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升入初中,為什麼變成“白眼狼”

很多家長是否有這樣的感受,小學的乖乖女乖乖仔,一升入初中,突然變成了白眼狼。不再是那個聽話,乖巧的孩子。頂撞父母,亂髮脾氣,不愛學習,難以溝通。

我自己覺得在教育孩子方面,一直做的挺好的,小學各方面優秀的娃,如願升入一所不錯的初中。但最近發現每週回來的時候,卻越發覺得難以溝通。昨天本來有兩節課在補習也沒有去上,一說話就頂撞。真的讓我覺得無所適從,不知道怎麼做了。感覺自己養了一個“白眼狼”,變得好像自己都不認識一樣。

痛定思痛,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孩子正是青春期過度的階段,自我意識增強,有強烈的叛逆情緒。往往表現為,你越想讓她做什麼,她越不做。越反對越想嘗試,往往情緒會主導她的行為。正確的方法是避免跟娃進行正面激烈對抗,避其鋒芒,等情緒平復以後再溝通,可能效果會更好,這個時候說教,批評,甚至打罵都會起相反效果。

第二,學習壓力大,時間緊,導致孩子情緒比較易怒。拿我女兒做例子,每週一到週五在學校,6.30起床,一天到10.30睡覺,功課和作業很緊張,有時候還要佔用週末時間參加班級或者學校的活動。週五5點放學,沒到家就要去上課在英語,回家已經接近夜晚10點,星期六上午去數學補習,又是一個上午。下午回來就是要完成大量的作業,初中家長都知道,作業量很大,往往要數個小時才能完成,星期天中午留言返校,下午還有學校的數學培優課。算起來孩子的自由支配時間確實少之又少,壓力也可想而知。有時候回來發洩一下也就無可厚非了。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應該考慮是否能夠調整或者減少課外補習,給孩子留下更多的時間,我想取消課外數學補習,英語是她自願的,那就保留,根據情況再調整。

第三,父母的說教和嘮叨往往是爭吵的導火索。一般我們都會經常問孩子的學習情況,考試成績等等,有時候也難免會責怪或者鼓勵一下。但是,我們認為的關心卻往往加重了孩子的精神壓力和負擔,成為她們發洩的導火索。結果往往是,明明我們想關心她,可換來的是不領情,這個時候感覺心好累,簡直就是個白眼狼。

對於家有初中生的家長,說實話真的太難了!可是,再難也是自己的娃,也不能簡單粗暴或者放任自流。只是要升級我們的教育方法和技能了。

首先,心態上要淡定。我知道這很難,但是,沒辦法,再難也要努力去做,面對這些情況,家長只有冷靜處理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任何情緒發洩,可能都事與願違。其次,要找到合適的機會介入,在孩子情緒平復,心態平穩的時候,再適時地進行安撫,溝通,傾聽,這個時候往往能獲得不錯的效果。最後,要合理的處理和解決孩子的關注和問題,瞭解孩子的需要。努力配合孩子的想法。不能一意孤行。

初中階段是人生的重要階段,各位家長們,你們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你會怎麼做?歡迎討論交流。

孩子升入初中,為什麼變成“白眼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