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頻共振,畫好產業“同心圓”


同頻共振,畫好產業“同心圓”

科大訊飛的引導機器人小途。 (資料圖片)安徽日報記者 徐旻昊 攝

  產業協同發展,是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未來優勢和主要競爭力所在。日前公佈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打造產業升級版和實體經濟發展高地,不斷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勢,為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產業一體化是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的基礎。安徽在區域產業協同發展中,該怎樣找準符合自身比較優勢的功能定位和產業定位?

  “長三角要實現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加快實現區域內產業領域協同、進一步提升產業競爭力是無法繞開的關鍵環節”

  ——共推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優化佈局優勢產業

  《規劃綱要》確立了長三角“一極三區一高地”的戰略總定位,提出要“共同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制定實施長三角製造業協同發展規劃,全面提升製造業發展水平,按照集群化發展方向,打造全國先進製造業集聚區”。

  “《規劃綱要》繪就了宏偉藍圖,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已進入密集施工的新階段。 ”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處長趙瑞認為,全面落實《規劃綱要》,安徽要調動全省上下每個地區、每個部門的積極性,主動對接滬蘇浙,揚各地所長,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大背景下大膽實踐和探索;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推進城鄉深度融合,建設長三角聯通中西部的重要開放樞紐,為打造“一極三區一高地”作出安徽貢獻。

  “我們在寧國的項目2006年開工建設,2007年試生產,產品暢銷北美、歐洲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氣門嘴產銷規模和排氣尾管產銷規模均居全球行業領軍地位。 ”保隆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文劍峰告訴記者。這家總部位於上海松江的企業如今躍居全球汽車零部件細分領域前三名,並於2017年在上交所上市。

  無獨有偶。科大訊飛近年來主動在長三角地區開拓新業務,與蘇州市政府共建蘇州訊飛人工智能研究院;與同濟大學在上海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腦智同飛聯合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產業交流合作在長三角地區進一步加強。

  在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不同環節,長三角三省一市正加速建立互補分工關係。滬蘇浙皖走出本地,佈局長三角,開闢“產業飛地”,已是“家常便飯”。

  “產業協同發展是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核心內容,是區域合作深入推進的根本動力,也是當前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主要短板。長三角要實現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加快實現區域內產業領域協同、進一步提升產業競爭力是無法繞開的關鍵環節。”省經濟信息中心預測處副處長阮華彪認為,《規劃綱要》提出要編制製造業協同發展規劃,長三角產業優化佈局調整從過去市場自發推動向“政府引導、市場主導”轉變,產業分工跨省協調力度進一步加大,產業轉移進程進一步加快,將有力地推動長三角優勢產業鏈優化佈局。

  “圍繞更好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安徽要著力做好‘揚長’‘補短’‘求同’三篇文章”

  ——完善新興產業鏈條,推動新舊動能加速轉換

  11月22日至24日,首屆世界顯示產業大會在合肥舉辦。 “合肥是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擁有中西部首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也是國內面板產能最大、產業鏈最長、技術水平一流的集聚發展區。 ”省經信廳電子信息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合肥已形成完整產業鏈,集聚了京東方、維信諾等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型顯示產業龍頭企業。

  《規劃綱要》提出,圍繞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航天、高端裝備、新材料、節能環保、汽車、綠色化工、紡織服裝、智能家電十大領域,強化區域優勢產業協作,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建設一批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形成若干世界級製造業集群。

同頻共振,畫好產業“同心圓”

安徽康佳電子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生產線上加緊生產。(資料圖片)安徽日報記者 許昊 攝

  “全面落實《規劃綱要》,我們要強化產業規劃和政策引導,積極承接上海非大都市核心功能疏解和蘇浙產業轉移,高水平打造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提升發展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整體融入長三角產業分工協作體系。同時,聚力建設合肥人工智能、新型顯示、集成電路,銅陵新型結構材料等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以及合肥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新興產業聚集地,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省發展改革委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處處長鍾嵐表示。

  “圍繞更好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安徽要著力做好‘揚長’‘補短’‘求同’三篇文章。”省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鬍功傑認為,從“揚長”看,突出創新與產業協同、生態與產業協同、市場與產業協同這三個協同,增強高質量供給能力,在國家戰略中作出更大貢獻。從“補短”看,要推動公共服務、開放發展、營商環境三個對標,逐步縮小發展梯度差。從“求同”看,加強多方協調,匯聚一體化發展合力。

  “《規劃綱要》明確了下一步重點圍繞優勢突出的電子信息等十大領域,強化產業協作和改造升級,進一步加速產業集聚,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聚焦集成電路等十大重點領域,加快龍頭企業培育,提升國際競爭力;瞄準量子信息等八大領域,培育未來產業。這為長三角產業發展進一步明確了方向和重點,加速形成合力。 ”阮華彪認為,隨著國內經濟進入發展新階段,創新要素將取代資本成為未來產業發展的主導力量。長三角應依託國家科學中心、重點科研院所、重大科學裝置等創新要素的作用,以重大創新成果的產業化來整合產業資源佈局和配置,構建和完善新興產業鏈條,合理佈局新興製造業發展。

  “把合作共建園區作為主要抓手,加強對合作共建園區宏觀層面的規劃協調,圍繞資源稟賦和重點共建園區產業定位,科學引導合作共建園區發展”

  ——優化資源配置,探索跨區域產業合作

  以異地證照辦理為切入口和突破口,G60科創走廊九城市探索了跨省市“一網通辦”機制,實現了營業執照等證照“一網受理、九城通辦”,要素流動壁壘進一步被打破。在2016年至2018年間,G60科創走廊共新設立各類市場主 體84051戶,同比增長近70%。目前,正嘗試通過成立產業聯盟來實現九城聯動、資源共享、深化融合、集群發展。

  “從區域發展思考,跨域流動實際是區域一體化要素流動最核心的體現。 ”省發展改革委相關人士認為,政府治理要增效,打破區域壁壘,降低要素流動成本。

同頻共振,畫好產業“同心圓”

  馬鞍山當塗經開區安徽奧克斯家電產業園總投資超100億元,全部投產後,可實現年產智能空調950萬套、產值超200億元,解決近萬人就業。(資料圖片) 特約攝影 王文生

  10月15日,在蕪湖市召開的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吸納蚌埠、黃山、六安、淮北、宿州、亳州、阜陽7個城市加入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的提案。至此,滬蘇浙皖41座地級以上城市全部加入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

  《規劃綱要》提出,加強省際產業合作,有序推動產業跨區域轉移和生產要素雙向流動。

  “合作共建園區是推動長三角產業協同發展的最有效手段。推動長三角產業協同應把合作共建園區作為主要抓手,加強對合作共建園區宏觀層面的規劃協調,圍繞資源稟賦和重點共建園區產業定位,科學引導合作共建園區發展,進一步完善各重點區域的產業發展導向,帶動形成產業協同分工格局。 ”阮華彪認為,突破行政區域限制、優化資源配置是《規劃綱要》的一個重要創新點,對激勵各地區著眼於長期利益來推動產業合作具有重要促進作用,跨區域產業合作有望向縱深邁進。

  胡功傑認為,充分發揮市場在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建設中的主導作用,更好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是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基本原則。各級政府部門在進一步強化擔當作為的同時,要切實激活市場主體的一體化發展活力,支持企業通過深化產業鏈合作、開展跨區域併購等方式推動資源優化配置,積極破除影響要素配置和產品交易的政策和體制障礙。(記者 鄭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