴臺”據學者研究結果看,這兩處沒有實際地址,看來楚樓泛指江陵的酒樓,而裴臺則可能泛指江陵的風物。

《摸魚兒》 辛棄疾

淳熙乙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恨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迷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樓,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宋孝宗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辛棄疾從荊湖北路轉運副使(管糧餉的官員)調任荊湖南路轉運副使。這時,他從北方金佔區迴歸南宋已18年,可恢復中原卻毫無希望。這次調到南宋的後方湖南去,仍是管糧餉,離前線越來越遠了,辛棄疾的心情,自然很是沉重而又憤怒。他上任臨行前,同僚好友王正之擺酒為他餞行。那正是晚春的一天,剛剛過去了一場風雨。面對即將逝去的春光,辛棄疾思潮澎湃,感慨萬千,寫了這首傳誦千古的《摸魚兒》。

詞題中的“漕”指漕司,即轉運使,“小山亭”是東漕司衙門內乖崖堂的一個亭子。詞中的“長門事”,指漢武帝的皇后陳阿嬌因嫉妒被廢,遷往長門宮。陳阿嬌為了想重新得到漢武帝的寵愛,送金百斤給文學家司馬相如,請他寫一篇《長門賦》送給漢武帝,據說武帝讀後很感動。

據南宋人羅大經寫的《鶴林玉露》卷四中談到,當時的皇帝宋孝宗看見辛棄疾寫的這首《摸魚兒》後,一讀就懂了詞中的含意,因此很不高興。不過他始終沒有為此辦辛棄疾的罪,算是寬宏大量了一次吧。

詞中之龍——辛棄疾

《水龍吟.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 辛棄疾

渡江天馬南來,幾人真是經綸手。長安父老,新亭風景,可憐依舊。夷甫諸人,神州沈陸,幾曾回首。算平戎萬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

況有文章山斗。對桐陰、滿庭清晝。當年墮地,而今試看,風雲奔走。綠野風煙,平泉草木,東山歌酒。待他年,整頓乾坤事了,為先生壽。

宋孝宗時,曾任吏部尚書的韓元吉(號南澗),是一位愛國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他和辛棄疾是老友,二人都主張恢復中原。宋孝宗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韓出使金國時,一路留心北宋故土的情況,指出金人雖強大,可佔領區民心不附,南宋應加強軍備,伺機北伐。他在汴京參加金人為他舉行的宴會時,曾寫下一首感傷的詞《好事近.凝碧舊池頭》。後來,韓見南宋朝政被主和派把持,恢復無望,便心灰意冷地隱退,在江西上饒的南澗閒居。這時,辛棄疾被罷官後也閒居此地。韓元吉67歲壽辰時,辛棄疾寫了這首《水龍吟》給他祝壽。

詞題的“甲辰歲”即公元1184年。詞中“新亭風景”指東晉時渡江南來的官僚士人們子啊建康新亭飲酒嘆息的事。“夷甫諸人,神州沉陸”指西晉宰相王衍(字夷甫)專事清談不問世事,致使西晉滅亡。東晉的桓溫評論說:“遂使神州沉陸,百年丘墟,王夷甫諸人不得不任其責。”詞中借王衍誤國譴責南宋主和大臣們。“對桐陰”指韓元吉的家世。北宋有兩族韓氏都很興盛:一是潁川(今河南許昌)韓氏,他們在汴京的府第門前種有很多桐木,世稱“桐木韓家”;二是相州(今河南安陽)韓氏,出了名相韓琦,以及後來的韓侂冑等人。“綠野風煙”指唐朝賢相裴度退居洛陽時,築有別墅綠野堂。“平泉草木”指唐代名相李德裕在洛陽東南的別墅平泉莊。“東山歌酒”指東晉名相謝安隱居東山時,常常帶妓女出外賞遊。

宋光宗紹熙四年(公元1193年)秋天,辛棄疾人福州知州兼福建路安撫使。為了充實抗金的財力和武備,他厲行節約,並且準備打造一萬副鎧甲,招募士兵,想訓練一支精銳的部隊。誰知這些措施遭到了當權人物的不滿,被加上“殘酷貪饕”的罪名,在紹熙五年八月罷官。於是辛棄疾只好回到江西故居去。歸途中經過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市)時,登上州的雙溪樓,想起西晉時有關寶劍的神奇傳說,聯繫到當前朝廷被主和的投降派把持,恢復中原難以實現,這滿腔的悲憤之情,寫下了這下面這首《水龍吟》

《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 辛棄疾

舉頭西北浮雲,倚天萬里須長劍。人言此地,夜深長見,鬥牛光焰。我覺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憑欄卻怕,風雷怒,魚龍慘。

峽束蒼江對起,過危樓,欲飛還斂。元龍老矣!不妨高臥,冰壺涼簟。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問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陽纜?

