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三国志 -“金刚”号(4)向覆灭转进(上)

1月30日,“金刚”号在佐世保入坞2周,拆除了1、2、11、12号四门152毫米副炮及其射击指挥仪,还有2座双联装25毫米高炮,在原位安装了2座双联装127毫米高炮和4座3联装25毫米高炮,完工后在日本内海进行海试和炮术测试。

3月8日,重新编入第二舰队第3战队的“金刚”号和“最上”号重巡一道伴随“瑞鹤”号前往新加坡南方的林加群岛。
占领马绍尔群岛最西侧的埃尼威托克环礁后,美军距离马里亚纳群岛仅有1800公里,日本的“绝对国防圈”门户洞开。在美国无限潜艇战的绞杀下日本本土油料供应十分困难,为此联合舰队只能把主力部署在临近苏门答腊巨港油田的林加群岛等待战机。

3月14日抵达林加锚地之后,“金刚”号加入小泽治三郎中将麾下的第一机动舰队。日美海军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差距都越拉越大,只好依托现有装备玩命训练来尽量弥补了。

3月20日,美军在俾斯麦群岛登陆,完成了对拉包尔的包围。今村均大将手下的14万日军被彻底隔绝,自力更生、自娱自乐直至终战投降。顺便说一句,1994年当地火山爆发,原先的拉包尔市区被当地政府放弃,城市迁移到西面20公里之外重建。

3月31日,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古贺峰一大将根据错误的情报认为美军即将进攻马里亚纳,匆忙中把司令部从帕劳迁往菲律宾达沃,但他本人在暴风雨中因水上飞机失事而丧命。

4月22日,麦克阿瑟的陆军绕过重兵防守的博吉亚、韦瓦克,在新几内亚首府荷兰地亚登陆。5月27日登陆比阿克岛,苦战2个月拿下这座鸟头半岛的门户。麦克阿瑟在一年内沿着新几内亚海岸挺进了1800公里,距离他心心念念的菲律宾只有一海之隔。

5月3日,横须贺镇守府司令长官丰田副武大将在“大淀”号轻巡上接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 - 可笑的是山本五十六生前极其讨厌此人。5月11日,第一机动舰队前往婆罗洲东面的塔威塔威,在当地驻泊训练一个月。

6月13日,丰田副武从日吉台发出命令,“阿”号作战启动,全力防守马里亚纳。机动舰队离开塔威塔威北上,不过当日10:00就被驻守在锚地外地的美国海军SS-272“红鳍”号潜艇发现并上报。14日舰队在菲律宾中部的吉马拉斯岛加油,15日16:35在通过圣贝纳迪诺海峡时被SS-229“飞鱼”号潜艇发现,从荷属东印度北上的第一战队于19:45在菲律宾海被美国潜艇发现,斯普鲁恩斯从容地在马里亚纳以西海域布阵等候。

战列舰三国志 -“金刚”号(4)向覆灭转进(上)

18日小泽将舰队分为2部分,甲部队3艘舰队航母和乙部队3艘中小型航母驶向南方,以便依靠日舰载机续航力更大的优势在美航母作战半径外发起进攻,然后到马里亚纳各岛降落,加油挂弹后再次攻击美舰队并返回航母。栗田健男中将指挥的前卫部队则向东驶往塞班,阵中包括“大和”、“武藏”、“长门”、“金刚”、“榛名”5艘战列舰。

战列舰三国志 -“金刚”号(4)向覆灭转进(上)

生性谨慎的斯普鲁恩斯把威利斯·李(此时已晋升中将)的TF-58.7特混大队7艘快速战列舰摆在四个航母特混大队前方作为屏障。米切尔的参谋长阿利·伯克上校曾在所罗门海区指挥驱逐舰队,具有丰富的夜战经验,他建议李出击展开水面战。但李一口回绝,认为美国战列舰从未接受过编队夜战训练,难敌夜战经验丰富的日本战列舰队,明智地避免了一场后果不可预计的夜间混战。

