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彭德懷喊開土堡,用言行感染了群眾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彭德懷同志是我黨卓越的領導人之一,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戎馬一生,功勳卓著,是新中國成立後的“十大元帥”之一。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彭德懷同志作為總指揮,兩次率領東方軍入閩,在閩西北一帶進行革命鬥爭,在烽火連天的歲月裡,留下了許多軍民情誼的動人故事。

獨自策馬上前 喊開碉堡大門

1933年7月,彭德懷率領東方軍從瑞金出發,縱橫馳騁於蒼茫贛水和碧綠閩山之間,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攻克連城、清流、歸化、將樂、永安縣城。到了年底,大軍進駐歸化縣夏陽區的地美一帶。

地美鄉方圓數十里,群山起伏,地勢險要,便於部隊周旋。這裡,有一條小路通往沙縣的夏茂,是東方軍攻打沙縣的必經之路。彭德懷計劃率部在這裡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抓住有利時機練兵備戰,做好攻打沙縣的部署。

紅軍來夏陽之前,夏陽區良村的地主、民團就做了反動宣傳,欺騙全村百姓躲進楊家土堡。東方軍先頭部隊來到良村隘前,發現隘口的土堡裡有人,堡牆的槍眼正對著大路。

“報告司令,前面發現一座碉堡,碉堡裡有人,牆眼洞內有槍。”偵察員發現情況,急忙報告。彭德懷聽了,問道:“碉堡裡是些什麼人?有多少槍?”偵察員回答:“碉堡不大,估計有八九十個當地民團,槍支也不會多。”

彭德懷笑了。

東方軍入閩即取得泉上土堡大捷。泉上土堡方圓數百米,牆厚圍高,堡內有井,槍多糧足,各縣土豪、民團數千人據守,但才幾天,就轟隆一聲被炸開了,指戰員衝進土堡,活抓盧興邦部的一個團長,擊斃盧興隆旅長,殲敵數千人。

這樣一座小碉堡,跟泉上土堡沒法比。彭德懷胸有成竹地說:“這次不用炮攻,就用我們的宣傳戰術吧”,隨即命令部隊停止前進,就地休息。

宣傳隊按照彭德懷的指示,張貼標語,打出紅旗,用廣播筒喊話:“鄉親們,你們不要怕,我們是工農紅軍,是為窮人打土豪分田地的,你們出來吧,窮人不打窮人,你們不要怕,出來吧!”

紅軍這麼一喊,碉堡裡的人議論紛紛。在他們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只見紅軍隊伍中,“嘚嘚,嘚嘚”地跑出一匹高大棗紅馬,剛到堡前,翻身躍下一位身材魁梧的軍官,喊道:“鄉親們,我姓彭,是這紅軍領頭的,大家聽我說兩句。你們不要怕,我們是窮人的隊伍,是來打土豪分田地,讓窮人過上好日子的,你們出來吧!”

彭德懷喊話,洪亮有力,句句打動碉堡裡村民的心。雖然碉堡裡有幾支槍,但大隊紅軍到來,戰馬、槍炮黑壓壓一片,如果要打,豈不是雞蛋碰石頭嗎?地主老財不吭聲,民團也不敢動,幾個膽大的窮苦人,嘩啦一下,拉開橫栓,打開碉堡的大門,湧了出來。

彭德懷揮手向群眾致意後,搬來一個木墩墊腳,開始講話。他說:“我姓彭,是貧苦人出身,你們也是窮苦人。我們紅軍是窮苦人的軍隊,是幫窮人打土豪、分田地鬧翻身的。今天來了,以後還會來,我們要在這裡紮根。”

彭德懷話語不多斤兩重,句句落地響噹噹,大家聽了,低聲議論起來。很快,大家不再害怕了,有人主動圍過來,向彭德懷問這問那。他笑著跟大家聊天,圍過來的人,個個臉上樂開花。

說話間,許多貧苦人拉著宣傳員悄聲問道:“這老彭在紅軍裡當多大的官?”宣傳員翹起拇指說:“是咱們東方軍的總指揮,總司令員。”大家不由驚歎:“這麼大的官,這麼和氣,他帶的兵肯定很好。這工農紅軍是來救我們的!以後日子有奔頭了!”

