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米”字新线路开通连接长三角大湾区,中原城市群势如破竹

郑州大“米”字新线路开通连接长三角大湾区,中原城市群势如破竹

地盘说

河南这场由郑州领衔和全国其他省份的“资源争夺战”,才刚刚渐入佳境。

✍️撰文 | 叶知秋 ☞ 《地盘》特邀撰稿人

这两天南阳、周口等地市的群众沸腾了。

万众期待郑万、郑阜高铁河南段正式通车,让一大波地市告别了不通高铁的尴尬局面,整个河南真的“转”起来了。

1 河南人与时速350

穿梭在城市间的高铁是一个神奇的产物,它改变的绝不仅仅是人们的出行方式。

10年前,中国的城市之间还没有高速铁路相连。如今,中国已有超3.5万公里的高铁线路,超过世界其他地方高铁线路的总和。郑州作为国家核心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当仁不让的承担着贯穿东西,连通南北的重任。

郑州大“米”字新线路开通连接长三角大湾区,中原城市群势如破竹

©大交通时代的郑州区位

据《郑州铁路枢纽总图规划(2016-2030年)》规划显示,郑州的“米”型高铁将衔接石家庄、济南、徐州、阜阳(合肥)、武汉、重庆、西安、太原等8个方向,京广、徐兰、郑万、郑太、郑阜、郑济高铁、京广、陇海铁路等干线,以及郑州、开封、机场、洛阳等城际铁路引入的环形放射状大型铁路枢纽。

郑万高铁连接了郑州和万州,预计将在2022年全线贯通,设计时速为350公里/小时,几乎是当下高铁的最快速度。刚刚开通的郑万高铁郑州至襄阳段。线路从郑州东站引出,经郑州南、长葛北、禹州、郏县、平顶山西、方城、南阳东、邓州东9座车站。

郑州大“米”字新线路开通连接长三角大湾区,中原城市群势如破竹

©郑万高铁示意图

郑合(阜)高铁郑州至阜阳段。设计时速也是350公里/小时,河南境内,从郑州出发途经许昌北、鄢陵南、扶沟南、西华、周口东、淮阳南站、沈丘北,贯穿了许昌和周口两个市。

“大米字”的这一撇一捺两条线路,叠加同一天运营的京港高铁商合段三条新高铁的通车,标志着河南高铁总里程由第12位上升至第6位,总里程已达到1844公里。

现在周口人和南阳人到郑州仅需1个小时,郑州到合肥2小时可达。这也意味着河南省的西北部和东南部正式跨入高铁时代,郑州全国性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也将进一步提升。

最主要的是,郑州的城市辐射半径进一步扩展,城市拉动性进一步加强。

郑州大“米”字新线路开通连接长三角大湾区,中原城市群势如破竹

©郑阜高铁示意图

目前,郑州米字形高铁已经建设好了京广高铁南北线路、郑州至西安和徐州方向的郑西高铁和郑徐高铁,而郑万、郑合高铁预计2019年底通车。郑太、郑济高铁河南境内都已经建设大半,预计最晚2021年底也可全部通车,届时郑州将成为首个米字形高铁通车的城市。

毋庸置疑,时速350公里的列车完全可以实现让时间“快”起来,让距离“短”起来,让城市“连”起来。不久的将来,身处中原地带的河南人也可以早上在广州吃早茶,中午在重庆吃火锅,晚上回郑州吃大排档。插上高铁的翅膀,人们的生活半径正在慢慢扩大。

郑州大“米”字新线路开通连接长三角大湾区,中原城市群势如破竹

©河南高铁“米”字即将成网

高铁沿线的城市也将因便利的交通驶入了新的发展轨道,城市发展也将迎来的新机遇,新一轮的交通革命随着高铁3.0的建设而来。

2 高铁与人口迁徙

实事求是地说,郑州大都市区建设因为距离,总会对有些地方鞭长莫及。

以南阳、周口为例,在高铁没有开通的情况下,南阳到郑州最短4个小时,最长6个多小时,周口到郑州的主要交通工具还停留在长途汽车上。交通的不便直接影响了核心郑州对地市的拉动和吸引作用。

郑州大“米”字新线路开通连接长三角大湾区,中原城市群势如破竹

©中原城市群空间布局

尽管如此,郑州对省内地市人口的虹吸作用也是惊人。在郑州购房的地市人口中,南阳人和周口人占了很大比例。

这两地的人口基数大,南阳人口早已都超过了一千万,但是这两个城市的产业助力不足,人口向郑州迁徙不足为奇。

河南省统计局发布《2018年河南人口发展报告》显示,18地市中周口、南阳、濮阳3地常住人口持续下降,对比2017年,2018年周口市常住人口下降最多,减少8.4万人、南阳减少3.6万人、濮阳减少3万人,而郑州则增加了25.5万。

郑州大“米”字新线路开通连接长三角大湾区,中原城市群势如破竹

©2018年省辖市常住人口变化情况

为了分享城市红利,这些迁徙人口把买房置业放在了首位,而省内的购房群体,有条件的家庭,为子女、为改善、为养老、为投资,早已突破地域限制。据悉,早在2013年时,港区的房子就有12%以上被周口人买走了。更何况高铁通达,在两城如一家的当下。