战列舰三国志 -“金刚”号(4)向覆灭转进(上)

> 李中将的TF-58.7特混大队,从近到远分别为“衣阿华”号、“马萨诸塞”号、“北卡罗来纳”号、“华盛顿”号以及更远处的2艘南达科他级

19日一早双方就大打出手,展开了的海战史上规模最大的舰载机空战。小泽的穿梭轰炸在美国海军的雷达引导、F6-F“地狱猫”战斗机和无线电近炸引信高射炮弹面前彻底失败。空战中日军共损失265架舰载机,43年花了一年时间好不容易培训出来的菜鸟飞行员又丧失殆尽,这就是著名的马里亚纳猎火鸡。

战列舰三国志 -“金刚”号(4)向覆灭转进(上)

著名的“猎火鸡”照,摄自“伯明翰”号轻巡


当天早上08:10,刚刚完成舰载机放飞作业的小泽旗舰“大凤”号被潜入反潜圈内的“大青花鱼”号命中一雷,损伤轻微,但封闭式机库积聚了大量挥发性油气。一直到下午14:32在回收第二批攻击机队时机库内的油气被引爆,16:28沉没。

战列舰三国志 -“金刚”号(4)向覆灭转进(上)

11:20,“翔鹤”号也被“棘鳍”号潜艇命中4雷,14:01机库内的航空燃料气体被点着而爆炸沉没。9个月后的冲绳战役时,“富兰克林”号被烧成火焰地狱一般仍然坚持回到旧金山,由此也可以看出日本航母的损管设计要比美国航母差出一大截。

小泽舰队在19日夜转往西北加油,20日直到下午15:40“企业”号的侦察机才发现他们的行踪,距离275海里。16:21,米切尔在仔细权衡后派出216架飞机执行超远程进攻。

战列舰三国志 -“金刚”号(4)向覆灭转进(上)

> 在漫天晚霞中从“列克星顿”号出击的“地狱猫”

仅剩130架飞机的小泽依然派出“瑞鹤”号的7架鱼雷机反击,栗田的前卫舰队也收到夜战命令东进,双方12艘战列舰一度接近到200海里以内。但随即美军的雷霆打到了小泽主队头上,“飞鹰”号轻型航母被击沉,旗舰“瑞鹤”号重伤。

18:30,TF-58.2航母特混大队的舰载机空袭了第3战队,SB2C俯冲轰炸机命中“榛名”号和“千代田”号小型航母,一旁的“金刚”号毫发无伤。19:40分,丰田副武向小泽发布脱离接触命令,“阿”号作战中止,日本舰队残余兵力撤往冲绳。此役日本舰载机损失404架,占搭载总数的92%;岸基飞机被击落击毁247架,几乎全军覆没,日本海军航空兵遭到毁灭性打击,再也没恢复过来;5艘战列舰则主炮一炮未开。

战列舰三国志 -“金刚”号(4)向覆灭转进(上)

> 空袭下的第3战队,前景为“金刚”号或“榛名”号,右后侧为“千代田”号,由“邦克山”号舰载机拍摄

随后三个月,美军先后攻占了塞班岛、关岛和提尼安岛,日本本土遭到B-29轰炸机的直接空袭,“绝对国防圈”被打开一个大缺口,濒临崩溃,东条英机内阁也在国内的巨大压力下倒台。

莱特湾

6月30日,“金刚”号于吴海军船厂再次入坞,在舰桥上方加装了22式水面搜索及火控雷达,在主桅上加装了13式雷达。另外还增设了76门25毫米高炮(12座三联装和40门单管炮)。全舰副炮为8门152毫米炮、6座双联装127毫米高炮和100门25毫米高炮。舰上还搭载了2架三菱F1M2水上飞机。

战列舰三国志 -“金刚”号(4)向覆灭转进(上)

