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和我的孩子開這樣的玩笑”:有一種惡,叫中國式逗孩子

在中國,家長都喜歡逗孩子,只要是親朋好友相聚,有一個小孩子的話,那麼小孩必定會成為所有人逗樂討趣的焦點。

看小孩窘迫、委屈的樣子,大人們總會覺得很滿足,很開心,這種場面在老一輩的父母身上會覺得很正常,但是在年輕的父母看來,這樣的逗孩子方式不僅會給孩子的心理留下陰影,還會讓孩子變得自閉,是不可取的行為。

這種事情不僅發生在日常家庭,就連明星家庭,也曾面臨過這樣的中國式逗娃。

“請不要和我的孩子開這樣的玩笑”:有一種惡,叫中國式逗孩子

蔡少芬因中國式逗娃而生氣

著名演員蔡少芬曾經帶著孩子參加過一檔綜藝節目,在節目錄制過程中,有一個環節是讓孩子選擇媽媽或者玩具,還對孩子說媽媽沒有了,不見了,孩子一聽到這種話,哇的一下就哭出來了。

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到這種中國式逗娃的玩笑話,蔡少芬一下子就忍不住了,也顧不上節目的錄製,立馬就跑到孩子的身邊,緊緊的抱著孩子,跟孩子說媽媽會一直陪在身邊,媽媽沒有不見了。

從孩子降生的那刻起,媽媽就是孩子的全部,當孩子接收到這樣的中國式逗娃,勢必會給孩子的身心造成極大的損傷。

而這樣的中國式逗娃,比比皆是,到哪兒都能見到中國式逗娃的場景。

“請不要和我的孩子開這樣的玩笑”:有一種惡,叫中國式逗孩子


中國式逗娃比比皆是

可以說,中國式逗娃似乎已經成為大人和小孩之間的交流方式。這樣的方式父母已經司空見慣,但是卻沒有意識到這樣的行為和方式對小孩子來說,會造成多大的傷害。

二胎政策的放開,讓很多家庭都選擇再要一個孩子,於是這也就成為很多家庭逗小孩子的話題。在一次家庭聚會上,表姐剛好帶著兩個孩子來,伯母見大寶寶有點拘束,於是就逗大寶寶,說媽媽現在有了小寶寶了,不要大寶寶了,大寶寶本來就內向拘謹,被伯母這麼一說,眼眶裡瞬間充滿了淚水,抽搐著問表姐是不是真的不要她了。

表姐立馬就抱著大寶寶,安慰的說到:“傻孩子,你是媽媽最愛的大寶寶,媽媽永遠都會愛你,絕對不會不要你。”

表姐安慰了很久,大寶寶才逐漸停止哭泣。放眼望去,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在無法完全避免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情況下,父母的處理方式對孩子來說就至關重要。

“請不要和我的孩子開這樣的玩笑”:有一種惡,叫中國式逗孩子


當遭遇“中國式逗娃”時,寶爸寶媽們的反應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

雖然很多中國式逗娃都沒有惡意,只是想著逗一下孩子,但是這樣一逗,如果父母沒有給孩子正確、及時的反饋,對孩子來說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1、及時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

當孩子遭到中國式逗娃,比如爸媽不要你了,不愛你了之類的話,父母應該立即告訴孩子,爸媽並沒有不要他,爸媽一直都是愛他的,讓孩子感受到被愛。

2、讓孩子明白父母理解他的情緒

當孩子因為中國式逗娃而情緒崩潰的時候,父母不要忽視孩子的情緒,而是要讓孩子明白父母能夠理解他的情緒,並且允許孩子情緒發洩出來。

3、讓孩子學會拒絕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要孩子明白,自己不願意的事情,誰都不可以勉強,可以拒絕,可以說不,要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要勇敢地表達出來。

“請不要和我的孩子開這樣的玩笑”:有一種惡,叫中國式逗孩子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中國式逗娃可能只是一句玩笑話,一句調動氣氛的話,但是對孩子來說,卻可能是影響一生的話。

育兒難題找小巧媽咪,家庭教育從小做起,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小巧媽咪,幫你解決育兒大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