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赤水河一帶有兩個仁懷,赤水才是仁懷之起始,茅臺故鄉仁懷

歷史上赤水河一帶有兩個仁懷,赤水才是仁懷之起始,茅臺故鄉仁懷

宋代的仁懷縣

茅臺酒的故鄉為貴州省赤水河畔的遵義仁懷市。赤水河流域仁懷之名最早出現在北宋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當時為磁(滋)州(治所在今天的習水縣土城鎮)下轄的兩縣承流縣和仁懷縣之一。宋代的仁懷縣是從當時的四川瀘州合江縣東南部劃分出來的,治所在今天的赤水市復興鎮,轄域包括今天的赤水市大部分和習水縣一部分,這是仁懷之名首先出現的赤水河流域的開始。宋代的承流縣治所在今天的習水縣土城鎮,轄域包括今天的習水縣大部分和仁懷市。

可是仁懷、承流兩縣都只存在了短短的十二年(公元1109年至公元1121年)就合併為仁懷堡了,再次歸屬四川瀘州合江縣。仁懷堡轄域包括今天的赤水市、習水縣、仁懷市,治所仍設於今天的赤水市復興鎮。

“復建”仁懷縣是在四百八十年後的明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時間跨度相當大。

明萬曆二十九年平播後,平播總指揮李化龍在《播州善後事宜疏》“復郡縣”一項中說:“仁懷濱播枕永,襟合帶瀘,為懷陽縣故地,當復一縣”。又在“急選調”一項中說:“宜賓縣丞曹一科,才思開爽,眾號曰能。……縣丞曹一科升仁懷”。 這個時候的仁懷縣包含今天的赤水市、習水縣、仁懷市,治所遷往於今天的赤水市市區留元壩。

歷史上赤水河一帶有兩個仁懷,赤水才是仁懷之起始,茅臺故鄉仁懷

明代的仁懷縣

由於仁懷縣的縣城過於靠近四川省邊界,不方便仁懷縣大部分地域的縣民去往縣城,也不利於輻射帶動仁懷縣的廣大地域。雍正九年(公元1728年)知縣杜詮以縣城居仁懷縣邊界,“河以南天尺土”,“不便於官,不便於民”,請準移治所於縣境南面的李博裡,仁懷縣城便由留元壩(現今赤水市區)遷生界(現今仁懷市區),原縣城留元壩(現今赤水市區)改由遵義府通判駐守管理。這也是仁懷地名首次出現在現今的仁懷市地域。

歷史上赤水河一帶有兩個仁懷,赤水才是仁懷之起始,茅臺故鄉仁懷

清代的仁懷縣和仁懷廳

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撥仁懷縣之仁懷、河西、土城三里歸舊城通判管領,亦稱遵義分府和仁懷廳。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改遵義廳為仁懷直隸廳,不再屬於遵義府管轄,而歸貴州糧儲道管理。仁懷廳廳城在留元壩(現今赤水市區),地域包含今天的赤水市大部分和習水縣一部分。這是歷史上赤水河流域兩個仁懷並列的時期,一個是仁懷縣,另外一個是仁懷廳。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也是仁懷廳與以生界為縣治的仁懷縣正式“分疆”的開始。

歷史上赤水河一帶有兩個仁懷,赤水才是仁懷之起始,茅臺故鄉仁懷

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貴州糧儲道裁撤,仁懷直隸廳因與仁懷縣同名,便改仁懷直隸廳為赤水廳,再次改隸遵義府管轄。這一時期開始,仁懷之名便被赤水河中游的仁懷縣獨享了。而居於赤水河下游的那個老仁懷,便以河流赤水之名代替,原先的仁懷之名便逐漸淡忘了。但是不管怎麼說,位於赤水河下游的赤水市區至複習鎮一帶,其以仁懷命名的時間長達近千年,是歷史上赤水河流域的老仁懷。各位你們說呢,歡迎留言參與到我們的話題討論中來,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