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樸初與黃梅

趙樸初與黃梅

趙樸初(1907-2000),安徽太湖人,被世人和廣大佛教徒尊稱為趙樸老和樸老。趙樸老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傑出的愛國宗教領袖。他也是著名作家、詩人和書法家。樸老西逝已逾二十八載,從普通衲子到高僧大德,從一般信徒到學界巨擘,從廣大民眾到黨政領導,從港澳臺同胞到國際友人。感念他愛國愛教的崇高情懷,謙和淡泊的儒雅氣度,博施濟眾的仁者風範,勇猛進取的無畏精神。一代人傑,百年樸老,千秋精神。

趙樸初與黃梅

湖北省黃梅縣,南臨長江,北倚大別山,為鄂贛皖三省交界。黃梅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始稱黃梅縣,距今已有1421年曆史,黃梅是馳名中外的佛教聖地,還是聞名全國的“楹聯之鄉”、“詩詞之鄉”、“武術之鄉”、“黃梅戲之鄉”。這裡誕生了中國佛教禪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清朝探花、一代廉臣帥承瀛、中共湖北省委書記趙辛初等傑出人物。趙樸老從少年時代到仙逝並沒有來過黃梅,但他深沉地愛著黃梅這塊土地。兩百多年前,他的六世祖趙文楷與黃梅人帥承瀛情同手足,源遠流長,繼往開來。黃梅人總感到樸老音容笑貌宛在,哲人風範長存。

趙元楷與帥承瀛的摯友真情

趙樸老生活在一個世代書香之家。他的六世祖趙文楷(公元1760年—1808年),嘉慶元年殿試狀元,後任翰林院修撰、實錄館纂修和文淵閣校理。嘉慶四年,被授為正使,持節東行,出使琉球國(日本沖繩),出使期間,恪守國規,謝絕琉球國王的饋贈,深受該國朝野稱讚。琉球國欽佩趙文楷及其代表的大清王朝為“漢官威儀、漢唐重現”。趙文楷英年早逝,終年僅四十八歲。著有《石帕山房詩賦》、《中山見聞錄》等多部書稿,書法瀟灑蒼勁,兼有顏歐蘇諸家之風。

和趙文楷同科探花的帥承瀛,字士登,號仙舟,黃梅縣下新鎮人。道光年間,帥承瀛任浙江巡撫,是時,杭、嘉、湖三郡頻發水患,他申請拔國庫款,留住漕糧以作賑濟。因此,軍民無一流亡。又捐費疏浚西湖,修建海鹽石塘。浙江人甚為感激,修建帥公祠於西湖景區。道光帝嘉獎他為“一代名臣”。庚子年(公元1840年)帥承瀛病卒,享年七十四歲。臨終留下奏章,推薦重用山左杜受田、閩中林則徐。國事之外,曾無一語談及家事。

帥承瀛六世孫有:前中央委員、湖北省委第一書記趙辛初,原湖北省衛生廳長趙家駒,七世孫趙徵,曾任湖北經濟電視臺長,現任澳亞衛視臺長。趙辛初學生時代姓名帥啟泰,早年參加革命,根據從事地下工作需要用的化名,有人猜測他的母親姓趙,他的母親為徐姓。他取的是百家姓第一姓,辛初根據字典隨意取的,沒有特殊意義。趙文楷與帥承瀛摯友情深,詩詞唱和甚多,如

《重送帥二仙舟》

兩載東都客,臨歧涕淚傾。

關山驅馬去,風雨聽雞鳴。

折柳情何極,彈棋局不平。

隨願天上月,夜夜照君行。

道義相砥礪,死生亦可託。這首五律表達了趙文楷與帥承瀛惜別時的真情流露。趙帥兩家的後人來往互動甚多,已成為長江北岸鄂皖兩地人民的友好佳話。“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讓人聯想到近些年安徽有好事者炒作“黃梅戲發源地”之爭,今天的黃梅戲已成為全國五大劇種,他們不在傳承和創新地方劇種黃梅戲做文章,而是糾結於地域的片面狹隘觀念,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不可與夏蟲語冰,謠言止於智者。

