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史|戴绍诚:大柳塔煤矿踏上世界舞台

戴绍诚

1987年6月—1998年8月任华能精煤神府分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总经理,1998年8月—1999年7月任神东煤炭公司党委副书记。

进口设备“唤醒”科技意识

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陕西省韩城矿务局桑树坪煤矿,在那里工作了 17 年。桑树坪煤矿当时是由小井改造的 300 万吨矿井。让我特别庆幸的是,国家引进 100 套现代化的综采设备给了桑树坪煤矿两套。我在使用综采设备和掘进设备的时候,通过与外国工程技术人员交流,才知道中国煤炭生产技术和发达国家煤炭生产技术的差距。当年中国的煤炭产量是 8 亿吨,我问了一位美国工程师,说美国当年的产量也是 8 亿吨,他告诉我说,美国的煤炭工人是 140000人。我觉得不可能吧,是不是翻译错了,是不是少了个零,后来他拿张纸,用阿拉伯数字一写,我一看就是 140000。咱们国家当时煤炭工人是 300 万人呀!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煤炭生产在科学技术应用方面有很大的差距,咱们总不能抱着劳动密集型这个模式走下去,走下去煤炭行业的安全差、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是很难改变的。

为什么中国煤炭生产效率低、效益差?为什么矿工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改善?我觉得根本的问题是科技跟不上。所以当时我到陕北就觉得应该和大柳塔的同志们打造一个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现代化矿井。

口述史|戴绍诚:大柳塔煤矿踏上世界舞台

1993 年7 月,戴绍诚(右二)在大柳塔煤矿“决战后五月确保三十万动员会”上讲话

初到大柳塔印象

1986 年,由陕西省副省长张斌带队,省有关部门领导、榆林地区专员等人组成考察组到大柳塔考察,我也是随行人员,那也是我第一次到大柳塔。我们开着 212 吉普车从神木县到大柳塔,一共 60 多公里路程,走了差不多一天时间。那时候到大柳塔没有路,就是在河床的沙子上走,走不好就陷住了。陷到最严重的时候,副省长张斌也要下来帮着推车,跟大家一样用锹挖沙子清理路面,当时确实很困难。

当年的大柳塔是一个小村落,居民不多,居住条件很差。1987年我被正式调到大柳塔工作后,我带来的人在大柳塔没有住处,晚上睡觉都住在临时搭的棚子里面,大伙睡觉时都在脸上盖一张报纸,因为棚子的门板缝之间有一条空隙,手都能伸进去,刮上一夜大风,第二天早上嘴里面都是沙子,所以大家只能拿报纸盖着脸睡觉。

当时,神府矿区的生态十分脆弱,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还记得我们在新盖起的办公楼会议室里开会,我和处长、矿长们正在研究矿井、洗煤厂、总机厂建设方案,突然之间刮起了大风,室内光线一下子变得十分昏暗,下午两三点钟在会议室还得开灯。刮了一会儿,大风把一扇窗子卷了起来,窗扇飞到里边,把一位处长背上砸了个几公分的口子。那时候国家不禁牧,后来国家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环保政策。在环保绿化方面地方政府做了贡献,神东也做了贡献。神东每年拿好多钱搞绿化,所以现在生态环境好多了。

现代化建设起步

当时,有一种想法是要在神府矿区搞小井群,把大柳塔煤矿规划成了年产 45 万吨的矿井。那时候我担任公司的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我向张斌副省长、设计院、华能精煤公司刘向阳总经理汇报,不同意建小井。我说我原来是搞机械化矿井的,来大柳塔煤矿就是想建设现代化的矿井,起码让我把这个井搞成机械化的,所以建议把大柳塔煤矿的设计能力改成 120 万吨 / 年。

在西安煤矿设计院开的设计审查会,张斌副省长去了,刘向阳总经理也去了,他们同意了我提出的建议。再后来国家的煤炭政策变了,提出要建设以机械化为主的大型矿区,把大柳塔煤矿做成300 万吨、600 万吨的规模,大柳塔煤矿是这样逐步发展起来的。实际上这个井当时设计规模是 600 万吨,后来达到 1200 万吨以上了。