同一时期联合舰队的各类舰艇都在拼命加装25毫米高炮,“大和”号装了152门,“长门号”98门,重巡52-60门,驱逐舰都装了30门,各个都插得像刺猬一般。

改装工程在7日内完成,“金刚”号随即出坞,第二天就搭载第28师团36步兵联队的装备和“大和”、“武藏”、“长门”号一道前往冲绳。7月20日,“金刚”号经新加坡达到林加,之后一个月都在当地训练,并成为第3舰队司令长官铃木义尾中将的旗舰。8月21日,修复后的“榛名”号从本土抵达加入战队。

8月23日,“金刚”号前往新加坡,在实里达海军基地改进了电气系统,并再增装了18门25毫米高炮,使总数达到118门。9月份“金刚”号回到林加,夜以继日地和整个舰队一起疯狂训练:“大和”号和“武藏”号各带一队在巨大的林加锚地内对轰,各舰也初步掌握了电探的使用方法,终于进入电子探测时代。

短短9个月前,日本的战线还在5千公里外的吉尔伯特群岛和所罗门群岛,日军甚至自信地认为在1947年以前美军都无法完全攻陷外环防御圈中的拉包尔、克鲁特等重点区域,可如今手头仅剩下冲绳、台湾、菲律宾、马来亚一线,危如累卵。

美国佬步步紧逼,尼米兹的目标是台湾,麦克阿瑟则只要解放菲律宾,陆海军为此争得不可开交。最终罗斯福于7月26日亲自飞往珍珠港协调,决定先打菲律宾后打台湾。

战列舰三国志 -“金刚”号(4)向覆灭转进(上)

> 作战会议中亲自在地图前讲解的尼米兹,坐着的三人从左到右分别为麦克阿瑟、罗斯福和参联会主席莱希 - 他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五星上将

同一天,日本大本营制定了“捷号作战”计划,以固守后退一步的绝对防卫线。计划分为4个区域:捷一号 - 菲律宾;捷二号 - 南九州、琉球、台湾;捷三号 - 本州、四国、九州、小笠原诸岛;捷四号 - 北海道、千岛群岛。

9月份“公牛”哈尔西接过舰队指挥权改番号为第3舰队,负责菲律宾战役,斯普鲁恩斯则离开前线准备筹划下一步的台湾战役。9月15日陆战一师在佩里硫岛登陆,苦战73天才拿下这个面积仅13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岛,陆战一师被打残,伤亡比例达到60%,血腥程度高居太平洋战争第一位。

战列舰三国志 -“金刚”号(4)向覆灭转进(上)

> 15日登陆前“火奴鲁鲁”号轻巡的水上校射飞机拍摄的佩里硫岛,爆炸烟尘处就是整个太平洋战场上最负恶名的乌穆布罗戈口袋或者陆战队口中的血鼻岭

9、10月间,哈尔西舰队横扫琉球、台湾和吕宋,击落击毁1千多架日机,在菲律宾战役开始前就基本摧毁了日本的空中力量。

日军作为应对开始执行捷二号作战,在层层虚报、谎报之后创造出史上最著名的乌龙战报 - “台湾沖海空大捷”:击沉航母11艘、击破航母8艘、击沉4艘战列舰,7艘巡洋舰……而实际上美军只有1艘重巡和1艘轻巡重伤,损失89架飞机, 微不足道。

10月17日8:00,美军在莱特湾外的苏禄安岛登陆,岛上日军在发出玉碎电报后失联。

10月19日零点,捷一号作战计划启动。此前陆军重新起用“马来之虎”山下奉文大将,组建第14方面军,在菲律宾各岛屯兵35万,是除中国战场之外最大的一个重兵集团。海军则拿出了自己的全部家当,早在8月份就由外号“疯子”的联合舰队先任参谋神重德大佐策划了一个比珍珠港、中途岛还要复杂得多的、孤注一掷的作战计划,目标是扫荡美军的登陆船团。参战兵力:


栗田健男中将率领的以第二舰队为底班的第一游击部队(联合舰队司令部上岸后,第一舰队已于2月25日撤销),下辖:

