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落實要先把“問號”抻直

近日,中組部部長陳希同志在《求是》雜誌發表署名文章,鮮明地提出了加強幹部隊伍的思想淬鍊、政治歷練、實踐鍛鍊、專業訓練,提高落實黨的全面領導制度的能力和水平的要求,抓住了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之匙”。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作為黨和國家各項制度的重要執行者,我們的幹部隊伍只有將政治和業務、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經過長期的組織培養和歷練鍛鍊,才能加強制度執行力,推動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只有把自身和工作中存在的“問號”抻直,“關鍵鑰匙”才能真正發揮“解難”的作用。


  思想淬鍊是基礎,抻直“理論是否清醒”的“問號”。政治上的堅定源於理論上的清醒,制度意識來自堅強的黨性。理論不夠清醒、政治不夠堅定,幹部執行制度能力必然要打折扣。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講述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的故事,陳望道的粽子雖然蘸了墨水,但是他吸收的真理的味道非常甜。毛澤東同志也曾說過,“《共產黨宣言》,我看了不下100遍,遇到問題,我就翻閱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有時只閱讀一兩段,有時全篇都讀,每讀一次,我都有新的啟發。”面對新問題新情況,一些幹部感覺新辦法不多,老辦法不夠。為什麼會這樣?歸根結底,還是思想政治理論、科學文化素質存在“夾生飯”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幹部隊伍就要加強思想淬鍊,增強落實黨的全面領導制度的“內在支撐”,就應針對知識空白、經驗盲區在理論上靜下心來學,帶著問題學,學出味道、學出興趣、學出自信,這樣才能解決真懂真信、學以致用的問題。



  實踐鍛鍊獲真知,抻直“本領是否增強”的“問號”。明代大儒王陽明曾說:“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歷事才能練心,在實踐中磨練,內心才會擁有強大力量,本領才能真正增強。落實黨的全面領導制度的能力也不是等著喊著、輕輕鬆鬆就提高起來的,而是在長期實踐鍛鍊中砥礪而成的。1928年,毛澤東同志率紅軍攻佔遂川后,逐字逐句修改《施政大綱》,把“廢除聘金聘禮”改成“討老婆不要錢”,把“廢除債務”改成“借了土豪的錢不要還”,把“宗教信仰自由”改成“齋公齋婆可以燒香拜佛”。這些“土得掉渣”的大白話,讓黨的主張得以迅速被群眾理解和擁護,這種深耕基層,經歷過實踐磨礪的工作方式,更“接地氣”,更易把政策制度落到實處。我們的幹部隊伍要到基層一線去“蹲蹲苗”,在吃勁崗位上讓腦袋裝下實踐這部“無字天書”,將制度落小落細落實。要多接“燙手山芋”,多鑽“矛盾窩”,瞭解制度執行的“中梗阻”,確保不走形,不走樣。


  制度監督強保障,抻直“落實是否有力”的“問號”。“縱有良法美意,非其人而行之,反成弊政。”有制度不執行,比沒有制度危害還要大。就像心理學中的“破窗效應”,制度執行過程中出現做選擇、搞變通、打折扣現象,如果沒有完善的制度監督,嚴肅的追責問責,就會引人效仿,甚至變本加厲。狠抓制度執行、注重落實,一直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毛澤東同志要求共產黨員一定要有“認真實幹”的精神,強調“抓而不緊,等於不抓”。曾經有人問鄧小平同志“長征是怎麼過來的”,他回答:“跟著走!”短短三個字,道出了堅決執行的重要性。明制度於前,重威刑于後。強化制度落實,一方面要嚴格遵守,堅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將制度落實在實際行動上,體現在具體工作中,不折不扣,紮實有效。另一方面,要加強制度落實的監督問責,不留“暗門”、不開“天窗”,用鐵手腕抓規矩,“使制度成為硬約束而不是橡皮筋”。(來源:共產黨員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