那时候国内没搞过这么大的井,我们给刘向阳总经理汇报,并邀请西安设计院和我们一起出国考察。到了美国科罗拉多州塞浦路斯煤炭公司的二十英里煤矿,这个矿当时在世界上很有名气。那里的矿长亲自陪同我们下井,坐着无轨胶轮车直接到了工作面,当看到工作面的生产环境时,大家都很吃惊,一个工作面只有四五个人作业。我当矿长的时候,也有综采工作面,我们一个队最少也有 100 多人甚至200 人,一个生产班下去都是几十个人。后来一了解,他们用的是全自动化作业、电液控制系统,全部都是电脑监视系统在那儿生产。这对我的触动很大。那时候国内虽然已经在搞自动化综采工作,但是没有搞成功,所以我们决心在大柳塔煤矿全面使用自动化的生产作业工作面,当时回来就把大柳塔煤矿第一个综采工作面的全队人数定到 45 人。

无轨胶轮运输的波折


国外考察回来以后,我提出了在大柳塔煤矿搞无轨胶轮化。这个地方地质条件好,浅埋深,煤层厚度合适,顶底板好,应该搞无轨胶轮化运输。

这是一个大的改变。一个煤矿除去采煤掘进以外,运输是个很大的问题,因为不管立井也好,斜井也好,都需要运输。桑树坪煤矿 3 个运输队用了 700 多人,少了不行,因为它的维修量大、路程长,而且要不停地换装。大柳塔煤矿条件好,搞无轨胶轮化可以从地面一次到工作面不需要换装,而且环节也少。

在大柳塔煤矿的试点搞起来后,第一个工作面的搬家就用无轨胶轮车,可以说这是中国煤炭工业史上的第一次“吃螃蟹”。但是,当初由于我们经验不足,导致在道路维修上和技术处理上搞得不好。几十吨重的支架,再加上二三十吨重的支架搬运车,把路面压坏了,试验不太成功。我们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后制定了加强排水,硬化道路等措施。因为试验不太成功,无轨胶轮跟轨道运输时间都差不多,也需要一个月左右,所以大家觉得用无轨胶轮车运输有问题了,到底有没有必要上?华能精煤公司在1995 年的四五月份派工作组到了神府公司,告诉我们把整个井下改成老的轨道运输模式,提出在大柳塔煤矿井下全面实行铺轨架线安绞车。当时大柳塔煤矿项目已经列入国家计委国庆献礼的重点项目。我们就赶紧给华能精煤公司肖寒董事长汇报,并写了保证书,我们天天在井下盯着,要把神府公司大柳塔煤矿无轨胶轮化用好,最后肖寒董事长同意了我们的意见,工作组也回去了。我们在遇到这些困难后,一边摸索经验,发现问题,一边向华能精煤公司争取。最后无轨胶轮车遇到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可以继续走下去了。第二个工作面很顺利就搞成了,当时肖寒董事长也松了一口气,他说因为这件事也为我们捏了一把汗呢!1996 年的 1 月 6 日,国家计委副主任叶青同志和陕西省副省长潘连生同志来大柳塔煤矿剪彩,大柳塔煤矿正式投产,之后综采工作面生产就顺利了。

破解现代化矿井建设人才难题

当时决定要引进国外设备,我和何永久同志商量,如果要引进国外设备,没有外语人才不行。可是我们的大学生,不管中国矿大、西安矿院、煤校来的,他们都不是外语系毕业的,主要学的都不是外语。当时我们下大决心,连着送了三批煤矿专业大学生到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安矿业学院、西安交通大学三个学校,进行两年英语强化培训。尤其是大柳塔煤矿第一个工作面在地面调试组装,7 个外国公司来了 30 多个外方技术人员,把集团愁坏了。国际合作部的领导说他们只有几个生活翻译,能带着出国,能翻译日常生活的东西就不错了,那个井下的设备他们翻译不了。我说不用愁,我们培训了几十个人了,一个老外后面跟一个,不仅是给他当翻译,而是跟他们学艺。现在这些人在神东公司最低都是矿处助理级干部和总工一级的,他们有在基层打下的基础,又懂现代化采煤工艺,专业外语又不错。后来杨景才董事长出国带着我们培养的专业大学生翻译赵旭,在和外国技术人员交流时,专业词汇能翻译得很准确。

我们组织大柳塔煤矿一个综采队、两个连采队,提前两年多就派到煤炭专业学校学习,然后再派去全国最好的煤矿综采工作面学习,回来以后再派到国外学习。当时全国的眼睛都盯着大柳塔煤矿,大家都知道我们引进了一套现代化的设备,用不好可能会给国家造成很大的损失。

