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唯一一個文武狀元,為什麼神祕失蹤,這其中發生了什麼

鄭冠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文武雙科狀元,但是不知為何後世史料中幾乎沒有關於他的記載,只有在他書寫的《濟亭記》中有些許記錄,但是因為後來《濟亭記》的失傳,我們也只能從傳說中瞭解到他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不僅僅精通文學書法還精通武功,只恨一個人不能一分為二。

史上唯一一個文武狀元,為什麼神秘失蹤,這其中發生了什麼

自隋朝科舉制度的開始,到之後科舉制度實行的一千多年裡,一共出過文武狀元共八百多位,唐代的科舉考試科目很多,有大大小小五十多門科目,可見當時的狀元都是才華橫溢的能人異士,而武狀元則是後來武則天當上皇帝后才有,她為了提拔民間武學人才才創立的武舉考試,武舉考試的主要科目是都是騎射,角力之類,武舉考試的規模遠不能和文科考試相提並論,畢竟世人都想著進入仕途,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佔據著人們腦海的首要地位。

史上唯一一個文武狀元,為什麼神秘失蹤,這其中發生了什麼

鄭冠在三十一歲參加科舉考試,他當年的考題是《麗龜賦》,他憑藉其才華橫溢和深邃的思想,擊敗了同行二十七位競爭者也折服了考官,成為文科狀元。古語有說“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在當時世人的意識裡,五十歲能考上進士就已經算是很年輕,很受人敬仰了。從這一點就能看出,鄭冠是多麼的才華橫溢。

史上唯一一個文武狀元,為什麼神秘失蹤,這其中發生了什麼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在五年之後,武則天設考選天下武科考試,武舉考試在當時的影響力和文舉是遠遠不能比較的,以至於就算是開創武舉的唐朝,武科考試的舉行也是斷斷續續的,時年三十六歲的鄭冠又一次參加了武舉考試,並且憑藉自身的武功,力壓同期考生,一舉奪得武狀元的寶座。同年鄭冠晉升為戶部郎中。雖然後世也出現過類似文狀元武榜眼之類的,但是向他一樣文武全國無出其右的人,僅此一人。

史上唯一一個文武狀元,為什麼神秘失蹤,這其中發生了什麼

令人納悶的為什麼後世對於鄭冠的記載出奇的少,最後的記錄也只是記載到了他曾經當過戶部尚書,之後甚至連他的生卒年都沒有記載,只留下了他勇奪文武狀元的美名,這是因為他的才華過於出眾遭到別人的記恨,中途夭折了。還是向他這樣的能人本來就不適合爾虞我詐的官場,於是選擇隱居深山獨自修行,又或者是當時的皇帝賜予了他什麼樣秘密的使命,抹去了他生平的痕跡。

史上唯一一個文武狀元,為什麼神秘失蹤,這其中發生了什麼

鄭學霸作為歷史上家喻戶曉的知名人物,並且作為一位獨一無二的文武狀元只有如此少的記載是十分可疑的,甚至後來有人猜測,鄭冠就是一名帶著現代知識穿越到古代的穿越者,他在唐朝留下的輝煌痕跡也只是他給世人開的一個玩笑,以表示他來過。當然這都是後人的無聊猜測罷了,我們只能期待能夠出土更多關於他的史料,能夠幫助我們更加深入瞭解這位傳奇風雲牛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