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寧德福安最大的祠堂,今年剛被列入“國保”單位

福建寧德福安最大的祠堂,今年剛被列入“國保”單位

祠堂,中國獨具特色的古傳統建築,在全世界範圍內,幾乎獨樹一幟,經過數百上千年的發展,歷史上屢經興廢各類祠堂,在今天愈發受人關注。

因為歷史上的一些原因,中國保存至今的祠堂建築多分佈於南方,一直到今天,南方各地的宗族傳統仍然紮根在各鄉鎮之中,在一些村鎮,血脈相連的家族仍然在地方事務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或許也是依託宗族而誕生的祠堂,能夠在南方保存的較為完好的因素之一。

在福建省寧德市福安境內,屹立著一座建築宏偉、規制完整的祠堂建築,這所祠堂中所供奉的祖先,是宋朝鼎鼎大名的哲學家朱熹的得意弟子——黃幹以及黃氏眾多傑出子孫後代。黃氏先祖隨唐末五代開閩王王審知入閩,數百年來,枝繁葉茂,傳至今日四十代,據不完整統計,黃氏後裔達萬人餘。

黃氏祠堂仿照文廟建築形制,始建於宋代,經過明清兩代歷次修繕,更顯得恢弘廣闊。祠堂依次建有儀門、古井、泮池、照壁,與照壁相對的是祠堂正門,上書“黃氏宗祠”四個莊嚴大字,門樓與圍牆四面相連,將三進院落包裹在內。走進祠堂內,壯觀的戲樓、廊柱、雕樑畫棟,氣勢儼然,令人目不暇接。

福建寧德福安最大的祠堂,今年剛被列入“國保”單位

宋代之時,理學興盛,朱熹成為一代理學宗師,黃氏祖先黃幹拜入其門下,日夜修習,最終成為朱熹座下聞名遐邇的門生,繼承理學衣缽,在各地講學,南宋時曾官至知府,為官清正而遭同僚忌恨,遂辭官歸隱專事講學,被譽為推廣、教學朱子理學第一人,死後朝廷賜諡號“文肅”,現留存有《黃勉齋先生文集》。

黃氏更出了兩位鼎鼎大名的抗倭、抗日英雄,其凜然的氣節彪炳於史冊。明朝之時,倭寇屢犯江浙閩,為禍海疆,嘉靖年間黃氏舉人黃釧擔任溫州同知,在和倭寇交戰之時,親冒矢石,最終因敵眾我寡而壯烈犧牲,嘉靖帝聞訊親自下令表彰撫卹,一代名士王世貞親為其題寫“浙閩兩祀”牌匾,併為其撰寫墓誌銘。

無獨有偶,抗日戰爭期間,畢業於南京中央軍校的黃氏後人黃伯康,參與長沙會戰、重慶保衛戰等抗戰重要戰役,是福建寧德福安地區著名的抗日將軍、愛國將領,因其在抗戰時期立下的汗馬功勞,曾獲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抗戰勝利60週年紀念章”。

福建寧德福安最大的祠堂,今年剛被列入“國保”單位

匾額在祠堂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一座祠堂內的各幅匾額,就能看出整個家族數百年的傳承、家世、德行、官職等等事蹟。黃氏祠堂內外幾十方匾額,歷代達官顯貴、名士文人不一而足,透過匾額上的“理學名宗”、“浙閩兩祀”、“強我中華”、“理學傳薪”、“源承江夏”等遒勁大字,黃氏家族之源遠流長、底蘊之深厚不言而喻。

2019年10月份,這座有著豐富傳統文化內涵、莊嚴肅穆的祠堂正式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