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這些老街巷,每一條都有它的故事,你可知道?

徐州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一條老街巷,可能就記錄著一個歷史事件,

封存著一段動人故事。

“一人巷、二眼井 、三馬路、四道街、五孔橋……”這些關於徐州老街巷的歌謠還記得嗎?

解放橋為何不在解放路,環城路為什麼不環城……跟著小編出發,一探究竟吧,

徐州古城,從四個方向的城門說起

南門給現在留下的地名是南門橋,在泛亞大廈旁邊。南門大街1928年改為中山街,後又改為彭城路;

東門在人民舞臺附近,東門大街又稱為察院街,1928年北伐軍佔領徐州後,為慶祝勝利,期望“世界大同”,便改稱大同街。熱鬧非凡的大同街被稱為“小上海”;

北門在1818美食廣場附近,明洪武時稱武寧門,萬曆年間稱拱極門,崇禎重修仍稱武寧門。北門內近府衙門,外臨黃河、九里山,肩負防禦、護衛雙重重任。北門大街在北伐勝利後改為統一街(現已消失);

徐州這些老街巷,每一條都有它的故事,你可知道?

▲北門統一街

西門在現在二院西側的位置,西門大街在明洪武時稱通汴門,正統年間稱為忠義門;萬曆年間重修後稱威遠門,崇禎年間重修後稱武安門,1928年後,西門大街改為和平街。

徐州這些老街巷,每一條都有它的故事,你可知道?

▲西門大街舊址

明代城內14條街,如今道路街巷千條以上

明代地方誌上,徐州城最早記錄有14條街。其中馬市街在戶部山下,先有馬市後有街;河清路從東門裡通往二中,現在金鷹門前;太平街即統一街中段,如今的彭城廣場,連接中山路;中正街即彭城路。另外還有武寧街、平治街、興武街、務本街、威遠街、阜民街、敦化街、崇禮街、會通街和廣濟街,這些街名有地理人文,有治安經濟,體現出崇禮教化、河清平安、武威寧遠、繁榮經濟、會通天下的願望。

徐州這些老街巷,每一條都有它的故事,你可知道?

▲淮海東路鳥瞰

1946年2月,徐州實行建鎮制,不完全統計,設津浦、豐財、月波、大同、中樞、統一、道平、少華、三民、中正、西閣、永安、河北、河東、中山、牌樓等16個鎮,街巷道路278個。

1949年11月不完全統計街巷有337個,1965年2月不完全統計街巷有511個,1982年2月不完全統計街巷467個。1985年,不完全統計街巷共有398個。這是因為改革開放後市政建設迅速發展老城區拆遷,街巷減少,新城區擴大了,但是道路多街巷少,總數達1000條以上。

老街巷名稱幾經變更,各具時代特色

近百年來,徐州市區以及徐州地區地名的命名與更名,規模大的有五六次之多。

1928年至1930年,辛亥革命後,徐州包括四門大街及一些重要的街巷,名稱整頓更改,東門大街清代是察院街,後改為大同街,北門大街改為統一街。

徐州這些老街巷,每一條都有它的故事,你可知道?

▲2001年大同街

抗戰勝利後,金谷裡改名為新生裡;正大街恢復三民街,解放後改為解放路;啟明路改為中正路;慶雲路改為中山路。

改革開放後,基本實現了城鎮地名路、街、巷的線狀地名的層次性、序列化,如三民街改為解放路——大同街——文學巷;如中山路——文亭街——民有裡等。

時代變遷,老街巷就有了故事

這裡講述幾條重要街道的故事。

馬市街是原址最久的老街。作為徐州老城外第一古街,它保存著數千年的歷史積澱,馬市街兩旁店鋪林立,是徐州明清、民國商業繁榮的街道,有很多老字號。

徐州這些老街巷,每一條都有它的故事,你可知道?

▲80年代馬市街西口

河清路地名四五百年來一直沿襲至今,現在保留在金鷹廣場南側。河清路最晚是在明代早期就存在的一條路,在東門裡。黃河改道流經徐州達600餘年,雖然有舟楫之利經濟發展,但無數次氾濫,給徐州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巨大損失,所以徐州人希望黃河清,生活安寧,幸福安康。有老人回憶,河清路是一條沿著小河的路,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河清路邊果品公司後仍然是條小河。

徐州這些老街巷,每一條都有它的故事,你可知道?

▲如今的河清路

貫通徐州南北的解放路,見證了徐州改革開放。它由一條最短的街,變成長度最長、景色最秀麗的一條道路。其實,解放路是統稱,實際上分為解放南路、解放路、解放北路三段。解放路經歷了由下街、三民街、正大街、三民街、解放路200多年的歷史。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整修“下街”的石碑,是解放路歷史、起止最早的記錄。“三民街”這一地名最早出現在1934年版《徐州遊覽指南》中。為紀念徐州解放,1971年改名解放路。

徐州這些老街巷,每一條都有它的故事,你可知道?

▲80年代彭城廣場 北望可以看到彭城路、統一街、中山路

老街巷的名字是有生命有感情的

解放橋為什麼不在解放路上?馬市街 sha 湯為什麼不在馬市街?礦山路有礦嗎……

原因很簡單,因為解放橋比解放路命名要早,所以不在同一條路上。而馬市街 sha 湯原來就在馬市街,後來經歷了搬遷,但名聲在外的店名當然不能更改。

有首歌謠巧妙地串起了徐州地名:一人巷 、二眼井(二府街、 二壩窩、兩山口)、 三馬路(三民街、三官廟)、四道街(四眼井)、五孔橋(五毒廟)、六角樓(六股道、六堡)、七里溝 (七星街)、 八里屯、九里山、十里鋪。

“地名,不只是冰冷的幾個字,它是有生命的,有感情的。”

每條老街巷,都承載著歷史,折射出城市的發展變化。

不論它是否已經消失,那是割不斷、忘不了的鄉思、鄉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