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緩慢要求A股上行


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緩慢要求A股上行

當前國家經濟政策主要還是“六穩”策略的延續,在外圍不確定性因素依然較高的情況下,預期明年國內的財政投入會適度加大,會增加一些基建項目的投資,以穩定實體經濟與經濟增速,但是在貨幣政策刺激上會更加謹慎。

當前國內的CPI數據是貨幣政策能否調整的重要參考之一。年底是國內消費季,因春節等因素CPI總體會處於上行階段,即便豬肉價格有所下滑可能會減輕一些通脹壓力,但是CPI總體水平年底難以下降,因此央行降息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12月6日,央行發佈公告稱,當日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3000億元,期限為1年,中標利率為3.25%,同時不開展逆回購操作。當前央行主要通過MLF操作來引導市場的實際利率下行,並強化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錨的作用。

但是由於年底處於資金回籠期,所以市場的實際利率下行也很困難,因此從貨幣政策來說,春節前通過MLF操作等手段向市場提供較為充足的流動性為主,一是保證國內市場的流動性,二是預防春節期間外圍經濟風險。所以春節前國內市場的流動性並不會明顯偏於緊張,相對還是比較寬鬆,這對A股市場來說利於市場的穩定,雖然有擴容與解禁潮的壓力,但是A股市場的下沉幅度是有限的。

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放緩至5.4%,這是自2008年一季度以來的次低位,總體處於近十年來最低水平。

這一數據說明國內城鎮居民的家庭總收入增長緩慢,城鎮居民的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的總和增速明顯減緩,這是不利於國內消費增長的。而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緩慢與居民負債率當前的高速增長,這會導致未來國內消費的遞減,對長期經濟發展非常不利。

近些年來,國內居民的財產性收入越來越成為居民收入的重點之一,尤其是家庭擁動產部分如有價證券等的投資比例在逐漸上升,其中股票投資者群體在不斷擴張,但是長期以來國內股市低迷,廣大投資者損失嚴重,因此從國家經濟之本來講,未來有效提高居民收入是至關重要的經濟工作,這就需要國內證券市場能夠有效恢復財富機制,從財產性收入的角度來增加居民的收入,不然未來會嚴重影響國內的經濟發展。

當前房地產業因泡沫趨勢而受到宏觀調控,家庭不動產所獲得的收入也在逐步陷入下滑之中,因經濟處於逆週期調整,一些實體店又遭受網購衝擊,租金等收入明顯下降,而房價的上漲減速又會導致財產增值收益等下降,這就在房地產與股市兩大資產上對居民收入增長做了苛刻的限制與減值,這將嚴重打擊消費端。

由於當前房地產價格確實存在較大的問題,系統性風險較高,所以國家加強宏觀調控是正確的,尤其是在外圍金融風險不斷擴張的前提下加強對房地產泡沫化趨勢的管理,利於中國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但這就要求國內資本市場的再平衡,需要激活證券等市場的財富分配功能,進一步穩定與促進消費主體的財富增長,進而從消費端帶動經濟的良性循環。

目前國內股市的估值偏低,這不僅不利於國內居民的財富增長,同時還將中國經濟未來的增長收益讓渡於外資,所以今年外資加快了對國內股市的投資,從這個問題上我們看到了A股市場的兩大嚴重缺失,一是擠壓居民財富效應,擠壓居民消費,並將消費負面傳導給內部市場,另一個方面是把A股市場的低估值讓渡於外資,這為國內經濟長期發展留下了嚴重的後患。

國內資本市場的擴容是可以理解的,國家試圖從直接融資的角度為更多的企業打開大門,放寬證券市場與債券市場的融資渠道,但是從經濟的內在動力來說,沒有社會消費端的支持,過於依靠直接融資等方式來支持企業發展是不現實的。企業的效益最終還是建立在社會總需求上的,所以當融資效應與需求效應出現矛盾時,首先要解決的是需求問題,而需求的增長當然是要做居民收入增長的功課。

因此未來2~3年內,A股市場的財富功能必須要得以顯現,不然國內的供需兩端出問題的概率是非常高的,資本市場基本功能的喪失會造成居民財富的流失,會造成金融市場功能失位,會使金融市場成為居民財富的黑洞,這個洞如果不及時堵住,中國經濟想長期健康發展是不大可能的,資源優化與再配置能力都在逐漸喪失,經濟註定是舉步維艱的。

很多時候國內目前總是在談穩定實體經濟的問題,其實國內當前實體經濟不振的主要原因就是金融市場錯位了,嚴重阻礙了居民收入增長,使實體經濟失去了消費層的有力支持,這是必須要改變的現狀,因此當前的A股市場需要為居民的收入增長做出必要的選擇。(本文系馨月說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頭條號馨月說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