趙樸初與黃梅

趙樸老敬題《鄧雅聲烈士及其遺著》

1979年清明節期間,時年74歲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郭述申,他情繫鄂豫皖,不顧年事已高,走訪老區,出席革命烈士紀念活動,看望老紅軍和烈士遺屬。

郭述申專程赴湖北黃梅,在杉木鄉藕塘村鄧雅聲的故鄉,他見到烈士的女兒鄧甲男女士,當年鄧雅聲在武昌就義時,鄧甲男才兩歲。郭述申拜讀到鄧雅聲生前撰寫的詩詞:“平生從不受人憐,豈肯低頭獄吏前;飲彈從容向天笑,長留浩氣在人間”。片言可以明百義,郭述申心潮難抑,建議黃梅縣委、縣政府組織編輯出版《鄧雅聲烈士及其遺著》,他為該書撰寫序言,以親身經歷緬懷生死與共戰友的豐功偉績。

郭述申回到北京後,找到趙樸老,希望他給該書題詞。鄧雅聲用心血和生命凝結而成的文字,飽讀詩書的趙樸老讀後徹夜難眠,不勝感慨,他揮毫寫下一首《敬題鄧雅聲烈士詩詞集》:

鄧雅聲一身鐵骨仃錚錚!

市虎如麻無怯怖,血海微痕輕死生。

黃梅山下風雨馳,摧拉封建如枯枝。

斬蛟殺虎旗飛處,石破天驚夢醒時。

少年為詩如策馬,奔騰不寄人籬下。

革命激揚氣蓋雄,深思健筆誰堪亞。

就義之時方廿六,不辭吹裂孤生竹。

早知身入斷頭年,見危授命何須卜?

遺篇在手合還開,痛為斯民哭此才。

紅遍江山多少血,民魂天地共徘徊。

趙樸老向郭述申建議,鄧雅聲犧牲時才26歲,他的詩詞驚天地泣鬼神,蕭三編輯的《革命烈士詩抄》,可惜沒有收錄鄧雅聲的詩詞。後來,1982年出版的《革命烈士詩抄續集》收錄了鄧雅聲烈士的八首詩詞。同時,該詩集收錄了黃梅另一位革命先烈王達強的七首詩詞。

趙樸初與黃梅

豐碑屹立雲天外,浩氣長留宇宙中。鄧雅聲烈士的革命事蹟和詩詞作品,是黃梅人民一筆厚重的文化遺產和寶貴財富,鄧雅聲的獨女鄧甲男,出生於1926年,今年已逾93歲高齡。她和同鄉一位於姓農民結婚,育有三子一女,其中有一個兒子從鄧姓。老伴已經往生,老人現在縣社會福利院養老。

趙樸初與黃梅

熱心弘揚黃梅 傳承禪宗文化

黃梅縣是我國佛教禪宗發祥地,自古就有“蘄黃禪宗甲天下,佛家大事問黃梅”之說。六座禪宗祖庭,黃梅獨佔兩座(四祖寺和五祖寺);六位禪宗祖師中,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三位祖師都在黃梅修行並傳承衣缽,黃梅縣不僅在我國佛教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而且在國際上,特別在日本、韓國以及等東南亞國家一帶享有盛譽。該革開放以後,宗教活動場所建設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當時國務院準備在全國恢復開放一批重點寺觀。在樸老的重視和關心下,1983年4月,國務院批准黃梅五祖寺為中國佛教重點開放寺廟。2006年5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5年春,樸老給五祖寺題寫了“五祖寺”、“真身殿”兩幅墨寶,給千年古剎五祖禪寺增添了無限的光彩。