詞中之龍——辛棄疾

醉裡挑燈看劍

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冬,辛棄疾因遭誣陷而削去官職,回到了他在信州上饒附近的“帶湖新居”,從此過了整整二十年的閒居生活。

在今江西鉛山縣東北,辛棄疾又建了一座別墅,別墅邊有泉水,流入附近的瓢形潭中,辛棄疾稱此泉為瓢泉,在瓢泉附近有一座山峰,名叫“鵝湖”,山下有一所寺院叫鵝湖寺,辛棄疾常來此遊覽。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冬天,有一個人來鉛山拜訪辛棄疾,傳說此人騎馬而來,在過小橋時,馬跳三次退三次,此人大怒,立馬拔劍將馬斬殺,徒步向前,辛棄疾恰巧在樓上,見到此人豪氣大吃一驚,連忙派人去打聽,而此人已到他門口。

辛的這位客人,是南宋一位堅決抗金的愛國人士,著名的豪放派詞人——陳亮。陳亮字同甫,浙江永康人,年齡與辛棄疾相仿,在政治上堅持反對與金人議和,主張收復中原失地。他曾上書《中興五論》:淳熙五年,又在十天內三次向宋孝宗上書,陳述恢復中原的意見和建議,宋孝宗雖不採納,但準備封他官職。陳亮知道後笑著說:“我上書是想為國家安定數百年奠定基礎,不是用來博得一官半職。”於是渡江回家去了,陳亮由於政治上主張與朝廷內主和的大臣們相反,因此遭到了他們的仇視,幾年內,陳亮被誣陷多次而關進監獄,每次都幾乎被處死,可是他並不因此改變自己的政治見解。

辛棄疾得知是陳亮後,熱烈歡迎了他,和他在瓢泉、鵝湖寺等處開懷痛飲,暢談實事。二人聚了十天,陳亮告辭歸去,在陳回去第二天,辛棄疾戀戀不捨,動身想將其追回,追到鷺鷥林時,由於雪深泥滑沒法前進,辛棄疾惆悵不已,只好停下來在附近的方村酒家中獨飲。這天半夜,辛棄疾在泉湖四望樓借宿時,聽見鄰近的笛聲,使他更加想念陳亮,於是寫了一首《賀新郎》寄意。過了五天,陳亮來信要他寫的詞,辛棄疾覺得陳亮和自己想到一起去了,心中非常高興,於是將這段經過,寫在《賀新郎》詞之前,寄給陳亮。陳讀後,立即和作一首寄給辛棄疾,辛見和詞後,又和作一首,如此往來唱和,共寫了五首《賀新郎》,二人的交往成了詞壇佳話。

《賀新郎》 辛棄疾

陳同父自東陽來過餘,留十日。與之同遊鵝湖,且會朱晦庵於紫溪,不至,飄然東歸。既別之明日,餘意中殊戀戀,復欲追路。至鷺鷥林,則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獨飲方村,悵然久之,頗恨挽留之正是遂也。夜半投宿吳氏泉湖四望樓,聞鄰笛悲甚,為賦《賀新郎》以見意。又五日,同父書來索詞,心所同然者如此,可發千里一笑。

把酒長亭說。看淵明、風流酷似,臥龍諸葛。何處飛來林間鵲,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華髮。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兩三雁,也蕭瑟。

佳人重約還輕別。悵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斷車輪生四角,此地行人銷骨。問誰使、君來愁絕?鑄就而今相思錯,料當初、費盡人間鐵。長夜笛,莫吹裂。

詞序中的“陳同父”即“陳同甫”,“東陽”即今浙江金華;“朱晦庵”即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字元晦,號晦庵。

