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曾是中國人開設的跑馬場,滄海桑田,卻還能找到痕跡

許多上海人都知道,如今的人民廣場和公園曾經是舊上海的跑馬廳所在,跑馬比賽是當時西方人在上海的主要娛樂生活之一。這樣的跑馬廳在上海中心區域先後出現過三個,當然那統統都是西方人開設的。

但許多人有所不知的是,中國人在上海也曾開設過兩個跑馬廳,其中一個就開在江灣地區,也就是如今的武東路、武川路一帶。如果今天要給當年的跑馬廳劃個圈的話,上述兩條馬路十字相交點正是這個跑馬廳的圓心,直徑約有1000米左右,也就是說這個跑馬廳的東西恰好等於今天仁德路到政民路之間的長度,南北正好是整個武東路的長度。

這裡曾是中國人開設的跑馬場,滄海桑田,卻還能找到痕跡

1948年江灣跑馬廳(萬國體育場)遺址地圖

說來話長,一百多年前,這裡的土地屬於江灣地區,還是綠野平疇,河道縱橫的農村。城市化進程就始於跑馬廳的建造。1908年,浙江富商葉貽銓不滿西方列強不讓中國人參與跑馬等賽事,遂集資在此建造萬國體育場賽馬場,人稱江灣跑馬廳。

當時跑馬廳中有三道跑馬圈,外圈鋪成草地,設有3個賽臺,場內還設有一個高大的自鳴鐘,養馬數十匹。賽馬每月舉行一次,門票1元。一時間中國人紛紛前來捧場賽馬,全年稅收近百萬元,葉貽銓因此獲利甚豐。1923年葉就乘興在跑馬廳東面建造了一座設施齊全豪華的夜花園,主要供賽馬賭客休息遊樂之用,人們自然就習稱它為葉家花園。

但是1937年日軍入侵上海,跑馬廳被佔,這裡又成為日軍種植大豆等農作物的軍用農場,以後土地漸漸荒蕪。1949年之後,政府在跑馬廳舊址上,陸續興建了工廠、學校。西北部有上海自行車三廠,西東北部為上海建築材料工業學院,西南部為上海鑄鍛廠,東南部為建築機械製造廠。而原來跑馬廳中心十字相交的兩條土路則在1958年左右改建成武東路和武川路,它們都取之內蒙古自治區的地名,因為對應全國地圖這裡正是上海的正北面。當時這裡的東南部還有一條弧形的葉宅路將武東路和政民路分開,這正是昔日跑馬廳的外圍道路的遺蹟。

這裡曾是中國人開設的跑馬場,滄海桑田,卻還能找到痕跡

1980年代時的武東路與武川路地圖

世事變幻,滄海桑田。1990年以後,隨著江灣地區城市化建設步伐,上海自行車三廠和上海建築機械製造廠等關停並轉,上海建築材料工業學院又合併於上海財經大學,這裡興建了“匯文苑”商品房小區,葉宅路就此湮滅,成為匯文苑到武東路的一條通道——武東路20弄。


這裡曾是中國人開設的跑馬場,滄海桑田,卻還能找到痕跡

現武東路20弄(原葉宅路路口)


這裡曾是中國人開設的跑馬場,滄海桑田,卻還能找到痕跡


這裡曾是中國人開設的跑馬場,滄海桑田,卻還能找到痕跡

現武東路20弄(原為跑馬廳外東部跑道)


如今站在武東路與武川路十路口,東北角是上海財經大學武東路校區,西北角是上海財經大學武川路校區;東南角是復旦大學留學生公寓樓;西南角則是以“文化花園”命名的歐式建築風格,由桔紅色馬賽克鑲白線貼面的小高層樓房小區。這裡還有外觀造型各異的財經大學出版社、研究所、財經大學體育館、財大豪生大酒店和同濟實驗學校等,在這些建築中,財大豪生大酒店無疑是這一區域的“新地標”。樓高足有18層,外觀時尚新穎輕巧,風格典雅,開業於2007年12月,是周圍唯一的一家五星級酒店。


這裡曾是中國人開設的跑馬場,滄海桑田,卻還能找到痕跡

現武川路街景


這裡曾是中國人開設的跑馬場,滄海桑田,卻還能找到痕跡


這裡曾是中國人開設的跑馬場,滄海桑田,卻還能找到痕跡

現武川路街景


十字路口車來人往,一派現代都市景像,哪裡還有昔日跑馬廳的痕跡?但是仔細看看四周的建築,便會發現這裡的大樓一般都不與馬路垂直或平行,雖是座北朝南,但不是偏東就是偏西。如果從空中看,一幢幢樓房大都呈扇形排列。而這正是當年跑馬廳消失之後,在圓形的地盤上建廠、建校,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面積所致。這恰恰也就是昔日跑馬廳所留下的最大痕跡!