第一夜战部队,栗田亲率,包括第1战队:战列舰“大和”、“武藏”、“长门”,第4战队:重巡“高雄”、“爱宕”、“摩耶”、“鸟海”,第5战队:重巡“妙高”、“羽黑”,第2水雷战队:1艘轻巡加9艘驱逐舰

第二夜战部队,第三舰队司令铃木义尾中将指挥,包括第3战队:战列舰“金刚”、“榛名”,第7战队:重巡“铃谷”、“熊野”、“利根”、“筑摩”;第10战队:1艘轻巡加6艘驱逐舰,其中包括著名祥瑞“雪风”和“野分”

第三夜战部队,西村祥治中将指挥,包括第二战队:战列舰“山城”、“扶桑” 、重巡“最上”、著名祥瑞“时雨”,第4驱逐队的3艘驱逐舰

志摩清英中将率领的以第五舰队为底班的第二游击部队,下辖:

第21战队:重巡“那智”、“足柄”,第1水雷战队:1艘轻巡加4艘驱逐舰

第16战队:重巡“青叶”、1艘轻巡加1艘驱逐舰(临时由第一游击部队转隶)

小泽治三郎中将率领的以第三舰队为底班的机动部队本队,下辖:

第3航空战队:航母“瑞鹤”、“千代田”、“千岁”、“瑞凤”,第4航空战队:航空战舰“伊势”、“日向”,巡洋舰战队:轻巡“多摩”、“五十铃”,警戒阵:1艘轻巡加8艘驱逐舰

汇聚了8名中将、8名少将,总共9艘战列舰、4艘航母、13艘重巡、6艘轻巡、31艘驱逐舰,联合舰队几乎所有家当都在这里了。这一阵容在账面上看可谓十分强大,即便是皇家海军的本土舰队也难以匹敌,但唯一的也是致命的弱点就是没有空中保护。小泽舰队有舰无机,海军大部分飞机都在台湾空战中消耗掉了,2艘只能起飞不能降落的航空战列舰没有携带舰载机,剩下1大3小4艘航母只有108架舰载机(标配是159架),自保都非常困难,歼敌就不用指望了,因此这最后一点航母力量就是作为吸引力足够大的诱饵准备牺牲掉的,来个调虎离山把哈尔西的主力从莱特湾抽走。

栗田的第一游击部队是突击滩头的重锤,西村舰队2艘刚从本土抵达的古董战列舰和从遥远的阿留申撤回的志摩舰队则是钳形夹击的铁砧,这三支舰队都没有配备任何空中掩护力量,只能由本来就不指望的、非常不靠谱的岸基航空兵支援了。

联合舰队从上到下都深知这就是他们的最后一战了,不成功便成仁,因为老对手太平洋舰队的实力是如此地令人绝望。

哈尔西上将统领第三舰队作为机动打击力量,下辖米切尔中将指挥的第38特遣舰队 - TF 38,包括4个航母特混大队9艘舰队航母、8艘轻型航母、6艘快速战列舰、6艘重巡、9艘轻巡、58艘驱逐舰、9艘潜艇。

金凯德中将的第七舰队负责支援两栖作战,下辖第77特遣舰队 - TF 77,包括奥登多夫少将的火力支援群:6艘旧式战列舰、5艘重巡、6艘轻巡、34艘驱逐舰;护航航母战斗群,分为塔菲(Taffy)1、2、3号3个分遣队18艘护航航母、9艘驱逐舰、14艘护航驱逐舰。

哈尔西和金凯德总共拥有超过1500架舰载机,是小泽的十几倍。日军就算加上整个地区所有的陆基飞机也只有约750架,仅为美军的一半,而且飞行员严重缺乏实战经验,更没受过对舰攻击训练,很多人才刚刚放单飞就被逼上了战场。

栗田的第一游击部队在18日01:00离开林加,20日抵达文莱待机,等候全日本残存8艘大型油船中的2艘来进行最后的加油。

战列舰三国志 -“金刚”号(4)向覆灭转进(上)