陳亮接到辛這首《賀新郎.把酒長亭說》後,非常感動,立即用辛詞的原韻,和作了一首《賀新郎》

《賀新郎》 陳亮

寄辛幼安,和見懷韻

老去憑誰說。看幾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長安今餘幾,後死無仇可雪。猶未燥、當時生髮。二十五絃多少恨,算世間、那有平分月。胡婦弄,漢宮瑟。

樹猶如此堪重別。只使君、從來與我,話頭多合。行矣置之無足問,誰換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絕。九轉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尋常鐵。龍共虎,應聲裂。

鵝湖之會的第二年春天,辛棄疾接到陳亮的和詞,回憶了他們去冬相聚的情景,寫下了下面這首

《賀新郎》 辛棄疾

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

老大那堪說。似而今、元龍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笑富貴千鈞如發。硬語盤空誰來聽?記當時、只有西窗月。重進酒,換鳴瑟。

事無兩樣人心別。問渠儂:神州畢竟,幾番離合?汗血鹽車無人顧,千里空收駿骨。正目斷關河路絕。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辛棄疾和陳亮還有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杜斿,字叔高,浙江金華蘭豁人。杜斿共有五個兄弟,都博學能文,人稱“金華五高”。杜叔高還能寫詩,陳亮曾稱讚說:“叔高之詩,如干戈森立,有吞虎食牛之氣······可謂一時豪傑也。”淳熙十六年,杜叔高從金華到信州(今江西上饒)拜訪辛棄疾,並請辛讀自己的詩集,杜離開時,辛棄疾為送杜叔高,寫了一首《賀新郎》。因為他對與陳亮互相以《賀新郎》唱和的印象太深了,這次送的又是志同道合的友人,因此又用了過去的原韻。

《賀新郎》 辛棄疾

用前韻送杜叔高

細把君詩說。悵餘音、鈞天浩蕩,洞庭膠葛。千尺陰崖塵不到,惟有層冰積雪。乍一見、寒生毛髮。自昔佳人多薄命,對古來、一片傷心月。金屋冷,夜調瑟。

去天尺五君家別。看乘空、魚龍慘淡,風雲開合。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銷殘戰骨。嘆夷甫、諸人清絕。夜半狂歌悲風起,聽錚錚、陣馬簷間鐵。南共北,正分裂。

詞中之龍——辛棄疾

據傳說,在辛棄疾與陳亮的鵝湖相聚後,兩人唱和幾首《賀新郎》之後,一次陳亮又去拜訪辛棄疾,辛設宴招待,喝到酒酣時,二人暢談國事。辛棄疾毫無顧忌的議論南宋與金國的各種利害關係,指出南宋可以征服金國恢復中原的條件如何如何,而金國可以滅亡南宋的條件又如何如何,並說臨安(今浙江杭州)不宜作為帝都,因為它的地勢比西湖地,可以決西湖水灌城,滿城都將成為魚鱉。臨安的位置也不好,截斷牛頭山,天下援兵就無法到達臨安。這天晚上,陳亮住在辛的家中,半夜想起辛棄疾為人謹慎寡言,這次因為喝多了酒而說了這麼些不合時宜的話,等他明天酒醒想起此事,認為我抓住了他的把柄,那很可能要殺我滅口。想來想去不妙,於是半夜偷了一匹駿馬,騎上逃走。事後,辛棄疾想起這次暢談,於是寫了一首雄壯的詞《破陣子》,寄給陳亮。

《破陣子》 辛棄疾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從辛、陳二人志同道合,具有深厚友誼來看,上面這個傳說是不可信的。據現代多數人意見,辛棄疾的這首《破陣子》,應該是在二人互相唱和《賀新郎》之後,辛想起他們的暢談意猶未盡,又寫給陳亮的。

辛棄疾在寫這首《破陣子》時,已被南宋朝廷罷官回家閒居多年,他空懷著驅逐金人,收復中原的雄心壯志,可在現實中卻受到主和派的多次打擊,他報國無門,愁思萬端,只有在與志同道合的 友人中,如陳亮等對酒暢談時,才能一解心頭之事。

詞中之龍——辛棄疾

辛棄疾的詞作故事先寫到這裡了,下期再續寫啦,再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