高产高效矿井模式的探索

当年,陕西省委书记、省长来大柳塔矿视察,我在矿井井口接待他们。然后他们和矿工聊天,矿工很自豪地跟两位省领导说,我们大柳塔矿工人是最幸福的。省委书记就问你们幸福在哪儿?矿工说我们和老矿井不一样,我们下井坐的是小车,工作用的是操作手柄和按钮,也不用铁锹攉煤了。我们除了学到很多先进的知识,还学到了外语,因为设备上有中英文对照。我们井下的安全情况很好,这几年来井下从不发生死亡事故,工伤的都很少。省长在淮南矿务局当过局长,他很兴奋地说 :“中国就得有这样的煤矿,要让所有的煤矿工人感到幸福。”

1998 年东胜、神府两公司合并以后,上湾煤矿和补连塔煤矿的改造项目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经过技改,上湾煤矿达到 1000 万吨,补连塔煤矿达到 2000 万吨,属于世界上知名的煤矿。如果不改造它就做不到,没有无轨胶轮化不行,没有连续采煤机系统也不行。神府公司坚持用连采设备就是在美国考察以后学来的。国内的掘进机月进尺只是一二百米,最高水平也不上 1000 米,这个工作面采完了,下面工作面掘不出来,采掘严重失调。当时,我们坚持要引进连采机,上级公司坚持用掘进机,想引进奥地利的掘锚一体机。我在桑树坪煤矿就用过奥地利掘进机,我知道尽管它好,但是和连采机比较,就不是一个量级的差距。我们坚持要用连采机。连续采煤机的使用成功,保证了神东矿区高产情况下采掘不失调,保证了高产高效模式走上正确的轨道。

口述史|戴绍诚:大柳塔煤矿踏上世界舞台

1996 年 1 月 31 日,戴绍诚(前排左二)与同事合影

有一次,肖寒董事长半夜 11 点给我家里打电话,他叫我小戴,问怎么在引进的工作面搞会战了,又搞过去那套老婆孩子都上阵,一个星期出了两次日产 1 万吨。我说我没有做这个事,现在工作面正常了,工人操作也熟练了,一个星期两天出了 1 万吨煤很正常,以后每天都是 1 万吨或是 2 万吨。肖寒董事长说你可小心点,国家计委天天调这个指标。有人和我反映你搞会战,不要把设备拼坏了。我说肖部长我跟你几十年了,你当煤炭部部长时我就向你汇报过工作,我小戴不会骗你的,我没有派一个人下井,全是矿上的综采队自己干的。而且我给他算采煤机的牵引速度、采高长度、割一刀的时间,算了半个小时,我说现在这个速度正常日产应该是 15000 吨—18000 吨。如果这个速度再提上去,按照它的设计速度提高 2 米,一天出 2 万吨都没问题。当时采高也不高,4 米高(现在都是 6 米、8 米多的大采高),肖寒董事长说那我就放心了。你可千万把这套设备保护好,担心把它损坏了。我说你放心,我明天再去工作面看看。后来我们建的那个队共 45 个人,9 个大学生、7 个中专生在队里面,大学生在里面当班长、当队长、当技术员,所以这个工作面一直很顺,品牌就打响了,搞成功了。

后来,在活鸡兔井的设计方案论证会上,我代表神府公司汇报的设计理念是搞成一井一面,效率达到 74 吨 工,年产 500 万吨、定员 500 人,那会儿还不敢提太高。当时好多人怀疑能不能实现,中国的劳动力这么充裕,把煤矿工人都减得这么少,将来劳动岗位怎么解决,他们觉得这些问题有待探讨。也有人当场挖苦我们,说我们是不是在沽名钓誉,他们质问我们想搞点啥名堂。大多数人都觉得应该实际些,根据中国的现状人均工效不要提得太高了。那时候统配煤矿效率是 1 吨 工多一点,认为我们提得太高了。

其实,观念不一样,看法也不一样。我说美国二十英里煤矿能做到,为什么中国的煤矿做不到,我想大家应该思考一下。我们总要走这步路,不能停滞不前,我是这么个想法,不能说以前没有,我们就永远没有,应该想办法去探这个路。

铁法矿务局现场经验交流会刮起“大柳塔旋风”

1998 年,煤炭部在铁法矿务局晓南煤矿召开国产化装备日产 7000吨现场经验交流会。煤炭部王显政副部长参加会议,生产司吴司长主持,参会人员基本上是厅局级以上的干部。会议重点是介绍先进经验。铁法矿务局介绍完以后,兖州、开滦、大同矿务局进行了介绍。后来吴司长突然在上面说,我们是不是特邀一个人介绍,就让我介绍大柳塔煤矿高产高效模式。当时规定发言不超过 15 分钟,但是吴司长说:“你可以长一点。”我问 :“讲多长时间?”王显政副部长说 :“听说你在全国煤矿基本建设现场会上发言很好,你不要用稿子,直接讲吧。”