1987年,樸老獲悉五祖寺吸引了海內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但國外佛教團體來五祖寺朝覲的卻很少,他馬上作了批示:“黃梅五祖寺是中國禪宗祖庭,現在正在修復,應介紹國外一些佛教團體到那裡去朝覲。”從此以後,日本、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有關佛教團體和友好人士就陸續不斷地來五祖寺朝拜,為擴大五祖寺在海內外的影響力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1989年4月12日,樸老在北京南小栓衚衕的家熱情接待時任黃梅縣政協主席李維雄、縣委統戰部部長何立松、縣宗教局副局長趙金桃等一行,樸老聽取了黃梅縣的宗教工作和五祖寺大雄寶殿修復情況的彙報,樸老感到欣慰。已屆八十高齡的樸老,當即為黃梅五祖寺大雄寶殿、《五祖寺志》、《黃梅文史資料》、《黃梅政協》提筆揮毫,力透紙背。

1994年11月12日至15日,首屆禪宗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黃梅縣舉行。參加會議的有海內外專家學者共200多人。這次大會經過與會專家學者討論研究,一致確認黃梅五祖寺是中國禪宗發源地,五祖弘忍大師是禪宗的創始人,在海內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樸老擔任大會首席顧問,只是公務繁忙沒有前來參加會議,會議召開前夕他專門發來賀電。

1995年9月18日,黃梅縣政協副主席、縣委統戰部長何立松、縣宗教局局長趙金桃等,再次受黃梅縣委、縣政府的委託,專程赴京向樸老彙報四祖寺修復開發有關問題。樸老十分高興地說:“本煥法師擔任四祖寺方丈,值得慶賀,他在國內外佛教界很有聲譽,你們要爭取他多投資,把四祖寺建設好,這不但是我的多年願望,也是佛教界廣大人士的願望,中國佛教協會雖然資金不多,但會熱心支持你們的工作。”當即樸老題寫了“四祖禪寺”、“大雄寶殿”兩塊匾幅。現任四祖寺方丈淨慧長老,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曾任中國佛教協會《法音》雜誌主編。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淨慧長老一度遊學美國,後在樸老的關心下,邀請他回國為人間佛教服務。興修後的四祖禪寺殿宇巍峨,氣勢恢宏.兩屆方丈本煥和淨慧長老堅持四祖寺不收門票,這在全國叢林寶剎中極為少見。去年國慶期間,淨慧長老發起修建的黃梅老祖寺落成開光,古寺重輝,功德無量,成為佛門的一大盛事。

據湖北省佛教協會趙金桃秘書長回憶說,1998年11月8日,是他終身難忘的一天,也是他向樸老告別的日子。那天他懷著無限敬仰和沉重的心情到了北京醫院,當他走進樸老住的病房時,看到他老人家躺在床上,微閉著眼睛,趙金桃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和悲痛,淚水奪眶而出。樸老夫人陳邦織女士,湖北浠水人。她貼在樸老的耳朵邊大聲喊道:“樸老,黃梅縣宗教局趙金桃局長來看望你。”樸老微微睜開眼睛,向他招了下手,示意讓趙金桃在他的身邊坐下。趙金桃快速地走過去,雙手握住他的手說:“樸老,我來看你來了。”在趙金桃要離開病房的時候,樸老的手慢慢地向他擺動,好像還有話要說。無盡意,無盡思。

2000年5月21日趙樸老逝世,轉眼間已經十九年了。回首樸老與黃梅縣二十餘年的十數次面晤和書信往來,他語重心長的叮矚,嘉言懿行的教誨,光風霽月的品格,博大精深,彌足珍貴,受用無窮。樸老走了,他的志業如同他的絕筆偈語:花落還開,水流不斷。樸老心中裝著黃梅人民,他永遠活在黃梅人民心中。

(該文寫於2010年,2019年2月2日修改)

作者簡介:吳德風,黃梅縣苦竹鄉小溪村人,1971年出生,1997年到深圳打工,現在深圳一家媒體供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