> 锚泊在文莱的第1战队,从左到右分别为“武藏”、“大和”、一艘高雄级和“长门”号

10月20日10:00,美军在莱特岛塔克洛班和杜拉格登陆。下午1点半,麦克阿瑟在菲律宾总统奎松的陪同下涉水50码登上了依然冷枪不断的滩头,并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我回来了”演讲。


战列舰三国志 -“金刚”号(4)向覆灭转进(上)

很多文章说这张历史性的照片是麦克阿瑟后来重新摆拍的,但根据拍摄者 - 陆军摄影师Gaetano Faillace少校、当时在滩头采访的CBS记者William J. Dunn以及麦克阿瑟的传记作家Clayton James确认,这张照片是登陆时一次性完成的。

当时麦克阿瑟正在生气,因为在他重返故土的剧本里并没有涉水上岸这个桥段,而当日的滩头指挥官一点都不给他面子,命令他自己下水走。但是事后看到冲印出来的照片时,麦克阿瑟的怒火迅速消散了,作为公关大师的他深知怎么样的照片才是能引起社会轰动的好照片:总统做陪衬的C位、墨镜、没膝的海水。

战列舰三国志 -“金刚”号(4)向覆灭转进(上)

> 陈列在诺福克麦克阿瑟纪念馆的“元帅耍酷三件套” - 自己发明的软军帽、雷朋墨镜和烟斗。麦克阿瑟早在1937年就被授予菲律宾陆军元帅,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元帅,虽然不是自己国家的。

顺便八卦一下,麦帅的烟斗是由世界上最大的玉米芯烟斗厂家 - 密苏里海泡石公司为他特制的,烟筒高度加倍、烟管也加长很多。麦克阿瑟本来并不怎么喜欢抽烟,在公众场合总是叼着烟斗但从未看他点着过, 唯一的目的就是装酷,在百万军中让人一眼就辨认出来。玉米芯烟斗原本是非常廉价的东西,真的是用整只干玉米挖空做出来的。麦克阿瑟如此钟爱,除了他本人所说是继承他父亲老麦克阿瑟的喜好,更重要的原因是玉米棒子轻啊,长时间叼着装X不累,换只硬木雕刻出来的昂贵烟斗试试,看他能叼多久 - 这位军界型男就是当年的第一网红

战列舰三国志 -“金刚”号(4)向覆灭转进(上)

继续说拍照的事情,在莱特湾没摆拍不等于以后也没摆拍。1945年1月9日美军在吕宋岛仁牙因湾登陆时,麦克阿瑟精心导演了陆军上将亲自踏着齐膝海水登上滩头的戏码,意图再现莱特岛一幕。当时海蜂们已经抢修了一座浮筒栈桥让麦克阿瑟能够直接上岸,但当他了解到《生活》杂志的著名摄影记者Carl Mydans正在滩头时,命令登陆艇离开栈桥另寻一处海滩放下跳板,自己摆出坚毅的表情涉水上岸,“正巧”被Mydans的快门捕捉到。这张照片迅速传遍美国媒体的头版,《时代》杂志称之为“一个时代的标志”。

战列舰三国志 -“金刚”号(4)向覆灭转进(上)

> 红框内为当年《时代》杂志刊登照片的裁切范围,这也是很多媒体误以为重新摆拍莱特湾登陆的那张

不过话说回来,麦克阿瑟虽然桀骜不驯、狂妄自大、爱出风头、政治野心也大,但是这位美国陆军史上最年轻的西点校长、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军事造诣还是很高的,从新几内亚的蛙跳前进,菲律宾战役中的莱特湾、民都洛、仁牙因三次登陆,一直到朝鲜战争中的仁川登陆,他的直觉敏锐、素养出众,尤其善于驾驭性格不同的手下将领,是美国陆军的代表性人物,领章上的五颗星受之无愧。