我按照主持人的意见,在铁法会上把大柳塔煤矿的情况作了介绍,我讲了两小时四十分钟,详细介绍了井下的情况,无轨胶轮化、连续采煤机、井下没有坑木等等。当时就像是记者招待会一样,参会的局、矿领导抢着话筒问 :“井下 4000 多米巷道一寸轨道都没有是真的吗?”我回答 :“不可能一寸没有,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移变列车还是有移动轨道的。”大家笑了,有人说那可以不算。当天晚上晚餐时,王显政副部长专门和我说 :“老戴呀,你这是刮了一场大柳塔旋风呀,把人家铁法的经验交流会变成了大柳塔模式会议了。”铁法现场会后大柳塔煤矿的模式就轰动了,全国搞煤矿的全去大柳塔煤矿参观,自那以后大批的人到大柳塔煤矿。后来有人就传出话来说,不要出国了,要参观现代化矿井就去大柳塔煤矿。这个说法就是在这个铁法会议上提出来的。

踏上世界舞台

大柳塔煤矿高产高效模式形成之后,先后两次在世界煤炭舞台上进行了展示。第一次是在美国举办的国际煤炭技术交流会上,第二次是在澳大利亚举办的国际煤炭技术交流会上,两次会议都有 40多个国家和煤炭企业参加。大会特邀神华集团介绍大柳塔煤矿的生产现状和快速搬家,由我代表神华集团发言。我发言之前是澳大利亚资深的煤炭专家发言,他讲的是世界煤炭的发展形势,最强的是美国,美国的高产高效模式,工作面产量已经达到多少,澳大利亚还有很大的差距,希望澳大利亚煤炭界的同仁努力,让他在有生之年让澳大利亚赶上美国的水平。接着,我介绍大柳塔煤矿,我们的产量已经超过了美国。他们介绍美国综采工作面年产量已经达到 700万吨(美国短吨,美国 1 短吨等于 0.8 公吨),我去参加澳大利亚举办的国际煤炭技术交流会的前一年,大柳塔煤矿已经达到 803 万吨。这个数字一公布,底下轰动起来了,大家不相信中国能超过美国。澳大利亚的采煤工业是很发达的,但和美国矿井比还差一二百万吨,没想到神华超越了美国,所以当时很轰动。这是第一个指标。再介绍矿井人数,大柳塔煤矿只有几百人,也和美国矿井差不多。

第二个指标,他们也是意想不到的,就是综采工作面搬家。像这个重型工作面,钢铁设备加皮带和其他的,是 5000 多到 6000 吨,采完停了电搬到新工作面去,以前的老模式是一个月到两个月时间。美国创造了个世界水平,会上介绍的是 10 天,10 天把一个工作面搬完了,他们的工作面长度 300 米。我们也是 300 米,当时大柳塔煤矿用了 7 天零几个小时。当时我在会上介绍这个,他们就说这个不可能,就问我是怎么做到的。我就把图打到墙上,我们搞了一个辅巷多通道快速搬家工艺,给他们介绍。这个工艺澳大利亚说他们在前几年也搞了,搞得不成功,他们说第一个工作面搞得把支架压到底下了,拔了几个月才把工作面设备拔出来,不成功。第二次试验也没成功就再没有试验了。我说我们成功了,辅巷多通道快速搬家工艺是煤炭部得奖的项目,这个工艺出来以后,会上都想问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后来因为语言上翻译有些难度,我建议他们最好去看一看神东公司的辅巷多通道快速搬家工艺。

当时就轰动了,参加会议的各国专家都站起来提问。国外的会议不像咱们正规发言一样,不管谁站起来拿着话筒都能讲话。有人问 :“谁知道中国同行介绍的这个情况是否属实?”会场上为大柳塔煤矿提供设备的美国久益公司、德国 DBT 公司专家都在,美国久益公司的代表和德国 DBT 公司的代表发言,他们证明了神华集团介绍的这些东西都是千真万确的。当大会主持人澳大利亚煤炭协会秘书长宣布大柳塔煤矿经验介绍结束时,全场嘉宾一起站起来热烈鼓掌,经久不息,大会主持人只好宣布大会休会二十分钟。我当时心潮澎湃,为神华高兴,为神东高兴,为大柳塔煤矿高兴。世界煤炭舞台上有我们展示的风采,就此引起了一个外国同行到大柳塔煤矿参观的高潮。

策划:张振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