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2019中國改革論壇關注市場化改革制度保障

新華社北京12月9日電(記者餘蕊、李犇)2019中國改革論壇近日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認為,應將市場化改革的任務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需加強產權制度、企業制度、要素市場制度等多方面的制度保障。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彭森認為,應堅持改革的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更多地將目標導向的改革,也就是經濟體制改革,特別是市場化改革的任務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彭森說,“應在深化市場化改革、推進要素市場制度建設過程中,堅持競爭中性的原則,完善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各項產業政策只有通過公平競爭審查,突出創新引領、創新驅動的導向,逐步建立普惠、公平的鼓勵創新政策體系,才能協同好產業政策與競爭政策的關係。”

與會專家就市場經濟展開了討論。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韓永文認為,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就應充分發揮好市場形成的價格機制、競爭機制和供求機制等作用。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孔涇源認為,市場經濟本身就是中性的,而產權中性、競爭中性和政府規制中性,共同構成了市場中性。

國家發展改革委體改司司長徐善長認為,高標準市場體系應該是有制度保障的市場體系。健全的產權制度、有競爭力的企業制度、一致性的要素市場制度、權威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剛性的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等五個方面的制度建設,與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密切相關。

關於市場經濟中的企業發展,徐善長強調,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應注意引入戰略投資者,即需要引入對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對企業的上下游發展,對企業治理結構等方面有根本性、決定性作用的戰略投資者。同時,還要注重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讓參與的民營企業有話語權,在公司治理現代化中發揮作用。

中國改革報社社長宋葛龍建議,營造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的法治環境,營造促進企業家公平競爭、誠信經營的市場環境,以及營造尊重和激勵企業家的氛圍。

有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昌林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提高供給的質量和效率,應重點推進產品和服務層面的改革,生產者層面的改革,以及要素層面的改革。“改革的目標,就是要有效解決我們勞動力、資金、技術等要素結構性錯位的問題,而不是總量的問題。應建立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王昌林說。

國家發展改革委區域開放司司長肖渭明認為,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為“一帶一路”建設帶來新機遇和新挑戰。“當今世界正進行第四次工業革命,隨著共建‘一帶一路’的紮實推進,各類要素資源在沿線國家之間共享、流動和重新組合,各國可以利用各自比較優勢,不斷將創新驅動發展推向前進。”肖渭明說。

2019中國改革論壇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指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主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