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向高這個首輔怎麼評價?

我是隔壁小王


葉向高在萬曆、景泰、天啟年間三度出任內閣首輔,葉向高不僅為官清廉,處事謹慎,而且也一心要挽救危機四伏、國政日非的明室江山。可惜的是,縱然葉向高心比天高,但所遇到的都是昏庸之主,其抱負始終無法實現。

葉向高是福建省福清人,那裡是閩東近海地區。在明代,這片區域倭寇猖獗、海盜頻出。葉向高的父親葉朝榮,是廣西養利知州,人到中年一直膝下無子,於是便在老家續娶了一位林氏姑娘為妾。第二年,林氏懷孕,即將要臨盆時,剛好趕上海盜登岸搶劫。

當地民眾於是紛紛避走逃難,林氏也在難民的隊伍之中,跑到中途時動了胎氣,倉促之下,只得避到一家民廁中生產。在穢臭難聞的廁所中誕生的嬰兒便是葉向高。

林氏在坐月子期間,一直逃亡在路上,曾幾次突遇海盜,避入深林,同行的婦女為了自身安全,不惜讓懷中啼哭的嬰兒窒息死亡,這些難民們也要林氏效仿,林氏執意不肯,最後只得離開人群,一人逃入深山,等到海盜散去之後,林氏已經九死一生,雙腿潰爛不能行走,而葉向高也是奄奄一息。

數十年後,葉向高登上了首輔之位,每當他回想起這段往事後,便會潸然淚下,他流淚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他的母親。當母親去世之後,寫下了一篇感人至深的墓誌銘,而他自己,依然用著“廁”這個小名,以紀念自己偉大的母親。

古話說的好,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這話同樣在葉向高身上得到應驗。萬曆七年(1579年)葉向高高中舉人,萬曆十一年(1583年),葉向高考中進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後任編修,此後調任南京國子監司業。

葉向高初入仕途的經歷和張居正驚人的相似,萬曆二十六年,葉向高調回京師任左庶子,這個官職屬左春坊,是專門負責太子學習的機構。萬曆皇帝下詔讓葉向高擔任太子的老師,用明代官方語言來說就是“充皇子侍班”。

萬曆三十五年五月二十六日,萬曆皇帝發了一道詔旨,任命退休在家的原禮部尚書于慎行、禮部侍郎李廷機、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三人同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閣參與機務。同時,萬曆皇帝還將退休多年的大學士王錫爵任命為首輔。

不過王錫爵堅決推辭不到任,于慎行勉強到任,但已病得下不了床,到了京城一個月就死於家中。李廷機一上任便受到言官的猛烈攻擊,這樣內閣的重擔,實際上落到了葉向高的肩上。

葉向高之所以被萬曆皇帝選入內閣,第一是他的學問,第二是因為他一直遠離權力中心,沒有樹敵結怨,任用他各派力量都能接受。但是在萬曆的心中,他所希望的內閣首輔並不是像張居正那樣精明強幹勵精圖治的幹臣,而是用來維持朝廷即將要敗壞的局面,在後萬曆時代,首輔這個位置上,註定不可能再產生政治強人。

葉向高即使再有理想,在萬曆皇帝的消極怠政下也無用武之地 ,他所能做的只是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後來在萬般無奈之下,葉向高心灰意冷,辭官回鄉。光宗登基後,召回了這位印象頗好的老師,讓他還朝,只是光宗的詔書還沒到葉向高手中,便匆匆去世。

熹宗接任後,仍按父皇的意願,促使葉向高還朝,天啟元年(1621年)十月,葉向高回到了闊別六年的北京,再次擔任首輔。

雖然葉向高在擔任首輔期間,遇到了重重阻力,其中壓力最大的就是和魏忠賢周旋,這些天啟朝的內閣和宦官之間的爭鬥暫時不表,值得我們關注的是,葉向高登上首輔之位三個月後,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給張居正徹底平反。

天啟八年,葉向高在家鄉病逝,享年六十九歲,我們用“孤臣白髮三千丈”來形容這位三朝首輔葉向高的一生,應該是最合適不過了。





怪蜀看史


葉向高21歲中舉人,25歲中進士,又到翰林館讀書,因成績優秀當了翰林編修。28歲那年,父母相繼去世,在家守孝八年,直到37歲才到京城補官,歷任右諭德兼侍講、左春坊左庶子,朱常洛的侍班官。因萬曆帝不理朝政,日事嬉戲。宦官趁機擅權,教唆萬曆帝派礦稅監四處擾民。葉向高上疏請求罷去礦稅,撤回礦稅監,給民以休養生息。但萬曆帝置若罔聞。宦官權貴知道此事後,將葉向高視為眼中釘,合謀將葉向高擠出官廷,轉任南京禮部和吏部侍郎,官銜雖高卻無實權。就這樣,葉向高被“晾”在南京達九年之久。

