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2019中国改革论坛关注市场化改革制度保障

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记者余蕊、李犇)2019中国改革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认为,应将市场化改革的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需加强产权制度、企业制度、要素市场制度等多方面的制度保障。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认为,应坚持改革的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更多地将目标导向的改革,也就是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市场化改革的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彭森说,“应在深化市场化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过程中,坚持竞争中性的原则,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各项产业政策只有通过公平竞争审查,突出创新引领、创新驱动的导向,逐步建立普惠、公平的鼓励创新政策体系,才能协同好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关系。”

与会专家就市场经济展开了讨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韩永文认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就应充分发挥好市场形成的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等作用。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孔泾源认为,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中性的,而产权中性、竞争中性和政府规制中性,共同构成了市场中性。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司长徐善长认为,高标准市场体系应该是有制度保障的市场体系。健全的产权制度、有竞争力的企业制度、一致性的要素市场制度、权威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刚性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等五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与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密切相关。

关于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发展,徐善长强调,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应注意引入战略投资者,即需要引入对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企业的上下游发展,对企业治理结构等方面有根本性、决定性作用的战略投资者。同时,还要注重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让参与的民营企业有话语权,在公司治理现代化中发挥作用。

中国改革报社社长宋葛龙建议,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营造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以及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的氛围。

有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应重点推进产品和服务层面的改革,生产者层面的改革,以及要素层面的改革。“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有效解决我们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结构性错位的问题,而不是总量的问题。应建立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王昌林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开放司司长肖渭明认为,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当今世界正进行第四次工业革命,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扎实推进,各类要素资源在沿线国家之间共享、流动和重新组合,各国可以利用各自比较优势,不断将创新驱动发展推向前进。”肖渭明说。

2019中国改革论坛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