根据郑州房地产协会等相关机构发布的公开数据显示,今年3月,郑州市户籍人口仅占郑州购房人比例的12%,各郊县在郑州买房的人口比例为13%,两者相加仅25%,而省内市外的人口占比接近7成,还有7%的外省人口。

而在省内市外这些购房人群中,周口人占到了33%,南阳人占到了26%,开封人占到了19%,接着是商丘、许昌等地。

郑州大“米”字新线路开通连接长三角大湾区,中原城市群势如破竹

©郑州购房群体户籍分布示意

尤其5月份开始,河南地市异常热闹,地王频出,房价突破万元大关的项目比比皆是,面对“天价”房价,地市看房团更是纷纷涌入严格限价的郑州。郑万、郑阜高铁运营后,南阳、平顶山、周口,许昌等地市,势必还会在郑州掀起一波购房热潮。

随着城市交通立体交通网的形成,地市人口向省会郑州大量迁徙,已是不争的事实·。

以郑州起点,以一小时通勤圈作为半径,洛阳、济源、焦作、新乡、开封、漯河、平顶山、许昌、商丘、南阳、周口等地市几乎全被高铁网络覆盖。“故土难离”这个成语,越来越不适合当今时代。

而郑州成为超级城市的机会和可能,也越来越大。

郑州大“米”字新线路开通连接长三角大湾区,中原城市群势如破竹

©郑州1小时交通圈

不管从哪个方面看,郑州都早已不是郑州人的郑州而是所有河南人的郑州。或许也正是基于河南地市的1亿人口的支撑,郑州的城市化进程才更有底气,城市发展才更有动力。

眼下的郑州作为拥有千万人口的超级城市,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纷纷涌入。城市的就业机会、医疗资源、教育资源各种资源呈现递增趋势,这些对地市人口都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3 郑州吸血地市

这些年,郑州飞速发展,聚集了省内大部分高端产业和高精尖人才等资源。但凡事都有两面性,举全省之力发展郑州,让不少人也心存疑虑,更有甚者称这是郑州对地市的“吸血”行为。

郑州大“米”字新线路开通连接长三角大湾区,中原城市群势如破竹

©郑州人口吸引力情况对比

事实上,随着郑州"米"字型高铁的建设通车,更多地市被纳入“狩猎”范围,郑州的大城市集聚效应会更加明显。如果说郑州没有抢地市的资源,绝对有失偏颇。

不过,这是当下的无奈之举,整个河南的经济在全国众多省份中并不出众,单论经济发展程度,全省没有一个地市可以与郑州平分秋色。在各省纷纷推出强省会政策的大形势下,省内资源偏向郑州是情理之中。

河南要发展起来,肯定不能搞一大片,需要用点来带动面,而且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二三产业不突出,这就需要一个优势的点来吸引本地和外地的人才,减少人才和资源的流失,优势资源供给到优势地区无可厚非。

郑州大“米”字新线路开通连接长三角大湾区,中原城市群势如破竹

©郑州产业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未来的城市竞赛中,资源争夺会更加白热化,而这类竞争不仅仅是同省份之间,更多是各省份之间的争夺。

眼下,指望普通地市去和武汉、长沙、南京、青岛这些老牌强势城市夺资源,争人口,抢市场,不现实。如果郑州不能强势崛起,河南省都会泯然众人,更别提各个地市的发展。

更何况,相比其他省份,郑州河南的首位度并不高,只占了21.1%,同级城市武汉、西安、长沙、合肥都比郑州高。如果郑州能占到河南的百分之三十,在全国城市中的排名基本可以挤进前十。

郑州大“米”字新线路开通连接长三角大湾区,中原城市群势如破竹

©中部三省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对比

根据黄奇帆的一二三四原则,郑州应该占用河南不到10%的土地,吸纳至少 20% 的人口,创造河南 30% 的 GDP,享受河南 40% 的学校、医院、文化、金融、商业等公共资源才对。

现在的郑州,拥有中国铁路枢纽、航空物流枢纽优势,必须要先发展起来,让更多的优秀企业来河南办厂投资,这样才能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把河南省内的城市、资源合理调配,带动整个全省的发展。

高铁交通网串联起来的郑州大都市圈,把开封、许昌、洛阳、新乡等周边城市紧密的联系到一起,最终的目的还是共同发展,只是前提条件是郑州要首先做大做强。

中心发展起来了,周边才能起来。

郑州大“米”字新线路开通连接长三角大湾区,中原城市群势如破竹

©高铁时代的郑州速度

郑州的米字型高铁即将建设完成,其他省份在高铁网络这个资源的输送管道上,也从来没有停下脚步。

河南这场由郑州领衔和全国其他省份的“资源争夺战”,才刚刚渐入佳境。

京津冀协同发展早已大网铺就、大湾区已经蓄势待发、长三角一体化也已是如箭在弦,中原城市群势如破竹。

指日可待。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