老百姓們都走出土堡,列隊村頭,把紅軍迎進村裡,忙著慰勞:有的端來熱薑茶,有的燒水燙腳,有的挑水做飯。這個百來戶人家的山村,一下熱鬧了起來,喜氣洋洋。戰士們說:“彭德懷一席話,百里深山笑開顏。”

一起掰醃菜幹吃,卻不動老鄉穀子

這期間,蔣介石調兵遣將,連續不斷圍剿蘇區,把歸化劃為全封鎖區。紅軍部隊駐紮地美,條件非常困難,生活十分艱苦。彭德懷要求戰士嚴格遵守群眾紀律,不許亂闖門,禁止入新房;即使拿群眾的一顆芥菜,也要付給兩個銅錢。

彭德懷和警衛班戰士一起住牛棚,牛糞上墊些稻草谷席當床鋪,四面透風,他們就擠在一起過夜。睡覺前,他笑著對戰士們說:“我從小就當放牛娃,睡牛棚不錯啦,下面牛糞發熱,上面被子保溫,躺下軟綿綿,睡得挺舒服。”

三餐開飯時,彭德懷和戰士們一樣,身邊帶個小竹筒,吃一碗飯,取出一塊醃菜幹,吃後有剩餘的,又小心地裝回竹筒內留著下頓吃,一點也不肯輕易丟掉。由於敵人封鎖嚴密,這裡非常缺鹽,一塊光洋只能買到三兩食鹽,戰士們常常吃不到鹽。彭德懷和戰士們同吃一鍋飯,吃的菜也沒有鹽,過著“有鹽同鹹,無鹽同淡”的日子。

一天早晨,細雨霏霏,寒風剌骨,警衛班的幾個戰士執勤歸來,路過山邊的一座小草寮,就進去避風躲雨歇個腳。進寮一看,發現寮角里,有一大堆茅草嚴嚴實實蓋住什麼東西,掀起一看,嚯,竟然是兩個籮筐,裡面裝著金燦燦的稻穀!戰士們喜出望外,都說是意外的收穫。可是,這是誰的呢?該怎麼處理呢?你看著我,我看著你,誰也拿不定主意。

回到駐地,戰士們馬上向彭德懷彙報。他聽了,沉思了一會兒,嚴肅地說:“這是老百姓的救命糧啊。對我們不瞭解,怕我們搶,這才藏起來。我們應該怎麼辦?做好宣傳!”他隨手寫了一張字條,交代戰士放在穀子上面,原樣用茅草嚴嚴實實蓋住。

很快,藏谷的老楊在偷偷查看穀子時,發現了那張字條,上面寫著:“紅軍看到了,我們不會拿群眾的東西。”老楊愣住了,從此逢人就說:“紅軍真正好,說不拿百姓的東西,真的不拿。沒人看見,也不拿。”

由於紅軍紀律嚴明,愛護百姓,深得廣大群眾的擁護。1934年正月,地美鄉成立了赤衛隊,打開了幾個土豪的穀倉,把糧食分給勞苦大眾。打土豪、分田地,鬧得紅紅火火。村裡5名青年報名參加了紅軍。

1934年正月中旬,彭德懷率領東方軍揮師東征。這天,紅旗招展,號聲震天,“攻克沙縣,消滅盧興邦匪軍!”的口號聲此落彼起,地美一帶群眾家家動員,人人動手,踴躍支前,赤衛隊員和民工隨軍出發。東方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於1月25日攻克沙縣城。敵盧部潰不成軍,殘兵敗將逃入尤溪,紅軍戰士窮追猛打,一口氣追到尤溪城外,火燒兵工廠,直搗盧匪老巢。赤衛隊員翻山涉水,冒著槍林彈雨,救護傷員,搬運戰利品。至今,紫雲山下沙溪河畔,還流傳著歌頌彭德懷率領東方軍攻克沙縣的一首民歌:

正月裡來是新春,

攻打沙縣鬧紛紛,

彭總神兵從天降,

打得盧匪丟了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