這裡曾是中國人開設的跑馬場,滄海桑田,卻還能找到痕跡

現武川路街景(樓房座北朝南偏東)


這裡曾是中國人開設的跑馬場,滄海桑田,卻還能找到痕跡

現武東路、武川路十字“圈”

如今武川路雖是一條南北向的馬路,但卻由東向西偏斜,而武東路雖也是東西向馬路卻由西向南傾斜,因此漫步在武東路或是武川路上,各種樓房的朝向讓人難辨方向,但當你明白腳下這塊地盤是圓形的,便會釋然,也因此會對這裡有點異樣佈局的建築風情產生興趣。

武東路100號是上海財經大學,它正好處於武東路的東北角上,據說校門上“上海財經大學”這幾個字是陳雲同志的手跡。現在的財經大學以武川路為界,分為武川路校區和武東路校區兩個部分,而武東路校區又是由原來的上海建築材料工業學院和原財經大學總部組成。


這裡曾是中國人開設的跑馬場,滄海桑田,卻還能找到痕跡

上海財經大學武東路校門(原建築材料工業學院大門)


最初的上海建築材料工業學院校區,建於1953年。學校所有的建築座東朝西又向南斜。整個校園的中軸線也呈45度由西東斜。入院門穿過小橋流水和花壇林陰道,即可看見組成品字形的三幢大樓。正對校門的一幢鋼筋混凝土大樓別具年代特色,門廳有五個連續的大劵門,門廳上部是矩形的三層樓,樓層之間的窗戶上有蓮花圖案,具有中國建築風格,整個建築看起來沒有一點繁複之處,但處處卻給人一種沉穩堅實的厚重感,這幢樓建於1956年,是當年建築材料工業學院的行政辦公樓,2011年8月年改建為財經大學行政樓,又以財經大學的前身“上海國立商學院”創辦人顧毓秀名字特別命名為“毓秀樓”。另兩幢樓分別是同新樓和同德樓,這兩幢樓也都建於1950年代,如今一幢是金融學院樓,另一幢是人文學院樓。


這裡曾是中國人開設的跑馬場,滄海桑田,卻還能找到痕跡

現上海財經大學毓秀樓


這裡曾是中國人開設的跑馬場,滄海桑田,卻還能找到痕跡

上海財經大學同德樓


2016年在毓秀樓前,又修建了一道昔日“國立上海商學院”的老校門,並在此設立校史室,彰顯上海財經大學的豐厚的歷史底蘊。


這裡曾是中國人開設的跑馬場,滄海桑田,卻還能找到痕跡

原上海商學院大門(創辦於1917年,2016年重建)


這裡曾是中國人開設的跑馬場,滄海桑田,卻還能找到痕跡

今上海財經大學校區


如今原建築工業材料學院與原財經大學校區已經融為一體,但仔細觀察,還是能辨別出兩個學校之間曾經的分界線,那就是校區的中北部還有一道弧形的道路。


這裡曾是中國人開設的跑馬場,滄海桑田,卻還能找到痕跡

今上海財經大學東、西校區

這裡曾是中國人開設的跑馬場,滄海桑田,卻還能找到痕跡

今上海財經大學校園

而今武東路南面的復旦大學留學生公寓和濟光學院校區前身曾是上海建築機械製造廠的廠區。當時該廠曾有八個車間,廠區呈扇形。1990年工廠遷移之後,在此地塊建造的留學生公寓和濟光學院教樓也呈扇形排列,特別是南部的圍牆依然呈半圓形曲線,圍牆外的南河鐵路支線也依牆曲線呈半圓弧形,讓人不得不相信這是昔日跑馬廳的外圍道路。

這裡曾是中國人開設的跑馬場,滄海桑田,卻還能找到痕跡

今復旦大學留學生公寓樓(原上海建築機械製造廠)


這裡曾是中國人開設的跑馬場,滄海桑田,卻還能找到痕跡

今武東路街景


這裡曾是中國人開設的跑馬場,滄海桑田,卻還能找到痕跡


這裡曾是中國人開設的跑馬場,滄海桑田,卻還能找到痕跡

今武川路街景(同濟實驗學校)


這裡曾是中國人開設的跑馬場,滄海桑田,卻還能找到痕跡

今武川路與吉浦路交界處


其實世事一直在變化,許多往事總是隨風飄散,無影無蹤,唯有建築和道路還能留住一點歷史的文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