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人,你是怎么开始废掉的?

金融地产行业必备资料超级干货:《房地产企业财务分析宝典(62页)》关注、转发、点赞文本,查看置顶文章,并添加好友免费领取(备注资料名称)7天有效


地产人,你是怎么开始废掉的?



01


看似很忙很拼

其实一直原地踏步


王工30岁,做设计四年了。


他日常工作量巨大。全公司的草图都要由他深化成技术图纸,他常常为了赶图而熬夜甚至通宵。领导下班前给个平面草图给他,希望第二天拿到标准平面图,他总能一夜间赶出来,一早就给到。

如果计算加班时长,他堪称团队里的劳模。

然而,王工拿着跟应届生差不多的薪资。当初跟他差不多同时进公司的李工,待遇早翻番了。

当着大家的面,领导常夸王工肯吃苦。私底下,领导认为王工价值不如李工。李工早就能独立完成一个设计了。王工的工作,随便一个应届生培训培训都能上手。王工的优势,只是比新人熟练,稳定性高。

对此,王工心里也不是没有不爽,只是每天疲于应付手头工作,忙着忙着,一晃几年过去了。

有多少人地产人像王工一样,每天加班加点,忙得晕头转向,回到家倒头一睡,醒来又投入新一天的忙碌。也许要到多年后回头一看,才恍然发现,并没有什么进步

地产岗位尤其是基层岗位,充斥着大量高度重复的工作。很多人费力的应付这些工作,却不想着怎么优化工作方法,把自己从同质化的忙碌中解放出来,只能一直在忙乱中打转;

被忙碌的“充实感”麻痹,不再充实工作以外的知识和技能。然而,工作娴熟之后,从工作中获得的技能,对个人成长的边际贡献会越来越低。刚入行时候觉得什么都新鲜,每天都在学习和进步,上手之后慢慢就变成机械性重复了。


为什么去年市场调整,有很多地产销售离职转行,其中不乏工作六七年的老销售?这部人所有积累都停留在好行情阶段。遇到市场下行,以往的经验全部失效,而他们又缺乏应对淡市的能力储备。

可是,在这个急速前进的行业里,哪怕小进步都可能是大掉队,更别说原地踏步了。


02


沉溺于眼前的舒适

不再对未来抱期许


太忙的地产人,因努力方向错了白费苦力;


太闲的地产人,则从一开始就已经废掉了。


没有危机感,不主动争取机会

D小姐说,自己现在的处境很被动。

这是她入行的第六个年头。她曾在行政部门呆了两年,后来转岗到职能部门,在基层岗位又干了4年,始终没有升职。

前几年她并没有强烈的晋升欲望。公司有竞聘上岗制度,她对此却很佛系。一来是公司的待遇还过得去,二来手头工作做熟了,得心应手,没什么压力,还挺享受这种状态。后来发现身边全是年轻力强,脑子灵光,薪酬比自己高的小年轻,才开始慌了。

想跳槽,却发现没什么优势。前前后后投了十几份简历,只收到三家的面试邀请,面完又石沉大海。

事实很残酷。这个行业的年龄限制越来越苛刻,今年的舒适,极有可能变成来年的窘迫。

猎聘网最近发布的《2018房地产行业人才报告》显示,25-30岁年龄段的人是这个行业的主力,此后随年龄段增长人数不断递减,35岁以内的人才占到从业人员的70%。

地产人,你是怎么开始废掉的?


房企用人全面年轻化,留给地产人的职场黄金期只有短短几年。沉溺于舒适区的地产人,错失了最好年龄,后面职场通道就更窄了。

❷长期消极怠工,逐渐失去自信


有人可能会说,人各有志,有人追求职场成功,有人可能只让自己过得舒适。但怕就怕,人在舒适区待久了,就忘了最初的梦想,乃至消极颓废。

R先生就说,他都快忘了为工作激情澎湃的感觉了。

入行7年的他至今还是一名土建主管。他也曾认为自己是那个天选之人,后来遭遇一些挫折,逐渐变得消沉起来。

刚开始经常下工地,后来领导一不在场就躲起来打游戏;其他部门不配合的工作,跟领导一反映就完事,不再琢磨怎么推进;干活也拖沓,半小时能做完的事,非要磨洋工磨个两小时……跟大家一样早8晚10上班,真正用来干活的不过六小时。

他说,一开始感觉混日子挺爽的,得过且过吧。后来年龄渐长,想要跳槽又缺乏勇气,觉得自己很失败,经常借酒消愁自我麻醉。

这恐怕是最糟糕的状态了。人一旦自我否定,便停止折腾,这等于主动跟所有机遇绝缘。

心理学的“自证预言”认为,人会不自觉的按自己内心的期望来行事,令自己当初的预言发生。一个自认失败的人,就会按照消极期望来对待工作,言行举止处处向别人传递颓废信号,既不可能有良好的工作表现,也不可能吸引别人给到他表现的机会。

这个行业年龄门槛固然高,但心存期待的人,最不济也是大器晚成。自暴自弃的人,连这个机会都放弃掉了。


03


追求快速回报

不愿做长期投入


H先生最近为工作的事情焦头烂额。


2年前,他是某中型房企总部的运营校招生。做了不到一年,听说同学在其他房企待遇比自己高出不少,觉得面子挂不住,便找机会进了某中小房企,薪资一下子跟同学看齐。一年后,又因为薪资原因,跳到了另一家中小房企一个新进的区域公司。


不幸的是,该区域公司人员操盘经验不足,当年做的项目大幅亏损。第二年春节回来,总部下令缩减区域团队,他进了优化名单。

与此同时,他第一家东家的同事L君由于表现突出,已被破格提拔。而他两手空空,连个拿得出手的项目都没有。这让他在找工作的过程底气不足,整个人变得很焦虑。

所谓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摸过如此。这个行业有处处充满诱惑,导致很多人急于求成,希望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高的报酬最高的职位。对现状不满意,或者看到其他公司待遇高就跳槽,去了之后发现指标太高无法胜任,又想打退堂鼓或观望其他机会,跳来跳去,每份工作都没沉淀。

初期的学历、背景变现是很容易的,但一直吃老本,越往后想变现就越难,到了某个拐点,不仅没法上升反而还开始走下坡路。兜兜转转,浪费了时间,也错失了成长。

H君一开始薪酬增长看似比L君快,2两年之后却被L君甩在后面。因为H君是回报增长是线性的,而L君是指数级的。


地产人,你是怎么开始废掉的?


巴菲特有句很著名的话,“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长长的山坡。”无论是个人成长和财富积累,复利模式终究都会跑赢单利模式。


可惜很多人急功近利,看不到前期积累带来的指数增长,只看到眼前短期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