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葉向高被重召回京,升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那一年閣臣于慎行死了,第二年首輔朱賡也死了,次輔李廷機因被人攻擊,杜門不理事,內閣裡只剩下葉向高。明代的閣臣即是相,所以被稱為“獨相”。葉向高當了八年“獨相”,萬曆帝只採納了他三回奏事,葉向高許多好的政治主張萬曆帝都當成耳邊風。於是葉向高感到“時事不可為”。他一連打了60多份請辭報告,萬曆帝才準他辭官回家。

葉向高請辭回鄉六年後,萬曆帝駕崩,太子朱常洛繼承皇位,下詔召葉向高進京輔佐他治理國家。葉向高決定進京助新皇一臂之力,正要啟程,又傳來一個不好的消息,朱常洛登基不到兩個月就死了,由朱由校繼位。葉向高本想請辭,但朱由校以不能違背先皇旨意為由,要葉向高入京。沒辦法,葉向高只好二度入閣,新皇帝授首輔之職。但是,葉向高擔任首輔僅僅4年又不幹了,打了67次請辭報告,最後才獲准。

新皇帝年少,朝中大權被宦官魏忠賢把持。以朝臣楊漣為代表的東林黨人向皇帝上疏,羅列魏忠賢24條大罪,要求彈劾他。葉向高作為首輔為大局著想,認為新皇帝剛剛繼位,應以安定局勢為先,不宜逼迫,否則魏忠賢會狗急跳牆,導致時局不可收拾。他向皇帝建議,對魏忠賢宜逐步削掉他的大權。

而東林黨人誤以為葉向高站在魏忠賢一邊,於是不管不顧,連番上疏彈劾魏忠賢。魏忠賢見勢不妙,利用手中的權力大開殺戒。結果,東林黨人中的一些小人紛紛投靠魏忠賢,形成閹黨,趁機竊居朝廷各個部門要職。葉向高兩頭不搭邊,孤木難支,難有作為,只好請辭。


口水雜談


不認識


籃球觀察評論專家


葉向高(1559-1627年),字進卿,號台山,福建省福清縣人。

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進編修,遷南京國子監司業。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調任皇長子侍班。因直言國事,得罪內閣首輔沈一貫,轉任南京禮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等職。

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沈一貫罷職後,向高升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1612任首輔,加上後來泰昌、天啟間3年,人稱“獨相十三載”。

時朝政廢弛,礦監、稅吏橫徵暴斂。向高屢次奏請神宗整頓吏治,剷除積弊。神宗終於撤回遼東稅監高淮和福建稅監高寀。向高入閣後,神宗萬事不理。士大夫門戶林立,黨爭越演越烈。向高認為“今日門戶各黨,各有君子,各有小人”,在用人上,應“去其小人,用其君子”。向高在補缺官、增閣臣、罷礦稅、整頓邊事和用人等方面均有很好的建議和措施。但神宗昏憒,宦官專權,向高感到難有作為,多次請求離職。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獲准辭歸。

直到泰昌元年(1620年)才應召還朝,天啟元年(1621年)十月。任內閣首輔兼吏部尚書。向高奏請發帑金二百萬,加強兵需;起用一批正直能幹的官員,刷新朝綱。時魏忠賢與熹宗的乳母客氏狼狽為奸,百般媚上,篡握大權,陷害忠良。葉向高曾多次上疏痛斥“閹黨”,極力救援諸多賢臣,因而結怨於“閹黨”,被誣為“東林黨魁”。

天啟四年(1624年)八月,葉向高感到局勢不可挽回,在連上二十餘疏請辭後,終獲准辭官返鄉,3年後病逝。崇禎初,朝廷罷黜“閹黨”,誅客氏,魏忠賢畏罪自殺。追贈向高為太師,諡“文忠”,賜葬閩縣(今閩侯)東臺戊辰山,建御祭碑亭。

葉向高工詩書,精棋藝。著作甚多,有《綸扉奏草》30卷,《續綸扉奏草》14卷,《光宗實錄》8卷,《蘧編》20卷,《前綸扉奏草》10卷,《後綸扉奏草》10卷,《蒼霞草》20卷,《蒼霞餘草》14卷,《蒼霞詩草》8卷,《說類》60卷,《參補古今大方詩經大全》14卷,《玉塘綱鑑》72卷,《福清縣誌》4卷,《宮詞》4卷,《福廬靈巖志》3卷等。工書法,於草書尤有專精,《福建通志》有傳。


字母哥一號


葉向高,明萬曆內閣首鋪大臣, 善於決斷大事,,為皇帝一些出謀劃策,擁護太子正統,減輕了皇帝處理政務的壓力,並提出“民不安,國必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