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開國功臣,死時忿忿不平,埋下了李淵父子不和的種子

提及唐朝功勳卓著的開國功臣,我們的常規想法多半是去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裡尋找,作為官方欽定的正版功勳冊,含金量自然不言而喻。


民間流傳的通俗小說《隋唐演義》裡,描述李世民手下的得力干將時,也是採集凌煙閣功臣的真實名字,結合他們的真實經歷,進一步塗抹上一層傳奇色彩。明清時期正是小說演義的發展高峰,憑藉著膾炙人口的話本,魏徵、秦瓊、尉遲恭、程咬金等賢臣名將逐漸達到了家喻戶曉的地步。

大唐開國功臣,死時忿忿不平,埋下了李淵父子不和的種子

唐高祖李淵畫像

對於唐朝初年的功臣來說,自己的畫像能夠進入凌煙閣是那個時代最高的嘉獎,然而有一個人卻再也等不到這份榮譽了,他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曾經的重要心腹劉文靜。劉文靜這個名字,我們或許有些陌生,但他立下的功績卻非同小可,第一件就是協助輔佐李淵太原起兵,進而順勢攻入長安城,奠定唐朝賴以生存的實力根基。劉文靜生活在隋唐交際時期,父親劉韶曾是隋朝的一名將領,後不幸戰死沙場,馬革裹屍還。隋朝統治者對戰死將士實行“廕庇子孫”的政策,憑藉著這份待遇,劉文靜繼承了父親的爵位和戰功,等到隋朝末年的時候,成功被調升為晉陽縣令。

彼時隋朝陷入分崩離析、支離破碎的狀態,如火如荼的起義高潮,造就了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亂世出梟雄,劉文靜自然也不願安分守己地做個旁觀者。也許是劉文靜常年處在士族階層的緣故,對於亂世紛爭、百姓流離失所的局面,他不僅沒有感到憂心忡忡,反而高興地表示這正是建立功勳的好時候,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劉文靜敏銳地察覺到隋朝氣數已盡,天下形勢將會再一次重新洗牌,為此他廣交來來往往的英雄俠士,盛情款待一番後,還主動贈送盤纏錢財。憑藉著“廣撒網多撈魚”的結交戰術,劉文靜結識了無數豪傑名士,其中就包括後來的唐朝名臣,時任晉陽宮副監的裴寂。

大唐開國功臣,死時忿忿不平,埋下了李淵父子不和的種子

劉文靜畫像

雖然結識的人脈深厚廣遠,但劉文靜深知他還沒有等到能夠改變局勢的決定性人物,直到公元617年的早春,唐國公李淵奉命鎮守太原,劉文靜的內心猛然一顫。作為隋煬帝楊廣的表弟,太原郡的最高軍事指揮長官,高高在上的貴族身份,麾下十萬精兵強將,種種的一切都在暗示著劉文靜,李淵就是他苦苦尋找的那個人。此時的李淵表面上是隋煬帝依賴重用的股肱之臣,但正所謂“站的越高,摔得越慘”,箇中滋味只有李淵自己明白,備受猜忌和懷疑,稍不留神就會迎來殺身之禍。天使投資人劉文靜主動跑到李淵那裡,本著處處為李淵著想的心理,劉文靜仔細研究分析了李淵所處的境地,苦口婆心地勸說李淵:“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既然是來表忠心的,劉文靜總要拿出點實質性的東西來替李淵做保障,那就是他多年積累的人脈,獲得李淵的信任是劉文靜進入太原軍事集團的首要渠道。617年的五月份,劉文靜參加太原起兵前的軍事會議,主動請纓剷除負責監視李淵的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等同於和隋煬帝直接撕破臉。既然是關隴貴族出身,李淵就不能像那些犯上作亂的軍閥亂民一樣,喊著“推翻大隋”的口號,而是饒有心思地打著“匡扶社稷”的旗號,明確將太原起兵和農民起義、軍閥割據區分開來。按照戰略部署的下一步計劃,理應向附近的長安城進攻,拿下隋朝的舊都再說,但太原是李淵盤踞勢力的大本營,是塊兵精糧足的寶地,一旦選擇安營拔寨地向長安方向開進,太原就會被虎視眈眈的周圍勢力吞併。

大唐開國功臣,死時忿忿不平,埋下了李淵父子不和的種子

唐高祖李淵劇照

如果放棄攻打長安就會錯失良機,難以進一步發展勢力,可太原的駐守問題又是擺在桌上的大難題,千鈞一髮之際,劉文靜自告奮勇地充當出使突厥的使者,希望能夠通過談判方式,尋求與突厥的合作。不得不說,劉文靜是把談判的好手,為避免引狼入室的後果,他向突厥索要大量戰馬,對於突厥士兵則是能少要就少要。這對於兵多馬少的李淵無異於久旱逢甘霖,故而劉文靜的做法得到李淵的高度讚揚,這也使得李淵對劉文靜的信任再一次增加。要是光憑三寸不爛之舌說服突厥和虛無縹緲的人脈資源,劉文靜也遠不至於成為唐朝第一勳貴,真正的好戲還遠在後頭。

大唐開國功臣,死時忿忿不平,埋下了李淵父子不和的種子

劉文靜是大唐開國四功臣之一

尤其是在李淵進攻長安的過程中,劉文靜在潼關外率軍攔下隋朝守軍,切斷東都洛陽和西都長安的聯繫,李淵能夠順利進入長安,劉文靜居功至偉。有功必有賞,李淵不是個吝嗇的人,對於劉文靜的汗馬功勞自然不會忽視,短短一年的時間,劉文靜就從小小的一縣之令升為位高權重的光祿大夫,算得上一步登天了。按理說劉文靜應該心滿意足地當好唐朝新貴,可過往好友裴寂的發跡卻像是一根刺,緊緊地紮在劉文靜的心裡,劉文靜深知裴寂的能力並不出眾,偏偏靠著和李淵親密的私人關係,獲得一等一的殊榮待遇。軍功卓越的劉文靜看不起碌碌無為的裴寂,為此常常對裴寂冷漠相待,特別是看到裴寂官銜要比自己高的時候,這種鬱悶漸漸地化為憤怒,以至於喝酒的時候怒不可遏,揚言要親自砍下裴寂的頭。

大唐開國功臣,死時忿忿不平,埋下了李淵父子不和的種子

劉文靜劇照

恰好此時,劉文靜被舉報圖謀造反,史書記載是劉文靜府內失寵的小妾,但具體是何人指使,我們不得而知。開國功臣謀反不是小事,李淵派宰相裴寂和蕭瑀偵辦此案,滿朝文武皆知裴寂和劉文靜有過節,李淵透露出的意思不言自知,心領神會的裴寂一半是為了迎合李淵,一般是為了私人恩怨,死命咬住劉文靜謀反罪名不放。儘管蕭瑀向李淵表示劉文靜不過是說了幾句牢騷話,但李淵似乎並不打算放過劉文靜,再加上裴寂的煽風點火,劉文靜和弟弟劉文起被處以斬首的刑罰。

大唐開國功臣,死時忿忿不平,埋下了李淵父子不和的種子

秦王李世民劇照

表面上史書給後世留下的解釋,是李淵錯信裴寂讒言,實際上事情遠非這麼簡單,兵權在握的劉文靜和時為秦王的李世民私交甚好,而在唐高祖李淵看來,秦王太子之爭如此激烈,劉文靜傾向於秦王,不利於朝堂的穩固。不論如何,劉文靜的死也讓秦王李世民更多了一絲警覺,他不再幻想父親李淵會廢黜太子,轉而著手發展培養起自己的勢力,只有抓住權柄才具有話語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