菲律宾,对麦克阿瑟来说完全是为了追逐个人荣誉的巅峰,对罗斯福来说是总统选举的筹码和给麦克阿瑟的顺水人情,对尼米兹来说只能是食之无味的鸡肋,因为面积小得多的台湾完全具备同样的战略价值,而在看到佩里硫和硫磺岛的血腥之后他更是选择了面积更小、离日本本土更近的冲绳。

战列舰三国志 -“金刚”号(4)向覆灭转进(上)

> 如今菲律宾在塔克洛班当年的登陆点为麦克阿瑟这位救世主修了一座群雕纪念公园

而对日本来说,菲律宾就是帝国的一切,失去菲律宾将切断整个南洋与本土的联系,这场为了南洋资源而发动的战争将变得毫无意义,剩下一个被耗尽榨干、无舰可守的本土还有什么用呢?所以不仅仅是小泽舰队,包括“大和”、“武藏”在内的所有军舰和全体官兵都是可以牺牲掉的。

战列舰三国志 -“金刚”号(4)向覆灭转进(上)

> 上图为南洋地区通往日本本土的运输航线,黑色粗线为莱特湾海战后被阻绝的航线,红色为44年底之后仍然开通的航线(45年2月4日解放马尼拉),整个运力被削减了3/4。

在确认美军的进攻目标是莱特岛之后,联合舰队规定参战各部队于10月25日黎明时冲进莱特湾。栗田的主力从文莱前往莱特有南北2条路线:南线横穿苏禄海,经宝和海过苏里高海峡直抵莱特湾南口,距离较近,但作为重点方向将受到美国海空力量的严密封锁;北线经民都洛岛南部过锡布延海,穿越圣贝纳迪诺海峡从萨马岛东岸南下,距离相对较远,但出其不意,而且在莫罗泰岛美军陆基飞机作战半径之外,突袭成功率较高。

北线的前半段还有三种选择:

  1. 走南海绕道危险滩以西,这条路远离战区,飞机潜艇威胁最少,但路途遥远,时间和油料都不允许;
  2. 走夹在巴拉望岛和危险滩之间的巴拉望水道,水域狭长,潜艇威胁较大;
  3. 走巴拉望岛以东苏禄海的开阔海域,潜艇威胁小,但被飞机发现的可能性高。
战列舰三国志 -“金刚”号(4)向覆灭转进(上)

莱特和萨马两座大岛之间的Janbatas海峡最窄处只有300多米,无法通行。

战列舰三国志 -“金刚”号(4)向覆灭转进(上)

> 今天Janbatas海峡上的圣华尼科大桥,远处的山背后就是当年的登陆场塔克洛班

栗田健男考虑再三,最后决定第一游击部队主力走相对最安全的巴拉望水道,航程2400公里;航速只有23节左右的西村舰队无法跟上主力,只能选择南线,航程1600公里;从澎湖远道而来的志摩舰队将跟在西村身后一起走苏里高海峡。小泽舰队从濑户内海出发,经冲绳南下直接到达吕宋岛以东洋面佯动。

战列舰三国志 -“金刚”号(4)向覆灭转进(上)

22日08:00,栗田率第一、第二夜战部队出击,西村舰队于15:00开拔。

战列舰三国志 -“金刚”号(4)向覆灭转进(上)

> 抛开意识形态不谈,单从人性和装备来说这是相当悲壮的一张照片,由文莱出港北上的第一夜战部队,从近到远分别为“长门”、“武藏”、“大和”、“摩耶”、“鸟海”、“高雄”、“愛宕”、“羽黒”和“妙高”,威风凛凛的9艘大舰只回来5艘。

巴拉望海战

当晚栗田舰队进入平均宽度56-64公里的巴拉望水道,两侧遍布浅滩暗礁,“大和”、“武藏”这样的7万吨级巨舰可机动的余地非常小。

午夜时分,2艘在水道中巡逻的美国潜艇SS-227“镖鲈”号和SS-247“鲦鱼”号在水面状态用雷达发现了目标庞大的栗田舰队并立即上报。这是太平洋海战中最重要的电报之一,因为自第一游击部队离开林加后已经失踪数天之久。

