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地方官發動一場皇族大屠殺 這個人還是個歪果仁

李大嘴 大嘴讀史

皇室宗親,在歷朝歷代,都是一個毒瘤一般的存在。

要麼為了皇位勾心鬥角打生打死,要麼腦滿腸肥混吃等死,咱老祖宗打下的天下,就不許我們後代子孫享福了?

宗室人數越來越多,花費開銷越來越大,國家都要負擔不起了,但宗室們依然故我,十足的趴在國家身上的吸血鬼。

一個地方官發動一場皇族大屠殺 這個人還是個歪果仁

在南宋末年,有個地方官,準確的說,是一個前地方官,離職幹部,發動了一場皇族大屠殺,趙匡胤的數千子孫,全部被咔嚓,血流成河。

這是歷史上唯一一次地方官幹掉辣麼多皇族的事件。

大屠殺發生的地點在福建泉州,發動屠殺離職幹部名叫蒲壽庚,之前擔任過泉州海關關長(市舶司提舉),更奇妙的是,這個蒲壽庚還是個阿拉伯人。

《宋史》說了:“壽庚,西域人也。”岳飛的孫子岳珂在《桯(tīng)史》中說得更詳細,“番禺有海獠雜居,其最豪者蒲姓,號白番人,本占城之貴人也。”

這個蒲壽庚是個阿拉伯人,宋朝時候被稱為大食人,老蒲本來在今天的越南柬埔寨一代做生意,在東西方之間當二道販子,後來攢了不少錢,覺得整天在海上來回,風險太大,於是,定居中國。

一個地方官發動一場皇族大屠殺 這個人還是個歪果仁

蒲家一開始居住在廣州,後來又遷移到泉州。

蒲家靠著進出口生意,成為鉅富, “屋室稍侈靡逾禁……富盛甲一時”。蒲壽庚還當過一任海關關長,家裡的其他人多少也有一些官職,亦官亦商,發財大大滴。

不但如此,蒲家自己的家族船隊十分龐大,別說海盜,就算是和政府海軍比,也不遑多讓,完全可以掰掰腕子。

蒲家“擅番舶利者三十年”,是泉州一帶名副其實的“海皇帝”。

一個地方官發動一場皇族大屠殺 這個人還是個歪果仁

隨著蒙古人的鐵蹄南下,偏安的南宋朝廷岌岌可危,求和吧,“求稱侄納幣,不從;稱侄孫,不從”,連當孫子都不許。

雖然南宋事實上已經滅亡了,但幾個大臣帶著皇室子弟一路南逃,苟延殘喘。

當時的泉州,是世界第一大港,經濟發達程度不錯。前些年,隨著戰亂的蔓延,大量的皇室宗親陸陸續續來到這裡。一來,這裡山高水遠,安全可以保障;二來市面繁華,豪奢可以維持;第三,實在不行,還可以出海避難,當個逍遙島主。

公元1276年,南宋孤臣陸秀夫、張世傑等人,在杭州城破之後,帶著兩個娃娃皇帝抵達泉州,“欲作都泉州”。

早在年頭上杭州被圍的時候,蒙古人就派了使者到泉州,來招降蒲壽庚。為啥呢?蒙古人看上了蒲家的海上力量,在龐大的蒲家艦隊面前,大元的水軍就是一個笑話。

但是,蒲壽庚雖然動心了,但不想立刻成為眾矢之的,還想持幣觀望,客客氣氣送走了蒙古人,什麼也沒答應。

如今,正統的老趙家要進泉州,這是鳩佔鵲巢的節奏啊,蒲壽庚態度很堅決,不答應!“閉門不納”,不許進城!

張世傑沒辦法啊,打也未必打得過,本想來投靠親戚們的,現在沒戲了,繼續南逃吧。

一個地方官發動一場皇族大屠殺 這個人還是個歪果仁

大隊人馬,船隻不足,張世傑心想,反正也快撕破臉了,強行徵用了蒲家船隊的多艘船隻,連著人家穿上裝載的貨物也照單全收,然後倉皇南下。

原本還有些扭扭捏捏的蒲壽庚大怒,徹底翻臉。據《宋史·瀛國公度宗本紀》記載,“壽庚乃怒殺諸宗室及士大夫與淮兵之在泉者”。

殺了多少人呢?說法不一,綜合各種史料和研究結果,三千至數萬不等,除了老趙、大趙、小趙、小小趙,還有不少家臣、遺老。

老趙家的子弟遭到滅亡性的打擊,原本讓歷任皇帝頭疼的宗室安置問題,就這麼被蒲壽庚解決了。

有了這個投名狀,蒲壽庚投降元朝就更有砝碼了,於是,高官厚祿,繼續坐鎮一方。

有一句話,叫出來混總是要還的,蒲家的命運應驗了這句話。

一次徹底的背叛,一次瘋狂的殺戮,當然會有報應。

第一次報應:南宋殘餘圍城三月。

一個地方官發動一場皇族大屠殺 這個人還是個歪果仁

大屠殺之後半年多,公元1277年七月,張世傑調集南宋殘兵,從潮州前往泉州,“欲得蒲壽庚而甘心”,但是,殘宋就是殘宋,戰鬥力就是個渣渣,面對兵力單薄的泉州,圍城三月,愣是打不下來。

三個月後,蒙古人的援兵到了,張世傑報復不成,被迫撤退。這一戰,把殘宋最後一點精氣神也打沒了。之後不久就是崖山悲歌。

蒲壽庚逃過一劫。

第二次報應:蒙古大軍屠城三日。

一個地方官發動一場皇族大屠殺 這個人還是個歪果仁

十數年後,蒲壽庚死了,蒲家還是泉州的巨無霸。但是,在蒙古人不知所謂的統治下,各地烽煙四起,元朝統治岌岌可危。這時候,蒲家持幣觀望的心思又動了,他們希望割據一方,然後待價而沽,蒲家開始不聽蒙古人的命令,有把泉州變成國中之國的意思。

叔可忍嬸不可忍,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公元1366年,蒙古人攻進泉州,大肆殺戮,“閉門行誅三日”,“凡西域人盡殲之,胡發高鼻有誤殺者”,連蒲壽庚的墳都被挖了,“發蒲賊諸冢,得諸寶貨無計”。

蒲家在泉州經營數十年的勢力被連根拔起。

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第三次報應:老朱發飆禍及子孫。

一個地方官發動一場皇族大屠殺 這個人還是個歪果仁

距離當年的大屠殺,差不多一百年過去了,蒲家在泉州的風流早被雨打風吹去,然而還沒完。

公元1374年,泉州大屠殺98年後,明太祖朱八八發飆了,他對蒲家當年殘殺漢人的行徑痛恨不已,追算舊賬。一道聖旨,“蒲氏餘孽悉配戎伍禁錮,世世無得登仕籍”,蒲家倖存的男子全部充軍、永做軍奴,既不能脫籍,更不許讀書當公務員。

蒲家重振家族輝煌的最後一點希望也沒了。

據說,還想再掙扎一下的蒲家後來還試圖編造假族譜,把自己的老祖宗定為北宋初年的四川大儒蒲宗孟,想往自己臉上貼金,呵呵了。

其實,蒲壽庚的“蒲”是阿拉伯語的音譯,和有著悠久歷史的蒲姓不是一回事。

豪商無國這句話,很有道理,更何況“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一個地方官發動一場皇族大屠殺 這個人還是個歪果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