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如意集團“被執行”:創始人17歲做學徒 59歲坐擁600億奢侈品帝國

頻頻海外收購。

中國最大的全產業服飾集團今年坎坷不斷。

據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2019年12月11日,山東如意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山東如意集團”)新增一則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標的為1600萬元,執行法院為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山東如意集團“被執行”:創始人17歲做學徒 59歲坐擁600億奢侈品帝國

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上還顯示,山東如意在11月和12月存在6條被執行信息。

山東如意曾被稱為“中國的LVMH”。近年來,公司頻頻進行海外收購,從2016年開始的三年多時間裡,這家紡織製造商收購了20多項海外資產,從保加利亞的羊毛紡織廠到倫敦和巴黎的幾個知名奢侈品品牌。

2018年,山東如意成為全球收入排名前20的時尚奢侈品集團,下屬27家子公司,其中包括3家上市子公司,分別為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山東如意毛紡服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日本成衣巨頭瑞納株式會社(簡稱“瑞納”)、及巴黎泛歐交易所上市的SMCP。截至三季度末,公司總資產381.34億元,前三季度營收299.45億元,淨利潤12.76億元。

多條被執行信息,加上隨著12月19日3.45億美元的離岸美元債券償還臨近,評級機構下調或撤銷評級,山東如意的壓力不可謂不大。

和君諮詢連鎖經營專家文志宏對時間財經表示,山東如意之所以近年資金吃緊,主要系兩方面原因。一是在全球大肆併購的大多屬於服裝類品牌,而山東如意本身擅長的是服裝面料、紡織品,雖然可以形成上下游協同,但前端的品牌運營、零售運營並不是其核心能力,導致結果是,協同效應不足以放大以支撐其現金流。

文志宏還表示,另一個原因是,山東如意收購較多的是屬於處在走下坡路的企業或品牌,而且山東如意並沒有很好的整合消化能力,沒能幫助被收購品牌在中國市場取得突破。

山東如意辦公室和宣傳部門均對時間財經稱,公司一切運正常,對於被執行信息以及資金流情況和下調評級的影響,並不知情。

山東如意集團“被執行”:創始人17歲做學徒 59歲坐擁600億奢侈品帝國

400億瘋狂收購

山東如意法定代表人為董事長邱亞夫。大眾網此前報道,1975年,年僅17歲的邱亞夫進入濟寧毛紡織廠(山東如意的前身)做學徒,從一名普通工人歷經調度員、車間主任、廠長助理到坐擁資產超600億元奢侈品帝國。《紡織導報》報道,山東如意2017年底資產總額已達623億元。

山東如意近十年的主題,都是“買買買”。據大眾網·海報新聞報道,十年間大手筆收購海外時尚和奢侈品公司,使得山東如意的投資性現金流大幅流出,共計流出424.7億元。

2010年,山東如意以40億日元的價格收購日本成衣巨頭瑞納41.18%的股權,成為其最大股東。2013年,山東如意入股蘇格蘭粗花呢生產企業Carloway;2014年,山東如意入股德國男士西裝生產企業PeineGruppe。2016年,山東如意斥資13億歐元收購了法國輕奢集團SMCP的控股權,攬入其三大輕奢品牌。

2017年以來,“如意系”的各大公司加快了併購的節奏,26億美元收購美國綜合纖維和聚合物公司英威達(Invista)旗下服裝和高級紡織品業務(其中包括全球知名的萊卡(LYCRA)品牌),22億港元控股高級男士服裝品牌利邦控股有限公司,1.17億美元收購英國時尚公司雅格獅丹(Aquascutum),2018年6億歐元收購瑞士皮具公司巴利(Bally)多數股權。

大量的收購讓“山東如意”在國際舞臺知名度攀升,但“面子”之下的經營無起色和債務壓力卻讓其不堪重負。

被收購的日本瑞納持續跌勢,2011年營收下降43.24%至733億日元,數年來營收再未突破過800億日元大關,淨利潤也一直盈虧線徘徊。據聯商網報道,雅格獅丹也是跌勢不止。利邦男裝被如意收購後,大量關店、關廠、裁員來控制成本,2018年仍呈淨利虧損狀態。

在國內經濟下行和“去槓桿”的大背景下,積極對外擴張的企業大多比較“難過”。風頭一時的甘肅剛泰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此前就將2.3億歐元爭奪到手的意大利百年珠寶製造商布契拉提予以出售,股票也被ST。2018年和山東如意爭奪Bally品牌的深圳赫美同樣被ST,其2017年激進的轉型時尚產業和大肆併購,導致其鉅額債務在過去一年爆發危機。

山東如意同樣不容樂觀。

山東如意集團“被執行”:創始人17歲做學徒 59歲坐擁600億奢侈品帝國

淪為垃圾債

9月19日,標普全球評級將山東如意的長期主體信用評級從“B”下調至“B-”,並將該公司擔保的優先無抵押債券的債項評級從“B-”下調至“CCC+”。同時,將所有上述評級列入負面信用觀察名單。穆迪評級也在10月把山東如意家族評級從B2下調至B3,同時將盛茂控股有限公司發行、山東如意擔保的高級無抵押票據的B3評級下調至Caa1。

要知道,標普的CCC級和穆迪的Caa1級均為劣質債券,也就是外界俗稱的“垃圾債券”。這類債券有可能違約,或現在就存在危及本息安全的因素。

穆迪報道稱,截止6月底,山東如意所持現金為89億元,而未來12個月到期債務高達123億元,同時還有48億元應付票據和1億元財務開支。現有資金無法覆蓋資本支出。

10月18日,濟寧市城建投資有限公司(簡稱“濟寧城投”)以35億元的價格換得山東如意26%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同時,濟寧城投與山東如意簽署擔保協議,同意對“15如意債”自2019年10月回售完成後的存續規模提供擔保。

要知道,“15如意債”付息日為每年的10月23日。目前債券餘額19.03億元,在付息日的前5天濟寧城投攜資金入股可謂“及時雨”。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在濟寧城投入股之後的12月6日,標普撤銷了對該公司的垃圾級評級。其表示,在濟寧城投的支持下,如意應該能夠在2019年12月償還其子彈頭債務。但是,“鑑於時間緊迫,預計會有一些執行風險。”

有意思的是,穆迪近日將山東如意的公司評級從B3下調至更深的投機級別。穆迪表示,山東如意的債務償還風險很高,因為它需要解決大量即將到期的債務。這些到期日包括本月到期的3.45億美元離岸美元債券和明年到期的44億元人民幣(合6.25億美元)內債。

值得一提的是,山東如意除了本身的風險,還隱藏可能會爆的雷。《時裝商業評論》引用太平洋證券公司的分析師李雲飛表示,雖然山東如意在應付自己的債務負擔,但它也面臨著其他山東公司違約的負面影響。

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此前給山東如意的評級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3月末,該公司對外擔保餘額為19.38億元,同比略有下降,擔保比率6.58%,被擔保企業大部分為提供互保的民營企業,存在一定的或有風險。根據山東如意提供的被擔保企業最新的徵信報告顯示,山東如意五家被擔保企業曾多次被最高法院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北京時間財經 陳世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