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稼先妻子許鹿希,苦等丈夫28年,33年守在那間60平米的小屋

鄧稼先妻子許鹿希,苦等丈夫28年,33年守在那間60平米的小屋

“我不愛武器,我愛和平,但為了和平,我們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終結後可以再生,那麼我仍然選擇中國,選擇核事業。”——鄧稼先

稼力接風催核焰,先驅碧血化蘑雲。2019年的閱兵儀式上,無數革命先驅、仁人志士的後輩從天安門前走過,彼時彼刻,屏幕前的億萬觀眾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沉默。

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整整七十餘年,在這段風起雲湧的歷史中,有無數人前赴後繼,熱血盈盈,最後留給我們的只是書本上一個又一個遙遠的名字

他們捨棄愛人,捨棄親朋,甚至生前隱姓埋名,遭遇無數誤解,卻也從未爭辯。因為他們知道,和國家富強,民族獨立比起來,個人的榮辱實在不值一提。

他們將一生獻給了國家,獻給了理想,他們不負家國,不負人民,卻愧對了愛人和親友,而兩彈元勳鄧稼先既是如此。

鄧稼先妻子許鹿希,苦等丈夫28年,33年守在那間60平米的小屋

他一生獻給中國的核事業,成為推動國家核武器飛躍進步的先驅者,卻終究愧對了他的妻子,許鹿希

28年的苦苦等待,迎來的卻是丈夫所剩不多的日子,究竟是什麼支撐了這個女子這些年的無依與寂寞,悲傷和躊躇?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鄧稼先與妻子許鹿希是自幼相識,可以稱得上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二人家世相近,信仰相同,成年之後,鄧稼先赴美留學,許鹿希報考了北京大學的醫學系。這樣的一對情侶,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事實也正是如此,鄧稼先留學歸來,二人結婚,相似的背景和學識,讓二人婚後的生活非常甜蜜。

和我們印象中死板的科學家印象不同,鄧稼先並非是不懂浪漫的理科男,他熱愛生活,十分懂得生活的情趣。工作之餘,他還會帶著妻子去聽音樂會,唱京劇,二人的生活如神仙眷侶一般。

鄧稼先妻子許鹿希,苦等丈夫28年,33年守在那間60平米的小屋

不久之後,他們還擁有了自己愛情的結晶,一個男孩,一個女孩,男孩叫平平,女孩叫典典

我們從前所熟知的鄧稼先,是書本上的那個兩彈元勳,是為中國核武器事業奮鬥終生的科學家,但很少有人回顧他最初的這段歷史,

雖然平淡,卻也是他留給愛人和子女最清晰的記憶

君王死社稷,志士投家國

1958年,鄧稼先接到了國家委派下來的特殊任務,現在我們都知道,這個秘密任務就是去研製核武器,但是在當時,這是屬於國家一級保密的任務,除了鄧稼先自己,連自己的妻子和父母都不能透露。

他輾轉反側,夜不能寐,他知道,自己一旦接下這個任務,不僅意味著此後要隱姓埋名的過一生,甚至還要捨棄自己的這個家庭,他非聖人,不能不心懷疑慮。

鄧稼先妻子許鹿希,苦等丈夫28年,33年守在那間60平米的小屋

聰明的許鹿希看到了他憂慮,她詢問他即將調離的工作,卻被鄧稼先告知,是秘密任務,不能說出口,他們都是建國初期的知識人才,不用多言,許鹿希便明白了鄧稼先未曾說出口的擔憂。

她知道自己的愛人即將遠行,他將獻身給自己的祖國,她驕傲,卻也擔憂,她一退再退,希望能夠得到一個可以寄信給丈夫的郵箱地址,卻也被丈夫告知不行。這一去,就是28年。

他在荒漠中踽踽而行了28年,她就在家中操勞了28年。這28年,她不知道丈夫在幹什麼工作,也不知道丈夫在哪裡工作,除了偶爾回家一兩日的慰藉,鄧稼先就彷彿離開了這個家。

鄧稼先妻子許鹿希,苦等丈夫28年,33年守在那間60平米的小屋

許鹿希就這樣一個人承擔起家中的重任,照顧老人,撫養幼子,兩個孩子對父親的印象只剩下照片上那個微笑的人影。

我們不知道許鹿希是怎麼度過這28年的,如果支撐鄧稼先的是一腔熱血和理想,那支撐許鹿希的大抵就是臨別前她對丈夫的承諾。他在前方為國家衝鋒陷陣,她在身後為他留住一方淨土

1986年6月24日,《人民日報》發出社論,社論中高度讚揚了鄧稼先在研製兩彈中作出的突出貢獻,沉默了28年的科學先驅終於為人所知。那一刻,許鹿希淚如雨下。

她終於知道,這28年丈夫為自己的國家做了什麼。她知道,這份遲來的榮耀讓她苦苦等待的28年有了值得的意義,她的堅持在這一刻,彷彿得到了肯定。這一枚軍功章,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有她的一半。

鄧稼先妻子許鹿希,苦等丈夫28年,33年守在那間60平米的小屋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暮

遺憾的是,在許鹿希期待和丈夫能夠一起度過餘生的時候,卻被醫生告知,丈夫所剩的時日無多,原因是常年的核輻射早就讓鄧稼先的身體千瘡百孔。

她本以為,這28年已經讓她磨鍊的風雨不侵,卻沒想到,在命運的翻雲覆雨之下,她還是無法承受這生命之重

鄧稼先最後在醫院的日子,許鹿希一直陪伴左右,她彷彿回到了新婚時期,每日都有無數的話題想要和丈夫聊一聊。

鄧稼先妻子許鹿希,苦等丈夫28年,33年守在那間60平米的小屋

1986年7月29日,兩彈元勳鄧稼先與世長辭,享年62歲

許鹿希在丈夫逝世後,將他埋葬在了母親身邊,這也是鄧稼先生前的遺願,自己將一生獻給國家,卻對母親陪伴甚少,這最大的遺憾,只能長眠之後再彌補了。

儘管許鹿希的一生談不上順遂,但她依舊至今康健,她為人低調至極,除了黨中央的採訪,她一概不接受,能知其近況者寥寥

子女成年之後想要接她到身邊陪伴,卻也被她拒絕,她仍舊留在當初那個僅有六十多平方米的小屋內,從丈夫去世到現在,已經守了33年。這座已經非常老舊的屋子裡,擺著自己丈夫的相片,她知道,他從未離去,所以她一直在等。

鄧稼先妻子許鹿希,苦等丈夫28年,33年守在那間60平米的小屋

2019年的中國,民族復興,國家強盛,無人敢欺,就像沉睡初醒的東方巨龍,我想,如果鄧稼先先生能夠看到這一幕,一定會感動的熱淚盈眶,這是他愛了一生的土地,也是他為之奮鬥一生的國度。

七十年來,我輩先驅者,前赴後繼,矢志不移。為只為,國家強盛,民族復興;願只願,承其遺志,繼往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