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江蘇省會換個城市,哪個更合適

目前的江蘇省會是六朝古都南京,這全中國都知道,但是省內常常有一幫兄弟城市不服,覺得自己做做省會也是可以的。

先來說說江蘇的省會變化。清朝初年,清政府忌憚江南省的強大,將江南省一分為二,分成了安徽和江蘇(包含上海)。江蘇是取江寧和蘇州二府首字而得名,當時南京是兩江總督駐地,江蘇巡撫衙門駐地在蘇州,也就是蘇州是當時的省會。民國時期,南京是首都,鎮江是江蘇省省會。在解放戰爭時期,江蘇被一分為三,出現了蘇北行署,蘇南行署以及南京市。當時的蘇北行署政府駐地一開始是泰州後來遷到了揚州。蘇南行署的政府駐地則是在無錫。新中國成立之後,53年,三個行政區合併成江蘇省,江蘇省會定在了南京直到今天。

南京作為省會,可能是南京政治地位最低的一段時期了,倘若南京有機會升為直轄市,江蘇的其他兄弟城市中誰更有機會成為省會呢?

南京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處在江蘇的西南角,被安徽三面環繞。一直被省內其他城市質疑,經濟很難輻射到自己。所以再選省會有很多人覺得應該選一個地理中心城市,比如揚州,泰州,淮安。他們幾個的地理位置在江蘇屬於較中心的區域,這幾個城市都是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的城市,而且泰州,揚州又有省會的歷史。如果將地理位置放在第一位,這幾座城市真的太合適不過,尤其泰州和揚州。

但是這幾個城市的經濟在江蘇就比較靠後了,13個市中,最好的揚州GDP也僅排在了第八位。縱觀全國各省只有山東的省會濟南在省內經濟排在了第三,其他省會城市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如果江蘇選一個排名七名開外的城市,前面的其他城市是否服氣。有人覺得可以把一個落後的省會城市慢慢發展成一個發達的成市。我們看看我們的相鄰省份安徽,他們的省會避開了歷史名城安慶,徽州,選在了安徽省中心的合肥,據說當年剛解放擔心省會選在沿江城市容易收到國民黨的反攻,所以選在了遠離長江的合肥。結果合肥從一個小縣城變成今天的大省會,經濟上飛躍了,但並沒有給周邊的兄弟城市帶來多少好處,合肥的GDP是第二名蕪湖兩倍還多。

和最後一名的差距更是10倍多。

看來江蘇如果選一個經濟不發達的城市做省會,也不可避免的要被吸血了,所期盼的經濟輻射還不知道等到什麼時候,還是要選一個經濟發達的地區了更合適。

把南京放一邊,排名前三的城市是蘇州,無錫,南通,其中蘇州和無錫都做過省會。

蘇州的經濟非常發達,但是她的政治地位一直不高,她靠近上海既是優勢也是劣勢。優勢在於可以從發達的上海吸收很多發展機會,劣勢在於過於靠近上海,又被上海肢解吞併的風險。

無錫主要是城市面積太小,作為省會估計環線都建不起來。但如果能和常州合併,那作為省會的實力將綽綽有餘了。

南通也是靠近上海,但有長江相隔,既能夠吸收上海的優勢發展,又沒有被上海吞併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