23日凌晨02:30,“爱宕”号探测到美方的雷达电波,开始走之字形反潜航线,整个编队速度降低。2艘美国潜艇耐心地周旋了3个小时,占领了有利的射击阵位。

05:33(当天日出时间为05:57),“镖鲈”号在900米的近距离内呈扇面射出6枚鱼雷,其中4枚命中“爱宕”号右舷(1号炮塔正下方、舰桥前部、中部鱼雷发射管室及5号炮塔附近),“爱宕”号当即失去全舰电力,迅速右倾,荒木舰长下令向左舷注水也没有明显效果。

战列舰三国志 -“金刚”号(4)向覆灭转进(上)

05:55,“爱宕”号在中雷20分钟后就舰艏入水翻沉入1800米深的海中。因为下沉太快,连军旗都没来得及降下,正在发烧中的栗田和舰员一起直接跳海逃生,其中包括栗田在内的529人被“岸波”号驱逐舰救起转移到“大和”号上,另外171人被“朝霜”号驱逐舰救起。

战列舰三国志 -“金刚”号(4)向覆灭转进(上)

> “爱宕”号沉没地点: 北纬09°28′,东经117°17′

“镖鲈”号发射的另外2枚鱼雷在1分钟后命中随后的“高雄”号右舷(鱼雷发射管正下方和后甲板),第3、4号锅炉舱被毁,右侧双轴严重损毁,螺旋桨被炸飞,飘浮在晨曦中的海面上动弹不得。


05:55,在“爱宕”号沉没的同一时刻,“鲦鱼”号在1640米距离上也发射了6枚鱼雷,2分钟后命中“摩耶”号4枚(前锚链舱、1号炮塔、7号锅炉舱、后轮机舱),“羽黑”号成功躲避了剩下的2枚鱼雷。06:05,“摩耶”号在8分钟内迅速沉没,这也暴露出“重巡之王”高雄级在舰体结构上的重大缺陷。

战列舰三国志 -“金刚”号(4)向覆灭转进(上)

虽然出师不利,10艘重巡折损了近1/3,但舰队整体实力并受到什么实质性的影响,为了能按时冲入莱特湾,栗田实在是顾不上这2艘美国潜艇了,登上“大和”号后立即整队赶路。“金刚”号仍然毫发无损。


飘浮在海面上的“高雄”号花了整整一天时间进行抢修,因为淡水槽受损,只好用剩下的锅炉将海水蒸馏后使用,到当晚21:44终于开动,在“长波”号、“朝霜”号驱逐舰和“鹎”号水雷艇的护卫下以6-11节的速度返回文莱。注意,护航舰之一正是早上救助“爱宕”号舰员的“朝霜”号,它的返航也带走了“爱宕”号上的大部分第二舰队司令部人员,包括至关重要的通讯班,进而对后面的作战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此战后“高雄”号一直待在新加坡进行修复工作,再未能出海。1945年1月曾用高炮击落过一架B-29,7月31日被英国“XE3”小型潜艇安防的磁性水雷再次炸伤,战后由英国海军拖到马六甲海峡自沉。

战列舰三国志 -“金刚”号(4)向覆灭转进(上)

> 在新加坡投降英军后的“高雄”号

当天凌晨还有第4艘日本重巡被美国潜艇击中,那就是自瓜岛开始霉运不断的“青叶”号。18日其所属的第16战队刚刚被划给志摩舰队,从文莱赶往马尼拉运载莱特岛陆军增援部队,因此很多资料里都没把它们算进去。第16战队在栗田主力之前走的也是巴拉望水道,也被“镖鲈”号和“鲦鱼”号发现,但凭借高航速之字形反潜机动摆脱。不过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凌晨03:25,“青叶”号在马尼拉湾口西南70海里处遭遇SS-243“鲤鱼”号被命中一雷,彻底失去战斗力,辗转到年底才返回本土大修。

战列舰三国志 -“金刚”号(4)向覆灭转进(上)

巴拉望水道的故事还有最后一个小插曲,栗田舰队走后一直躲在附近监视的“镖鲈”号曾打算继续对“高雄”发动攻击,但24日午夜进行机动时在海图都未标注的区域不慎触礁座底。因为退潮,“鲦鱼”号和“镖鲈”号的艇员想尽办法也没能帮助“镖鲈”号脱困,于是在毁掉所有机密文件和设备、艇员撤到“鲦鱼”号后开始凿艇。

战列舰三国志 -“金刚”号(4)向覆灭转进(上)

> 搁浅在礁盘上的“镖鲈”残骸

“镖鲈”号命非常硬,自毁炸药没能把它炸毁;“鲦鱼”号发射的鱼雷全打在珊瑚礁上没用,接着用76毫米炮打了21发也没什么效果;在附近的“石头鱼”号潜艇被招来帮忙,发射的10枚鱼雷还是打在了珊瑚礁上。“鹦鹉螺”号在10月31日抵达现场,用它的150毫米甲板炮轰了55发,把“镖鲈”号打烂,于是日本人也再没有试图打捞该艇。1952年美国海军最终派人上艇,在前鱼雷发射舱的6枚鱼雷旁安放炸药,将整个艇艏炸毁。直到1998年,“镖鲈”号的残骸还挺立在珊瑚礁上。

据说“镖鲈”号的艇长David McClintock - 海军十字勋章获得者,在弃艇前曾经在其高雄级敌舰识别训练模型上给可能登艇的日本人用英文留了一张纸条:“这个(模型)与那个(被击沉的“爱宕”号)是同一舰吗?”

战列舰三国志 -“金刚”号(4)向覆灭转进(上)

> 美军敌舰识别手册

6月份在马里亚纳连续击沉2艘舰队航母,10月份在巴拉望水道击沉击伤3艘重巡,37天后“射水鱼”号又在本州外海击沉了“信浓”号超级航母,5艘水下排水量2400多吨的美国潜艇击沉了总重16万吨的5艘日本巨舰,并相当程度上改变了整个战争的进程,这样的作战效率和费效比要远远超过双方阵中的诸多著名战列舰。

战列舰三国志 -“金刚”号(4)向覆灭转进(上)

> “信浓”号超级航母效果图

战列舰三国志 -“金刚”号(4)向覆灭转进(上)

原来准备这一篇把整个“金刚”号的故事写完的,不过写着写着就跑偏了,差不多写成了1944年的太平洋战争简史,单是莱特湾大海战就有太多东西可写也一直想写,比“厌战”号的日德兰大海战还丰富得多,比如在巴拉望水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比如激怒哈尔西的那封著名电报……于是只好增加篇幅了,重新画的几幅态势图也理清了作战进程。而“金刚”号反倒没写几笔,因为这一时期在以航母为绝对主角的海空大战中,所有日本战列舰都显得那么的无所事事。

莱特湾大海战是一场空前绝后的海上决战,作战海域南北长1500海里,东西宽1000海里。巴拉望海战只能算是序曲,之后在2昼夜内进行了4场高强度的大海战和更多小型的战斗,时空尺度、投入兵力、投射弹药、毁伤效果都是特拉法加、对马、日德兰、中途岛等海战史上所有著名海战完全无法匹敌的,双方参战舰船总吨位超过200万吨,其中盟军133万吨,日本海军73万吨,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不可能再有如此规模的海战了。

战列舰三国志 -“金刚”号(4)向覆灭转进(上)

按时间顺序,这4场海战分别是①24日持续一整天的锡布延海战、②25日凌晨的苏里高海战、③25日上午的萨马岛海战以及④25日一整天的恩加诺角海战,下一篇(或许还有下下篇)继续,不过重点还是写和“金刚”号关系最密切、最惊心动魄、也是海战史上最有争议的萨马岛海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